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4讲修辞手法(专项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4讲修辞手法(专项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04讲 修辞手法(练习)
目录
01课标达标练 1
02核心突破练 6
03真题溯源练 10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驰马徐郎过渭桥。”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
B.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念奴娇·过洞庭》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
D.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的文化割裂,其实是把十几亿人推进了不同的信息茧房,年轻人在大城市视野开阔,接触新鲜事物多,但一旦他们认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就不愿意突破自身去尝试理解相隔甚远的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2.下列句子和文中“茧房”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3.下列与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子。(铁凝《哦,香雪》)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C.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但要长久飞天,还得能御风而行。而这御风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沐沂《工匠精神应成青年气质》)
D.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大纲,“布匹”是细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毛泽东《调查的技术》)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健康细胞”已经悄然改变城市的“肌理”。天津市沿废弃铁路打造绿植旖旎的健身步道,上海市推行“减油、减盐、减糖”的早餐食谱,多家电商平台试点饮品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4.与文中画波浪线一句所用修辞的构成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B.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它的滋养物了。(《包身工》)
C.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
D.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秦腔》)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5.下列与文中划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一样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B.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在清晨的曙光中,它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过程就像绕远路“结网”,这个网足够大,才能网住新知,避免白读了书。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花粉被吸入呼吸道或接触到眼睛、鼻黏膜时,免疫系统立刻拉响“警报”,肥大细胞和抗体等开始工作,并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最终引发剧烈的过敏反应,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泪,甚至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所以,人在春天容易过敏,不是因为花粉“变坏了”,也不是免疫力低下,而主要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把“好人”当成了“坏人”。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7.文中划横线的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但能掌握他外在的行踪,还能透视他内在的心迹。这是一个复杂的人,心系廊庙,又情牵山林。儒行世间,而道求方外。既恤民瘼,亦体时艰。虽感主恩,还规君过。说他疏狂,他又谨慎。说他严肃,他却幽默。说他迂直,他也圆通。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然而初心不忘,痴性不改。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灿烂的笑容。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综上所述,主食要吃得恰到好处。否则,身体这台机器就会提醒你“运行异常,需要修复”。
(仿写句子新题型考查)10.画横线的部分用“机器”比喻人的身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事业”为本体仿写一个句子。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一致,表达生动。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户外,那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洁白似棉花糖般的云朵,亦或是偶尔轻盈掠过的飞鸟,皆能为人们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天空是一双轻盈的翅膀,迅速将人们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带离。
(仿写句子新题型考查)11.文中用“翅膀”比喻“天空”,使用暗喻的修辞方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带受众,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经典可谓天然的IP富矿。如何从众多改编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符合当下受众审美取向和观赏期待的改编作品,是经典改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1.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五米多高的白色长城。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簇拥着你,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D.紫藤的香气是浅紫色的,轻轻地笼罩着我,让我神魂颠倒。
(2025·河南·三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李纲《病牛》诗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2.下列古诗词句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025·甘肃金昌·三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掌柜是个“野鸡”,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要满街拉客了!辛德治的嘴撇得像个煮破了的饺子。老手,老字号,老规矩——都随着钱掌柜的走了,或者永远不再回来。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做赔了。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下多分红。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3.下列诗句与文中第1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25·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云朵是由水蒸气构成的,那我们就应该看不见它们才对。实际上,天上的云朵是由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构成的。我们可以仿照“水滴”的说法,把它们都叫作“云滴”。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文中加点的“云滴”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
C.过去不识字的叫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的叫科盲。
D.他做事很认真,擦过的玻璃,就像没有玻璃那样亮。
(2025·福建福州·三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毛泽东还风趣地对他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025·陕西·二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调,是弯曲的、折叠的,山重水复;长调,是颠簸的、震颤的,柳摇花放。长调像一匹驰骋的骏马一往无前,像一头活蹦乱跳的小牛犊顶撞着霞光。它是远山,又是近水,它是长者,更是少年!
(仿写句子新题型考查)6.文中把“长调”比喻为骏马和小牛犊。请以“长调”为主体进行仿写。要求:适合文中语境,语意完整,比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4·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
【题目】(T18)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4·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
【题目】(T19)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题目】(T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
【题目】(T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4讲 修辞手法(练习)
目录
01课标达标练 1
02核心突破练 6
03真题溯源练 10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驰马徐郎过渭桥。”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
B.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念奴娇·过洞庭》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
D.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子“暖云慵堕柳垂条”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意:春天的暖云懒洒在垂柳上。
A.正确。拟人。“纤云弄巧”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人性,变化出美丽的图案。“飞星传恨”巾“传”同样暗示了星的善解人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牛郎织女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句意: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
B.错误。本项修辞手法是比喻。诗人将自己的胸襟比作冰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质,正如冰雪般清澈透明。句意: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C.错误。本项修辞手法是比喻。将宫女梳妆用的镜子比作明星,形象地表现了宫女之多。句意:明星闪烁,是(宫女)打开了梳妆的镜子。
D.错误。本项修辞手法是比喻。将矛盾冲突的制造者比作狡狯的精灵,形象表现了矛盾制造者的狡猾,指出我们应当特别重视。
故选A。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的文化割裂,其实是把十几亿人推进了不同的信息茧房,年轻人在大城市视野开阔,接触新鲜事物多,但一旦他们认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就不愿意突破自身去尝试理解相隔甚远的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2.下列句子和文中“茧房”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的“茧房”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比喻人们只关心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信息,而不会太主动地去搜寻其他信息。久而久之获取的信息也就约趋同于自身喜好,获取的信息面也越来越窄,从而将自己禁锢的现象。
A.“草树知春久不归”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久在樊笼里”用的是比喻手法,用“樊笼”比喻官场。
C.“东风”代指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D.“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用的是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故选B。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3.下列与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子。(铁凝《哦,香雪》)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C.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但要长久飞天,还得能御风而行。而这御风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沐沂《工匠精神应成青年气质》)
D.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大纲,“布匹”是细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毛泽东《调查的技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为比喻修辞,把记忆形象地描摹成“春水”可以“吹起波皱”。
A.比拟、夸张。“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子”,赋予火车以生命,能够“喷吐”“吸进肚子”,运用比拟修辞。“能把台儿沟吸进肚子”是夸张。
B.无修辞。“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句中用“像”表比较,不是比喻。
C.夸张。“风来了,猪都能上天”运用夸张修辞,突出时机的重要性。
D.比喻。用“商业”和“布匹”以及“洋布”“土布”“绸缎”关系来具体形象解释“调查纲目”,是比喻手法。
故选D。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健康细胞”已经悄然改变城市的“肌理”。天津市沿废弃铁路打造绿植旖旎的健身步道,上海市推行“减油、减盐、减糖”的早餐食谱,多家电商平台试点饮品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4.与文中画波浪线一句所用修辞的构成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B.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它的滋养物了。(《包身工》)
C.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
D.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秦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为借喻,只出现喻体,将健身举措比喻为“健康细胞”,将城市和居民的生活面貌比喻为“肌理”,两个喻体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细胞”可以作用于“肌理”。
A.明喻,“莲子清如水”,本体、喻体、比喻词都有;顶真、谐音双关,“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中,“莲子”顶真,“莲”谐音双关“怜”。
B.借喻,只出现喻体,将“包身工”比喻为“滋养物”,将资本主义的工厂比喻为“怪物”,“滋养物”可以滋养“怪物”,两个喻体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C.排比,“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短句构成排比。
D.拟人,把“美”当作人来写,“熨平皱纹”赋予“美”人的动作。
故选B。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5.下列与文中划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一样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B.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在清晨的曙光中,它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把“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成“珍珠”,喻词是“如同”(明喻)。
A.拟人,“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赋予自然物毛竹以人的特点。
B.比喻,本体“白发”,喻体“雪线”,连接词“像”,明喻。
C.反语,“慈祥”其实是凶恶、残酷无情。
D.借代,“墨水”借代文化、思想、知识等。
故选B。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过程就像绕远路“结网”,这个网足够大,才能网住新知,避免白读了书。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①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读书的过程”比喻成“绕远路‘结网’”,“读书的过程”是本体,“绕远路‘结网’”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②“读书的过程”指对知识进行处理的过程,使知识成为有机思维的一部分,这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读书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构成:本体“读书的过程”;喻体“绕远路‘结网’”;比喻词“像”。
②表达效果:原文强调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重组、分类、对话”等过程构建“知识网络”,这一过程抽象且复杂。用“绕远路‘结网’” 作比,将抽象的“知识处理过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结网”行为——“绕远路”对应读书时“积极处理知识”的耗时耗力,“结网”对应知识的“互相联系、彼此嵌合”。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阐释了读书需长期积累、构建系统的特点。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花粉被吸入呼吸道或接触到眼睛、鼻黏膜时,免疫系统立刻拉响“警报”,肥大细胞和抗体等开始工作,并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最终引发剧烈的过敏反应,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泪,甚至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所以,人在春天容易过敏,不是因为花粉“变坏了”,也不是免疫力低下,而主要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把“好人”当成了“坏人”。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7.文中划横线的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句将免疫反应过程比喻为“拉响‘警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过度敏感和快速响应机制,使抽象的生物过程具象化,便于读者理解。
②句用“好人”比喻无害的花粉,“坏人”比喻被误判的威胁,直观揭示了过敏的本质是免疫系统的错误识别,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句把“免疫系统应对花粉时的反应”比作“拉响‘警报’”,借助生活中警报响起时的紧张感与警示性,形象展现出免疫系统面对原本无害的花粉时,过度敏感且迅速启动防御机制的状态。这种比喻将抽象的免疫反应过程,转化为读者熟悉的生活场景,让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的 “过度反应”,使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②句用“好人”比喻原本无害的花粉,“坏人”比喻被免疫系统误判的威胁,通过这种形象的对比,清晰地阐述了过敏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对花粉的错误识别。以拟人化的方式将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生动呈现,不仅增强了文本说理的趣味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还能帮助读者快速抓住过敏是“免疫失衡”这一关键要点,使抽象的医学原理变得具体且易于理解。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但能掌握他外在的行踪,还能透视他内在的心迹。这是一个复杂的人,心系廊庙,又情牵山林。儒行世间,而道求方外。既恤民瘼,亦体时艰。虽感主恩,还规君过。说他疏狂,他又谨慎。说他严肃,他却幽默。说他迂直,他也圆通。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然而初心不忘,痴性不改。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了语言气势,有韵律感,使表达更优美、流畅。
②三组排比句运用了三对看似矛盾的词语概括了杜甫的特点,表现了杜甫的复杂,突出了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句子由“说他……,他又……”的三组结构组成,句式整齐对称,如“疏狂”与“谨慎”、“严肃”与“幽默”、“迂直”与“圆通”,形成节奏感与韵律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让论述更有感染力。
②每组对比词看似矛盾,却从不同角度展现杜甫的复杂性格:既关心朝政(心系廊庙)又向往自然(情牵山林),既坚守儒家理想(儒行世间)又追求道家超脱(道求方外),既忧国忧民(恤民瘼、体时艰)又敢于直谏(规君过)。这种对比式排比,全面且深刻地勾勒出杜甫“世事洞明却初心不改”的立体形象,突出其性格的丰富性与矛盾统一性,让读者对杜甫的人物特质有更鲜明的认知。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灿烂的笑容。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运用比喻修辞,如将“麦种播进大地”比喻成“融入了母亲的怀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麦苗播种后的状态,也为后文生根发芽做了铺垫;
②运用了拟人(比拟)修辞,如“使劲儿”“灿烂的笑容”,将麦苗人格化,体现了麦苗生机勃勃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运用比喻修辞,文中将“麦种播进大地”比作“融入了母亲的怀抱”,以人类情感中最温暖的亲子关系为喻体,赋予土地以“母亲”的温柔意象。这一比喻不仅生动描绘了麦种入土时的自然状态,更暗含着农耕文明中“土地即母亲”的深层隐喻——麦种的生长依赖土地的滋养,如同孩子依赖母亲的哺育。通过这一修辞,抽象的播种行为转化为充满情感的生命互动,既为后文“生根发芽钻出地面”的生长过程埋下自然伏笔,又悄然传递出人与土地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感,使读者更易共情农人对土地的敬畏与期待。
②运用了拟人(比拟)修辞,“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灿烂的笑容”一句中,“使劲儿”赋予麦苗以主动突破的力量感,“灿烂的笑容”则直接赋予其人类的神态表情。这种拟人化手法打破了植物生长的静态描述,将麦苗的破土而出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奋斗”过程,仿佛是孩童带着笑意迎接世界。通过人格化的动作与神态,麦苗的生长被赋予了情感温度,既直观展现其蓬勃的生机,又借物抒情,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麦苗的喜爱与赞美。这种修辞让自然景物充满人的灵性,拉近了读者与田园生活的距离,使农耕场景更具感染力。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综上所述,主食要吃得恰到好处。否则,身体这台机器就会提醒你“运行异常,需要修复”。
(仿写句子新题型考查)10.画横线的部分用“机器”比喻人的身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事业”为本体仿写一个句子。要求:比喻贴切,句式一致,表达生动。
【答案】目标要定得清晰。否则,事业这艘航船就会提醒你“航向偏离,需要调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短句变长句的方法:首先在众多短句中确定主干句,然后将其他的短句变成主干句中的修饰限定内容,以合适的语序添加到主干句中,最后进行合理表述,可适当调整语序,可增删词语。
首先,明确选定主干句是“全谷物指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有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以“全谷物指……的谷物”为基本结构。
然后,分析“它可以是未经处理的拥有完整籽粒的谷物,也可以是籽粒经碾磨等简单处理后制成的谷物”这部分内容,把“它可以是……也可以是……”的内容整合到主干句中,做“谷物”的定语。
接着,按照语法规则和逻辑顺序,将这些信息组合成一个长句。
最后,检查句子,确保句子通顺,符合字数要求。
【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户外,那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洁白似棉花糖般的云朵,亦或是偶尔轻盈掠过的飞鸟,皆能为人们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天空是一双轻盈的翅膀,迅速将人们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带离。
(仿写句子新题型考查)11.文中用“翅膀”比喻“天空”,使用暗喻的修辞方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
【答案】云是一支灵动的画笔,在广袤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巨大的画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暗喻,即隐晦的比喻,常用比喻词“是”“就是”“变成”等连接,有时也可以不用比喻词。“天空是一双轻盈的翅膀,迅速将人们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带离”,这个句子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将“天空”比作“翅膀”,其间由“是”连接。
要求使用暗喻,以“云”为本体,另写一个句子,可先捕捉“云”的典型特点,而后选取恰当的喻体,用“是”连接。如云在空中飘动,点缀着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可将“云”看作是画笔,而这幅绝妙的天然画卷就是由“云”这支画笔勾勒而成的。这样一来,“云”是本体,“笔”就是喻体。写出来的句子大致如:云是一支灵动的画笔,在广袤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巨大的画卷。
(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自带受众,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经典可谓天然的IP富矿。如何从众多改编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符合当下受众审美取向和观赏期待的改编作品,是经典改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1.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五米多高的白色长城。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簇拥着你,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D.紫藤的香气是浅紫色的,轻轻地笼罩着我,让我神魂颠倒。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将“经典”比作“富矿”,是比喻。
A.将“白浪”比作“白色长城”,是比喻。
B.“脚步”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是拟人。
C.“簇拥”“讲述”赋予花草以人的动作,是拟人。
D.用“浅紫色”颜色来形容“香气”味觉,是通感。
故选A。
(2025·河南·三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李纲《病牛》诗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2.下列古诗词句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辞”一词将牛赋予人的主观意愿(推辞),使其具备人的情感与行为。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琵琶声比作“急雨”“私语”,用“如”字明确喻体。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三百杯”用数字夸大饮酒量,突出豪迈之情。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樯橹”代指战船。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待”赋予江月人的期待行为,“送”赋予长江人的动作,使自然景物人格化。
故选D。
(2025·甘肃金昌·三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掌柜是个“野鸡”,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要满街拉客了!辛德治的嘴撇得像个煮破了的饺子。老手,老字号,老规矩——都随着钱掌柜的走了,或者永远不再回来。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做赔了。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下多分红。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3.下列诗句与文中第1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辛德治微的嘴”比作“煮破了的饺子”。
A.借代。用“钟鼓馔玉”代指荣华富贵的奢华生活。
B.借代、拟人。“胡马窥江”是借代手法,代指南宋初年金兵的屡次进犯;“犹厌言兵”是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
C.比喻。将“远山”比作“玉簪螺髻”。
D.对比、用典。“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形成对比;“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故选C。
(2025·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云朵是由水蒸气构成的,那我们就应该看不见它们才对。实际上,天上的云朵是由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构成的。我们可以仿照“水滴”的说法,把它们都叫作“云滴”。
(修辞手法辨析考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文中加点的“云滴”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
C.过去不识字的叫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的叫科盲。
D.他做事很认真,擦过的玻璃,就像没有玻璃那样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云滴”是仿照“水滴”一词创造出来的。仿照“水滴”的构词方式,创造出“云滴”一词来形象地称呼云朵中的这些细小物质,这就是仿词的修辞手法。
A.借代,用“李公朴”代指具有李公朴精神的人。
B.比喻,将湖面的“涟漪”比作“碎银”。
D.夸张,强调玻璃擦得干净明亮。
故选C。
(2025·福建福州·三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毛泽东还风趣地对他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运用修辞及分析表达效果)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①“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音节和谐且押韵,朗朗上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鲁智深”代指在五台山留下精彩事迹的人物,使语言诙谐生动而又富有形象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前有”与“今有”形成时间上的对比,结构完全一致。“鲁智深”与“聂荣臻”都是人名,且字数相同(三字),形成人物上的对应。“深”和“臻”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通过对比历史上的鲁智深和当下的聂荣臻,突出了聂荣臻在五台山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②“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鲁智深”代指在五台山留下精彩事迹的人物,使语言诙谐生动而又富有形象性。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在五台山出家并大闹山门的经典形象,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将聂荣臻比作鲁智深,既幽默又贴切,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鲁智深的形象,让读者快速理解聂荣臻在五台山的角色和影响力。突出两人都在五台山留下了重要事迹,但聂荣臻的行为(保护寺庙、团结僧人抗日)与鲁智深(大闹山门、破坏寺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新时代的革命精神。
(2025·陕西·二模)【题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调,是弯曲的、折叠的,山重水复;长调,是颠簸的、震颤的,柳摇花放。长调像一匹驰骋的骏马一往无前,像一头活蹦乱跳的小牛犊顶撞着霞光。它是远山,又是近水,它是长者,更是少年!
(仿写句子新题型考查)6.文中把“长调”比喻为骏马和小牛犊。请以“长调”为主体进行仿写。要求:适合文中语境,语意完整,比喻贴切,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长调像一阵自由的风无拘无束,像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滋润着土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分析原句结构与特点:原句“长调像一匹驰骋的骏马一往无前,像一头活蹦乱跳的小牛犊顶撞着霞光”,结构为“长调像……(修饰语)……(名词)……(该名词呈现的状态),像……(修饰语)……(名词)……(该名词呈现的动作与状态)”。且所选取的喻体“骏马”“小牛犊”都是草原上常见且富有活力的动物,符合长调在草原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确定仿写喻体:要以“长调”为主体仿写,需选取同样能体现长调特质且与草原环境或其自由、灵动等特点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比如,选取“风”和“清泉”,“风”在草原上自由吹拂,“清泉”在草原间潺潺流淌,都是草原常见且与长调自由、滋润人心等特点相契合的元素。
按照结构仿写:依照原句结构,“长调像一阵自由的风无拘无束”,“一阵自由的”为修饰语描述“风”,“无拘无束”体现风的状态;“像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滋润着土地”,“一股潺潺流淌的”修饰“清泉”,“滋润着土地”是清泉呈现的动作状态,从各个方面符合原句的结构和语境要求,从而完成仿写。
(2024·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
【题目】(T18)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学生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2024·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
【题目】(T19)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
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苍翠”属于借代修辞,颜色代树木。
A.比喻修辞,把漫天洒散的烟花比喻成“雨”;
B.借代修辞,用西装领带借指人们;
C.拟人修辞,赋予自然现象“雨”以人的特点“热情洋溢”“喜欢”“打招呼”“拜访”;
D.通感手法,沟通了视听两种感官,把鼻子嗅到的“清香”比喻成耳朵听到的“歌声”。
故选B。
(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题目】(T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答案】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处的“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
(2)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
【题目】(T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画线句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活泼。而改句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部分“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着”字着重体现出仙鹤从动作到神韵的一系列进行时的状态,生动形象活泼。而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