高职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二节常见文言虚词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职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二节常见文言虚词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常见文言虚词
【考情分析】
文言虚词在广东高职高考中已有很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了,大多数情况下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进行考查。2019年~2021年都没有出现以选择题形式对常见文言虚词单独命题的考查,但是, 2020年在考纲中又把掌握18个文言虚词单列出来要求掌握,直到2022年才出现了采用选择题形式对常见文言虚词单独命题的考查, 2023年又没有单独命题,但2024年、2025年考查文言断句,需要把握一定的虚词用法。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考生们还是应重视此考点的复习。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的“古代诗文阅读”中,增加了一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把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单列出来了,这点值得考生们复习时注意。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掌握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一共18个。2010年以前,虚词的考查经常出现,从2007~2009年的考题看,虚词的考查有四个选项八个句子,其中很多句子来自我们熟悉的课本,所以对基本篇目中重点虚词的用法要牢固掌握。2015年以来,除了2017年涉及虚词“以”的用法,2022年考了“之”的用法,其他年份均未单独命题。但是不管是经常出现的翻译题还是2024年开始出现的文言断句题,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的复习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这就要求考生将杂乱零碎的虚词知识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知识梳理】
【例题1】 (2022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原文见(一)通假字例题2]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阖郡为之流涕”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驰檄招之 B.震仲之未死
C.武兴之事 D.蜀之义士感慨奋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代“杨震仲”,A项也是。B项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的“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D项的“之”也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
【典例精析】
【例题2】 (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
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减)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从征平原功”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昼继夜 B.以货贿事发
C.乃以墨涂字观之 D.以命归之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和例句均为“因为、凭借”的意思。A项是“从”的意思;C项是“用、拿”;D项翻译为“用”。
【例题3】 (200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秦士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而告曰: “昔鲁哀公命席①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氏大惬,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逾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席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秦士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只,曰:“席与杖皆周时物,固未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致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那个衣饮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我一文”。
【注】 ①命席:下令安排座位。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士有好古物者 闻者喷饭
B.踵门而告曰 而田舍资用尽去
C.告之曰 于是披哀公之席
D.盖又远于周矣 行乞于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者”均为“……的人”。B项“而”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却”;C项“之”,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助词“的”;D项“于”,前一个是“比”,介词,后一个是“在”,介词。
(200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某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既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
【同类比较】
死罪耶 ”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 ”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知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 ”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日见汝女,识之乎 ”对曰:“安有不识也 ”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 不知所之
B.前后如此数矣 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C.州命录事参军鞠之 若水独疑之
D.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 乃引富民父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前一个表被动,后一个是助词。B项均是助词,表感叹,C项都译为“这件事”,代词,D项均为“于是”的意思。
1.请写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对点训练】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认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介词,因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介词,因为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连词,来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 介词,凭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用,把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按照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把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 介词,因为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连词,因为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石钟山记》 介词,因为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连词,因为
2.请写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依靠,通过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趁机,顺势
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趁机,顺势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趁机,顺势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 连词,于是,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依靠,凭借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 《石钟山记》 副词,于是,就
3.请写出下列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副词,竟然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却,却是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才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于是,就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判断动词,是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判断动词,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代词,你的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副词,才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判断动词,是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判断动词,是
4.请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表提宾,不译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表去独,不译
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表去独,不译
顷之,持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 助词,调节音节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项脊轩志》 助词,表去独,不译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助词,表定语后置
余是以记之,盖叹骊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第一个“之”是代词,“这件事”;第二、三个“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续表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第二个是代词,译为“他”。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表去独,不译
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齐桓晋文之事》 第一个“之”作代词,译为“他们”;第二个“之”做动词,“去、往、到”的意思。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代词,这种情况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 代词,这些
5.请写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代词,那些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表反问,难道
续表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表揣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第一个“其”是“他们的”意思,代词;第二个“其”作副词用,“难道”的意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 代词,它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二章》 表揣测,大概
呜呼!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表选择,是……还是……
其若是,孰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连词,如果
6.请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递进连词,而且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 表转折连词,却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表修饰连词,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表因果连词,因而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 表修饰连词,不译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假设连词,如果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表并列连词,并且
7.请写出下列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副词,就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连词,于是,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表转折连词,却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 连词,那么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 副词,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判断动词,就是
8.请写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介词,比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于”表被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 表被动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庄暴见孟子》 表被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二章》 介词,比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介词,在
9.请写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判断动词,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当作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介词,替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语气词,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动词,作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为……所”表被动
10.请写出下列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愚公者,年且九十。 《列子·汤问》 副词,将近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副词,尚且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黔之驴》 副词,将要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副词,将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副词,暂且
11.请写出下列句中“所”或“所以”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的原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用来……的人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 用来……的礼数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 “为……所”表被动
12.请写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了,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劝学》 兼词,于之,从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语气助词,了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语气助词,呢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促织》 兼词,于之,在那里
13.请写出下列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定语后置的标志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定语后置的标志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触龙说赵太后》 第一个“者”表停顿,不译;第二个“者”译为“的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 第一个“者”表停顿,不译;第二个“者”译为“的人”。
14.其他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何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什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什么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什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为什么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怎么
若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你、你们
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像、好像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如果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比得上
续表
例 句 出 处 意义和用法
乎 儿寒乎 欲食乎 《项脊轩志》 吗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相当于“于”“在”的意思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前赤壁赋》 ……的样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吗、吧
与 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和、同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端臾》 同“欤”,呢
知幸与不幸 《黄生借书说》 和
与嬴而不助五国矣 《六国论》 结交,动词
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表停顿,不译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表判断,不译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表感叹,“呢”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 表祈使,“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