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卷一、单选题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充分证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②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动力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夺取胜利的核心力量④中国发展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深入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突增,社会保障覆盖率低、职业风险较高等问题不断涌现,对此党中央组织建立“政府主导—平台参与—工会协同”的三方联动机制,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工会服务体系,引导平台企业通过算法优化降低劳动强度。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②政府通过社会建设职能,参与平台企业的经营管理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践行初心使命④落实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某省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成立了由党员干部“跨区域协作专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物流-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协调沿线地区,破除区域壁垒,将芒果、咖啡豆等产品销往东盟国家,该专班的实践表明( )①党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②促进民族平等和谐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强大合力③积极探索跨区域党建协同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关④破除区域壁垒,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了根本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智慧法院是指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深度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全方位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全业务网上便捷办理、全流程依法阳光公开、全方位智能贴心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全新形态。打造智慧法院有利于( )①不断拓宽法律监督机关便民、利民新渠道②延伸司法职能,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③强化科技赋能,从根本上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④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助力司法服务提质增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5年5月,民盟丹东市市委召开“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部署动员会。会议要求,全市民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发挥好多党合作历史资政育人作用。由此可见,民盟开展主题教育( )①是不断夯实我国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必然要求②旨在发挥政协参政议政职能,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③是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自身建设必然要求④是进一步推动履职尽责,提升参政议政水平的必然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国启动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在新疆喀什,政府扶持当地企业建立“非遗工坊+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2万名维吾尔族群众就业;在云南怒江,打造“独龙江生态旅游区”,实现从“脱贫”到“振兴”的跨越。上述材料表明(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②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关键是在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自治权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能为民族地区振兴提供新动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下图漫画“文山会海”启示我们( )①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现实的问题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④敢于打破束缚与偏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会议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全国人大代表出于对职业的敏感,非常关注当前社会的养老问题。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听到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形成了《关于就高龄特困人员入住养老机构出台支持政策的建议》,提交上报给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能够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引导65周岁以上的特困老人集中入住养老机构,提升生活质量。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地方政府积极的开展工作②人大代表始终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③人大代表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依照法律相关规定行使质询权④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得以有效落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道德对法律的规范作用②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③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过去一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800余万件,其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案件近550万件。最高人民法院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用心用情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凸显公正司法( )①要确保审判权和监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要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③要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④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维护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开盒”“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等乱象。此类行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甚至诱发线下骚扰、网暴等恶性事件,严重破坏网络生态。针对上述问题,需要( )①科学立法,立法机关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②公正司法,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保障人民的一切权益③严格执法,网络平台切实履行国家职能,加强内容审核④全民守法,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道德,增强法律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某县积极落实“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要求,推广“法律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这些“法律明白人”由村干部、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组成,依托“数字法治”平台提供在线调解、普法直播等服务。这一实践( )①拓宽了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建设路径,体现多元共治理念②依赖司法权直接干预基层事务,保障调解的强制执行力③创新了基层治理行政执法方式,完善政府法律服务体系④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增强公民法治信仰和守法自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幽静寒冷的江雪垂钓图,含蓄地表达了孤高自守的情怀。这首诗的意境形成说明( )①诗人的主观情感是意境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意识活动具有对客观景象的主动选择特性③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的创造性结合④寒江雪景可以直接转化为诗人的孤高情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其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②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标志④全面吸收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直接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全部内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首发经济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智能化的消费选择,带给消费者全新的购物体验,激发消费潜力,正成为我国消费市场新亮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但也呈现出不少问题,如服务产品多样化供给不足,健康、养老、医疗等行业品牌店数量较少,首发领域新业态服务标准有待规范等。可见,稳步推动首发经济发展( )①要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根据首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新联系②尊重客观规律,使新质生产力发展契合消费者全新购物体验③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首发经济发展的条件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保障、服务等方面推出支持政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综合考虑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启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需要的政策。对渐进式延迟退休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小步调整,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坚持分类推进,满足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③根据制度设计稳妥有序推进延迟退休改革④坚持统筹兼顾,保障改革系统性和实施效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层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习总书记强调,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近年来,H市某区民意街道综治中心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一线处置平台”作用,面对社区规模小、人口密度高、公共配套旧、人居环境乱等难题,社区立足下好“三步棋”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H社区是如何下好“三步棋”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某省政协围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系列履职活动:组织农业领域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16个脱贫县,就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提出32条具体建议;召开“乡村振兴协商座谈会”,邀请省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企业家代表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推动8项建议被纳入《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规划》;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2024年以来省级财政支持的乡村产业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发现并反馈项目落地慢、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11个,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整改措施。结合材料,运用政协的知识,分析该省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市全力创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资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造统一开放的制度环境;市司法局严格把关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实施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的“双审查”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积极推行监管执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制度;市人民法院强化企业服务保障,率先推行预重整制度,实现破产案件全流程在线审理和在线申请财产查询,组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顾问团”。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该市如何以法治之光照亮民营经济新征程。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及《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一)》(2025年1月印发),辽宁省推行系列举措:●智能执法监管:通过“辽宁市场监管大脑”平台自动识别违法线索,对符合免罚条件的市场主体发送《责令改正通知书》,全程记录整改过程。●柔性执法实践:2025年1—4月,全省对1283家小微市场主体适用免罚清单,通过约谈指导替代罚款,消费者退赔满意率98%。●严惩重点违法:同步开展“铁拳2025”行动,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主观恶意违法的47家企业吊销许可证,维护民生安全底线。商家反馈:清单给了纠错机会,执法既讲法理也有人情!结合材料,运用法治政府知识,分析辽宁省的举措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登上春晚舞台扭起秧歌的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AI)成为2025年春节当之无愧的热门现象。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社会广泛共享着AI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必须正视并妥善应对其潜在的数据泄露、信息非法采集、隐私侵犯以及技术伦理等风险挑战。(1)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阐述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向善而行。(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或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以“人工智能时代,辽宁青年如何逐浪前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规范;③字数150~200字左右。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C A B A C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C A D D17.①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动网格化治理,精准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基层治理提供政治保障。②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通过组织“三官一律”下沉社区,建立调解队,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促进社区和谐。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协商议事平台,激活基层治理活力。18.①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乡村产业发展合力。②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专题调研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将专业意见转化为政策建议,为乡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③政协对乡村产业项目实行监督,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促进乡村产业项目规范实施,资金高效使用,保障政策落实见效,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19.①市人大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或提高立法质效),完善法规制度,打造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②市司法局落实备案审查机制,科学划定权力边界,实现行政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或严格规范文明执法)。③市人民法院构建多方位的司法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企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合法权益。20.①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执法流程,有利于提升监管精准度与行政效能,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②通过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③刚柔并济,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守护民生安全与市场秩序,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21.(1)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红利是主流,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其风险挑战是支流,属于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要抓住主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不能忽视支流,要妥善应对风险挑战,防止其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数据泄露、信息非法采集、隐私侵犯、技术伦理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差异化治理方案,破解具体挑战。(2)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辽宁青年应勇立潮头,担当法治使命。一方面,青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了解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数据安全法等,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法治建设实践,积极为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总之以法治为帆,定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破浪前行,为地区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