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1.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A. 原子 B. 原子核 C. 电子 D. 分子2.小海将排球向上抛出后,在上升阶段若外力全部消失,排球将( )A. 静止不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竖直下落 D. 减速向上运动3.图示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榨汁器 B. 食品夹C. 船桨 D. 筷子4.如图所示,圆弧形的防撞硅胶将尖锐的桌角包裹住,是为了磕碰时能够( )A. 减小压力B. 增大压力C. 减小压强D. 增大压强5.在科技节“鸡蛋撞地球”比赛中,小海制作了如图的保护装置,该装置总质量为80g,竖直下落时所受阻力为0.6N,则其所受合力方向和大小为( )A. 竖直向上,0.6N B. 竖直向上,1.4N C. 竖直向下,0.2N D. 竖直向下,0.8N6.如图所示,汉代画像砖上描绘了“泗水取鼎”的画面。两边各有数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起掉落水中的鼎。下列关于此滑轮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省力B. 可以省功C. 使用的是动滑轮D. 使用的是定滑轮7.2025年4月,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如图所示。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飞船内的航天员(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C.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8.科技节上老师利用吹风机和一串充有空气的气球表演“风火轮”。如图所示,开启吹风机,释放气球,气球在空中转动而不掉落,是由于吹风机使得气球左上方的气体( )A. 流速小,压强小B. 流速小,压强大C. 流速大,压强小D. 流速大,压强大9.鼓浪屿上的郑成功雕像是厦门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如图所示。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A. 雕像受到的重力与雕像对地面的压力B. 雕像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雕像的支持力C. 雕像受到的重力与雕像对地球的吸引力D. 雕像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雕像的支持力10.如图所示装置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A. 船闸 B. 锅炉水位计C. 回水弯管 D. U形管压强计11.僧帽水母利用浮囊体中的一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实现上浮和下沉,如图所示。若悬浮的僧帽水母想要上浮,应该( )A. 产生气体,囊内气体增多,浮力大于重力B. 产生气体,囊内气体增多,浮力小于重力C. 排出气体,囊内气体减少,浮力大于重力D. 排出气体,囊内气体减少,浮力小于重力12.某中学生1min跳绳180次,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于( )A. 7.5W B. 75W C. 750W D. 7500W13.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小海利用此规律制作了“晴雨表”。如图所示,A为密闭的容器,里面充有空气,B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关于该“晴雨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B. 晴天转阴天时,B管内液面上升C. B管越粗,天气变化时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越明显D. 换用密度更大的液体,天气变化时B管内液面高度变化更明显14.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了一个漏刻用以计时,如图所示。播水壶不断滴水,受水壶内由标尺与浮块组成的浮箭上升后,通过指针指向浮箭上的刻度即可读取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始计时”应标记在标尺的B处B. 浮箭上升过程中,浮箭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C. 播水壶内水量减少,测出的时间会出现偏差D. 为了增加时间测量范围,可以适当增大出水口的面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15.烹饪小龙虾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______;戴手套剥虾时,即使手套没破,油仍然会渗透到手上,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16.如图所示,用吸盘吊机搬运玻璃,玻璃能“粘”在真空吸盘上是由于______的作用。吊机使玻璃在水平方向缓慢平移,这一过程吊机对玻璃______(填“做功”或“不做功”)。17.利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将重为180N的水桶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1m,人拉绳子的动力F为10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重为______N。18.请将图示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19.龙骨水车是一种古代灌溉农具,结构如图所示。使用时,将小龙头轴浸入低处的水中,踩动踏板,驱动大龙头轴转动,链条带动刮水板上行,可将低处的水灌溉到高处的农田中。请根据材料完成小题。(1)脚踩踏板驱动水车,水被匀速提高的过程中机械能将______;脚停止踩踏,刮水板不会马上停止,这是由于它具有______。(2)踩动踏板驱动大龙头轴以10圈/分钟的速度转动,转动一圈可带动刮水板运送24kg水到1m高的农田。若踩动踏板的平均功率为160W,该水车机械效率为______;请写出一条提升龙骨水车机械效率的具体措施______。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20.如图所示,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龙舟的受力示意图。21.如图所示,请画出使用大锤时动力F的力臂l。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2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下滑至不同材质的木板上,如图所示。(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为了便于推理,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3)分析实验现象: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______。由此推测,若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则小车将______。23.小海利用身边物品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将相同的平底矿泉水瓶装水后放在海绵块上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1)实验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______两次实验,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3)比较乙、丙、丁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将甲实验中的海绵换成金属块,如图2所示,则海绵块受到水瓶的压强p甲和金属块受到水瓶的压强p金的大小关系为p甲______p金。(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在图3方框中设计并画出逃生锤锤头的形状。24.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金属块A、B、C的质量关系为mA=mB<mC。如图甲,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处释放。木桩被击打后陷入沙中的情形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金属块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2)比较金属块A和B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可得出结论:当质量一定时,______。(3)比较金属块B和C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小海认为: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无关,你认为小海的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4)请你根据实验结论,提出一条安全警示标语:______。25.请按要求把下面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目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4个相同的长方体磁力块(可以组成不同形状物体)、烧杯、细绳、水、盐水(1)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进行______。【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实验结论】(2)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浮力大小为______N。(3)观察甲、乙、丙步骤,可得: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______。(4)观察甲、______步骤,可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5)观察甲、丙、戊步骤,可得: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反思交流】(6)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水中深度无关可以选择步骤己和______进行比较。(7)把4个磁力块组合成图2,能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26.杆秤是我国传统的度量衡工具,项目小组开展了一次自制杆秤的实践活动,如图所示。(1)制作原理:______。(2)器材选取:筷子、小盘子、细绳、笔、秤砣以及10g钩码若干。(3)组装:取一根筷子制成秤杆,将小盘子固定在A处制成秤盘,在O处系上绳子制成提纽,将秤砣挂在O点右侧。(4)定零:手提提纽,发现左端下沉,则应将秤砣向______调节,直至秤杆在______位置平衡,秤砣所在B点标记为______,同时避免了杆秤自重对称量的干扰。(5)定标:秤盘中放置10g钩码作为重物,移动秤砣使秤杆平衡,秤砣所在位置标记为“10”,按上述方法继续加放钩码,标记其余刻度。(6)分析交流: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秤盘中,调节质量为m0的秤砣的位置至C点时,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OA的长度记为L,OB的长度记为L0,OC的长度记为L1,则m与L1的关系式是______(用上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7)若C点刻度为“20”,D点刻度为“50”,请在图中用“↑”标出“35”刻度位置。(8)产品优化:若要增加杆秤的称量范围,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方案______。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27.安全带的核心作用是在急刹及追尾事故中保护司乘人员。如图所示,儿童座椅的安全带往往会采用更宽大的五点式设计。请用物理知识说明:(1)在急刹时安全带起到保护作用的原理。(2)儿童座椅的安全带做得更宽大的原因。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28.如图所示,小海双手正握单杠悬垂,随后用力向上提升0.5m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已知小海的质量为50kg,双手正握时与杠的受力面积为0.01m2。求:(1)双手正握单杠悬垂时,手对单杠的压强。(2)小海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29.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如图所示。“梦想”号满载时排水量达42600t,具备海域11000m深的钻探能力。某次航行中“梦想”号以1.2×104kW的功率推动轮船以6m/s匀速行驶10min。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求:(1)钻头在11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2)“梦想”号满载时,所受的浮力。(3)“梦想”号此次航行所受的阻力。30.实践小组设计了一套电动升降浸染装置,如图甲所示。某次测试中,长方体染缸置于水平地面上,装有16cm深的水。圆柱体薄壁陶瓷杯通过轻质细杆悬挂于力传感器下保持静止,此时陶瓷杯的下表面与水面相平。升降机下降让陶瓷杯逐渐浸入水中,当力传感器示数为12N时水开始溢出,直到杯底刚好与染缸底部接触,力传感器示数F与陶瓷杯下降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随后将细杆撤走,陶瓷杯最终静止在水中。已知染缸底面积为150cm2,陶瓷杯与染缸高度相同,且水始终未进入杯内。求:(1)水开始溢出时,陶瓷杯所受的浮力。(2)陶瓷杯的容积。(3)最终陶瓷杯静止时,染缸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1.【答案】 【解析】解: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的尺度比原子核小得多,则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C正确。故选:C。根据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解答。本题考查了微观结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答案】 【解析】解:小海将排球向上抛出后,在上升阶段若外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当物体受到的力突然消失,物体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3.【答案】 【解析】解:A、榨汁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正确;B、食品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错误;C、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错误;D、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故选:A。通过分析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出属于哪一类杠杆,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如何判别三类杠杆。4.【答案】 【解析】解:如图所示,圆弧形的防撞硅胶将尖锐的桌角包裹住,增大了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磕碰时的压强。故选:C。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据此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5.【答案】 【解析】解:该装置总质量为80g=0.08kg,其总重力G=mg=0.08kg×10N/kg=0.8N,当该装置竖直下落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竖直向上的阻力,属于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则所受的合力为:F=G-f=0.8N-0.6N=0.2N;合力方向为竖直向下。故选:C。根据重力公式计算该装置的重力,根据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以及受力分析进行计算。本题考查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关键是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注意竖直下落时阻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6.【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滑轮位置固定不动,属于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本题考查了动滑轮与定滑轮的辨别,属于基础题。7.【答案】 【解析】解: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内的航天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A正确。故选:A。(1)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2)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且处于一定的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8.【答案】 【解析】解:用吹风机对着气球圈的左上方吹气,该侧面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在两侧压强差的作用下气球圈可以在空中不停的转动。故选:C。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9.【答案】 【解析】解:A、雕像受到的重力与雕像对地面的压力,受力物体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B、雕像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雕像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C、雕像受到的重力与雕像对地球的吸引力,受力物体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D、雕像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雕像的支持力,受力物体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关键是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10.【答案】 【解析】解:A、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B、锅炉的水位计与炉身上端开口、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洗手池的回水弯管,上端开口、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D、压强计的底部连通,但上端中的一端不是开口的,不属于连通器,故D符合题意。故选:D。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容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个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内装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保持相平。11.【答案】 【解析】解: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若悬浮的僧帽水母想要上浮,必须浮力大于重力,自身重力无法减小,需要增大浮力,故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因而产生气体,囊内气体增多,浮力增大后大于重力。故选:A。根据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而上浮必须浮力大于重力分析,结合可以改变的量分析。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与浮沉条件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2.【答案】 【解析】解:一般中学生质量约为50kg,中学生重力G=mg=50kg×10N/kg=500N。跳绳时每次跳起的高度h约为0.05m。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W=Gh=500N×0.05m=25J。已知1min跳绳180次,那么1min内做的总功W总=180×25J=4500J。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75W,故B正确。故选:B。先估出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由G=mg得到中学生的重力,估出跳绳时每次跳起的高度,由W=Gh得到跳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已知1min跳绳180次,得到1min内做的总功,由P=得到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本题考查功率的估算,要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和长度进行估测,能够运用重力公式和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13.【答案】 【解析】解:A、A与B下部连通,但B为密闭的玻璃球,不符合连通器原理,故A错误;B、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即阴雨天时瓶外的大气压小于晴天时瓶外的大气压,而瓶内的大气压不变,所以阴雨天静置室内B管液面比晴天高,故B正确;C、B玻璃管越粗,管内水柱高度变化越不明显,故C错误;D、瓶内液体的密度越小,该瓶反映气压越灵敏,故D错误。故选:B。(1)根据装置的结构和特点,结合大气压的大小受天气的变化影响的关系来判断,一般来说,阴天下雨的天气大气压比正常低;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2)知道晴天和阴雨天时外界大气压的变化,比较瓶内外的气压,判断阴雨天静置室内B管液面变化情况;(3)根据粗细和体积进行判断;(4)瓶内液体的密度越小,则该瓶反映越灵敏。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压的关系,“晴雨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测量天气的,理解其原理是判断的关键。14.【答案】 【解析】解:A、刚开始时容器中水少,液面低,浮标位置低,故指针指在上方,是A位置,故A错误;B、浮箭上浮时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而保持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C、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在深度改变后,压强减小,滴水速度变慢,不可能是均匀滴水,测出的时间会出现偏差,故C正确;D、为了增加时间测量范围,应该减小播水壶滴入受水壶的水滴速度,故应该减小出水口的面积,故D错误。故选:C。(1)根据刚开始时容器中水少,液面低,浮标位置低分析;(2)根据漂浮的条件分析;(3)根据滴水速度与液体的压强有关分析;(4)根据上升速度与滴水快慢有关分析。本题考查浮力和压强的综合,属于中档题。15.【答案】 【解析】解:烹饪小龙虾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戴手套剥虾时,即使手套没破,但手套材质分子间存在微小空隙,油分子可以通过这些空隙渗透过去,油仍然会渗透到手上,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答案为: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时,由于分子间的间隙,总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本题考查分子热运动及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着间隙。16.【答案】 【解析】解:真空吸盘排尽吸盘内的空气,使得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气压,玻璃能“粘”在真空吸盘上;吊机使玻璃在水平方向缓慢平移,拉力是竖直向上的,移动的方向是水平的,力和距离垂直,吊机对玻璃不做功。故答案为:大气压;不做功。(1)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重力和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本题考查大气压和做功的必要因素,属于基础题。17.【答案】 【解析】解:(1)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1m=2m;(2)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G+G动),所以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2×100N-180N=20N。故答案为:2;20。(1)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G+G动)求动滑轮的重力。本题考查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重力的计算,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18.【答案】 【解析】解:物体平衡状态包括物体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答案为:①静止状态;②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包括物体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处于变速运动。本题考查了什么时平衡状态和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19.【答案】 【解析】解:(1)脚踩踏板驱动水车,一定质量的水被匀速提高的过程中,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变大,机械能将增大;脚停止踩踏,刮水板不会马上停止,这是由于它具有惯性;(2)由P=可得,每分钟输出的总功为:W总=Pt=160W×60s=9600J;转动一圈可带动刮水板运送24kg水到1m高的农田所做的功为:W0= Gh=mgh=24kg×10N/kg×1m=240J,踩动踏板驱动大龙头轴以10圈/分钟的速度转动,每分钟输出的有用功为:W有=nW0=10×240J=2400J,则机械效率为:η=×100%=×100%=25%;(3)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大提升的物重,二是减小摩擦,因此要提高“龙骨水车”提水效率,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槽内板叶刮水的质量,或在各部件之间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故答案为:(1)增大;惯性;(2)2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槽内板叶刮水的质量。(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利用P=求出总功;根据W有=Gh=mgh求出有用功,根据η=×100%求出机械效率。(3)通过增大人数增大功率,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大提升的物重,二是减小摩擦。本题考查功率与机械效率以及轮轴的应用,属于中档题。20.【答案】 【解析】解:过龙舟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和浮力,二者大小相等,并标出G和F浮,如下图所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1.【答案】 【解析】解:延长动力F作用线,由支点作动力F作用线的垂线,则垂线段的长就是动力臂l,如图所示:已知支点、动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画法,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的力臂。会根据力臂的画法,正确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且作图要求规范。22.【答案】 【解析】(1)实验中,由控制变量法,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由转换法,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通过的距离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为了便于推理,小车受到的阻力应越来越小,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最合理的顺序是乙、丙、甲。(3)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木板表面上通过的距离最长,速度减小得最慢,分析实验现象: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测,若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则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速度;小车通过的距离;(2)乙、丙、甲;(3)越远;做匀速直线运动。(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本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结论,据此分析;(3)根据实验现象回答,并联推理得出结论。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推理法的运用。23.【答案】 【解析】(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应用;(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故甲、乙两图符合题意;(3)比较乙、丙、丁三次实验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且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根据p=知甲图和图2中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所以海绵块受到水瓶的压强p甲等于金属块受到水瓶的压强p金,即p甲=p金;(5)逃生锤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所以逃生锤的头很尖,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甲、乙;(3)大;(4)=;(5)见解答图。(1)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2)(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4)根据p=分析解答;(5)减小压强的方法有两种:①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②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等方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24.【答案】 【解析】(1)实验中金属块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木桩被击打后陷入沙中的深度来反映的;(2)由图可知:A、B的质量是相同的,物块B的高度大于A的高度,B撞击的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大于A撞击的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B对木桩做的功多,B的重力势能大,所以结论为: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3)由图可知:B、C的下落的高度不同,质量也不同,打击的木桩的深度相同;要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故结论是错误的;(4)禁止高空抛物。故答案为:(1)木桩被击打后陷入沙中的深度;(2)物体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3)错误;B、C两木块释放的高度不同;(4)禁止高空抛物。(1)实验中金属块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木桩被击打后陷入沙中的深度来反映的;(2)观察图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结论;(3)根据图象分析B、C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控制变量法回答;(4)根据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写标语。观察实验现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用转换法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即可归纳得出结论。25.【答案】 【解析】(1)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进行调零;(2)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物体的重力为1.8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物体受到的浮力是F浮=G F=1.8N 0.8N=1.0N;(3)由乙、丙知随着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根据称重法浮力增大,故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4)由图甲、丙、丁可知,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再发生变化,即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5)观察甲、丙、戊步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相同,根据称重法浮力不同,故可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6)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水中深度无关,需要控制排开水的体积一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样,故选择己和乙;(7)由图2可知,此时改变了物体的形状,因此还能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的关系。故答案为:(1)调零;(2)1.0;(3)增大;(4)丙、丁;(5)液体密度;(6)乙;(7)物体形状的关系。(1)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进行调零;(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读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受到的浮力;(3)结合甲、乙、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称重法分析;(4)结合图甲、丙、丁可知,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再发生变化,据此进行解答;(5)观察丙图和戊图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相同,据此分析;(6)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水中深度无关,需要控制排开水的体积一样,结合操作步骤分析即可;(7)由图2可知,此时小华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据此分析她所能探究的问题。本题考查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26.【答案】 【解析】(1)杆秤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作的;(4)若左端下沉,说明左侧重,需将秤砣向右调节,直至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秤砣所在B点标记为零刻度;(6)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mL=m0L1,解得;(7)若C点刻度为“20”,D点刻度为“50”,由于刻度是均匀的,“35”刻度位置如下图所示:(8)若要增加杆秤的称量范围可增加秤砣质量(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1)杠杆平衡原理;(4)右;水平;零刻度;(6);(7)见解析图;(8)增加秤砣质量。(1)杆秤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作的;(4)手提提纽,发现左端下沉,说明左边重,据此分析;(6)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7)由题知秤砣所在位置标记为“10”,若C点刻度为“20”,D点刻度为“50”,分析确定“35”刻度位置;(8)若要增加杆秤的称量范围可增加秤砣质量。本题考查杠杆平衡原理的应用,难度较大。27.【答案】 【解析】答:(1)汽车高速运动时,儿童随车高速前进,当紧急刹车时,如果没有系安全带,由于儿童具有惯性,仍然会高速向前运动,容易撞到车内前方的硬物而受伤,此时安全带会给儿童一个拉力,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2)儿童座椅的安全带很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此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惯性的危害,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8.【答案】 【解析】(1)双手正握单杠悬垂时,手对单杠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即:F=G=mg=50kg×10N/kg=500N,手对单杠的压强:p===5×104Pa;(2)小海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W=Gh=500N×0.5m=250J。答:(1)双手正握单杠悬垂时,手对单杠的压强为5×104Pa;(2)小海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50J。(1)双手正握单杠悬垂时,手对单杠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根据F=G=mg求出压力大小,根据p=求手对单杠的压强;(2)根据W=Gh求小海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压强公式以及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适中。29.【答案】 【解析】(1)钻头在11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11000m=1.1×108Pa;(2)“梦想”号满载时,所受的浮力:F浮=G排=m排g=42600×103kg×10N/kg=4.26×108N;(3)“梦想”号匀速行驶,由P===Fv可得所受的阻力:f=F===2×106N。答:(1)钻头在11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为1.1×108Pa;(2)“梦想”号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4.26×108N;(3)“梦想”号此次航行所受的阻力为2×106N。(1)根据p=ρgh计算钻头在11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2)根据F浮=G排=m排g计算“梦想”号满载时,所受的浮力。(3)根据P===Fv计算“梦想”号此次航行所受的阻力。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浮力以及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难度不大。30.【答案】 【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h为0时,陶瓷杯未浸入水中,力传感器示数F等于陶瓷杯的重力,所以陶瓷杯的重力为:G=F=18N,当力传感器示数为12N时水开始溢出,则水开始溢出时,陶瓷杯所受的浮力为:F浮1=G-F=18N-12N=6N;(2)F=12N时,陶瓷杯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6×10-4m3=600cm3,染缸的高度等于陶瓷杯的高度h杯=h染=h=16cm=20cm,图乙中F0=6N时,陶瓷杯触底,此时陶瓷杯受到的浮力F浮2=G+F0=18N+6N=24N,陶瓷杯的容积等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V杯=V排1==24×10-4m3=2400cm3;(3)陶瓷杯触底后,染缸中水的体积V剩水=h染S染缸-V杯=20cm×150cm3-2400cm3=600cm3,细杆撤去后,最终陶瓷杯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此时染缸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6.12×104Pa。答:(1)水开始溢出时,陶瓷杯所受的浮力是6N。(2)陶瓷杯的容积2400cm3。(3)最终陶瓷杯静止时,染缸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是6.12×104Pa。(1)当陶瓷杯下降高度h=0时,力传感器示数F等于陶瓷杯的重力,根据称重法计算当力传感器示数为12N时陶瓷杯所受的浮力;(2)当图乙中标出的F=6N时,是力传感器受到向上的推力,即此时的浮力大于重力,由此时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瓷烧杯排开液体的体积即陶瓷杯的容积;(3)计算陶瓷杯触底后,染缸中水的重力,杆撤走后,陶瓷杯处于漂浮状态,陶瓷杯对水的作用力等于其所受的浮力也等于其重力,所以染缸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等于剩余水的重力于陶瓷杯的重力之和除以染缸的底面积。本题考查了液体的压强,物体的沉浮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