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道德与法治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道法情境课堂课件含视频3.2 营造清朗空间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目 录23416核心素养目标新知学习新课导入自主学习57课堂小结课后作业随堂练习新课导入结合爸爸和奶奶的观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情境思考: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奶奶爸爸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间。自主学习1.网络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有哪些 3.网络谣言的辨别方法是什么 4.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要求是什么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9-P22,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法治观念:理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知道制造和传播谣言、泄露他人隐私、网络暴力和欺凌他人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法律。责任意识: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新知学习大连女子为 “吸粉” 发视频称 “皮皮虾被注胶” 谣言,经公安教育,该女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开致歉并被罚款。结合上述案例,分析网络可能带来哪些消极影响?情境思考: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误导大众,侵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影响。在广东,警方打掉一个恶意索赔网店商家的犯罪团伙,成员年龄在 15 岁至 22 岁,为首的章某强年仅 18 岁,还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生。网络的消极影响(教材P20-21)1(1)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2)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误导大众,侵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影响。课堂笔记忘记打篮球没时间写作业没时间看书你有没有遇到过上面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安排上网时间?情境思考:学会选择网络信息。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小张是一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中学生。曾经,篮球是他课余生活的最爱,还热衷于阅读各类书籍,在学习上,小张也一直认真努力,作业完成得既工整又准确。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成了小张形影不离的伙伴。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控制上网的时间。原本规律的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成绩也因为没时间好好复习而开始下滑。小阳喜欢在周末刷短视频放松,第一次点开搞笑类视频后,平台算法就不断给他推送各种搞笑段子、喜剧小品剪辑。渐渐地,小阳的视频推荐页全是搞笑内容,他甚至连同学分享的科普类、历史类短视频都直接略过。 一次历史课上,老师播放了一段与短视频风格相似的历史趣味讲解视频,提问相关知识点时,其他同学看得津津有味还能积极回答,小阳却因为长期只看搞笑视频,对这类知识缺乏兴趣和了解,只能低着头不说话。小组讨论环节,当同学们热烈讨论着从科普视频中学到的新奇知识时,小阳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话,感觉和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小阳的短视频 “围城” 困境小阳的经历启示我们应如何选择网络信息?情境思考: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信息茧房” 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人们在信息选择中,容易被自己的兴趣、习惯或算法推荐所局限,长期只接触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仿佛被困在一个由同类信息编织成的 “茧房” 里,逐渐失去对多元信息的接触和理解能力。小拓展虚假新闻领取“福利”游戏链接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谣言电信诈骗暴力游戏警惕我们应如何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情境思考:误导公众侵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影响小拓展网络谣言的危害你知道吗?1、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信息传播秩序。2、损害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给人们造成恐慌的情绪,还可能诱发违法犯罪。如何辨别网络谣言?情境思考:01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注意信息出处03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02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关注官方信息04疯狂煽情、夸大其词的内容往往不可靠。辨识信息内容05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向他人求助如何辨别网络谣言?情境思考:这一事件对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有何警示?情境思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等,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视频:整治和铲除“开盒挂人”已经刻不容缓!时长:2分19秒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开盒信息提供者符合“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以及“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两种表现形式,达到情节严重的,应当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法条链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教材P20-21)2(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同时,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课堂笔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教材P20-21)2(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线,自由有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等,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课堂笔记线上线下爱心交织,走失职工在温暖接力中回家情境思考:你从上述网络寻人事件中获得哪些感悟?某单位职工因患病走失,该单位在网上发布寻找该职工的信息,协助其家人寻找。信息发布后很快在各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发,一场寻找该职工的爱心接力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两万多份寻人启事、千余人次搜寻,无数充满爱心的网友参与寻人活动。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走失的职工终于被找到。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情境思考:你参加过这些网络公益活动吗?这启示我们应如何参与网络生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要求。(教材P22)3(1)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2)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课堂笔记营造清朗空间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要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网络谣言的辨别方法注意信息出处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提高媒介素养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课堂小结网络的消极影响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1.下图漫画《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抵制不良信息,防止信息泄露②拒绝网络生活,远离不良诱惑③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④学会选择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随堂练习→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拒绝网络生活”做法错误→说法正确D2.下列两则材料共同启示我们( )材料一:陈某未经作者许可,将相关文学作品放在网上供他人阅读,获取利益,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材料二:王某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位朋友,该朋友以亲人去世、遇到困难等理由向他借钱,他多次向其转账。之后王某得知该网友因多次诈骗被抓获。①网络使我们生活更便捷②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网络让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④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与法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材料未体现→材料未体现→说法正确→说法正确C3.“起床,打开手机短视频APP,手指不停刷动,浏览各种各样的视频信息,并在家里拍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是中学生小蕊的周末日常。如果让你劝说小蕊,下列能成为你劝说依据的是( )①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②要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③在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④一机在手,便可知天下大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说法正确→说法正确→“必然导致” 表述绝对化→“都存在”表述绝对化A4.某班准备开展一次“净化网络公共空间 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题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这次活动主题的是( )①晓光积极举报网络上诋毁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言论②欣雨将制作精良的“文明礼仪微视频”传到网络上共享③小轩在暑假期间为表哥新开的服装网店刷单以提高销量④沐沐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言献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正确→正确→正确→“刷单”做法错误5.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播报了以下新闻。徐某利用AI软件生成并发布“李某强行霸占村民土地并变卖”的虚假视频,引发群众恐慌。为此小华收集了以下资料:资料一:AI技术依赖训练数据生成内容,但部分数据来源不实或带有偏见,若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可能破坏舆论生态、扰乱社会秩序。资料二:《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明确: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小华所在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要求同学们文明使用AI软件。有同学认为:“我用AI软件制作视频是我的权利,就算是虚构的内容,别人也管不着!”请结合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位同学的观点。(3分)设问类型:思辨类【答案】这位同学观点是错误的。(1分)我们应当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2分)课后作业一、基础作业1.记背教材P19-P22正文。二、拓展作业实践作业: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八上道法情境课堂课件含视频】3.2营造清朗空间.pptx 整治和铲除“开盒挂人”已经刻不容缓(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