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3讲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3讲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03讲 文言实词(练习)
目录
01课标达标练 2
02核心突破练 5
03真题溯源练 8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B.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A.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C.句读之不知(《师说》)
D.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过秦论》)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3.下列句子中,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C.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B.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B.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C.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C.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A.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
B.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
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亦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并序)》
B.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C.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D.覆之以掌(《促织》)
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C.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
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C.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D.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1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玉斗一双(《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C.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D.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A.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B.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C.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D.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1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A.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B.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C.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1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
C.贪于财货(《鸿门宴》)
D.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
1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B.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6.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非字而画(《促织》)
B.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D.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C.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1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A.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B.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C.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1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掭以尖草,不出(《促织》)
B.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C.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D.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19.下列句子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B.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馀,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馀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王寻、王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有删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
(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宗越,南阳叶人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 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简子①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②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 ①赵简子:名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②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节选自《赤壁之战》)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亮见权于柴桑。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被动句式的特点。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1)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2)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①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注] ①元常: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判断句式的特点。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宾语前置句式的特点。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1)“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2)“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十、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定语后置句式的特点。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节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十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状语后置句式的特点。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1)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2)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而景寻叛。
(节选自《周书·王悦传》,有删改)
十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主谓倒装句式的特点。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3讲 文言实词(练习)
目录
01课标达标练 2
02核心突破练 6
03真题溯源练 13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B.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A.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C.句读之不知(《师说》)
D.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B
【解析】B项为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过秦论》)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答案】C
【解析】C 项为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倒装句。
3.下列句子中,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C.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答案】D
【解析】A 项为状语后置句。B、C两项均为判断句。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B.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C
【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B.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C.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
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答案】A
【解析】A 项为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C.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答案】B
【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A.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
B.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
【答案】B
【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被动句。A、D 两项为判断句。 C项为状语后置句。
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亦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并序)》
B.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C.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D.覆之以掌(《促织》)
【答案】C
【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C.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答案】D
【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倒装句。
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
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C.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D.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D
【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省略句。
1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玉斗一双(《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C.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D.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答案】C
【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A.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B.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C.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D.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答案】A
【解析】例句和A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1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A.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B.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C.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答案】D
【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1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
C.贪于财货(《鸿门宴》)
D.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
【答案】B
【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1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B.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D
【解析】D 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被动句。
16.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非字而画(《促织》)
B.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D.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C.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答案】B
【解析】A项为判断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
1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A.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B.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C.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答案】C
【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省略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 B项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
1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掭以尖草,不出(《促织》)
B.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C.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D.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B
【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19.下列句子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B.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答案】D
【解析】A、B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判断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馀,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馀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王寻、王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有删改)
【答案】如果被敌人打败,连脑袋都留不住,还拥有什么财物!
【解析】“为所”表被动,“首领”的意思是“头”,“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参考译文:
  刘秀到了郾县、定陵等地,调动各营的全部军队。各位将领都贪吝财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士兵留守。刘秀说:“现在如果打败敌人,就会拥有万倍的珍宝,可建立大功业;如果被敌人打败,连脑袋都留不住,还拥有什么财物!”刘秀和各营部队一同出发,亲自带领一千多名步兵和骑兵充当前锋,在距离(王莽)大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开阵势。王寻、王邑也派几千人出来迎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斩了几十人的首级。各位将领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到弱小的敌军都胆怯,现在见到强敌反而变得很英勇,太奇怪了!还是我们在前面吧,请允许我们协助将军!”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
(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
【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
【解析】“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
参考译文: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朝灭亡,返回乡里。严实在东平设临时性政务机构,征召张昉为掾吏。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张昉一人分辨放出几百人,严实认为他有才能,升任幕府官员。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宗越,南阳叶人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 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答案】
(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牌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解析】(1)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2)采分点:“逼”“略”“坐”;“系”,无标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对。
参考译文:
宗越,南阳叶人。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牌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臧质、鲁爽反叛,宗越率军驻守历阳。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食邑四百户。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简子①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②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 ①赵简子:名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②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答案】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只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解析】“渴者之饮江海”是“渴者之饮(于)江海”的省略,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渴者(于)江海饮”。“奚”是“为何,怎么”的意思。“善哉,子贡之言也”是主谓倒置句。
参考译文: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您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完成学业后才离开他,我问您(孔子这个人怎么样),您(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只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节选自《赤壁之战》)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亮见权于柴桑。
【答案】
(1)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2)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
【解析】第(1)句中“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2)句“亮见权于柴桑”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参考译文: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了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处理这个局面。”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答案】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
【解析】“仁哉,文王”“智哉,文王”是主谓倒置句。
参考译文: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做过这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厌恶。文王于是很害怕,请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之地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
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被动句式的特点。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1)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2)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①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注] ①元常: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答案】
(1)句式特点:句中的“在郡以和理称”是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
译文: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
(2)句式特点:句中的“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是“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其见赏如此”是“见”表被动的被动句。
译文:子云的书法极被皇帝推重,(皇帝)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手相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寔,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
参考译文:
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的九弟。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任太子舍人时,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下令赏赐给他束帛。大通元年,他被授官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任司徒左长史。大通二年,入任吏部。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子云擅长草书和隶书,被世人作为楷模法式。他回答皇帝的询问时说:我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然而言不尽意,竟没能写成。十多年来,看到皇帝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文字的形体。从那时研究思考,才领悟隶书的规式。从那时以来,自己感觉到写字功夫长进了。子云的书法极被皇帝推重,(皇帝)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手相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寔,当与钟繇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
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判断句式的特点。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答案】
(1)句式特点:“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是用“为”表判断的判断句。
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
(2)句式特点:“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是用“……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译文: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参考译文:
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咎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
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宾语前置句式的特点。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1)“先生非求于人,人而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2)“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
(1)句式特点:“奚为不受”,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奚不受”。
译文:先生不是向人讨要,而是别人甘愿献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
(2)句式特点:“不我骄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骄我也”。
译文: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的人就敬畏别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就傲慢地待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再次送来(城池),(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先生不是向人讨要,而是别人甘愿献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的人就敬畏别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就傲慢地待人。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
十、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定语后置句式的特点。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节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答案】
(1)句式特点:“古制之宜于今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宜于今之古制”。
译文:刘秉忠收集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
(2)句式特点:“人物可备器使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可备器使之人物”。
译文:(刘秉忠)闲暇时帮着皇帝参谋,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甄别选拔的人,后来都成了名臣。
参考译文:
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向刘秉忠询问治理天下的大道理和管理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收集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他听。(元世祖)于是下发诏令建立元,设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人才济济,粲然一新。
刘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大小,凡是有关于国家的大事,知道的没有不说的,凡是所说的皇帝没有不听的,皇帝对他越来越宠爱信任。(刘秉忠)闲暇时帮着皇帝参谋,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甄别选拔的人,后来都成了名臣。
十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状语后置句式的特点。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1)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2)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而景寻叛。
(节选自《周书·王悦传》,有删改)
【答案】
(1)句式特点:“背德于高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高氏背德”;“岂肯尽节于朝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岂肯于朝廷尽节”。
译文: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
(2)句式特点:“今若益之以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今若以势益之”;“援之以兵”,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兵援之”。
译文: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会被后人笑话。
参考译文:
王悦,字众喜,是京兆蓝田人。周太祖刚刚平定关中和陇地,王悦就率领招募的同乡随军出征,多次建立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领侯景围攻洛阳,周太祖前去救援。王悦又率领同乡一千多人,跟随军队到达洛阳。等到开战时,王悦所统率的部属全力作战,斩杀俘获的敌人占多数。大统十三年,侯景占据河南前来归附,仍请求派军队作为援助。周太祖先派遣韦法保率领军队援助他。王悦向周太祖进言说:“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志趣相合。官位居于上将,职位重在台司,论及他们的情义,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会被后人笑话。”周太祖采纳了王悦的建议,于是派遣赵士宪追回韦法保,而侯景不久之后果然发动了叛乱。
十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主谓倒装句式的特点。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答案】
句式特点:句中“仁哉文王”“智哉文王”皆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文王仁哉”“文王智哉”。
译文:周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周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百姓的心。
参考译文: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这三件事后,周文王引起了纣王的憎恨。周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周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周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百姓的心。”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答案】
(1)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
(2)古人在临阵之前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
【解析】
(1)注意句中的固定句式:不……乎;注意重要词语:“却”,动词,后退;“周旋”,动词,辗转、追逐;“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2)注意句中的固定句式:斯……乎;注意重要词语:“出奇”,出奇制胜;“不意”,意料之外;“斯”,代词,这;“相变”,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