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讲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的考查着力点考查着力点包括句式的选用,各种类型的仿写,形象生动或含蓄抽象的语言与平时语言的转换,长句与短句的互换等。而常用修辞手法,一方面考查对修辞知识的调取和运用能力,考生要明晰其含义,熟悉其特点,能在比较中准确辨认;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选项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古诗词语料,要具备阅读古典诗歌的语感与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会更灵活,仍将与其他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炼语意等)综合考查。01常见句式1.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例如“他是一个好学生。”“他不是一个坏孩子。”2.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包括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如“你吃饭了吗?”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如“难道他不优秀吗?”设问句是自问自答,如“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不懈的努力。”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禁止等意思。如“请你把门关上。”“禁止吸烟!”4.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悲伤等。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5.长句和短句。长句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容量大,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短句结构简单、词语少、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如“远方有村庄。人们很幸福。”6.主动句和被动句。主动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如“他打扫了教室。”被动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如“教室被他打扫了。”7.整句和散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散句是结构不整齐、长短不一的句子。“山上有很多树,有的高大,有的矮小,它们形态各异。”【跟踪训练】(2025·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学生习作:我们很多人,对灰尘之类的小东西,常常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语言学家讲评:“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提倡。有人说,( )。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这种理论是似是而非的。 ① 采取这种态度,我们事必对于语言里所有新出现的不合习惯的说法都一概承认是合法的,那么我们的语言还有什么规范和标准可言呢? ② 当一种说法得到社会普遍承认之后,我们 ③ 能承认它的合法性。这就是语言学家的态度。从这一点看来,语言学家是非常“势利眼”的。不过我们别无他法,只能采取这种态度。有人说,我不是语言学家,我不管你们赞成还是反对,只要有人这样说,我就可以跟着这样说。这当然不错。一个人采用什么方式说话有他的自由,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不过语言除了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之外,同时又是对运用语言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一种依据。在这一点上,语言跟衣服有共同之处。衣服的作用当然是庇体和御寒,可是除此之外,它又是对于穿衣服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依据。一个人的衣服的样示不符合社会习惯,别人就会对他有看法。一个人写文章时用语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别人对作者和他的文章也会有看法。文章是写了给人看的,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社会效果。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B.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C.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 D. 语言是不断演变的02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语境和表意的需要使用恰当的句式。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不同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用的语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而富有表现力。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选用句式应遵循的原则是:话题保持--致,情调氛围一致,符合内在逻辑,时间空间一致,句式结构一致。(一)高考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多样,了解它们的特点是准确选用句式的基础。 1.长句和短句各有其适用场景。长句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往往能把事物的内涵和关系表达得细致严密,适用于书面语中需要精确阐述的场合,如学术论文、说明文等。比如:“那座在风雨中矗立了数百年、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被当地居民视为精神象征的古老钟楼,在昨夜的暴雨中轰然倒塌了。” 这个长句通过多个修饰成分,详细地描述了钟楼的特点和遭遇。短句结构简单、节奏明快,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像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钟楼塌了”,用简洁的短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2.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用取决于表达的侧重点。主动句以施事者为陈述对象,强调动作的发出者;被动句以受事者为陈述对象,突出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当施事者不明确、不需要强调时使用。例如,“我们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是主动句,强调 “我们” 的胜利;“强大的对手被我们打败了” 是被动句,突出 “对手” 被打败这一结果。 3.肯定句和否定句在语意轻重上有所不同。肯定句直接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明确;否定句则表达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如 “他的成绩很好” 是肯定句;“他的成绩不差” 是否定句,语气稍弱;“他的成绩不是不好” 是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强烈。 (二)选用句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服从表达的需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意图来选择合适的句式。如果想强调某个对象,就可以考虑使用被动句或把字句;如果想让语言更简洁有力,短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其次,要符合语境的要求,包括上下文的衔接、语体风格等。在正式的书面语境中,长句、陈述句等使用较多;在口语语境中,短句、疑问句等更常见。例如,在写议论文时,为了论证的严密性,多使用长句和肯定句;在进行对话交流时,短句和疑问句则更能体现交流的自然性。 应对选用句式这一考点,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应试技巧:首先,认真阅读题干和语境,明确表达的意图和上下文的要求,这是选用句式的前提。其次,分析各个备选句式的特点,比较它们在语气、语意、表达重点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将备选句式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看哪个句式最能准确表达意思,与上下文衔接最自然。最后,结合平时的积累,总结不同句式的适用规律,提高选用句式的熟练度。(三)解答选用句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各类句式的特点。比如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音韵和谐;散句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节奏鲜明。2.选用句式要考虑表达上的需要。要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表现形式的需要、表意的需要及表达手段和场合的需要等来选用句式。3.能够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使语段表意明确、清晰,句式风格与文段内容一致。4.如果是主观题,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语句通顺,做到句式、字数等符合要求;如果是选择题,要分析各选项的细微差别,排除干扰项,选准答案。【跟踪训练】(2024·天津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荷者,和也。“礼之用,和为贵”——从这个意义上,荷花其实是可以与牡丹、梅花并称为三大“国花”的。俗话说:“养花一年,赏花十日。”任何花卉,为大众所观赏,为诗人画家所( ),主要在它短暂的开花期。“谷雨三朝看牡丹”,当花尚未开或花已凋谢,又有谁会相约一起去看牡丹的呢?贵为花王,尚且如此,这个道理( )。然而,荷花却是一个例外,而且,几乎是百花中唯一的例外。从“_甲_”的新叶初萌,到“_乙_”的繁花盛放,再到“_丙_”的凋残败落,甚至花事完全散场,“_丁_”,犹有莲蓬与藕,供人们继续观赏、享用!一般的赏花,多有各种名目的禁忌,荷花则宜露、宜风、宜晴、宜雨、宜烟、宜月,宜绿云十里、无边香色,宜一茎孤引、双影分红……可谓无时、无地而不宜,这在百花中更是( )的。晨露之中,“霏微晓露成珠颗”;艳阳之下,“向日但疑酥滴水”;夕晖之中,“无情一饷敛斜阳”;月光之下,“月晓风清欲坠时”;习习风来,“亭亭风露拥川坻”;疏疏雨降,“晚雨跳珠万盖匀”;郁茂则“绿塘摇滟接星津”,零落则“翠减红衰愁杀人”……论山水给予艺术家的意象,是“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变态不同”的,所以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一山而可兼数十百山之形状意态。______________。文章末尾划线处的空白部分,下列哪一句是最恰当的( )A.而艺术家给予花卉丰富之形态,是可媲美山水的。B.而花卉是可媲美山水,给予艺术家丰富之形态的。C.而艺术家笔下可媲美山水的花卉,形态之丰富,无过于荷花。D.而花卉给予艺术家的形态之丰富,可媲美山水的,无过于荷花。03仿用句式“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句话或几句话。仿用句式主要是指在语言形式上要求“仿”,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变”。仿用句式常涉及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仿写多与修辞或语言表达得体组合考查。仿用句式是高考高频考点,要求考生能仿照题目所提供语句的句式特点,新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的句子,且内容方面要符合相关要求。该题型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优美。2018年高考课标2卷出现根据材料仿写,把材料的归类,句式的选用和仿写综合考核。仿用句式有明确的要求,既要做到 “形似”,又要实现 “神似”。“形似” 指的是仿写的句子在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字数多少、词性搭配等方面与例句保持一致。“神似” 则强调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主旨、情感基调、逻辑关系等方面与例句相契合,能够融入特定的语境中。 总之,高考仿用句式题,考查的灵活度越来越高,仿写的话题宽泛,综合性加强,考生要想准确解答仿写题,必须积累一些关于修辞手法方面的知识,且要把握仿写“形神兼备”的总体要求。高考中常见的仿用句式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嵌入式仿写。嵌入式仿写是将仿写的句子嵌入到一段已有的文字中,使仿写的句子与上下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语段。这类仿写需要充分考虑上下文的语境,确保仿写内容与前后文衔接自然。例如:“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学习像一杯清茶,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学习像一盏明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分析例句可知,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为 “学习像一……,能…… 我们…… 的……”。那么我们可以仿写为 “学习像一阵清风,能吹散我们迷茫的思绪”,这样既符合 “形似” 要求,又与前后文在内容上相呼应,体现了学习的积极意义。2.续写式仿写。续写式仿写是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在其后面继续仿写句子,使语段的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这类仿写要注意保持话题的一致性,续写的内容要与例句的主题相关。比如:“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例句围绕 “大自然的语言” 展开,我们可以续写为 “从蜜蜂的嗡鸣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既延续了话题,又符合句式特点。 3. 命题式仿写。命题式仿写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该话题,按照例句的句式进行仿写。这类仿写自由度相对较大,但同样要遵循 “形似” 和 “神似” 的原则。例如,以 “友情” 为话题仿写,例句为 “友情是一缕春风,让枯寂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可以仿写为 “友情是一盏灯塔,让迷失的航船找到方向”,既紧扣 “友情” 这一话题,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与例句结构一致。 在应对仿用句式这一考点时,考生可以掌握以下应试技巧:首先,仔细审题,明确题目对句式、修辞手法、内容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偏离方向。其次,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找出其中的规律,为仿写提供依据。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确定仿写的内容。最后,对仿写的句子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 “形似” 和 “神似” 的要求,确保没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问题。【跟踪训练】(2024·四川德阳二模)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04变换句式变换句式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综合性较强的考点。“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语气。高考中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较为多见,此外,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换以及重组句子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变换句式的意义在于让语言表达更贴合语境需求。同一意思用不同句式表达,效果会大相径庭。恰当的句式变换能使语言更简洁、更有力,或更具感染力,从而更精准地传达思想情感。例如,在强调动作承受者时,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在追求表达简洁明快时,将长句化为短句,这些变换都是为了让语言更好地服务于表达目的。 (一)高考中常见的句式变换类型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长句变短句时,首先要找出长句的主干,然后把附加成分(定语、状语等)抽出来,分别组成独立的短句,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些短句。例如,“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的这家科技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产品”,其主干是 “这家科技公司推出了新产品”,附加成分可拆分为 “这家科技公司拥有巨大市场潜力”“这家科技公司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这家科技公司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这款新产品具有革命性意义”,将这些短句整合后为:“这家科技公司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最近它推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产品。” 短句变长句则是将几个短句的内容整合到一个长句中,以主干句为基础,把其他短句作为附加成分嵌入。比如,“①我们要加快发展。②发展是硬道理。③我们要实现国家现代化。④加快发展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可变换为 “我们要加快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关键的、被称为硬道理的发展”。 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句子,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语气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散句则是结构不同、长短不一、句式灵活的句子,表达自由灵动,适合日常叙述和抒情。两者互变是高考变换句式的重要考点,需掌握其核心方法。散句变整句的关键是找到基准句式,将其他句子调整为与之结构一致的形式。例如散句:“公园里的花很多,有玫瑰,月季也不少,还有五颜六色的菊花和香气扑鼻的桂花。” 可先确定 “有……” 为基准句式,调整后变为整句:“公园里的花很多,有娇艳的玫瑰,有素雅的月季,有五颜六色的菊花,有香气扑鼻的桂花。” 通过统一结构,使句子节奏鲜明,增强表现力。 整句变散句则需打破整齐的结构,根据表达需要灵活拆分或调整。如整句:“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我们赞美草原的辽阔。” 可变为散句:“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也赞美大海的浩瀚,草原的辽阔同样值得我们赞美。” 散句弱化了排比的气势,让表达更自然流畅,适合舒缓的语境。 变换时需注意:一是保持原意不变,无论结构如何调整,核心信息不能增减或篡改;二是贴合语境,正式场合或强调气势时多用整句,日常表达或追求灵动时多用散句;三是确保语句通顺,避免为追求形式整齐而出现语法错误。通过针对性练习,可熟练掌握两者互变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灵活性。3.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时,将主动句中的受事者提到句首作主语,用 “被” 字引出施事者(施事者可省略),动词保持不变。例如,“我们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改为被动句是 “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们完成了”。被动句变主动句则相反,把被动句中的施事者作为主语,受事者作为宾语,去掉 “被” 字。如 “敌人的阴谋被我们识破了” 改为主动句是 “我们识破了敌人的阴谋”。4.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变否定句时,在谓语动词前加否定副词 “不”“没” 等,保持基本意思不变。例如,“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改为否定句是 “他的做法不是错误的”。需要注意的是,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意思,且语气比肯定句更强烈,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时,可使用 “不得不”“不能不” 等词语,如 “我们必须遵守纪律” 可改为 “我们不能不遵守纪律”。 (二)变换句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这是变换句式的前提。无论句式如何变换,核心意思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就是无效变换。其次,要符合语境的要求,根据上下文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式,使变换后的句子与语境协调统一。例如,在正式的报告中,长句可能更合适;在口语交流中,短句则更自然。最后,要保证变换后的句子通顺合理,没有语法错误,逻辑清晰。 应对变换句式这一考点,考生可采用以下应试技巧:首先,认真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意图,明确变换的方向和目的。其次,掌握不同句式变换的基本方法,按照步骤逐步操作,确保变换过程规范。然后,变换后仔细检查,看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语境,是否存在语法问题。最后,通过大量练习积累经验,提高变换句式的熟练度和准确性。【跟踪训练】(2024·新高考I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01变换句式(一)考题类型句式变换一般为长短句、整散句和常式句和变式句之间的转换。1.长短句的互换。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楚题目要求改哪些内容。如第2题,要求以“博客”为对象下定义,那就要将“博客”作为改后句子的主语。第二步,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作为改写后长句的主干。该主干句最好是“……是……”的结构,且要能尽可能地容纳进去更多的信息。如第2题,以第①句“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为长句的主干最为合适。第三步,确定长单句的主干后,将其他几个句子的内容改为长单句的定语(可以是主语的,也可以是宾语的)、状语或补语。改好后还要检查一下有没有语法毛病,是否增加了不必要的信息或遗漏了原句中的重要信息。2.整散句的互换。(1)散句变整句。具体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句子结构、内容以及相关语境。如第2题,分析画线句子的语境对于解答本题来说至关重要。第二步,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作为变换后整句的标准句。有时几个句子都不能做标准句,可适当调整其中的一个句子,以调整后的句子作为标准句,如第2题,先调整第一个分句的结构,确定了标准句的句式。第三步,变换其他几个句子的结构,使它们与标准句的句式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要按题目的要求排列好几个句子的顺序。(2)整句改为散句。具体的答题方法:先对句子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重复使用的词语,将其提取出来作为统领词,然后把有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不要遗漏内容要点。3.常式句和变式句的互换。常式句与变式句变换方法——一“看”二“调”,第一步,看。单句看需要强调的内容,明确它;复句看各分句间关系,即把原句中的各分句间的关系搞清楚,关系复杂时;第二步,调。根据需要,把需要强调的内容调前。(二)基本要求(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来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跟踪训练】(2022·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02仿用句式(一)仿写类型及方法:1.一般性仿写。仿句题解题方法――要“像”,且只求“像”。仿句题主要考查句子的一致性的问题,就是仿照给定的例句再造一个句子,就是“照葫芦画瓢”。这“瓢”画得好不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像不像的问题。“像”是仿句题做得好的重要标准。怎么才叫“像”呢,即怎样才叫和例句一致呢?第一步:照葫芦――要“像”――看句式,看修辞,看情感风格,看结构关系。“照葫芦”就是对所给仿句题全面审题的过程。只有把葫芦的特点在内心中搞清,才能保证画的葫芦像。一般来说,应从四个方面观照“仿句”这个葫芦。局部上,句式要一致。例句中的分句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例句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例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复句还是单句,等等,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语言上,修辞格要一致。例句运用了比喻、借代、排比等哪种修辞格,还是混用了几种修辞格,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内容上,情感风格要一致。例句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抒情;例句是举例,还是概说;是富有文采,还是平实叙写,等等,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整体上,结构关系要一致。原句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还是先概括再举例;是并列关系、是递进关系,还是转折关系,等等,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每一道仿句题都会涉及,但在做题的过程中,要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去考虑。而且,一道仿句题常常把其中的上面四点中的一点做为重点,在做题时,要首先把这最重要的一点找出来。第二步:画瓢――只求“像”――就近联想上面说的“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思维上并不要求仿写的句子怎样的与众不同,怎样的富有哲理,而是与原句越相近越好。有些同学总想出新,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丢了分数。只求“像”,在思维上,就是要求同学们要“就近联想”。这很像古代的对句,例句是“山”,大家就不妨写“海”、“河”;例句是“音乐”,大家就不妨写“诗歌”,“绘画”、“雕塑”;例句是“花”,大家就不妨写“鸟”、“虫”“鱼”,等等。总之,仿句的要求是:要“像”,且只求“像”。2.根据材料仿写。材料仿写解答仿写题目五个注意点(1)话题的规定性。仿写一般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来进行。仿写话题分两类:指定性话题和提示性话题。注意在材料和例句中找到话题。(2)内容的限制性。仿写题虽然从内容上说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让考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余地,但仔细揣摩试题提供的材料,它还是有一定限制性的。一是选择对象的限制性,二是阐发意旨的限制性。注意材料的归类,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3)修辞的限制性。防写话题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一要求有的是在试题中明确指出的,有的则是隐含在参照的句子里面。考查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对比等五种,但不管运用哪中修辞方法,都要遵循其语言特点和表达作用的要求。(4)句式的相似性。仿写句子的句式要求都隐含在参照的句子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仿写之前,仔细分析参照句的特点,包括参照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5)事理的逻辑性。仿写的句子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否则,即使虽然能依葫芦画瓢,拟写出“形似”的句子,但从事理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的,这种毛病在历年的高考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3.拟写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1)上下联字数相同;(2)词性一致,结构相同;(3)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二)仿句要点1.结构一致:仿句要和例句在句式结构上保持一致。如果例句是“主谓宾”结构,仿句也应是这种结构;如果例句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复句,仿句也应是同样的复句关系。2.修辞相同:例句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仿句也要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例如例句是比喻句,仿句也应该是比喻句。3.内容相关:仿句的内容要和例句有关联,不能脱离例句的主题。如例句是关于“友谊”的,仿句也应该围绕“友谊”展开。4.格调相仿:仿句在情感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要和例句相似。如果例句是典雅的书面语风格,仿句也应尽量如此。【跟踪训练】(2024·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先后逝世,举国齐悲。根据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挽联,表达追思之情。肝胆照送袁公 凭圣手仁心斯世难寻田畴落泪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①悼念袁隆平的对联:上联:此生不再,禾下乘凉成遗梦。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悼念吴孟超、袁隆平的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有高风亮节,造福为民,弹精竭虑稻粱谋。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重要题型,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因细节把握不当而出现错误。了解二者在使用时的易错点,能帮助考生在答题时更精准地规避问题,提高得分率。01仿用句式失分点(一)仿句考查重点1.结构模仿能力:准确把握例句结构,如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类型(单句、复句)等。2.修辞运用能力:识别并运用和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内容与主题契合:仿句内容要围绕例句主题展开,保持逻辑连贯。(二)常见失分点1. 形似神离。“形似神离” 是仿用句式中最常见的易错点,指的是仿写句子仅在句式结构、字数、标点等表面形式上与例句相似,却在核心内容、话题主旨或情感基调上与例句脱节。这种错误往往源于考生对例句的语境和内涵理解不深入,只注重 “形似” 而忽略 “神似”。 例如,若例句为 “故乡是一轮明月,总在寂然的夜晚照亮漂泊的思念”,其核心是 “故乡” 与 “思念” 的关联,通过 “明月” 的意象传递出眷恋之情。若仿写为 “城市是一盏霓虹,总在喧嚣的白昼驱散内心的孤独”,虽句式均为 “…… 是一……,总在…… 的………… 的……”,且都用了比喻修辞,但 “城市” 与 “孤独” 的关联偏离了例句 “故乡” 与 “思念” 的情感逻辑,霓虹的意象也与 “白昼” 存在场景矛盾,属于典型的形似神离。2.修辞不符。“修辞不符” 指的是仿写句子对例句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或虽使用了同类修辞却在细节上不符合要求,导致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这种错误常出现在多修辞叠加的例句中,考生容易遗漏其中一种或几种修辞,或对修辞的特征把握不准。例如,例句 “春风是温柔的信使,用纤手拂醒沉睡的土地,用气息催开含苞的花蕾” 同时运用了比喻(春风→信使)和拟人(纤手、拂醒、催开)两种修辞。若仿写为 “秋雨是冰冷的过客,让落叶铺满荒芜的小径,让寒鸦停驻寂寞的枝头”,虽使用了比喻(秋雨→过客),但缺少拟人的动作描写,仅保留了自然现象的客观呈现,就属于修辞不完整。另一种情况是修辞类型错误,如例句用 “书籍如航船,载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明喻),仿写却写成 “书籍是航船,知识的海洋由它承载”(暗喻),虽同属比喻,但喻词使用不符合要求;或例句用排比,仿写却只写两个分句,也属于修辞不符。这类错误的关键在于对修辞的 “显性特征”(如喻词、排比句数量)和 “隐性要求”(如拟人动作的合理性)缺乏细致分析。3.逻辑混乱。“逻辑混乱” 指的是仿写句子与例句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一致,包括因果、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错位,导致句子在事理或情理上不通顺。这种错误往往源于考生对例句的逻辑链条梳理不清,仅凭语感随意仿写。例如,例句 “因为有了执着的信念,所以攀登者能征服险峻的山峰” 是因果关系,前半句为原因,后半句为结果,且 “信念” 与 “攀登” 存在内在关联。若仿写为 “因为有了灿烂的阳光,所以花朵能绽放美丽的笑容”,虽结构上符合因果关系,但 “阳光” 与 “花朵绽放” 是自然规律,与例句 “信念” 推动 “征服山峰” 的主观能动性逻辑不同,属于隐性逻辑不符。再如递进关系的例句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涵养心灵”,若仿写为 “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浪费多余的精力”,“浪费精力” 与 “锻炼身体” 并非递进的积极关系,反而形成矛盾;条件关系的例句 “只有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仿写为 “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获得成功”,则混淆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逻辑差异。这类错误会使句子的事理逻辑断裂,违背思维的合理性。【跟踪训练】(2025·江西南昌三模)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的科研项目不乏极具古典文化内涵的命名,比如探月计划“嫦娥”、火星车“祝融”、月球车“玉兔”、行星检测任务“天问”、大型多功能运输机“鲲鹏”、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请仿照例句,任选两个名称,阐释命名理由。例:“玉兔”常见于“玉兔捣药”等古代民间传说,这个命名不仅体现了月球车小巧、敏捷的特点,也阐明了中国的探月使命与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02变换句式失分点(一)变换句式考查重点1.句式转换规则:熟练掌握主动与被动、长句与短句等转换规则,保证转换后意思不变。2.语义和表达效果把握:理解不同句式语义重点和表达效果差异,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二)常见失分点1. 改变原意。改变原意是变换句式中最致命的错误,指的是在句式转换过程中,因对原句核心语义把握不准,导致变换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悖或出现偏差。这种错误多源于对否定词、程度副词或语义轻重的处理不当。 例如原句 “他并非不喜欢这部电影”,通过双重否定表肯定,强调 “他喜欢这部电影”。若变换为肯定句时写成 “他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就将肯定语义扭曲为否定倾向,完全背离原意。再如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大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若改为被动句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被大部分包含在内”,“被包含在内” 的表述模糊了 “大部分” 的数量指向,弱化了原句的明确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多义短语的误读,如 “他差点没赶上火车”,实际意思是 “他赶上了火车”,若变换为 “他没赶上火车”,就颠倒了事实。这类错误的核心是缺乏对原句语义的精准拆解,忽略了否定词叠加、语气副词等带来的语义变化。2. 方法不当。方法不当指的是在变换句式时未掌握正确技巧,导致转换后的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清。常见于长句与短句互变、主动句与被动句互变等题型中。 长句变短句时,若未先提取主干就拆分修饰成分,易造成信息遗漏。如原句 “那位在抗疫一线坚守三个月、荣获‘最美逆行者’称号、被患者称为‘生命灯塔’的医生终于凯旋”,正确拆分应先保留主干 “医生凯旋”,再将修饰语转化为短句。若错误拆分为 “那位医生在抗疫一线坚守三个月,荣获‘最美逆行者’称号,患者称他为‘生命灯塔’,终于凯旋”,虽拆分了成分,但未明确主干与修饰语的关系,显得零散无序。 短句变长句时,若随意堆砌短句而不梳理逻辑,会导致句子臃肿。如将 “①文学是艺术。②文学以语言为工具。③文学塑造形象。④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合并为 “文学是艺术,以语言为工具,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未将后三句作为定语嵌入主干,失去了长句的严密性。主动句变被动句时,若误将施事者与受事者颠倒,如 “我们打败了对手” 改为 “对手打败了我们”,则完全违背转换逻辑。3. 忽视语境。忽视语境指的是变换后的句子虽语法正确、语义未变,却与上下文的语体风格、情感基调或表达需求脱节,导致整体语境不协调。这种错误常出现在结合语段的句式变换题中。 例如在书面语语段 “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 中,若改为口语化的短句 “科研人员试了好多次,总算把这技术难题搞定了”,“试了好多次”“搞定了” 的表述与原文的严谨风格冲突。再如抒情语境 “月光洒满庭院,晚风轻拂,让人沉醉”,若生硬改为长句 “洒满庭院的月光和轻拂的晚风,是让人沉醉的原因”,虽语法无误,却消解了原句的诗意美感。 还有在强调特定对象的语境中,如 “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若改为被动句 “环境保护要被我们重视,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被我们重视” 弱化了原句的主动呼吁语气,与语段的倡导意图不符。这类错误的本质是缺乏对语境适配性的考量,将句式变换视为孤立的语法操作。 【跟踪训练】(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选用、仿用考查频率较低,而句式变换则频频出现。句式变化主要考查长短句互换、整散句互换、句子重组几个方面。01长短句变换方法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1.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就是把原来单句中的修饰成分变成几个复句分句或一个句组。变换后的短句既可以是一组单句,也可以是一个复句或句群,但必须是一句或一段中心明确、内容完整、语意连贯的话。长句变短句的方法:①提主干。找出句子主干,修饰成分用代词代替。②理枝叶。修饰成分变成短句:A找出修饰成分中主要的谓语;B给每个谓语配上相应的主语。③排顺序。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调整语序,可增改个别词语使语意通畅。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再将修饰成分相应变成几个短句,并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做到句意顺畅,结构完整。2.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主要是把一组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变换后的长句只能是单句,只有一套主干,还必须保证内容完整,语意连贯。短句变长句的方法:①确定主干句:通读所有句子,厘清句间内在联系,从中找出或改造出主干句。②添加修饰语:将其他短句变成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等),将它们按一定的语法或逻辑关系放在适当的位置。③检查修改:检查调整后的句子是否保持原意、是否连贯通顺等。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解析】题干中明确要求把三个短句整合为一个单句,这就需了解单句的句式特点,即有一套句子成分的句子。三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三种意思,但三个短句的结构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从合并同类词着手,把三个短句的主语与介宾短语分别提出来加以并列,用“……的东西总是同……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这个句式连缀起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跟踪训练】(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02整散句变换方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的特点是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散句的特点是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面广。1.整句变散句。①去除重复词语。找出并去除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取消对偶、排比等使句子结构整齐的修辞手法。②调整句子结构。改变整齐的句子结构,使句子结构多样化。③检查句子内容。检查调整后的句子是否保持原意、是否连贯通顺等。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解析】本题考查散句变整句的能力。完成本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研究例句句式特点。可以改为主动式和使动式两种形式。第二步,确定修辞手法。原文运用比喻,整体上修改后构成排比。第三步,调整理顺句序。依据逻辑顺序,组织文字写出答案。本题属于句式变换中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该语段各分句叙述变化较大,显得凌乱,我们可以选第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按照“每当……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再上路”的结构调整其他句子。2.散句变整句。①确定参照句。分析语句特点,选择一个句子作为其他句子的参照句。②改写其他句。将其他句子改写成与参照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③检查验证。检查改写后的句子句式是否整齐、是否保持原意、是否合乎逻辑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横线部分的语序,使之变成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的整句。字数不得增减。(4分)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证。【解析】本题要求把画线句子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的整句。先确立参照句,然后把其他句子按照参照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跟踪训练】(2025·吉林二模)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先生到楚国去?”“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煮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①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汽。“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②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没有一棵大树,看不见活泼的人和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文中画线处是个散句,请改写成形式整齐、意义鲜明的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03句子重组方法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重组句子多要求改变句子的开头或陈述对象,对句子进行重新表述。解答重组句子题,要完成以下步骤: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2.分析原句,把握句式特点、分句间关系、句子结构等,再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3.检验重组后的句子,看是否通畅,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 请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单句。不超过80个字。(4分)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结构。【跟踪训练】(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跟踪训练】(2025·山东青岛三模)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桑基鱼塘,堪称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它的缘起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频发生,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开始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创造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的桑基鱼塘,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也得以成就。然而,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营桑基鱼塘的人越来越少,桑基鱼塘规模不断萎缩。当地居民重鱼轻桑,不断毁桑扩塘,桑基和鱼塘比例逐渐失衡,水塘生态系统失衡;加之河道淤积,水体污染,鱼的成活率和品质大大降低。请以“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主语重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9讲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的考查着力点考查着力点包括句式的选用,各种类型的仿写,形象生动或含蓄抽象的语言与平时语言的转换,长句与短句的互换等。而常用修辞手法,一方面考查对修辞知识的调取和运用能力,考生要明晰其含义,熟悉其特点,能在比较中准确辨认;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选项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古诗词语料,要具备阅读古典诗歌的语感与能力。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会更灵活,仍将与其他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提炼语意等)综合考查。01常见句式1.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例如“他是一个好学生。”“他不是一个坏孩子。”2.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包括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如“你吃饭了吗?”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如“难道他不优秀吗?”设问句是自问自答,如“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不懈的努力。”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禁止等意思。如“请你把门关上。”“禁止吸烟!”4.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悲伤等。例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5.长句和短句。长句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容量大,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短句结构简单、词语少、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如“远方有村庄。人们很幸福。”6.主动句和被动句。主动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如“他打扫了教室。”被动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如“教室被他打扫了。”7.整句和散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散句是结构不整齐、长短不一的句子。“山上有很多树,有的高大,有的矮小,它们形态各异。”【跟踪训练】(2025·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学生习作:我们很多人,对灰尘之类的小东西,常常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语言学家讲评:“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提倡。有人说,( )。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这种理论是似是而非的。 ① 采取这种态度,我们事必对于语言里所有新出现的不合习惯的说法都一概承认是合法的,那么我们的语言还有什么规范和标准可言呢? ② 当一种说法得到社会普遍承认之后,我们 ③ 能承认它的合法性。这就是语言学家的态度。从这一点看来,语言学家是非常“势利眼”的。不过我们别无他法,只能采取这种态度。有人说,我不是语言学家,我不管你们赞成还是反对,只要有人这样说,我就可以跟着这样说。这当然不错。一个人采用什么方式说话有他的自由,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不过语言除了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之外,同时又是对运用语言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一种依据。在这一点上,语言跟衣服有共同之处。衣服的作用当然是庇体和御寒,可是除此之外,它又是对于穿衣服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依据。一个人的衣服的样示不符合社会习惯,别人就会对他有看法。一个人写文章时用语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别人对作者和他的文章也会有看法。文章是写了给人看的,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社会效果。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B.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C.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 D. 语言是不断演变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选用句式的能力。括号后文提到“今天认为不合法的用法,用的人多了可能变成合法”,强调语言意义和用法随时间和使用人数而变化,“语言是不断演变的”直接呼应后文“慢慢变成合法”的演变过程,贴合语境。A.侧重语言的起源,与后文“演变”无关;B.侧重功能,未体现动态变化;C.侧重功能,未体现动态变化。故选D。02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语境和表意的需要使用恰当的句式。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不同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用的语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选用恰当的句式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而富有表现力。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选用句式应遵循的原则是:话题保持--致,情调氛围一致,符合内在逻辑,时间空间一致,句式结构一致。(一)高考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多样,了解它们的特点是准确选用句式的基础。 1.长句和短句各有其适用场景。长句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往往能把事物的内涵和关系表达得细致严密,适用于书面语中需要精确阐述的场合,如学术论文、说明文等。比如:“那座在风雨中矗立了数百年、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被当地居民视为精神象征的古老钟楼,在昨夜的暴雨中轰然倒塌了。” 这个长句通过多个修饰成分,详细地描述了钟楼的特点和遭遇。短句结构简单、节奏明快,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像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钟楼塌了”,用简洁的短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2.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用取决于表达的侧重点。主动句以施事者为陈述对象,强调动作的发出者;被动句以受事者为陈述对象,突出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当施事者不明确、不需要强调时使用。例如,“我们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是主动句,强调 “我们” 的胜利;“强大的对手被我们打败了” 是被动句,突出 “对手” 被打败这一结果。 3.肯定句和否定句在语意轻重上有所不同。肯定句直接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明确;否定句则表达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如 “他的成绩很好” 是肯定句;“他的成绩不差” 是否定句,语气稍弱;“他的成绩不是不好” 是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强烈。 (二)选用句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服从表达的需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意图来选择合适的句式。如果想强调某个对象,就可以考虑使用被动句或把字句;如果想让语言更简洁有力,短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其次,要符合语境的要求,包括上下文的衔接、语体风格等。在正式的书面语境中,长句、陈述句等使用较多;在口语语境中,短句、疑问句等更常见。例如,在写议论文时,为了论证的严密性,多使用长句和肯定句;在进行对话交流时,短句和疑问句则更能体现交流的自然性。 应对选用句式这一考点,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应试技巧:首先,认真阅读题干和语境,明确表达的意图和上下文的要求,这是选用句式的前提。其次,分析各个备选句式的特点,比较它们在语气、语意、表达重点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将备选句式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看哪个句式最能准确表达意思,与上下文衔接最自然。最后,结合平时的积累,总结不同句式的适用规律,提高选用句式的熟练度。(三)解答选用句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各类句式的特点。比如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音韵和谐;散句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节奏鲜明。2.选用句式要考虑表达上的需要。要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表现形式的需要、表意的需要及表达手段和场合的需要等来选用句式。3.能够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使语段表意明确、清晰,句式风格与文段内容一致。4.如果是主观题,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语句通顺,做到句式、字数等符合要求;如果是选择题,要分析各选项的细微差别,排除干扰项,选准答案。【跟踪训练】(2024·天津高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荷者,和也。“礼之用,和为贵”——从这个意义上,荷花其实是可以与牡丹、梅花并称为三大“国花”的。俗话说:“养花一年,赏花十日。”任何花卉,为大众所观赏,为诗人画家所( ),主要在它短暂的开花期。“谷雨三朝看牡丹”,当花尚未开或花已凋谢,又有谁会相约一起去看牡丹的呢?贵为花王,尚且如此,这个道理( )。然而,荷花却是一个例外,而且,几乎是百花中唯一的例外。从“_甲_”的新叶初萌,到“_乙_”的繁花盛放,再到“_丙_”的凋残败落,甚至花事完全散场,“_丁_”,犹有莲蓬与藕,供人们继续观赏、享用!一般的赏花,多有各种名目的禁忌,荷花则宜露、宜风、宜晴、宜雨、宜烟、宜月,宜绿云十里、无边香色,宜一茎孤引、双影分红……可谓无时、无地而不宜,这在百花中更是( )的。晨露之中,“霏微晓露成珠颗”;艳阳之下,“向日但疑酥滴水”;夕晖之中,“无情一饷敛斜阳”;月光之下,“月晓风清欲坠时”;习习风来,“亭亭风露拥川坻”;疏疏雨降,“晚雨跳珠万盖匀”;郁茂则“绿塘摇滟接星津”,零落则“翠减红衰愁杀人”……论山水给予艺术家的意象,是“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变态不同”的,所以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一山而可兼数十百山之形状意态。______________。文章末尾划线处的空白部分,下列哪一句是最恰当的( )A.而艺术家给予花卉丰富之形态,是可媲美山水的。B.而花卉是可媲美山水,给予艺术家丰富之形态的。C.而艺术家笔下可媲美山水的花卉,形态之丰富,无过于荷花。D.而花卉给予艺术家的形态之丰富,可媲美山水的,无过于荷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选用句式的能力。前面有“论山水给予艺术家的意象”,此处与“山水”并列,应是说花卉给予艺术家什么,且要突出其特点是“形态丰富,可媲美山水”,就不能把它作为定语,排除AC;此处要强调“荷花”,而非所有花卉,排除B。故选D。03仿用句式“仿用句式”指的是依照给定的例句仿写--句话或几句话。仿用句式主要是指在语言形式上要求“仿”,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变”。仿用句式常涉及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仿写多与修辞或语言表达得体组合考查。仿用句式是高考高频考点,要求考生能仿照题目所提供语句的句式特点,新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的句子,且内容方面要符合相关要求。该题型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优美。2018年高考课标2卷出现根据材料仿写,把材料的归类,句式的选用和仿写综合考核。仿用句式有明确的要求,既要做到 “形似”,又要实现 “神似”。“形似” 指的是仿写的句子在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字数多少、词性搭配等方面与例句保持一致。“神似” 则强调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主旨、情感基调、逻辑关系等方面与例句相契合,能够融入特定的语境中。 总之,高考仿用句式题,考查的灵活度越来越高,仿写的话题宽泛,综合性加强,考生要想准确解答仿写题,必须积累一些关于修辞手法方面的知识,且要把握仿写“形神兼备”的总体要求。高考中常见的仿用句式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嵌入式仿写。嵌入式仿写是将仿写的句子嵌入到一段已有的文字中,使仿写的句子与上下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语段。这类仿写需要充分考虑上下文的语境,确保仿写内容与前后文衔接自然。例如:“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学习像一杯清茶,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学习像一盏明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分析例句可知,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为 “学习像一……,能…… 我们…… 的……”。那么我们可以仿写为 “学习像一阵清风,能吹散我们迷茫的思绪”,这样既符合 “形似” 要求,又与前后文在内容上相呼应,体现了学习的积极意义。2.续写式仿写。续写式仿写是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在其后面继续仿写句子,使语段的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这类仿写要注意保持话题的一致性,续写的内容要与例句的主题相关。比如:“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例句围绕 “大自然的语言” 展开,我们可以续写为 “从蜜蜂的嗡鸣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既延续了话题,又符合句式特点。 3. 命题式仿写。命题式仿写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该话题,按照例句的句式进行仿写。这类仿写自由度相对较大,但同样要遵循 “形似” 和 “神似” 的原则。例如,以 “友情” 为话题仿写,例句为 “友情是一缕春风,让枯寂的心灵得到滋润”。我们可以仿写为 “友情是一盏灯塔,让迷失的航船找到方向”,既紧扣 “友情” 这一话题,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与例句结构一致。 在应对仿用句式这一考点时,考生可以掌握以下应试技巧:首先,仔细审题,明确题目对句式、修辞手法、内容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偏离方向。其次,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找出其中的规律,为仿写提供依据。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确定仿写的内容。最后,对仿写的句子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 “形似” 和 “神似” 的要求,确保没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问题。【跟踪训练】(2024·四川德阳二模)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答案】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先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的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再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04变换句式变换句式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综合性较强的考点。“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语气。高考中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较为多见,此外,整句和散句之间的变换以及重组句子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变换句式的意义在于让语言表达更贴合语境需求。同一意思用不同句式表达,效果会大相径庭。恰当的句式变换能使语言更简洁、更有力,或更具感染力,从而更精准地传达思想情感。例如,在强调动作承受者时,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在追求表达简洁明快时,将长句化为短句,这些变换都是为了让语言更好地服务于表达目的。 (一)高考中常见的句式变换类型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长句变短句时,首先要找出长句的主干,然后把附加成分(定语、状语等)抽出来,分别组成独立的短句,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些短句。例如,“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的这家科技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产品”,其主干是 “这家科技公司推出了新产品”,附加成分可拆分为 “这家科技公司拥有巨大市场潜力”“这家科技公司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这家科技公司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这款新产品具有革命性意义”,将这些短句整合后为:“这家科技公司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受到众多投资者青睐,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最近它推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产品。” 短句变长句则是将几个短句的内容整合到一个长句中,以主干句为基础,把其他短句作为附加成分嵌入。比如,“①我们要加快发展。②发展是硬道理。③我们要实现国家现代化。④加快发展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可变换为 “我们要加快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关键的、被称为硬道理的发展”。 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句子,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语气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散句则是结构不同、长短不一、句式灵活的句子,表达自由灵动,适合日常叙述和抒情。两者互变是高考变换句式的重要考点,需掌握其核心方法。散句变整句的关键是找到基准句式,将其他句子调整为与之结构一致的形式。例如散句:“公园里的花很多,有玫瑰,月季也不少,还有五颜六色的菊花和香气扑鼻的桂花。” 可先确定 “有……” 为基准句式,调整后变为整句:“公园里的花很多,有娇艳的玫瑰,有素雅的月季,有五颜六色的菊花,有香气扑鼻的桂花。” 通过统一结构,使句子节奏鲜明,增强表现力。 整句变散句则需打破整齐的结构,根据表达需要灵活拆分或调整。如整句:“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我们赞美草原的辽阔。” 可变为散句:“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也赞美大海的浩瀚,草原的辽阔同样值得我们赞美。” 散句弱化了排比的气势,让表达更自然流畅,适合舒缓的语境。 变换时需注意:一是保持原意不变,无论结构如何调整,核心信息不能增减或篡改;二是贴合语境,正式场合或强调气势时多用整句,日常表达或追求灵动时多用散句;三是确保语句通顺,避免为追求形式整齐而出现语法错误。通过针对性练习,可熟练掌握两者互变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灵活性。3.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时,将主动句中的受事者提到句首作主语,用 “被” 字引出施事者(施事者可省略),动词保持不变。例如,“我们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改为被动句是 “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们完成了”。被动句变主动句则相反,把被动句中的施事者作为主语,受事者作为宾语,去掉 “被” 字。如 “敌人的阴谋被我们识破了” 改为主动句是 “我们识破了敌人的阴谋”。4.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变否定句时,在谓语动词前加否定副词 “不”“没” 等,保持基本意思不变。例如,“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改为否定句是 “他的做法不是错误的”。需要注意的是,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意思,且语气比肯定句更强烈,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时,可使用 “不得不”“不能不” 等词语,如 “我们必须遵守纪律” 可改为 “我们不能不遵守纪律”。 (二)变换句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这是变换句式的前提。无论句式如何变换,核心意思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就是无效变换。其次,要符合语境的要求,根据上下文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式,使变换后的句子与语境协调统一。例如,在正式的报告中,长句可能更合适;在口语交流中,短句则更自然。最后,要保证变换后的句子通顺合理,没有语法错误,逻辑清晰。 应对变换句式这一考点,考生可采用以下应试技巧:首先,认真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和表达意图,明确变换的方向和目的。其次,掌握不同句式变换的基本方法,按照步骤逐步操作,确保变换过程规范。然后,变换后仔细检查,看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语境,是否存在语法问题。最后,通过大量练习积累经验,提高变换句式的熟练度和准确性。【跟踪训练】(2024·新高考I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第二步,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 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第三步,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01变换句式(一)考题类型句式变换一般为长短句、整散句和常式句和变式句之间的转换。1.长短句的互换。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楚题目要求改哪些内容。如第2题,要求以“博客”为对象下定义,那就要将“博客”作为改后句子的主语。第二步,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作为改写后长句的主干。该主干句最好是“……是……”的结构,且要能尽可能地容纳进去更多的信息。如第2题,以第①句“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作为长句的主干最为合适。第三步,确定长单句的主干后,将其他几个句子的内容改为长单句的定语(可以是主语的,也可以是宾语的)、状语或补语。改好后还要检查一下有没有语法毛病,是否增加了不必要的信息或遗漏了原句中的重要信息。2.整散句的互换。(1)散句变整句。具体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句子结构、内容以及相关语境。如第2题,分析画线句子的语境对于解答本题来说至关重要。第二步,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作为变换后整句的标准句。有时几个句子都不能做标准句,可适当调整其中的一个句子,以调整后的句子作为标准句,如第2题,先调整第一个分句的结构,确定了标准句的句式。第三步,变换其他几个句子的结构,使它们与标准句的句式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要按题目的要求排列好几个句子的顺序。(2)整句改为散句。具体的答题方法:先对句子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重复使用的词语,将其提取出来作为统领词,然后把有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不要遗漏内容要点。3.常式句和变式句的互换。常式句与变式句变换方法——一“看”二“调”,第一步,看。单句看需要强调的内容,明确它;复句看各分句间关系,即把原句中的各分句间的关系搞清楚,关系复杂时;第二步,调。根据需要,把需要强调的内容调前。(二)基本要求(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来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跟踪训练】(2022·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整个团队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规划,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从“整个团队按照……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部分可以提取出句子的主干:整个团队开始“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剩下的句子由“先……再……最后”三个连词引导。第一个分句中,“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已经是极为简洁的表述,可以保留;第二个分句由“以”字组合成了一个复合句式,可将其拆分为两个单句:“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个分句也已经较为简洁,可全部摘录。最后,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便可得出答案。答案也可以表述成:“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规划是这样的:整个团队先在陆地上的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一步进行潜艇发射。02仿用句式(一)仿写类型及方法:1.一般性仿写。仿句题解题方法――要“像”,且只求“像”。仿句题主要考查句子的一致性的问题,就是仿照给定的例句再造一个句子,就是“照葫芦画瓢”。这“瓢”画得好不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像不像的问题。“像”是仿句题做得好的重要标准。怎么才叫“像”呢,即怎样才叫和例句一致呢?第一步:照葫芦――要“像”――看句式,看修辞,看情感风格,看结构关系。“照葫芦”就是对所给仿句题全面审题的过程。只有把葫芦的特点在内心中搞清,才能保证画的葫芦像。一般来说,应从四个方面观照“仿句”这个葫芦。局部上,句式要一致。例句中的分句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例句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例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复句还是单句,等等,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语言上,修辞格要一致。例句运用了比喻、借代、排比等哪种修辞格,还是混用了几种修辞格,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内容上,情感风格要一致。例句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抒情;例句是举例,还是概说;是富有文采,还是平实叙写,等等,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整体上,结构关系要一致。原句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还是先概括再举例;是并列关系、是递进关系,还是转折关系,等等,仿的句子也要相应的和例句相同。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每一道仿句题都会涉及,但在做题的过程中,要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去考虑。而且,一道仿句题常常把其中的上面四点中的一点做为重点,在做题时,要首先把这最重要的一点找出来。第二步:画瓢――只求“像”――就近联想上面说的“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思维上并不要求仿写的句子怎样的与众不同,怎样的富有哲理,而是与原句越相近越好。有些同学总想出新,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丢了分数。只求“像”,在思维上,就是要求同学们要“就近联想”。这很像古代的对句,例句是“山”,大家就不妨写“海”、“河”;例句是“音乐”,大家就不妨写“诗歌”,“绘画”、“雕塑”;例句是“花”,大家就不妨写“鸟”、“虫”“鱼”,等等。总之,仿句的要求是:要“像”,且只求“像”。2.根据材料仿写。材料仿写解答仿写题目五个注意点(1)话题的规定性。仿写一般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来进行。仿写话题分两类:指定性话题和提示性话题。注意在材料和例句中找到话题。(2)内容的限制性。仿写题虽然从内容上说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让考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余地,但仔细揣摩试题提供的材料,它还是有一定限制性的。一是选择对象的限制性,二是阐发意旨的限制性。注意材料的归类,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3)修辞的限制性。防写话题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一要求有的是在试题中明确指出的,有的则是隐含在参照的句子里面。考查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对比等五种,但不管运用哪中修辞方法,都要遵循其语言特点和表达作用的要求。(4)句式的相似性。仿写句子的句式要求都隐含在参照的句子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仿写之前,仔细分析参照句的特点,包括参照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5)事理的逻辑性。仿写的句子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否则,即使虽然能依葫芦画瓢,拟写出“形似”的句子,但从事理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的,这种毛病在历年的高考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3.拟写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1)上下联字数相同;(2)词性一致,结构相同;(3)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二)仿句要点1.结构一致:仿句要和例句在句式结构上保持一致。如果例句是“主谓宾”结构,仿句也应是这种结构;如果例句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复句,仿句也应是同样的复句关系。2.修辞相同:例句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仿句也要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例如例句是比喻句,仿句也应该是比喻句。3.内容相关:仿句的内容要和例句有关联,不能脱离例句的主题。如例句是关于“友谊”的,仿句也应该围绕“友谊”展开。4.格调相仿:仿句在情感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要和例句相似。如果例句是典雅的书面语风格,仿句也应尽量如此。【跟踪训练】(2024·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先后逝世,举国齐悲。根据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挽联,表达追思之情。肝胆照送袁公 凭圣手仁心斯世难寻田畴落泪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①悼念袁隆平的对联:上联:此生不再,禾下乘凉成遗梦。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悼念吴孟超、袁隆平的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有高风亮节,造福为民,弹精竭虑稻粱谋。【答案】下联:斯世难寻,田畴落泪送袁公 上联:凭圣手仁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肝胆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句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联内容相关,句式对称,相同位置的词词性及结构相同,尾字仄起平收等。①悼念袁隆平的对联,结合人物事迹,“送袁公”“田畴落泪”应为下联内容;对应“此生不再”,“斯世难寻”为佳。按照上联内容整合出答案:斯世难寻,田畴落泪送袁公。②上联是悼念吴孟超,故剩下的四组短语肝胆照、凭圣手仁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相关内容,“有高风亮节”对“凭圣手仁心”;“造福为民”据内容和平仄对“悬壶济世”;后面整合为“救死扶伤肝胆照”。故答案为:凭圣手仁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肝胆照。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重要题型,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因细节把握不当而出现错误。了解二者在使用时的易错点,能帮助考生在答题时更精准地规避问题,提高得分率。01仿用句式失分点(一)仿句考查重点1.结构模仿能力:准确把握例句结构,如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类型(单句、复句)等。2.修辞运用能力:识别并运用和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内容与主题契合:仿句内容要围绕例句主题展开,保持逻辑连贯。(二)常见失分点1. 形似神离。“形似神离” 是仿用句式中最常见的易错点,指的是仿写句子仅在句式结构、字数、标点等表面形式上与例句相似,却在核心内容、话题主旨或情感基调上与例句脱节。这种错误往往源于考生对例句的语境和内涵理解不深入,只注重 “形似” 而忽略 “神似”。 例如,若例句为 “故乡是一轮明月,总在寂然的夜晚照亮漂泊的思念”,其核心是 “故乡” 与 “思念” 的关联,通过 “明月” 的意象传递出眷恋之情。若仿写为 “城市是一盏霓虹,总在喧嚣的白昼驱散内心的孤独”,虽句式均为 “…… 是一……,总在…… 的………… 的……”,且都用了比喻修辞,但 “城市” 与 “孤独” 的关联偏离了例句 “故乡” 与 “思念” 的情感逻辑,霓虹的意象也与 “白昼” 存在场景矛盾,属于典型的形似神离。2.修辞不符。“修辞不符” 指的是仿写句子对例句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或虽使用了同类修辞却在细节上不符合要求,导致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这种错误常出现在多修辞叠加的例句中,考生容易遗漏其中一种或几种修辞,或对修辞的特征把握不准。例如,例句 “春风是温柔的信使,用纤手拂醒沉睡的土地,用气息催开含苞的花蕾” 同时运用了比喻(春风→信使)和拟人(纤手、拂醒、催开)两种修辞。若仿写为 “秋雨是冰冷的过客,让落叶铺满荒芜的小径,让寒鸦停驻寂寞的枝头”,虽使用了比喻(秋雨→过客),但缺少拟人的动作描写,仅保留了自然现象的客观呈现,就属于修辞不完整。另一种情况是修辞类型错误,如例句用 “书籍如航船,载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明喻),仿写却写成 “书籍是航船,知识的海洋由它承载”(暗喻),虽同属比喻,但喻词使用不符合要求;或例句用排比,仿写却只写两个分句,也属于修辞不符。这类错误的关键在于对修辞的 “显性特征”(如喻词、排比句数量)和 “隐性要求”(如拟人动作的合理性)缺乏细致分析。3.逻辑混乱。“逻辑混乱” 指的是仿写句子与例句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一致,包括因果、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错位,导致句子在事理或情理上不通顺。这种错误往往源于考生对例句的逻辑链条梳理不清,仅凭语感随意仿写。例如,例句 “因为有了执着的信念,所以攀登者能征服险峻的山峰” 是因果关系,前半句为原因,后半句为结果,且 “信念” 与 “攀登” 存在内在关联。若仿写为 “因为有了灿烂的阳光,所以花朵能绽放美丽的笑容”,虽结构上符合因果关系,但 “阳光” 与 “花朵绽放” 是自然规律,与例句 “信念” 推动 “征服山峰” 的主观能动性逻辑不同,属于隐性逻辑不符。再如递进关系的例句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涵养心灵”,若仿写为 “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也能浪费多余的精力”,“浪费精力” 与 “锻炼身体” 并非递进的积极关系,反而形成矛盾;条件关系的例句 “只有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仿写为 “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获得成功”,则混淆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逻辑差异。这类错误会使句子的事理逻辑断裂,违背思维的合理性。【跟踪训练】(2025·江西南昌三模)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的科研项目不乏极具古典文化内涵的命名,比如探月计划“嫦娥”、火星车“祝融”、月球车“玉兔”、行星检测任务“天问”、大型多功能运输机“鲲鹏”、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请仿照例句,任选两个名称,阐释命名理由。例:“玉兔”常见于“玉兔捣药”等古代民间传说,这个命名不仅体现了月球车小巧、敏捷的特点,也阐明了中国的探月使命与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答案】①“嫦娥”常见于“嫦娥奔月”等古代民间传说,这个命名不仅延续了自古以来对神秘月球的唯美想象,也寄托了当代航天人对登月探月的强烈渴望。②“鲲鹏”可见于春秋思想家庄子的《逍遥游》,这个命名不仅暗合了运输机奇大无比、翱翔九天的特征,也寄寓了中华民族的高远志向与不懈求索。③“天问”于战国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这个命名不仅呼应了古人对宇宙洪荒的叩问,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执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能力。题干明确规定了句子开头所选的词语,要从所给词语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首先选出名字后,要阐释名字的出处,然后阐释名字的寓意。仿写的句式应仿照所给句子的格式,即“‘xx'常见于(自、于、可见于)……这个命名不仅……也……”。例如嫦娥于嫦娥奔月的传说,鲲鹏于庄子的逍遥游,墨子于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著作,九章于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等,然后根据出处进行寓意的阐释即可。02变换句式失分点(一)变换句式考查重点1.句式转换规则:熟练掌握主动与被动、长句与短句等转换规则,保证转换后意思不变。2.语义和表达效果把握:理解不同句式语义重点和表达效果差异,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二)常见失分点1. 改变原意。改变原意是变换句式中最致命的错误,指的是在句式转换过程中,因对原句核心语义把握不准,导致变换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悖或出现偏差。这种错误多源于对否定词、程度副词或语义轻重的处理不当。 例如原句 “他并非不喜欢这部电影”,通过双重否定表肯定,强调 “他喜欢这部电影”。若变换为肯定句时写成 “他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就将肯定语义扭曲为否定倾向,完全背离原意。再如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大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若改为被动句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被大部分包含在内”,“被包含在内” 的表述模糊了 “大部分” 的数量指向,弱化了原句的明确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多义短语的误读,如 “他差点没赶上火车”,实际意思是 “他赶上了火车”,若变换为 “他没赶上火车”,就颠倒了事实。这类错误的核心是缺乏对原句语义的精准拆解,忽略了否定词叠加、语气副词等带来的语义变化。2. 方法不当。方法不当指的是在变换句式时未掌握正确技巧,导致转换后的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清。常见于长句与短句互变、主动句与被动句互变等题型中。 长句变短句时,若未先提取主干就拆分修饰成分,易造成信息遗漏。如原句 “那位在抗疫一线坚守三个月、荣获‘最美逆行者’称号、被患者称为‘生命灯塔’的医生终于凯旋”,正确拆分应先保留主干 “医生凯旋”,再将修饰语转化为短句。若错误拆分为 “那位医生在抗疫一线坚守三个月,荣获‘最美逆行者’称号,患者称他为‘生命灯塔’,终于凯旋”,虽拆分了成分,但未明确主干与修饰语的关系,显得零散无序。 短句变长句时,若随意堆砌短句而不梳理逻辑,会导致句子臃肿。如将 “①文学是艺术。②文学以语言为工具。③文学塑造形象。④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合并为 “文学是艺术,以语言为工具,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未将后三句作为定语嵌入主干,失去了长句的严密性。主动句变被动句时,若误将施事者与受事者颠倒,如 “我们打败了对手” 改为 “对手打败了我们”,则完全违背转换逻辑。3. 忽视语境。忽视语境指的是变换后的句子虽语法正确、语义未变,却与上下文的语体风格、情感基调或表达需求脱节,导致整体语境不协调。这种错误常出现在结合语段的句式变换题中。 例如在书面语语段 “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 中,若改为口语化的短句 “科研人员试了好多次,总算把这技术难题搞定了”,“试了好多次”“搞定了” 的表述与原文的严谨风格冲突。再如抒情语境 “月光洒满庭院,晚风轻拂,让人沉醉”,若生硬改为长句 “洒满庭院的月光和轻拂的晚风,是让人沉醉的原因”,虽语法无误,却消解了原句的诗意美感。 还有在强调特定对象的语境中,如 “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若改为被动句 “环境保护要被我们重视,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被我们重视” 弱化了原句的主动呼吁语气,与语段的倡导意图不符。这类错误的本质是缺乏对语境适配性的考量,将句式变换视为孤立的语法操作。 【跟踪训练】(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设问句子“对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的食物呢?”提炼出中心观点。对象为: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重要信息(原因和结果)为“由于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得出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其次便是“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最后一点便是“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限制总热量,建议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不超过200克”。综上,再结合字数限定和“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选用、仿用考查频率较低,而句式变换则频频出现。句式变化主要考查长短句互换、整散句互换、句子重组几个方面。01长短句变换方法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1.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就是把原来单句中的修饰成分变成几个复句分句或一个句组。变换后的短句既可以是一组单句,也可以是一个复句或句群,但必须是一句或一段中心明确、内容完整、语意连贯的话。长句变短句的方法:①提主干。找出句子主干,修饰成分用代词代替。②理枝叶。修饰成分变成短句:A找出修饰成分中主要的谓语;B给每个谓语配上相应的主语。③排顺序。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调整语序,可增改个别词语使语意通畅。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再将修饰成分相应变成几个短句,并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做到句意顺畅,结构完整。【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2.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主要是把一组句子组合成结构复杂的单句。变换后的长句只能是单句,只有一套主干,还必须保证内容完整,语意连贯。短句变长句的方法:①确定主干句:通读所有句子,厘清句间内在联系,从中找出或改造出主干句。②添加修饰语:将其他短句变成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等),将它们按一定的语法或逻辑关系放在适当的位置。③检查修改:检查调整后的句子是否保持原意、是否连贯通顺等。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解析】题干中明确要求把三个短句整合为一个单句,这就需了解单句的句式特点,即有一套句子成分的句子。三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三种意思,但三个短句的结构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从合并同类词着手,把三个短句的主语与介宾短语分别提出来加以并列,用“……的东西总是同……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这个句式连缀起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跟踪训练】(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示例(1):暖湿气流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它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以及水草丰美的牧场。示例(2):带着充沛水汽的暖湿气流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它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所谓长句一般是修饰限制成分多,或者主语、宾语、谓语部分比较复杂。画线句属于修饰成分多,宾语复杂。首先确定句子主干,“暖湿气流造就了田地和牧场”,让主干单独成句;然后把复杂部分按照语法规则加以拆分,比如定语拿出来单独成句,“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作为句子时需要添加主语“暖湿气流”;然后强调一下两个宾语的特点,比如“田地里一片片麦浪滚滚”“牧场上水草丰美”;最后根据逻辑关系组合成包含几个短句的复句,除了参考答案,还可以表述为:带着充沛水汽的暖湿气流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它造就了田地和牧场,田地里一片片麦浪滚滚,牧场上水草丰美。02整散句变换方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的特点是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散句的特点是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面广。1.整句变散句。①去除重复词语。找出并去除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取消对偶、排比等使句子结构整齐的修辞手法。②调整句子结构。改变整齐的句子结构,使句子结构多样化。③检查句子内容。检查调整后的句子是否保持原意、是否连贯通顺等。 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解析】本题考查散句变整句的能力。完成本题可分三步。第一步,研究例句句式特点。可以改为主动式和使动式两种形式。第二步,确定修辞手法。原文运用比喻,整体上修改后构成排比。第三步,调整理顺句序。依据逻辑顺序,组织文字写出答案。本题属于句式变换中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该语段各分句叙述变化较大,显得凌乱,我们可以选第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按照“每当……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再上路”的结构调整其他句子。【答案】(示例一)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示例二)可以成为明镜,映出我疲惫的容颜;可以当作佳酿,激发我豪迈的诗性;可以作为墨池,浸润我婉转的笔锋。2.散句变整句。①确定参照句。分析语句特点,选择一个句子作为其他句子的参照句。②改写其他句。将其他句子改写成与参照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③检查验证。检查改写后的句子句式是否整齐、是否保持原意、是否合乎逻辑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横线部分的语序,使之变成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的整句。字数不得增减。(4分)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证。【解析】本题要求把画线句子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的整句。先确立参照句,然后把其他句子按照参照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答案】(示例)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跟踪训练】(2025·吉林二模)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先生到楚国去?”“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煮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①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汽。“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②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没有一棵大树,看不见活泼的人和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文中画线处是个散句,请改写成形式整齐、意义鲜明的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文中“看不见一所大屋,没有一棵大树,看不见活泼的人和肥沃的田地”为散句,要变成一组整句,需要“形式整洁,意义鲜明”,因此可变为一组排比句。原文中首句为“看不见一所大屋”,以此为依据,可将“没有一棵大树,看不见活泼的人和肥沃的田地”改为“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由此可组成一组整句“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03句子重组方法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重组句子多要求改变句子的开头或陈述对象,对句子进行重新表述。解答重组句子题,要完成以下步骤: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2.分析原句,把握句式特点、分句间关系、句子结构等,再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3.检验重组后的句子,看是否通畅,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 请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单句。不超过80个字。(4分)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结构。【答案】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跟踪训练】(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过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重组句子的能力。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干要求为“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第二步:读语句,析特点。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原句表结果的分句的宾语。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若不能理清原句的因果关系,很难将句子重组好。第三步:依要求,变句式。即把原来的句式改为“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情况下写出来的”。【跟踪训练】(2025·山东青岛三模)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桑基鱼塘,堪称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不仅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它的缘起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频发生,当地民众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五代时期,当地劝课农桑。人们发现淤泥上生长的桑树格外茂盛,便开始在塘基上种植桑树。由此,“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模式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桑基鱼塘得到快速发展,在湖州地区广为推行,一时间,“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创造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的桑基鱼塘,造就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灿烂历史,“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也得以成就。然而,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营桑基鱼塘的人越来越少,桑基鱼塘规模不断萎缩。当地居民重鱼轻桑,不断毁桑扩塘,桑基和鱼塘比例逐渐失衡,水塘生态系统失衡;加之河道淤积,水体污染,鱼的成活率和品质大大降低。请以“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主语重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了应对频频发生的洪涝灾害,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把塘泥堆在鱼塘四周,筑成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的塘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句式变换的能力。将“古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频发生,当地民众因地制宜”改为: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了应对频频发生的洪涝灾害,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改为: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塘泥堆在鱼塘四周形成塘基,塘基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综上,以“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主语重组句子为:古太湖流域的民众,为了应对频频发生的洪涝灾害,因地制宜,将地势低洼处深挖为鱼塘,把塘泥堆在鱼塘四周,筑成既可防洪、亦可供种植的塘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9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知识清单)(学生版).docx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9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