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名称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 型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1课时 授课 班级 23级幼教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十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的第一框“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独特的价值、主要内容以及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第二目“弘扬革命文化”,讲述革命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及其重要价值;第三目“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述社会先进文化的价值,以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情分析 1.能协作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能提出问题,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不够,对资源中教学知识点的归纳能力较差。 2.喜欢专业实践课程,对文化课、理论课缺乏兴趣。教学目标 1.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独特价值和主要内容,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理解革命文化的重要价值,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力量。 3.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价值、理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举措和意义; 4.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新时代如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难点 新时代如何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教材;教案;课件;视频资源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读书 知识回顾 知识巩固引入 10 分钟 1.播放视频《千里江山图》,并提问“请用一个成语形容你心中的中华文化”。 2.点评,讲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1.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2.聆听。 通过视频《千里江山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鉴赏中华文化之美。任务1 30 分钟 一、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活动:如果由你们来介绍,你们会向外国朋友介绍哪些中华文化呢 2.点评,讲授中华文化的地位。 3.展示“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4.阅读与思考1: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点评 6.拓展: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7.阅读与思考2: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抗美援朝精神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 8.点评,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9. 阅读与思考3: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与我们中华文化一样源远的文化还有哪些呢 (2)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一样有着文化的源远,但是否也一样的流长呢 (3)结合四大文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什么特点 10.点评。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1.阅读与思考4:阅读话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12.点评,讲授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3.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点评并小结。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文化主题,模拟向外国人介绍。 2.聆听。 3.阅读。 4.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5.聆听。 6.聆听。 7.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8.聆听。 9.思考并回答问题。 10.聆听。 11.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12.聆听。 13.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14.聆听。 通过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阅读与思考”,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任务2 30 分钟 二、弘扬革命文化 1.展示材料:人民日报评《长津湖》:“正能量才能大流量” 2.讲授“革命文化的内涵”。 3.播放视频。 4.讲授革命文化的主要表现。 5.具体阐释部分革命文化的内涵。 6.播放视频《抗疫精神》 7.讲授“革命文化的重要价值”。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讲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基本方针、基本特征、发展目的。 2.讲授“社会主义陷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3.播放视频。 4.讲授: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举措。 5.播放视频。 6.讲授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7.小结。 1.观看材料。 2.聆听。 3.观看视频。 4.聆听。 5. 聆听。 6.观看视频。 7.聆听。 1.聆听。 2.聆听。 3.观看视频。 4.聆听。 5.观看视频。 6.聆听。 7,聆听。 。评价总结 10 分钟 1.进行知识框架总结。 2.结语。 总结知识框架。 2.结语。 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结构课后作业完成课后选择题。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有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个时间点上,导致其他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讲解,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知识点。板书设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弘扬革命文化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题 名称 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课 型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1课时 授课 班级 23级幼教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十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的第二框“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第一目“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讲述了文明的多样新,以及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第二目“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讲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几个原则。两目的逻辑是:首先讲述世界文明多样性、丰富性,进而明确交流互鉴的重要新及原则。学情分析 1.能协作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能提出问题,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不够,对资源中教学知识点的归纳能力较差。 2.喜欢专业实践课程,对文化课、理论课缺乏兴趣。教学目标 1.感悟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 2.自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理解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原则,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丰富发展我国文化。教学重点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及原则教学难点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及原则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教材;教案;课件;视频资源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读书 知识回顾 知识巩固引入 10 分钟 1.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不同的建筑艺术、舞蹈艺术、体育运动项目、语言文字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2.点评,引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学习 1.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2.聆听。 通过图片、材料等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出发,引导他们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任务1 30 分钟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展示图片《世界不同民族的不同服装》。 2.展示图片《世界不同民族的不同饮食》。 3.展示“世界不同民族的不同建筑”。 4. 展示“世界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字”。 5.讲授“习语”,讲授“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6. 习近平“典”亮新时代:播放视频《文明多样性》。 7.讲授“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8.拓展: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 9. 小组活动:你知道哪些文化交流互鉴交融的故事?举例说明。 10.点评。 11.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对待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立场和态度。 12.点评,讲授“我国对待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立场和态度”。 1.观看。 2.观看。 3. 观看。 4. 观看。 5.聆听。 6.观看视频。 7.聆听。 8.聆听。 9.小组合作,举例说明文化交流互鉴交流。 10.聆听。 11.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12.聆听。 通过展示世界不同民族的服装、饮食、建筑、文字,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绚烂多姿。 通过对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辨析,让学生做到对这两个词含义的区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活动碰撞思维的火花,同时检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任务2 30 分钟 二、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1.介绍并播放视频《敦煌莫高窟》。 2.深化拓展:莫高窟 3.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结合材料,阐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4.点评,讲授“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5.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式快餐”是如何实现发展壮大的?“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有什么启示? 6.点评。 7.讲授“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原则以及如何做”。 8.小结。 1.观看视频。 2.聆听。 3.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4.聆听。 5.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6.聆听。 7.聆听。 8.聆听。 。 以学生身边的案例“永和豆浆”为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作用,我们该如何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评价总结 10 分钟 1.进行知识框架总结。 2.结语。 总结知识框架。 2.结语。 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结构课后作业完成课后选择题。教学反思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敢说话。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板书设计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1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docx 10.2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