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离子反应第1课时(课件) (共26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离子反应第1课时(课件) (共26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导航
教学目标:
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学会识别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新课导入
查阅资料,这主要是因为人皮肤中汗液有盐分(主要成分是NaCl),这样湿手就成了导电体,此时去摸开关是十分危险的。
《用电安全规范》中要求:
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气设备。
知识梳理
NaCl固体 溶于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知识梳理
电解质的电离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探究
探究一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探究二 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1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样品 干燥的NaCl固体 干燥的KNO3固体 蒸馏水 NaCl溶液 KNO3溶液
现象
结论
灯泡不亮
灯泡不亮
灯泡不亮
灯泡亮
灯泡亮
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干燥的KNO3固体不导电
蒸馏水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
KNO3溶液导电
电解质的电离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及结论
金属里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当金属的两端加上一个电压时,迫使电子进行定向移动,于是就可以导电了——
金属的导电原理
电流:由带电的粒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知识梳理
上述物质不是金属,为什么也可以导电呢?
具有能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
知识梳理
物质导电的原因:
自由移动
带电荷
物质的电离
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示例: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NaCl固体中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P15
干燥NaCl通电
知识梳理
物质的电离
示例: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当将NaCl固体加人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知识梳理
判断: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 )
×
知识梳理
NaCl固体不导电,NaCl溶液可导电,那么,熔融状态下NaCl能否导电呢?
熔融:常温下是固体的纯净物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熔点变成液态物质,这种新的状态叫作该物质的熔融状态
知识梳理
物质的电离
示例: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Cl-
N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熔融状态下NaCl
当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 Na和Cl,因而NaCl在熔融状态时也能导电
知识梳理
NaCl固体 NaCl溶液 熔融NaCl
含有微粒 Na+、Cl- 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 Na+、Cl-
微粒能否自由移动
能自由移动的原因 在水分子作用下Na+、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
受热熔化时,离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作用



示例:化合物(以NaCl为例)导电的原因
物质的电离
物质导电的原因:
自由移动
带电荷
具有能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
化合物能导电的状态为______或_________
结论
溶液
熔融状态
P15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定义
(是本身能电离)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大多数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水
非金属氧化物(H2O除外)、NH3
大多数有机物
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
知识梳理
物质的电离
NaCl、NaOH在水溶液和熔融时都能导电,所以NaCl 、NaOH是电解质
BaSO4等难溶,在溶液中几乎不导电,但是在熔融状态电离而导电,所以也是电解质
HCl、H2SO4 纯液态不导电,但是盐酸、稀硫酸 稀溶液能导电,所以HCl、H2SO4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定义
(电解质是本身能电离的化合物)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电解质
知识梳理
单质
如C、Cu
非电解质
定义
混合物
如NaCl溶液、盐酸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
知识梳理
单质
如C、Cu
混合物
如NaCl溶液、盐酸
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H2O
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除水外)、NH3、多数有机物
化合物
典例精讲
【例1】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判断依据:化合物本身能否电离出离子,
CO2水溶液中,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离子是由H2CO3电离的,所以CO2不是电解质。与CO2 相似的还有SO2、 SO3 、P2O5等。
结论:二氧化碳、氨气等不是电解质
氨水中的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是NH3· H2O电离的,所以氨气也不是电解质。
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非电
解质
典例精讲
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电解质:
酒精(乙醇) 、酒精(乙醇)溶液
NH3、NH3·H2O 、氨水
典例精讲
1、铜丝、NaCl溶液和盐酸都能导电,所以三者都是电解质(  )
2、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
3、NaCl是电解质,所以NaCl固体可以导电(  )
4、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BaSO4不是电解质(  )
×
×
×
×
【例2】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判断正误:
随堂演练
1. 现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能导电,下列关于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只能是碱类
A
电解质
强电解质:全部电离成离子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成离子
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金属氧化物
弱酸:H2CO3 CH3COOH
弱碱:Cu(OH) 2 NH3·H2O

注意: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在溶液中以离子和分子形式存在
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电解质的分类
看溶于水的部分能否完全电离
(溶液)
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经实验测得CH3COOH分子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仅为1.34%。
而H2O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更弱。
醋酸溶液
下列电解质中:
① NaCl、② KOH ③ NH3·H2O ④ CH3COOH
⑤ BaSO4 ⑥ Na2CO3 ⑦ H2SO4 ⑧ K2O ⑨ H2O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醋酸铅、HgCl2等)
①、②、⑤、⑥、⑦、⑧
③、④、⑨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电解质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它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盐、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