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件) (共36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件) (共36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按性质可以分为几类?CO 、Al2O3、H2O2 、Mn2O7 按性质分类属于什么类型氧化物?
如何判断一种酸属于几元酸?
有哪些酸是强酸?有哪些碱是强碱?有哪些盐是沉淀?
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如何区分?
课时1 物质分类
什么是纯净物?
物质: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纯净物:微观上具有相同微观结构、宏观上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物质
【科学视野】
1.生活中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混合物,如24K黄金(99.99%)
2.空气的组成:N2、O2、稀有气体、CO2、H2O、空气污染物
3.空气污染物:SO2、NOx、颗粒物(如PM2.5,d≤2.5um)
同素异形体
定义:由同一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示例
【请你思考】
同一元素组成的物质 是纯净物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 变化
物质分类
分类的意义:方便学习和研究(发现规律)
物质分类的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
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家谱/角色
树状分类法举例
交叉分类法举例
概念辨析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种类有三种,因此单质也可以分为三种: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特例CCl4)
无机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例外)
有机化合物概念由来
【科学视野】
有机物最早是指来自生物体的物质,早期化学家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出来;直到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人工合成了尿素CO(NH2)2,这是人类第一次人工合成有机物;1965年,中国科学院成功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人类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曾经有机物无法人工合成现在却可以,曾经蛋白质无法人工合成现在却可以,现在无法人工合成生命,未来?
【复习】
备注:大苏打 硫代硫酸钠(Na2S2O3)
常见物质俗称
氧化物分类
按组成分类: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按性质进行分类
分类 定义 示例
酸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
氧化物的分类
【概念辨析】
①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酸、碱、盐的分类
什么是酸?
酸的定义(初中):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结论:几元酸不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划分的,而是根据酸分子完全电离时,产生氢离子个数划分的。如H3PO4、H3PO3(亚磷酸)、H3PO2 (次磷酸)等,它们分别属于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
【请你思考】已知CH3COOH H++CH3COO- ,醋酸水溶液里面的微观粒子有:H2O,CH3COOH,H+,CH3COO-;
则CH3COOH是 元 (强/弱)酸
酸、碱、盐的分类
2.酸的分类
序号 分类标准 类别 示例
1 是否含氧元素 含氧酸
无氧酸
2 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3 电离产生H+数目 一元酸
二元酸
多元酸
4 酸性强弱 强酸
弱酸
酸酐
酸酐: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或几分子水,所剩下的部分
酸 酸酐 酸 酸酐
H2CO3 HNO3
H2SO4 H3PO4
H2SO3 HMnO4
无机酸对应的酸酐是酸性氧化物
酸酐与水反应会生成同价态的酸(SiO2不与水反应)
【你的发现】
【请你思考】
如何理解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复习】
1.常见沉淀:CaCO3, AgCl, BaSO4, BaCO3, X(OH)Y
备注:X可以是Mg, Cu, Fe, Al
常见物质溶解性
2.四个微溶物:Ca(OH)2,CaSO4, Ag2SO4, MgCO3
3.可溶:阳离子含 K+, Na+, NH4+;阴离子含Cl-, NO3-, SO42-
【小练习】
分别写出有上述四种盐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的分类
3.碱的定义(初中):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4.碱的分类
序号 分类标准 类别 示例
1 溶解性 可溶性碱
不溶性碱
2 电离产生OH-数目 一元碱
二元碱
多元碱
3 碱性强弱 强碱
弱碱
酸、碱、盐的分类
6.正盐、酸式盐与碱式盐
盐溶解于水溶液会发生电离,根据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对盐进行分类。
正盐:电离产生一种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一种酸根离子
酸式盐:电离产生一种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H+ +一种酸根离子
碱式盐:电离产生一种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OH- +一种酸根离子
5.盐的定义: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酸、碱、盐的分类
【请你思考】
已知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则Na2HPO3(亚磷酸钠)是 盐,它的另外一种盐是 盐NaH2PO3(亚磷酸氢钠)
已知磷酸H3PO4是三元弱酸,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形成 种正盐, 种酸式盐
酸、碱、盐的分类
7.盐的分类
序号 分类标准 类别 示例
1 溶解性 易(可)溶性盐
微溶盐
难(不)溶盐
2 是否含氧元素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3 组成分类 正盐
碱式盐
酸式盐
酸、碱、盐的分类
【我的问题】明矾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明矾化学式是KAl(SO4)2·12H2O,按组成分类应如何分类?
复盐:电离产生一种酸根离子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课时2 分散系和胶体
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可以分为几类?
溶液、胶体、浊液有什么区别?
胶体如何分类?有哪些常见胶体?
如何制备Fe(OH)3胶体?制备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胶体聚沉现象?如何净化胶体?
分散系
1.概念: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请你思考】:分散系 是混合物,混合物 是分散系
【科学视野】
①1mm=10-3m, 1um=10-6m, 1nm=10-9m, 1pm=10-12m
②O原子半径74pm,H原子半径53pm
③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
2.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nm~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蔗糖溶液、NaCl溶液 淀粉胶体、Fe(OH)3胶体 泥水、石灰乳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胶体
分散剂状态 胶体类型 示例
气体 气溶胶 雾、云、烟
液体 液溶胶 Fe(OH)3胶体、Al(OH)3胶体、淀粉胶体、牛奶
固体 固溶胶 有色玻璃、土壤
分散质 胶体类型 示例
高分子 分子胶体 淀粉胶体、牛奶
多分子集合体 粒子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
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分类
【拓展】
胶体
3.丁达尔效应
①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②实质:光的散射(物理方法)
③用途:鉴别溶液和胶体
胶体
4.制备Fe(OH)3胶体
①制备原理:
②实验操作:在100mL 小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
胶体
③注意事项
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易导致胶体聚沉)
加热过程不能搅拌(否则聚沉)
FeCl3饱和溶液
当溶液呈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否则聚沉)
【科学视野】
不是所有的胶体粒子都带正电,如硅酸胶粒带负电
不是所有的胶体粒子都带电,如淀粉分子
④Fe(OH)3胶体粒子结构
结论: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Fe(OH)3胶体不带电
胶体粒子结构
胶体
5.胶体的聚沉:
①概念:减弱或中和胶粒的电荷,胶粒就会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析出
②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加热
加入可溶性电解质(酸碱盐均可)
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③实际应用:卤水点豆腐(向豆浆中加入MgCl2溶液)
6.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①概念:离子和小分子由于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这种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叫渗析
②目的:达到净化、提纯胶体的目的
胶体的净化
【实验视频】胶体的渗析实验
课时3 物质转化
化学反应可以如何分类?
酸、碱、盐可以发生那些类型的反应?
如何由单质制取盐?
化学变化: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角度 分类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程度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热效应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序号 主要化学性质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H2SO4为例)
1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 与活泼金属反应
3 与酸性性氧化物反应
4 与酸反应
5 与某些盐反应
1.酸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序号 主要化学性质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NaOH为例)
1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 与酸反应
5 与某些盐反应
2.碱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序号 主要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1 与金属反应
2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3 与酸反应
4 与碱反应
5 与某些盐反应
3.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转化
思考:从金属/非金属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