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与应用第三章作文第一节审题与立意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与应用第三章作文第一节审题与立意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语言表达与应用
第三章 作文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型及考点 分值
2021年 材料作文(女排精神) 60分
2022年 材料作文(各类人物舆论关注度的问题) 60分
2023年 材料作文(职业院校毕业的邢小颖的逆袭人生) 60分
2024年 材料作文(青年利用专业特长赋能传统职业) 60分
2025年 材料作文(技能人才培养的被重视、回馈社会,成就精彩人生) 60分
总结 综合近五年的考题情况,考查的都是材料作文,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分值稳定,都是60分。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在近五年的广东高职高考作文试题中,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分值都是60分,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趋势:
在2026年的复习备考中,考生应重点加强新材料作文的训练。
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类型,而近几年出现的,都是材料作文。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与立意这一关。
审题就是推敲命题人的用意,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该写成什么文体,该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该写些什么内容,该确定怎样的中心,该选用什么材料,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该以什么为重点,该表达怎样的感情等。
【知识梳理】
第一节 审题与立意
审题就是要抠字眼,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分析,看它对写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审题是为了切题,只有准确把握题目,才能使作文不偏题。
审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命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词语的,应写成记叙文,如《海滨仲夏夜》《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题目中有一个“记”字的,不管在什么位置,“记”提示你写成记叙文;以事物名称作题目的,则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说明文;题目中有“介绍”“方法”“规则”“说明”等词语的,大都应写成说明文;题目中有“论”“议”“谈”“说”“喻”“驳”“斥”“读”
“有感”“启示”等词语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是句子(包括反问句和无主句),蕴含某种哲理的,或者能表明某种看法或主张的,一般也应写成议论文;题目是个并列短语,题意要求说清并列的两方面的关系时,也要写成议论文;题目仅是一个词时,如果是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无疑是写人的记叙文;题目不完整时,得按题意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而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不是直接给你一个题目,而是给你条件或材料,审题时要把所有条件和要求搞清楚,材料尽量全部用上。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题目的“自由空间”,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要把握题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的意图,不要想到一点就匆匆下笔。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含着文章的主旨,写作时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简单地说,材料的主旨就是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或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立意,指的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随审题而来,即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满足哪些要求呢 可简括为五个方面: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
(1)立意要正确:确立的中心思想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有积极意义,感情健康。
(2)立意要深刻:立意一定要深刻,才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教育。立意要对所写的事物作一点分析,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要挖掘出题目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提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
(3)立意要新颖: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无论写什么,都要有创意。表现的主题与众不同,才能引起读者品味,这样的文章才算得上是好文章。
(4)立意要真实: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的主题才最有表现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思想,因袭守旧。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写作时自觉地把情和意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5)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最好只表现一个中心,不要有多个中心。
怎样立意呢 一般有四种方法: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立意为外因对人的影响。
(2)假设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进行恰当推理、引申。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
(3)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4)辩证立意。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辩证地看问题,辩证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
【例】 阅读下列材料,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材料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择,重要的是“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写,“题目”须从角度来;“自选文体”,“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要求的是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而不是没有文体的“四不像”。此外,材料作文往往还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真情实感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2.审读材料,明确主题。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写作文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正确审读材料,是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关键。因此,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3.题意分析,选择角度。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立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 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别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1)做事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2)盲目套用别人的方法而不结合自身特点,不加以思索,会落得可笑可悲的下场——巴黎公社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螃蟹天生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审题立意的“四角度”:
材料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审视: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个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
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思考,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 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
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去还是不去呢 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