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6讲表达连贯、得体、简明(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6讲表达连贯、得体、简明(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06讲 表达连贯、得体、简明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考点一 语言表达连贯 5
考点二 语言表达得体 8
考点三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0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2
考情解码:除2022年新高考Ⅱ卷没有出现表达连贯题之外,2021年以来高考题均考查了这个考点,更注重考查考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达能力,而且每年这个考点都是全国高考的常客。
命题预警:
①从考查考点来看,一般与病句、压缩语段、连贯、修辞等结合考查。
②从考查题型来看,主观题考查频率最高。
③从考查重点来看,语言表达连贯考查最多,尤其是补写句子、语句复位题。
解题方法1: 词语复位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读语段,摸清语段主要意思、组成部分、结构关系以及关系性质。
第二步:对选项中给定的关联词语所能表达的逻辑关系作准确理解辨别,再根据语段表达意图做出选择判断。利用关联词语成套搭配使用的特点,可以根据已有的推断选择内容。
第三步:恰当运用排除法,利用有把握的点把干扰选项先排除从而缩小筛选范围,基本确定选项。
第四步:将暂定选项代入语境中验证,是否通顺、连贯,确定答案。
解题方法2:句子复位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读语段,定位空缺处逻辑功能。快速阅读语段,明确中心话题,之后划分语段层次,识别空缺处前后的关键句,判断其逻辑功能圈点空缺处前后的关联词(如“因此”“但是”)、重复词、代词(如“这”“其”)等,明确衔接要求。
第二步:辨析选项逻辑,匹配衔接关系注意关联词与逻辑关系以及语义一致性。
第三步:运用排除法,缩小选择范围。排除与语段话题无关、逻辑矛盾或关联词误用的选项。排除代词指代不明或语义重复的选项,之后聚焦差异点(如关联词类型、细节描述),结合语境判断更贴合的选项。
解题方法3:句子补写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读语段,把握意脉
快速浏览整个语段,确定语段的核心话题或中心内容。理清结构脉络:分析语段的层次结构,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分总、并列、递进、因果等。
第二步:精准推导,准确拟写
依据位置判断句型、语言标志、上下文内容进行推导。
第三步:检查验证,语意连贯
确保补写的句子内容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没有偏离主题或出现矛盾,查看是否符合题干的字数、修辞、语气等要求。
解题方法4:句子表达得体解题方法
第一步: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对不同的说话对象,有时可能所说的重点不同,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写或者说恰当的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第二步: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所谓“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第三步:把握语体,准确用语
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语体。
解题方法5:语言表达简明解题方法
第一步: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
第二步: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时根据需要必须对相关内容作概括性表达,这样才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
第三步: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避免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
考点一 语言表达连贯
【建构知识体系】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题常有三种命题形式:语句复位、句子排序、补写句子。
【句子复位“四原则”】
原则一:话题统一、对象一致
组成语段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应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述一件事情、一个场景、一种思想等。具体地说,这个段落讲述的内容(主旨、观点、思想)要统一,同时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要统一。
原则二:意思连贯、句式恰当
意思连贯指前后语句的意思要衔接自然、表意顺畅,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句式恰当有两重含意:一是句式的前后一致性,主要指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方面与前后文要能衔接和呼应,前后句子在形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二是句式的最佳表意性,指语段在表情达意时,为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各种句式中选择最佳的句式。
原则三:意境协调,风格一致
文段所描述的画面、情调、氛围、色彩(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应和谐统一,文言与白话(典雅与通俗)等语言风格也要统一。
原则四:逻辑合理,事理相承
事理逻辑一致,是指句子之间的关系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自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句子排序“三抓手”】
抓手一:抓行文思路,察文体特点
记叙文段常常依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行文;议论文段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说明文段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抓手二:抓关键语句,明所在位置
确定文段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或主旨句、观点句等。
抓手三:抓标志词句,看标点符号
①抓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或表示并列,或表示转折,或表示条件,或表示假设,或表示递进,或表示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
②抓表结构层次的暗示性词句。如“换句话说”“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等等。
③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冒号前一般是总领句;分号往往意味着前后内容之间有并列关系。
【句子补写“四依据”】
(一)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推导
总领句: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
过渡句: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所补写句子应与上文和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总结句: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依据上下句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
依据上下句内容:上下句首先指所补写句子的上句或下句;对于总提句或总括句来说,它们固然要依据上下句,但有时需要更远的“上下句”。只有紧紧把握了“上下句”,才能确保补写出来的句子在内容上扣得紧。
寻找句中关键词:寻找到关键词就可以确定所补写句子的陈述对象、陈述状态等。当然,有时这个关键词需要自己通过综合、概括、转化得出。
(三)依据上下句的形式推导
“上下句的形式”具体指:①语序要一致;②关联词语要搭配;③问句与答句相照应;④指代词要衔接;⑤句式前后要一致;⑥与前后的相关词语要搭配。
(四)依据标志提示语推导
关注标点暗示:(1)问号。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
(2)冒号。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提句,起总领下文的作用;如果空缺前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括句,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3)分号。如果空缺前面或后面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文或后文构成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文或后文保持一致。
(4)逗号。如果空缺前面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衔接句,语意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
关注语言标志:(1)表示因果关系的提示语;(2)表示递进关系的提示语;(3)表示正反对比的提示语;(4)运用修辞手法的提示语;(5)表示时间先后的提示语;(6)表示由表及里的提示语;(7)表示由实入虚的提示语;(8)表示转折关系的提示语。
【例题1】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从初秋的含苞待放,到深秋的肆意绽放,再到寒冬的傲然凋零,菊花的一生充满诗意。“ 甲 ”,是初绽的羞涩;“ 乙 ”,是盛放的热烈;“ 丙 ”,是凋零的悲壮;“ 丁 ”,则是花谢后依然挺立的风骨。
【题目】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②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④ 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题目】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例题3】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数百种细胞和信号分子组成,由大约8000个基因控制,错综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是我们身上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复杂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① 。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当它们发现入侵者,② :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洒致命的化学物质;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
【题目】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考点二 语言表达得体
【建构知识体系】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解答谦敬得体类题目三个要点】
(一)筛选语句中的关键词。
注意给出的语段、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具有文言意味的词语。
(二)分析关键词的谦敬属性。
通过对词语本身意思的分析,确定词语是敬辞还是谦辞,并且判断这个词语是用在自己身上还是用在对方身上,用在自己身上的是谦辞,用在对方身上的是敬辞。
(三)看准对象,把握分寸。
不同的说话对象,有时可能所说的重点不同。这个“说话对象”不仅指信息接收者,也指信息表达者。如称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平辈,可以用“家父、家慈、家兄”等;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用“舍妹、舍侄”等;称对方的亲属,可以用“令尊、令堂、令爱”等这些词语都要根据具体的对象进行使用,不能混淆。
【判断引用是否得体两个要点】
(一)把握引用诗词的意思。
语句引用的古诗词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的意思需要思考,即诗词句在原诗词中的意思以及诗词句后来被赋予的意思。
(二)把握给出的语境的意思。
分析完诗词句的意思后,还要准确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辨析诗词句与语境是否相符。
【辨析语体是否得体两个角度】
(一)辨析口语和书面语。
注意区分语段中使用的词语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于不同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满足交际需要。如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语体,在公文中使用;方言和俚语简明、通俗,在口语或文艺作品中使用。
(二)明确不同文体的语体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技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而不同的文体,具体来说,对用语又有不同的要求。就实用文来说,新闻稿要求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广播稿、演讲稿要求用语通俗、口语化;合同要求措辞严密、表述清晰;贺词要求热情、庄重;讣告要求严肃、郑重而沉郁。
【题目1】【题目】以下《红楼梦》中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请帖
尊敬的冯熙远先生:
欣逢家慈八十大寿,定于公历五月九日(星期日)十二时,在嘉园饭店为家慈贺寿。
谨备寿宴,恭候光临。
王轩诚邀 二〇二一年五月六日
【题目】冯铭收到一张给父亲的请帖,如果他要将其中的内容以打电话的方式转告给出差的父亲,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爸,五月九日到嘉园饭店吃饭,十二点呀,你可别忘了。
B.爸,王轩伯伯让你于公历五月九日十二时到嘉园饭店为家慈贺寿。
C.爸,王轩邀请你五月九日十二点到嘉园饭店参加他妈妈八十岁生日宴会。
D.爸,王轩伯伯请你参加王奶奶的八十岁生日宴,这个星期天十二点,在嘉园饭店。
考点三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建构知识体系】
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就是简要,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不产生歧义。“准确”指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要贴切,注意分寸,把握好褒贬色彩。“鲜明”是指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色彩(感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生动”是指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四个方面会和词语使用、病句修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运用等考点综合在一起考查。
【使语言表达简明的三个要点】
(一)内容删繁就简。
分析语段中的词、句是否有意思重复,是否有可用可不用的词语,如果词、句有交叉、包含、赘余,要注重筛选、删除表达不简洁的词、句。
(二)句子去次留主。
语言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是每句话都围绕语段的中心进行表述不能节外生枝,说与语段中心没有直接关系的话。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给语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以此作为语段的核心内容,删去无关的语句。
(三)消除句子歧义。
句子有歧义也是表达不明的一种表现。在答题时,要注意容易使句子产生歧义的词语,如多音词、多义词和兼类词等,遇到这类词要尽量选择恰当的词语。此外,还要注意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在合适的位置停顿,使句子明白易懂。
【拟写语言简明的语段两方面】
拟写语言简明的语段,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围绕中心行文。
概括材料的中心内容,保证拟写的内容围绕这个中心,从表述的重点出发行文。
(二)善于概括指代。
拟写时,在具体叙述后要进行必要的概括,表达才能清晰,衔接才能流畅。行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相关内容的概括以及重复出现的内容要使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
【语言表达准确的“四个符合”】
(一)符合语境。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产生的效果不同,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二)符合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句意要有逻辑性不能在语句中出现概念不清、表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等逻辑问题。
(三)符合语法。词语的使用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注意语法成分的相互搭配。
(四)符合程度。要留心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准确把握词语的差异,做到用词妥帖、轻重合宜。要注意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要注意适当添加修饰性、限定性词语等。
【语言表达鲜明的“三个技巧”】
(一)恰当选用词语。在选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时,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完全错误”“坚决反对”“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二)恰当选用句式。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也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间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强烈。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借助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注语言生动“三美”】
(一)追求音韵美。即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音韵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因此考生要注重句式的错落有致、匀称和谐,以及词语的节奏感。
(二)注重绘画美。选用词语要像画家一样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注重词语色彩的搭配,创造出一种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
(三)体现建筑美。具有建筑美的词语,富有立体感,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共声的感觉。因此考生可以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例题】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居住在邦简镇的退休人员已达160人,大伙儿除年终有县上或部门领导来看望、慰问以外,平时无人问津。为一点点改变这种状况,我县决定借鉴茂县、阿坝等县的成功经验,打算在2019年10月7日成立郭县朝简镇老协联谊会,时不时开展轻松有趣的活动,活动所需的钱我们自筹。
【题目】上面是一则申请书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2025·全国一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年的年画“大展宏‘兔’(图)”;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广告)等有趣的说法; 。
【题目】(T19)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B.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C.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D.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2025·全国二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提倡。有人说,( )。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
【题目】(T18)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B.语言是交流的工具C.语言是传情达意的 D.语言是不断演变的
(2024·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
【题目】(T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6讲 表达连贯、得体、简明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考点一 语言表达连贯 5
考点二 语言表达得体 8
考点三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0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2
考情解码:除2022年新高考Ⅱ卷没有出现表达连贯题之外,2021年以来高考题均考查了这个考点,更注重考查考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达能力,而且每年这个考点都是全国高考的常客。
命题预警:
①从考查考点来看,一般与病句、压缩语段、连贯、修辞等结合考查。
②从考查题型来看,主观题考查频率最高。
③从考查重点来看,语言表达连贯考查最多,尤其是补写句子、语句复位题。
解题方法1: 词语复位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读语段,摸清语段主要意思、组成部分、结构关系以及关系性质。
第二步:对选项中给定的关联词语所能表达的逻辑关系作准确理解辨别,再根据语段表达意图做出选择判断。利用关联词语成套搭配使用的特点,可以根据已有的推断选择内容。
第三步:恰当运用排除法,利用有把握的点把干扰选项先排除从而缩小筛选范围,基本确定选项。
第四步:将暂定选项代入语境中验证,是否通顺、连贯,确定答案。
解题方法2:句子复位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读语段,定位空缺处逻辑功能。快速阅读语段,明确中心话题,之后划分语段层次,识别空缺处前后的关键句,判断其逻辑功能圈点空缺处前后的关联词(如“因此”“但是”)、重复词、代词(如“这”“其”)等,明确衔接要求。
第二步:辨析选项逻辑,匹配衔接关系注意关联词与逻辑关系以及语义一致性。
第三步:运用排除法,缩小选择范围。排除与语段话题无关、逻辑矛盾或关联词误用的选项。排除代词指代不明或语义重复的选项,之后聚焦差异点(如关联词类型、细节描述),结合语境判断更贴合的选项。
解题方法3:句子补写解题方法
第一步:通读语段,把握意脉
快速浏览整个语段,确定语段的核心话题或中心内容。理清结构脉络:分析语段的层次结构,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分总、并列、递进、因果等。
第二步:精准推导,准确拟写
依据位置判断句型、语言标志、上下文内容进行推导。
第三步:检查验证,语意连贯
确保补写的句子内容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没有偏离主题或出现矛盾,查看是否符合题干的字数、修辞、语气等要求。
解题方法4:句子表达得体解题方法
第一步: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对不同的说话对象,有时可能所说的重点不同,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写或者说恰当的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第二步: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所谓“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第三步:把握语体,准确用语
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语体。
解题方法5:语言表达简明解题方法
第一步: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游离中心和话题的内容应删去。
第二步: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有时根据需要必须对相关内容作概括性表达,这样才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
第三步: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避免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了歧义,从而影响了语意表达。
考点一 语言表达连贯
【建构知识体系】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题常有三种命题形式:语句复位、句子排序、补写句子。
【句子复位“四原则”】
原则一:话题统一、对象一致
组成语段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应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述一件事情、一个场景、一种思想等。具体地说,这个段落讲述的内容(主旨、观点、思想)要统一,同时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要统一。
原则二:意思连贯、句式恰当
意思连贯指前后语句的意思要衔接自然、表意顺畅,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句式恰当有两重含意:一是句式的前后一致性,主要指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方面与前后文要能衔接和呼应,前后句子在形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二是句式的最佳表意性,指语段在表情达意时,为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各种句式中选择最佳的句式。
原则三:意境协调,风格一致
文段所描述的画面、情调、氛围、色彩(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应和谐统一,文言与白话(典雅与通俗)等语言风格也要统一。
原则四:逻辑合理,事理相承
事理逻辑一致,是指句子之间的关系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自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句子排序“三抓手”】
抓手一:抓行文思路,察文体特点
记叙文段常常依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行文;议论文段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说明文段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抓手二:抓关键语句,明所在位置
确定文段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或主旨句、观点句等。
抓手三:抓标志词句,看标点符号
①抓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或表示并列,或表示转折,或表示条件,或表示假设,或表示递进,或表示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
②抓表结构层次的暗示性词句。如“换句话说”“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等等。
③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冒号前一般是总领句;分号往往意味着前后内容之间有并列关系。
【句子补写“四依据”】
(一)依据所填句子的位置推导
总领句:如果空缺在段首,说明它可能是语段的起始句,起总领作用。
过渡句:如果空缺在语段中间,说明它可能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的作用,所补写句子应与上文和下文有紧密关联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总结句:如果空缺在语段末尾,说明它可能是总结句,是对该句或整个语段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依据上下句内容及其逻辑发展推导
依据上下句内容:上下句首先指所补写句子的上句或下句;对于总提句或总括句来说,它们固然要依据上下句,但有时需要更远的“上下句”。只有紧紧把握了“上下句”,才能确保补写出来的句子在内容上扣得紧。
寻找句中关键词:寻找到关键词就可以确定所补写句子的陈述对象、陈述状态等。当然,有时这个关键词需要自己通过综合、概括、转化得出。
(三)依据上下句的形式推导
“上下句的形式”具体指:①语序要一致;②关联词语要搭配;③问句与答句相照应;④指代词要衔接;⑤句式前后要一致;⑥与前后的相关词语要搭配。
(四)依据标志提示语推导
关注标点暗示:(1)问号。如果空缺前有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答句;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问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设问句或反问句。
(2)冒号。如果空缺本身后面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提句,起总领下文的作用;如果空缺前带冒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总括句,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3)分号。如果空缺前面或后面出现分号,则所补写句子与前文或后文构成并列关系,可能句式上要与前文或后文保持一致。
(4)逗号。如果空缺前面是逗号,则所补写句子可能是衔接句,语意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延伸、承接、递进等。
关注语言标志:(1)表示因果关系的提示语;(2)表示递进关系的提示语;(3)表示正反对比的提示语;(4)运用修辞手法的提示语;(5)表示时间先后的提示语;(6)表示由表及里的提示语;(7)表示由实入虚的提示语;(8)表示转折关系的提示语。
【例题1】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从初秋的含苞待放,到深秋的肆意绽放,再到寒冬的傲然凋零,菊花的一生充满诗意。“ 甲 ”,是初绽的羞涩;“ 乙 ”,是盛放的热烈;“ 丙 ”,是凋零的悲壮;“ 丁 ”,则是花谢后依然挺立的风骨。
【题目】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②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④ 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A
【解析】①“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描绘的是菊花初开的样子,对应甲处“初绽的羞涩”;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展现了菊花盛放时的壮观,对应乙处“盛放的热烈”;
④"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体现了菊花凋零时的悲壮,对应丙处“凋零的悲壮”;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的是花谢后菊花依然挺立的风骨,对应丁处“挺立的风骨”。
故选A。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题目】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③②是从全局的角度进行阐述;④①是从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阐述,并且只有第④句没有主语,应承语境中的前一句话而来,故应排在第一个空;②排在④后,是对④的补充说明。而③①之间,先说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特点,然后用比喻对之进行形象说明,所以应先③后①,故选D。
【例题3】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数百种细胞和信号分子组成,由大约8000个基因控制,错综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是我们身上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复杂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① 。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当它们发现入侵者,② :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洒致命的化学物质;或者自杀性地把自己抛出,像网一样把敌人缠住,使其动弹不得,直至死去。
【题目】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 ②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
考点二 语言表达得体
【建构知识体系】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解答谦敬得体类题目三个要点】
(一)筛选语句中的关键词。
注意给出的语段、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具有文言意味的词语。
(二)分析关键词的谦敬属性。
通过对词语本身意思的分析,确定词语是敬辞还是谦辞,并且判断这个词语是用在自己身上还是用在对方身上,用在自己身上的是谦辞,用在对方身上的是敬辞。
(三)看准对象,把握分寸。
不同的说话对象,有时可能所说的重点不同。这个“说话对象”不仅指信息接收者,也指信息表达者。如称自己的长辈或年长的平辈,可以用“家父、家慈、家兄”等;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用“舍妹、舍侄”等;称对方的亲属,可以用“令尊、令堂、令爱”等这些词语都要根据具体的对象进行使用,不能混淆。
【判断引用是否得体两个要点】
(一)把握引用诗词的意思。
语句引用的古诗词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的意思需要思考,即诗词句在原诗词中的意思以及诗词句后来被赋予的意思。
(二)把握给出的语境的意思。
分析完诗词句的意思后,还要准确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辨析诗词句与语境是否相符。
【辨析语体是否得体两个角度】
(一)辨析口语和书面语。
注意区分语段中使用的词语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于不同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语境和满足交际需要。如文言词语典雅、庄重,适合书面语体,在公文中使用;方言和俚语简明、通俗,在口语或文艺作品中使用。
(二)明确不同文体的语体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技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而不同的文体,具体来说,对用语又有不同的要求。就实用文来说,新闻稿要求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广播稿、演讲稿要求用语通俗、口语化;合同要求措辞严密、表述清晰;贺词要求热情、庄重;讣告要求严肃、郑重而沉郁。
【题目1】【题目】以下《红楼梦》中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答案】C
【解析】A错误,黛玉从不主张宝玉读圣贤书、考功名,二人的心意是相通的,所以黛玉不可能说宝玉“执迷不悟”;B错误,宝钗待人知礼、稳重平和,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不会说出“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这么直白且尖刻的话;王夫人在人前的性格特点是温婉的,且身处“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身为妻子的王夫人不会说出“我现在就死给你看,D错误,一了百了”这与她的身份和性格不合的话。故选C。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请帖
尊敬的冯熙远先生:
欣逢家慈八十大寿,定于公历五月九日(星期日)十二时,在嘉园饭店为家慈贺寿。
谨备寿宴,恭候光临。
王轩诚邀 二〇二一年五月六日
【题目】冯铭收到一张给父亲的请帖,如果他要将其中的内容以打电话的方式转告给出差的父亲,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爸,五月九日到嘉园饭店吃饭,十二点呀,你可别忘了。
B.爸,王轩伯伯让你于公历五月九日十二时到嘉园饭店为家慈贺寿。
C.爸,王轩邀请你五月九日十二点到嘉园饭店参加他妈妈八十岁生日宴会。
D.爸,王轩伯伯请你参加王奶奶的八十岁生日宴,这个星期天十二点,在嘉园饭店。
【答案】D
A选项错误,没有交代清事件,只说去吃饭而没有说明原因和请客的人;B选项错误,用错称谓。家慈又称“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这里应该用敬称;C选项错误,不得体,称呼“王轩”不得体,应该是“王轩伯伯”;再者,称呼“他妈妈”不合适,应用敬称。故选D。
考点三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建构知识体系】
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就是简要,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不产生歧义。“准确”指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要贴切,注意分寸,把握好褒贬色彩。“鲜明”是指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色彩(感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生动”是指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四个方面会和词语使用、病句修改、压缩语段、语言表达运用等考点综合在一起考查。
【使语言表达简明的三个要点】
(一)内容删繁就简。
分析语段中的词、句是否有意思重复,是否有可用可不用的词语,如果词、句有交叉、包含、赘余,要注重筛选、删除表达不简洁的词、句。
(二)句子去次留主。
语言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是每句话都围绕语段的中心进行表述不能节外生枝,说与语段中心没有直接关系的话。考生要善于找到所给语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以此作为语段的核心内容,删去无关的语句。
(三)消除句子歧义。
句子有歧义也是表达不明的一种表现。在答题时,要注意容易使句子产生歧义的词语,如多音词、多义词和兼类词等,遇到这类词要尽量选择恰当的词语。此外,还要注意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在合适的位置停顿,使句子明白易懂。
【拟写语言简明的语段两方面】
拟写语言简明的语段,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围绕中心行文。
概括材料的中心内容,保证拟写的内容围绕这个中心,从表述的重点出发行文。
(二)善于概括指代。
拟写时,在具体叙述后要进行必要的概括,表达才能清晰,衔接才能流畅。行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相关内容的概括以及重复出现的内容要使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
【语言表达准确的“四个符合”】
(一)符合语境。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产生的效果不同,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二)符合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句意要有逻辑性不能在语句中出现概念不清、表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等逻辑问题。
(三)符合语法。词语的使用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注意语法成分的相互搭配。
(四)符合程度。要留心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准确把握词语的差异,做到用词妥帖、轻重合宜。要注意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要注意适当添加修饰性、限定性词语等。
【语言表达鲜明的“三个技巧”】
(一)恰当选用词语。在选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时,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完全错误”“坚决反对”“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二)恰当选用句式。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也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间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强烈。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借助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注语言生动“三美”】
(一)追求音韵美。即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音韵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因此考生要注重句式的错落有致、匀称和谐,以及词语的节奏感。
(二)注重绘画美。选用词语要像画家一样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注重词语色彩的搭配,创造出一种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
(三)体现建筑美。具有建筑美的词语,富有立体感,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因此考生可以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例题】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居住在邦简镇的退休人员已达160人,大伙儿除年终有县上或部门领导来看望、慰问以外,平时无人问津。为一点点改变这种状况,我县决定借鉴茂县、阿坝等县的成功经验,打算在2019年10月7日成立郭县朝简镇老协联谊会,时不时开展轻松有趣的活动,活动所需的钱我们自筹。
【题目】上面是一则申请书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答案】①“大伙儿”改为“他们”;②“一点点”改为“逐步”;③“打算”改为“预计”;④“时不时”改为“经常”;⑤“所需的钱”改为“经费”。
(2025·全国一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年的年画“大展宏‘兔’(图)”;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广告)等有趣的说法; 。
【题目】(T19)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B.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C.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D.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答案】C
【解析】文本采用总分的结构;分说部分先列举“民俗节庆文化中”“电视广告里”的“谐音双关”现象,分号表示并列,所选句子也应该先表明领域,故应以“网络空间”作为开头,排除AB;从语意连贯、话题一致的角度来看,选项第一分句是说“谐音双关”“普遍”,第二分句应紧承前一句来写“谐音梗”,排除D。故选C。
(2025·全国二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提倡。有人说,( )。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
【题目】(T18)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B.语言是交流的工具C.语言是传情达意的 D.语言是不断演变的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侧重语言的起源,与后文“演变”无关;B选项错误,侧重功能,未体现动态变化;C选项错误,侧重功能,未体现动态变化;D选项正确,直接呼应后文“慢慢变成合法”的演变过程,贴合语境。故选D。
(2024·全国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
【题目】(T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睡眠负债”状态;睡眠质量也是消除疲劳的重要因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