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道德与法治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道法情境课堂课件含视频3.2 营造清朗空间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议题式教学目 录23416核心素养目标议题学新知新课导入自主学习57课堂小结课后作业随堂练习新课导入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奶奶爸爸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间。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思考自主学习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有哪些 2.网络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3.网络谣言的辨别方法是什么 4.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要求是什么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9-P22,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法治观念:理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知道制造和传播谣言、泄露他人隐私、网络暴力和欺凌他人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法律。责任意识: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总议题: 营造清朗空间子议题1:理性参与,恪守网络生活准则子议题2:积极传播,凝聚网络正能量潮议题学新知01子议题1:理性参与,恪守网络生活准则议学情境1:“网络过度使用症”你听说过吗 某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收治了一个令人揪心的病例。10岁的小强(化名)自当年 2 月转学后,开始沉迷网络游戏。起初,他只是午休和晚上抽空玩,随着时间推移,每日游戏时长飙升至十多个小时,不仅彻底放弃户外运动,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还拒绝上学,长期休学在家。 为了争取更多游戏时间,小强对父母撒谎、发脾气甚至使用暴力。一次,他因母亲阻止其玩游戏,竟用鞋子重击母亲眼部,致母亲险些失明。同时,长时间的作息紊乱和过度用眼,让小强出现轻度营养不良、严重干眼症,情绪极不稳定且有自残倾向。经医生诊断,小强患上了网络游戏障碍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议学任务1:上述案例体现了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消极影响?思考议学情境2:“某地发生一人开车撞死 5 人” 谣言事件网民田某在抖音发布 “某地发生一人开车撞死 5 人” 的谣言信息 。此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上传播,造成民众恐慌,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经属地公安机关调查核实,该事件为虚假信息,田某的行为已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最终被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误导大众,侵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影响。议学任务2:上述案例体现了网络时代存在哪些类型的信息?这类信息会产生哪些影响?思考网络的消极影响(教材P21)1(1)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2)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误导大众,侵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影响。课堂笔记网络谣言 “照妖镜”:5 招教你识破信息迷雾某城市即将被海水淹没某城市即将被海水淹没招式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议学任务3:我们应该如何识破谣言呢 思考新闻官网新闻公众号招式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招式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经查,新闻中图片是经过ps软件处理过的。招式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夸大其词的内容往往不可靠。招式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01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注意信息出处03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02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关注官方信息04疯狂煽情、夸大其词的内容往往不可靠。辨识信息内容05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向他人求助网络谣言的辨别方法(教材P21)2课堂笔记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议学情境3:小李的 “信息节食” 启示录议学任务4:小李的做法给我们参与网络生活带来什么启示?思考小李计划周末完成一篇关于 “环保科技” 的研究报告,他打开电脑上网搜索资料。一进入浏览器,各种娱乐新闻、明星八卦的弹窗扑面而来,还有一些夸张标题的猎奇文章不断吸引眼球。但小李牢记自己的任务,迅速关闭弹窗,打开专业的学术网站和权威科普平台,在搜索栏输入 “环保科技最新进展” 等关键词。经过筛选,他找到了多篇由专业机构发布、有科学数据支撑的研究论文和前沿资讯,如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生物降解材料的突破等内容,这些资料为他的报告提供了关键论据。议学情境4:小阳的短视频 “围城” 困境小阳喜欢在周末刷短视频放松,第一次点开搞笑类视频后,平台算法就不断给他推送各种搞笑段子、喜剧小品剪辑。渐渐地,小阳的视频推荐页全是搞笑内容,他甚至连同学分享的科普类、历史类短视频都直接略过。 一次历史课上,老师播放了一段与短视频风格相似的历史趣味讲解视频,提问相关知识点时,其他同学看得津津有味还能积极回答,小阳却因为长期只看搞笑视频,对这类知识缺乏兴趣和了解,只能低着头不说话。小组讨论环节,当同学们热烈讨论着从科普视频中学到的新奇知识时,小阳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话,感觉和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远。议学任务5:从初二学生小阳的经历中,我们能认识到在网络信息接触方面存在什么误区??思考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信息茧房” 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人们在信息选择中,容易被自己的兴趣、习惯或算法推荐所局限,长期只接触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仿佛被困在一个由同类信息编织成的 “茧房” 里,逐渐失去对多元信息的接触和理解能力。小拓展议学情境5:破茧:挣脱不良信息的束缚某中学初二学生小辉,在一次上网搜索学习资料时,误点了一个弹窗广告,进入了充斥着低俗、暴力内容的不良网站。此后,这类不良信息频繁推送至他的手机。小辉起初好奇,忍不住浏览,渐渐地,学习时开始分心,成绩下滑明显。班主任发现后,及时与小辉沟通,告知此类信息危害,并教导他设置手机权限拦截不良推送,同时推荐了几个正规学习类网站。小辉按照老师建议操作,专注学习,成绩逐步回升。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议学任务6: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类似困境并保护自己?思考虚假新闻游戏链接领取“福利”谣言暴力游戏电信诈骗警惕误导公众侵害他人利益造成恶劣影响小组讨论:1.遇到过哪些差点让你 “踩坑” 的可疑情况?2.它们又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呢?议学情境6:“一句污蔑,千元赔偿”某县杨某某经营快递业务。彭某替王某领快递时,误领了王某申请退货退款的快递。杨某某短信告知王某退货或付款,却收到王某辱骂回复,杨某某误以为是彭某,双方短信争吵。之后,杨某某在微信群发布与王某短信争吵截图、彭某领快递视频监控截图,还污蔑彭某私占货品。群里人议论纷纷,彭某知晓后找杨某某,杨某某态度恶劣且继续指责辱骂彭某。彭某报警,经调解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认为,杨某某擅自发布彭某照片、视频及不当言论,使特定范围内人群对彭某品德产生错误认识,侵害了彭某名誉权,判决杨某某在微信群内向彭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 1000 元。议学任务7:杨某某的案例对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有何重要警示?思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等,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教材P20-21)3(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同时,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课堂笔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教材P20-21)3(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线,自由有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等,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课堂笔记02子议题2:积极传播,凝聚网络正能量潮某单位职工因患病走失,该单位在网上发布寻找该职工的信息,协助其家人寻找。信息发布后很快在各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发,一场寻找该职工的爱心接力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两万多份寻人启事、千余人次搜寻,无数充满爱心的网友参与寻人活动。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走失的职工终于被找到。传播网络正能量。议学情境7:线上线下爱心交织,走失职工在温暖接力中回家议学任务7:这一事件展现了网络生活的什么积极意义?思考议学情境8:2025年 “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 主题活动2025年5 月 27 日,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在陕西省汉中市启动了 2025 年 “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 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回顾了过往 “好网民” 主题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演展播了众多职工创作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像《红门男子汉》《指尖多彩》《归巢》等。这些作品形式多样,有的以短视频呈现消防员无畏逆行的英勇身姿,展现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有的借摄影作品捕捉传统手工艺人指尖舞动传承文化的精彩瞬间,体现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还有的通过故事讲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奋斗历程,彰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据统计,自 2016 年该活动开展以来,影响力持续攀升。累计至今,共征集各类作品 12 万件,网民参与终选投票 2 亿多次,各子项目专题网页和微信公众号总浏览量超 5 亿人次。议学任务8:结合上述内容谈谈我们在应该如何为建设网上精神家园添砖加瓦?思考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小组讨论:你知道哪些网络公益活动?这些活动有怎样的意义?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议学情境9:从 “毒鸡汤” 到正能量,00 后少女的网络文化突围战学生小雨发现短视频平台上 “毒鸡汤” 泛滥,她发挥剪辑特长,用动漫形象拆解错误价值观,配上幽默解说。视频火了之后,她还发起 “正能量接力” 话题,吸引千名网友分享奋斗故事。如今,她运营的账号成为校园网络文化阵地,用青春力量让网络空间更清朗。议学任务9:小雨的行为启示我们在网络世界中应该怎么做?思考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要求。(教材P22)4(1)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2)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课堂笔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营造清朗空间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要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网络谣言的辨别方法注意信息出处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提高媒介素养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课堂小结网络的消极影响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1.下图漫画《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抵制不良信息,防止信息泄露②拒绝网络生活,远离不良诱惑③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④学会选择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随堂练习→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拒绝网络生活”做法错误→说法正确D2.下列两则材料共同启示我们( )材料一:陈某未经作者许可,将相关文学作品放在网上供他人阅读,获取利益,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材料二:王某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位朋友,该朋友以亲人去世、遇到困难等理由向他借钱,他多次向其转账。之后王某得知该网友因多次诈骗被抓获。①网络使我们生活更便捷②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网络让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④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与法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材料未体现→材料未体现→说法正确→说法正确C3.“起床,打开手机短视频APP,手指不停刷动,浏览各种各样的视频信息,并在家里拍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这是中学生小蕊的周末日常。如果让你劝说小蕊,下列能成为你劝说依据的是( )①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②要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③在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④一机在手,便可知天下大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说法正确→说法正确→“必然导致” 表述绝对化→“都存在”表述绝对化A4.某班准备开展一次“净化网络公共空间 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题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这次活动主题的是( )①晓光积极举报网络上诋毁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言论②欣雨将制作精良的“文明礼仪微视频”传到网络上共享③小轩在暑假期间为表哥新开的服装网店刷单以提高销量④沐沐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言献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正确→正确→正确→“刷单”做法错误5.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播报了以下新闻。徐某利用AI软件生成并发布“李某强行霸占村民土地并变卖”的虚假视频,引发群众恐慌。为此小华收集了以下资料:资料一:AI技术依赖训练数据生成内容,但部分数据来源不实或带有偏见,若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可能破坏舆论生态、扰乱社会秩序。资料二:《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明确: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小华所在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要求同学们文明使用AI软件。有同学认为:“我用AI软件制作视频是我的权利,就算是虚构的内容,别人也管不着!”请结合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位同学的观点。(3分)设问类型:思辨类【答案】这位同学观点是错误的。(1分)我们应当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2分)课后作业一、基础作业1.记背教材P19-P22正文。2.完成《情境题与中考新考法》P10-P12页习题。二、拓展作业实践作业: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