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03讲 文言句式(知识清单)考点解析+教材例句整理+高考真题链接目 录文言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1文言文知识清单·文言句式 2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1.判断句一、考点解析:【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判断句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用“……者,……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用“……者”表判断。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②兵者,不祥之器。(《老子》)③夫唯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经》)3.用“……也”表判断。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②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4.用“为”表判断。①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子路从而后》)③余为伯儵,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5.用“乃、则、皆、诚、即、必”等副词表判断。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梁父即楚将项燕。6.用“是”表判断。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②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③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注意:古代汉语中的“是”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此”,常用作判断句的主语。①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②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7.否定判断,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字表否定判断。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②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8.无标志判断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②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二、统编版五册教材判断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判断标志《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者,…… 也” 表判断《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 表判断《赤壁赋》 固一世之雄也 “…… 也” 表判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也” 表判断《登泰山记》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者,…… 也” 表判断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 者,…… 也” 表判断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 也” 表判断《齐桓晋文之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语义判断《庖丁解牛》 良庖岁更刀,割也 “…… 也” 表判断《烛之武退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 “…… 也” 表判断《鸿门宴》 此天子气也 “…… 也” 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者…… 也” 表判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者也” 表判断《谏太宗十思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语义判断《答司马谏议书》 胥怨者民也 “…… 者…… 也” 表判断《促织》 此物故非西产 语义判断《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者…… 也” 表判断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也” 表判断《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语义判断《论语十二章》 克己复礼为仁。 “为” 表判断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也” 表判断《大学之道》 克己复礼为仁。 “为” 表判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也” 表判断《老子四章》 自胜者强。 语义判断《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 者也” 表判断《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者…… 也” 表判断秦,虎狼之国。 语义判断《苏武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也” 表判断《过秦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也” 表判断《五代史伶官传序》 梁,吾仇也。 “…… 也” 表判断《陈情表》 今臣亡国贱俘。 语义判断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 表否定判断《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也” 表判断妪,先大母婢也。 “…… 也” 表判断《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语义判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为” 表判断《归去来兮辞》 今臣亡国贱俘。 语义判断《种树郭橐驼传》 官理,非吾业也。 “…… 也” 表判断《石钟山记》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 者,…… 也” 表判断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也” 表判断三、高考链接:(1)(2024·新课标Ⅰ卷)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2)(2024·新课标Ⅰ卷)其素所畜积也(3)(2024·新课标Ⅰ卷)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4)(2024·新高考Ⅰ卷)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5)(2024·新高考Ⅱ卷)彼何为者?(6)(2024·新高考Ⅱ卷)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7)(2024·新高考Ⅱ卷)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8)(2024·新高考Ⅱ卷)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9)(2024·新高考Ⅱ卷)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10)(2023·全国乙卷)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2.被动句一、考点解析:【定义】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有标志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被动。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②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韩愈《圬者王承福传》)③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荀子·王制》)2.用介词“为”表被动。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③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④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3.用“为……所”表被动。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少北,则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③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4.用“……为所”表被动。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5.用“见”字表被动。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②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汉书·燕刺王旦传》)③后者为怒,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6.用“见……于……”表被动,“于”字引出行为的主动者。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韩愈《进学解》)④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7.用“受……于……”表被动。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8.直接用“被”表被动。①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③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以上三例“被”仍有“遭受”的意思④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⑤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二)无标志被动句(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①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④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五蠹》)二、统编版五册教材被动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判断标志《师说》 不拘于时 “于” 表被动《赤壁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 表被动《促织》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为” 表被动《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 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 表被动《谏逐客书》 百姓乐用 语义被动江南金锡不为用 “为” 表被动《阿房宫赋》 函谷举 语义被动《六国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表被动洎牧以谗诛 语义被动《屈原列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被” 表被动方正之不容也。 语义被动《苏武传》 见犯乃死。 “见” 表被动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语义被动《过秦论》 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 表被动《五代史伶官传序》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 表被动《陈情表》 则告诉不许。 语义被动(“不许” 含被动意)而刘夙婴疾病。 语义被动(“婴” 含被动意)《兰亭集序》 不能喻之于怀。 语义被动(“喻” 含被动意)《归去来兮辞》 遂见用于小邑。 “见” 表被动《种树郭橐驼传》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语义被动《石钟山记》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语义被动三、高考链接:(1)(2024·全国甲卷)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2)(2024·全国甲卷)布为操所擒,霸藏匿。(3)(2023·新课标Ⅰ卷)襄子围于晋阳中。(4)(2023·新高考Ⅱ卷)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5)(2023·北京卷)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3.倒装句一、考点解析:【定义】在现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如果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前后倒置的情况,这样的句子就叫作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规则:疑问代词(谁、何、安、孰、焉等)作宾语时,必须前置。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沛公安在 (《鸿门宴》)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则:否定词(不、未、莫、毋、弗等)+ 代词宾语 + 动词。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规则:通过"之"或"是"将宾语提前,形成"宾语 + 之/是 + 动词"结构,表示强调。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唯才是举 唯命是从(成语)4.介词宾语前置规则:介词(以、与、为等)的宾语若是疑问代词或需强调时,可前置。例句:①何以战?《曹刿论战》)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统编版五册教材宾语前置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 而今在安哉?何为其然也? 为何其然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吾知也 不知吾则何以哉? 则以何哉?《齐桓晋文之事》 夫子之谓也 谓夫子也臣未之闻也 臣未闻之也牛何之? 牛之何?何以异? 以何异?《庖丁解牛》 技经肯綮之未尝 未尝技经肯綮《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何以至此? 以何至此?《答司马谏议书》 何为而不汹汹然? 为何而不汹汹然?《阿房宫赋》 秦人无暇自哀 秦人无暇哀自《六国论》 举以予人 举(之)以予人(注:省略 + 宾语前置)《兼爱》 当察乱何自起? 当察乱自何起?《屈原列传》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不施仁义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情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以是区区不能废远《项脊轩志》 故不我若也。 故不若我也《归去来兮辞》 复驾言兮焉求? 复驾言兮求焉?《种树郭橐驼传》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高考链接:(1)(2025·全国1卷)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2)(2024·新课标Ⅱ卷)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3)(2024·新课标Ⅰ卷)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4)(2024·新课标Ⅰ卷)率师以来,唯敌是求。(5)(2024·北京卷)何以知之?(6)(2023·新高考Ⅱ卷)何以明其然?(7)(2023·全国甲卷)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二)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是指在句子中,状语(如时间、地点、方式等)被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后的现象。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相对较少见,但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有时是为了强调或为了符合古代汉语的语法习惯。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2.用“以”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②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3.用“乎”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统编版五册教材状语后置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师说》 学于余 于余学而耻学于师 而耻于师学《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登泰山记》 生石罅 (树)生于石罅(省略 + 状语后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异乎三子者之撰 乎三子者之撰异浴乎沂,风乎舞雩 乎沂浴,乎舞雩风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吾乎尔长一日《齐桓晋文之事》 构怨于诸侯 于诸侯构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易之以羊 以羊易之《庖丁解牛》 刀刃若新发于硎 刀刃若于硎新发《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鸿门宴》 长于臣 于臣长《谏逐客书》 西取由余于戎 于戎西取由余《谏太宗十思疏》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答司马谏议书》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阿房宫赋》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促织》 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问者爇香于鼎 问者于鼎爇香《六国论》 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其势弱于秦 其势于秦弱《论语十二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大学之道》 在止于至善。 于至善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老子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于毫末生《五石之瓠》 请买其方百金。(省略 + 状语后置) 请以百金买其方《屈原列传》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于治乱明,于辞令娴《过秦论》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陈涉之位,非于齐、楚、燕、赵…… 尊《五代史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 祸患常于忽微积《陈情表》 急于星火。 于星火急《项脊轩志》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归去来兮辞》 农人告余以春及。 农人以春及告余《种树郭橐驼传》 得双石于潭上。 于潭上得双石《石钟山记》 而大声发于水上。 而大声于水上发高考链接:(1)(2024·新课标Ⅰ卷)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2)(2024·新课标Ⅰ卷)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3)(2024·新课标Ⅰ卷)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4)(2024·新高考Ⅱ卷)魏文式段干木之闾(5)(2024·新高考Ⅱ卷)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6)(2023·全国乙卷)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三)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1. “者”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 “之”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3. “之……者”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之+定语+者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②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用“以”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4. “而……者”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5.数量词后置结构:中心词 + 数量词定语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统编版五册教材定语后置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赤壁赋》 凌万顷之茫然 凌茫然之万顷《登泰山记》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当道之崖限《促织》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论语十二章》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苏武传》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高考链接:(2024·新课标Ⅰ卷) 则以步卒五千出塞(四)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不多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感叹倒装,谓语后常有语气助词,一般用逗号隔开。如:甚矣,汝之不惠!二是疑问倒装,充当谓语的多是疑问词。如:谁为哀者?统编版五册教材主谓倒装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齐桓晋文之事》 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宜乎也4.省略句一、考点解析: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最常见的省略方式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4.省略介词。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二、统编版五册教材省略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补充内容《劝学》 輮以为轮 省略介词 “以” 的宾语 “之”,补充:輮以(之)为轮《登泰山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省略主语 “雪”,补充:(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生石罅 省略介词 “于”,补充:(树)生于石罅《庖丁解牛》 如土委地 省略介词 “于”,补充:如土委(于)地《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 “以” 的宾语 “之”,补充: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鸿门宴》 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 “之”,补充: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将军战河北 省略介词 “于”,补充:将军(于)河北战《促织》 归以示成 省略介词 “以” 的宾语 “之”,补充:归以(之)示成《齐桓晋文之事》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省略宾语 “之”,补充: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论语十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 省略主语 “子”(孔子)《五石之瓠》 请买其方百金 省略介词 “以”,正常语序:请以百金买其方三、高考链接:(1)(2024·新课标Ⅰ卷)帝以为有广之风(2)(2024·新课标Ⅰ卷)愿得自当一队(3)(2024·新课标Ⅰ卷)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4)(2024·新高考Ⅰ卷)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5)(2024·新高考Ⅱ卷)强要曰:“为我画计。”(6)(2024·新高考Ⅱ卷)竟不易太子者。(7)(2024·全国甲卷)夫至托孤于亮(8)(2023·全国甲卷)卒,年五十三。5.固定句式一、考点解析: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奈何?奈……何?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把……怎么办?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 所……的是什么?如……何? 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何……哉(也)? 怎么能……呢?何……为? 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 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 这不是……吗?……非……欤? ……不是……吗?顾……哉? 难道……吗?岂独……耶(乎、哉)? 难道……吗?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一何 何等,多么直……耳 只是……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无乃……乎(与)? 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 得无(非)……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不……吗?其……欤! 岂不是……么!……庶几……与(欤)? ……或许……吧?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 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 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的办法,没有条件……比及 等到……的时候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自非 如果不是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何乃 怎么这样且夫 再说,而且是故 所以,因此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谓之 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 以……故 所以,因为……的缘故以…… 为……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二、统编版五册教材固定句式整理:分类 固定句式 例句及出处表示疑问 表示反问 奈何 (1)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2)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如 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以……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奈…… 何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孰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何故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何…… 哉 / 也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何…… 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何…… 之有 何陋之有?——《陋室铭》如之何……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 微子》岂 / 其…… 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五代史伶官传序》安…… 哉 / 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不亦…… 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非…… 欤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宁…… 耶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顾 / 独…… 哉 (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表示设问 何者、何则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荀子》表示感叹 何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直…… 耳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惟…… 耳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一何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亦…… 哉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何如哉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表示揣度 无乃…… 乎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得无…… 耶 / 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其…… 欤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庶几…… 欤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庄暴见孟子》表示选择 与其…… 孰若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欤 / 耶 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其…… 其…… 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表示陈述 无以 / 无从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有以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有所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无所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比及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三、高考链接:(1)(2025·全国1卷)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2)(2025·全国1卷)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3)(2025·全国1卷)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4)(2024·新高考Ⅰ卷)帝以为有广之风(5)(2024·新高考Ⅱ卷)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6)(2024·新高考Ⅰ卷)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7)(2024·新高考Ⅰ卷)与卫律皆贵用事(8)(2023·全国乙卷)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9)(2023·全国乙卷)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10)(2022·全国甲卷)子为寡人虑之,奈何?(11)(2022·新高考Ⅰ卷)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3讲 文言句式(知识清单)考点解析+教材例句整理+高考真题链接目 录文言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1文言文知识清单·文言句式 2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1.判断句一、考点解析:【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判断句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用“……者,……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用“……者”表判断。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②兵者,不祥之器。(《老子》)③夫唯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经》)3.用“……也”表判断。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②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4.用“为”表判断。①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子路从而后》)③余为伯儵,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5.用“乃、则、皆、诚、即、必”等副词表判断。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梁父即楚将项燕。6.用“是”表判断。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②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③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注意:古代汉语中的“是”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此”,常用作判断句的主语。①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②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7.否定判断,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字表否定判断。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②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8.无标志判断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②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二、统编版五册教材判断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判断标志《劝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者,…… 也” 表判断《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 表判断《赤壁赋》 固一世之雄也 “…… 也” 表判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也” 表判断《登泰山记》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者,…… 也” 表判断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 者,…… 也” 表判断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 也” 表判断《齐桓晋文之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语义判断《庖丁解牛》 良庖岁更刀,割也 “…… 也” 表判断《烛之武退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 “…… 也” 表判断《鸿门宴》 此天子气也 “…… 也” 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者…… 也” 表判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者也” 表判断《谏太宗十思疏》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语义判断《答司马谏议书》 胥怨者民也 “…… 者…… 也” 表判断《促织》 此物故非西产 语义判断《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者…… 也” 表判断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也” 表判断《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语义判断《论语十二章》 克己复礼为仁。 “为” 表判断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也” 表判断《大学之道》 克己复礼为仁。 “为” 表判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也” 表判断《老子四章》 自胜者强。 语义判断《兼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 者也” 表判断《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者…… 也” 表判断秦,虎狼之国。 语义判断《苏武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也” 表判断《过秦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也” 表判断《五代史伶官传序》 梁,吾仇也。 “…… 也” 表判断《陈情表》 今臣亡国贱俘。 语义判断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 表否定判断《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也” 表判断妪,先大母婢也。 “…… 也” 表判断《兰亭集序》 死生亦大矣。 语义判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为” 表判断《归去来兮辞》 今臣亡国贱俘。 语义判断《种树郭橐驼传》 官理,非吾业也。 “…… 也” 表判断《石钟山记》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 者,…… 也” 表判断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也” 表判断三、高考链接:(1)(2024·新课标Ⅰ卷)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者,……也”表判断)(2)(2024·新课标Ⅰ卷)其素所畜积也(“……也”表判断)(3)(2024·新课标Ⅰ卷)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①“也”表判断②“……也”表判断)(4)(2024·新高考Ⅰ卷)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非……”表判断)(5)(2024·新高考Ⅱ卷)彼何为者?(“为”表判断)(6)(2024·新高考Ⅱ卷)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也”表判断)(7)(2024·新高考Ⅱ卷)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谓……也”表判断)(8)(2024·新高考Ⅱ卷)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非……”表判断)(9)(2024·新高考Ⅱ卷)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也”表判断)(10)(2023·全国乙卷)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非……”表判断)2.被动句一、考点解析:【定义】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有标志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被动。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②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韩愈《圬者王承福传》)③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荀子·王制》)2.用介词“为”表被动。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③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④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3.用“为……所”表被动。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少北,则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③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4.用“……为所”表被动。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5.用“见”字表被动。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②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汉书·燕刺王旦传》)③后者为怒,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6.用“见……于……”表被动,“于”字引出行为的主动者。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韩愈《进学解》)④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7.用“受……于……”表被动。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8.直接用“被”表被动。①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③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以上三例“被”仍有“遭受”的意思④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⑤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二)无标志被动句(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①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④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五蠹》)二、统编版五册教材被动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判断标志《师说》 不拘于时 “于” 表被动《赤壁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 表被动《促织》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为” 表被动《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 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 表被动《谏逐客书》 百姓乐用 语义被动江南金锡不为用 “为” 表被动《阿房宫赋》 函谷举 语义被动《六国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表被动洎牧以谗诛 语义被动《屈原列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被” 表被动方正之不容也。 语义被动《苏武传》 见犯乃死。 “见” 表被动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语义被动《过秦论》 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 表被动《五代史伶官传序》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 表被动《陈情表》 则告诉不许。 语义被动(“不许” 含被动意)而刘夙婴疾病。 语义被动(“婴” 含被动意)《兰亭集序》 不能喻之于怀。 语义被动(“喻” 含被动意)《归去来兮辞》 遂见用于小邑。 “见” 表被动《种树郭橐驼传》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语义被动《石钟山记》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语义被动三、高考链接:(1)(2024·全国甲卷)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为……所”表被动)(2)(2024·全国甲卷)布为操所擒,霸藏匿。(“为……所”表被动)(3)(2023·新课标Ⅰ卷)襄子围于晋阳中。(“于”表被动)(4)(2023·新高考Ⅱ卷)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为所”表被动)(5)(2023·北京卷)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语义被动)3.倒装句一、考点解析:【定义】在现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如果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前后倒置的情况,这样的句子就叫作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规则:疑问代词(谁、何、安、孰、焉等)作宾语时,必须前置。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沛公安在 (《鸿门宴》)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则:否定词(不、未、莫、毋、弗等)+ 代词宾语 + 动词。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规则:通过"之"或"是"将宾语提前,形成"宾语 + 之/是 + 动词"结构,表示强调。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唯才是举 唯命是从(成语)4.介词宾语前置规则:介词(以、与、为等)的宾语若是疑问代词或需强调时,可前置。例句:①何以战?《曹刿论战》)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统编版五册教材宾语前置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 而今在安哉?何为其然也? 为何其然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吾知也 不知吾则何以哉? 则以何哉?《齐桓晋文之事》 夫子之谓也 谓夫子也臣未之闻也 臣未闻之也牛何之? 牛之何?何以异? 以何异?《庖丁解牛》 技经肯綮之未尝 未尝技经肯綮《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何以至此? 以何至此?《答司马谏议书》 何为而不汹汹然? 为何而不汹汹然?《阿房宫赋》 秦人无暇自哀 秦人无暇哀自《六国论》 举以予人 举(之)以予人(注:省略 + 宾语前置)《兼爱》 当察乱何自起? 当察乱自何起?《屈原列传》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不施仁义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情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以是区区不能废远《项脊轩志》 故不我若也。 故不若我也《归去来兮辞》 复驾言兮焉求? 复驾言兮求焉?《种树郭橐驼传》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高考链接:(1)(2025·全国1卷)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曷为泣”应调序为“为曷泣”)(2)(2024·新课标Ⅱ卷)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彼何为者”应调序为“彼为何者”)(3)(2024·新课标Ⅰ卷)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不我击”应调序为“不击我”)(4)(2024·新课标Ⅰ卷)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敌是求”应调序为“唯求敌”)(5)(2024·北京卷)何以知之?(“何以知之”应调序为“以何知之”)(6)(2023·新高考Ⅱ卷)何以明其然?(“何以”应调序为“以何”)(7)(2023·全国甲卷)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今子何自苦”应调序为“今子何苦自”)(二)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是指在句子中,状语(如时间、地点、方式等)被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后的现象。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相对较少见,但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有时是为了强调或为了符合古代汉语的语法习惯。1.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2.用“以”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②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3.用“乎”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统编版五册教材状语后置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师说》 学于余 于余学而耻学于师 而耻于师学《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登泰山记》 生石罅 (树)生于石罅(省略 + 状语后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异乎三子者之撰 乎三子者之撰异浴乎沂,风乎舞雩 乎沂浴,乎舞雩风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吾乎尔长一日《齐桓晋文之事》 构怨于诸侯 于诸侯构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易之以羊 以羊易之《庖丁解牛》 刀刃若新发于硎 刀刃若于硎新发《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鸿门宴》 长于臣 于臣长《谏逐客书》 西取由余于戎 于戎西取由余《谏太宗十思疏》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答司马谏议书》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阿房宫赋》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促织》 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问者爇香于鼎 问者于鼎爇香《六国论》 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其势弱于秦 其势于秦弱《论语十二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大学之道》 在止于至善。 于至善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老子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于毫末生《五石之瓠》 请买其方百金。(省略 + 状语后置) 请以百金买其方《屈原列传》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于治乱明,于辞令娴《过秦论》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陈涉之位,非于齐、楚、燕、赵…… 尊《五代史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 祸患常于忽微积《陈情表》 急于星火。 于星火急《项脊轩志》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归去来兮辞》 农人告余以春及。 农人以春及告余《种树郭橐驼传》 得双石于潭上。 于潭上得双石《石钟山记》 而大声发于水上。 而大声于水上发高考链接:(1)(2024·新课标Ⅰ卷)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军步斗(于)树木间”应调序为“陵军(于)树木间步斗”)(2)(2024·新课标Ⅰ卷)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暴于天下”应调序为“于天下暴”)(3)(2024·新课标Ⅰ卷)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委以重兵”应调序为“以重兵委”)(4)(2024·新高考Ⅱ卷)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式(于)段干木之闾”应调序为“(于)段干木之闾式”)(5)(2024·新高考Ⅱ卷)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灭于秦兵”应调序为“于秦兵灭”)(6)(2023·全国乙卷)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瞻侍于前”应调序为“于前瞻侍”)(三)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1. “者”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 “之”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3. “之……者”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之+定语+者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②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用“以”字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4. “而……者”字结构后置结构: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5.数量词后置结构:中心词 + 数量词定语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统编版五册教材定语后置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赤壁赋》 凌万顷之茫然 凌茫然之万顷《登泰山记》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当道之崖限《促织》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论语十二章》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苏武传》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匈奴使高考链接:(2024·新课标Ⅰ卷) 则以步卒五千出塞(“步卒五千” 应调序为 “五千步卒”)(四)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不多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感叹倒装,谓语后常有语气助词,一般用逗号隔开。如:甚矣,汝之不惠!二是疑问倒装,充当谓语的多是疑问词。如:谁为哀者?统编版五册教材主谓倒装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调整后语序《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齐桓晋文之事》 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宜乎也4.省略句一、考点解析: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最常见的省略方式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4.省略介词。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二、统编版五册教材省略句整理:篇 目 例 句 补充内容《劝学》 輮以为轮 省略介词 “以” 的宾语 “之”,补充:輮以(之)为轮《登泰山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省略主语 “雪”,补充:(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生石罅 省略介词 “于”,补充:(树)生于石罅《庖丁解牛》 如土委地 省略介词 “于”,补充:如土委(于)地《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 “以” 的宾语 “之”,补充: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鸿门宴》 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 “之”,补充: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将军战河北 省略介词 “于”,补充:将军(于)河北战《促织》 归以示成 省略介词 “以” 的宾语 “之”,补充:归以(之)示成《齐桓晋文之事》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省略宾语 “之”,补充: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论语十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 省略主语 “子”(孔子)《五石之瓠》 请买其方百金 省略介词 “以”,正常语序:请以百金买其方三、高考链接:(1)(2024·新课标Ⅰ卷)帝以为有广之风(省略宾语“帝以为(李陵)有广之风”)(2)(2024·新课标Ⅰ卷)愿得自当一队(省略主语“(臣)愿得自当一队”)(3)(2024·新课标Ⅰ卷)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省略主语“(陵)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4)(2024·新高考Ⅰ卷)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省略主语“(陵)身虽陷败”)(5)(2024·新高考Ⅱ卷)强要曰:“为我画计。”(省略主语“(吕后)强要曰:“为我画计。”)(6)(2024·新高考Ⅱ卷)竟不易太子者。(省略主语“(上)竟不易太子者”)(7)(2024·全国甲卷)夫至托孤于亮(省略主语“(备)至托孤于亮”表判断)(8)(2023·全国甲卷)卒,年五十三。(省略主语“(周尧卿)卒,年五十三”)5.固定句式一、考点解析: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奈何?奈……何? 怎么办?怎么?为什么?把……怎么办?何如?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 所……的是什么?如……何? 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 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 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何……哉(也)? 怎么能……呢?何……为? 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 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 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 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 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 这不是……吗?……非……欤? ……不是……吗?顾……哉? 难道……吗?岂独……耶(乎、哉)? 难道……吗?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一何 何等,多么直……耳 只是……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无乃……乎(与)? 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 得无(非)……乎?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不……吗?其……欤! 岂不是……么!……庶几……与(欤)? ……或许……吧?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与其……孰若…… 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 是……呢,还是……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 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 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的办法,没有条件……比及 等到……的时候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自非 如果不是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 翻译格式何乃 怎么这样且夫 再说,而且是故 所以,因此是以 所以,因此,因而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 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 为什么呢?谓之 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所以 ……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 以……故 所以,因为……的缘故以…… 为…… 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 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 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二、统编版五册教材固定句式整理:分类 固定句式 例句及出处表示疑问 表示反问 奈何 (1)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2)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如 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何以……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奈…… 何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孰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何故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何…… 哉 / 也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何…… 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何…… 之有 何陋之有?——《陋室铭》如之何……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 微子》岂 / 其…… 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五代史伶官传序》安…… 哉 / 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不亦…… 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非…… 欤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宁…… 耶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顾 / 独…… 哉 (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表示设问 何者、何则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荀子》表示感叹 何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直…… 耳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惟…… 耳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一何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亦…… 哉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何如哉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表示揣度 无乃…… 乎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得无…… 耶 / 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其…… 欤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庶几…… 欤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庄暴见孟子》表示选择 与其…… 孰若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欤 / 耶 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其…… 其…… 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表示陈述 无以 / 无从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有以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有所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无所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比及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三、高考链接:(1)(2025·全国1卷)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何谓”,为什么)(2)(2025·全国1卷)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所以”表原因)(3)(2025·全国1卷)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异乎”,与……不同)(4)(2024·新高考Ⅰ卷)帝以为有广之风(“以为”,认为)(5)(2024·新高考Ⅱ卷)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至于”,到……地步)(6)(2024·新高考Ⅰ卷)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既而”,不久)(7)(2024·新高考Ⅰ卷)与卫律皆贵用事(“用事”,掌权)(8)(2023·全国乙卷)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所以”,……的原因)(9)(2023·全国乙卷)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何如”,怎么样)(10)(2022·全国甲卷)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奈何”,怎么办)(11)(2022·新高考Ⅰ卷)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奈何”,怎么办)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3讲文言句式(知识清单)(学生版).docx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3讲文言句式(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