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5讲语句的表达效果(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5讲语句的表达效果(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05讲 语句的表达效果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考点一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考查 4
考点二 叠词表达效果考查 8
考点三 多义词表达效果考查 10
考点四 句子表达效果考查 12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4
考情解码:语句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叠词、多义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命题预警:
①从考查题型来看,词语、句子表达效果主要以主观题型为主。
②从考查重点来看,句子的表达效果题考查频率最高。
③从考查考点来看,语句表达效果题会与其他考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结合。
解题方法1: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调用基础知识,明确分析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作用范围
结合题目语境材料的类型(文学性、论述性),从规定的人称角度分析。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解题方法2:叠词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考查词语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词性特点
通读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和词性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解题方法3:多义词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考查词语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词性特点
从语段性质(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文、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解题方法4: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多角度赏析
从句式效果、修辞角度、词语角度、语境角度、结构角度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句子的位置和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进行分析。
第二步:把握表达效果
从句式、句子成分位置、语序、用词、修辞、标点、与语境的协调性七个方面找不同,把握准上下文所要表达的对象、内容和情感。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考点一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的考查是语句的表达效果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我们了解各类人称代词的用法、特殊用法以及各类代词优缺点。下面是关于人称代词的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建构人称代词的知识框架。
【人称代词“他”的用法】
【用法详解】
(1)形容词,别的,另外的。【举例】别无他物、他山之石。
(2)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举例】爱情是排他的。
(3)代词,第三人称,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举例】这段时间,他很辛苦。
(4)泛指,任何一个人。【举例】谁来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 是你,是我,是他。
(5)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举例】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人称代词“你”的用法】
【用法详解】
(1)称对方。【举例】你好。
(2)表示领属,如同“你的”“你们的”,用在单位之间。【举例】你班、你校、你厂。
(3)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举例】要想成绩好,那你就得努力。
(4)泛指,跟“我”或“他”配合使用,表示“这个”或“那个”。【举例】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人称代词“我”的用法】
【用法详解】
(1)称自己。【举例】小明和我是同班同学。
(2)泛指自己一方。【举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3)我们的(作定语)。【举例】我国。
(4)跟“你”连用,表示泛指。【举例】你一言,我一语。
【人称代词“我们”的用法】
【用法详解】
(1)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举例】台湾,是我们的。
(2)指“我”。①含有亲昵色彩,用于口语。【举例】我们那口子(我丈夫或我妻子)
②含有委婉语气,多用于报告或论文中。【举例】这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3)指“你”“你们”,含亲切意味。【举例】(情境:小明长得很胖,长辈对小明说)小明呀,我们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
【人称代词“你们、他们”的用法】
【用法详解】
(你们)(1)代词,称不止一个人的对方或包含对方在内的若干人。【举例】你们是看我的面子讲和了。
(2)表示领属,相当于“你们的”。【举例】我是你们天真队伍中一个落伍者。
(他们)“他们”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
【人称代词“某”的用法】
【用法详解】
(1)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举例】某机关;张某。
(2)不定的不说明的人或事物。【举例】生在某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
(3)自称之词。指代“我”。【举例】这件事,X某一定帮忙。
【人称代词“那”的用法】
【用法详解】
(1)指示代词,(作定语),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举例】那双球鞋是我的。
(2)代替较远的人或事物,常作主语或宾语。【举例】那是我们班长。
(3)连词,连着上文,说明结果。【举例】既然来了,那就多待两天。
【人称代词“这”的用法】
【用法详解】
(1)指示代词,常搭配量词,作定语,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举例】这种情况很少遇见。
(2)代替较近的人或事物,常作主语或宾语。【举例】家离这不远。
(3)相当“这个”,表示夸张或训斥。【举例】下雨啦!老三这高兴。
(4)代替“这时候”,加强语气。【举例】您别生气,我这就给你拿清凉油来。
(5)跟“那”对举,表示不确指。【举例】问这问那。
(6)助词,表示语塞。【举例】“这这这,你的单子怎么比粟米还小。”
【人称代词“这样”的用法】
【用法详解】
(1)指代性质、状态、程度、方式等。作状语、补语。
【举例】这样大的雪(“这样”作状语)。别这样贪玩。(“这样”修饰“贪玩”)
(2)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举例】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3)如同“这类”,作定语。【举例】沈从文《丈夫》:这样丈夫在黄庄多着!
【人称代词“那样、大家”的用法】
【用法详解】
(那样)(1)指代性质、状态、程度、方式等。作状语、补语。【举例】不能那样对她。
(2)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举例】那样很不好。
(大家)(1)众人,大伙。【举例】这件事要靠大家出力。
(2)有名望的专家。【举例】书法大家
(3)有名望的家族。【举例】名门大家
【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1)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你们”。
【举例】我厂王建同志前往你处联系工作,请协助。
(2)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我”。
【举例】上周我们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3)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人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
【举例】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4)“你”“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人。
【举例】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5)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用法可使语言简练生动。
【举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各种人称代词的比较】
第一人称
【优点】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缺点】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
【优点】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缺点】有环境限制,需要明确的倾诉对象。
第三人称
【优点】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缺点】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例题1】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白鹤舞金沙,再惊世界殊!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想、设计和建设终于大功告成,全面投产。它成为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宏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啊,你让高山低头,给河水赋能,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
【题目】文中对白鹤滩水电站的称呼由“它”到“你”,人称的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它”是第三人称,此处水电站主要是叙述对象,有距离感,客观真实地陈述了白鹤滩水电站壮美的特点和建设之路上面临的困难。②“你”是第二人称,是抒情对象,是面对面的倾诉,没有距离,表达了作者对白鹤滩水电站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礼赞。③“它”到“你”情感逐渐融入,感情逐渐强烈,直至物我一体。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连续说的。
考点二 叠词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叠词是词和词连起来用,以词的形式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叠词的主要形态】
【叠词的表达效果】
【象征性】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举例】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举例】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词和词常常可以叠起来用,
【举例】干干净净、收拾收拾、白花花等,这样的词用在文句中很有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例题】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题目】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答案】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考点三 多义词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词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类型,具有丰富语言内涵、体现情感态度、适应语境变化等多种表达效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和分析,对不同的词语有一个基本认知,从而对多义词的表达效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多义词表达效果】
【丰富语言内涵】
1.增加表意层次:多义词具有多个义项,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灵活。
【举例】“像”字,在“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中,“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而在“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中,“像似的”是打比方,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2.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多义词的多种含义可以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举例】“打笔仗”源自“打仗”,“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与“打仗”相似,都是观点或立场对立的双方或多方,以战胜对方为目的,凭借武器互相攻击,通过多义词的这种关联,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体现情感态度】
1.表达亲疏关系:在一些人称代词的使用中,多义词可以体现说话者与所指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
【举例】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中,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而是反复说“祖父”,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留恋。
2.传达特定情感: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举例】“恢复疲劳”一词,在“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中,从字面意义和科普文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角度来讲,“恢复疲劳”不合逻辑,因为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但也可以理解为通过高质量的睡眠,让人疲劳的状态“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状态,恢复有康复、修复的意思,表达的就是消除疲劳,让人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意思,这种理解更能体现作者对睡眠质量重要性的强调。
【适应语境变化】
1.根据上下文确定含义:多义词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
【举例】2023年新高考Ⅰ卷中,“像……似的”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表意,这就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从而更好地分析其表达效果。
2.使语言更加自然流畅:多义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自然流畅,避免了因使用单一词汇而导致的语言生硬和单调。
【举例】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中,多义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符合口语表达的特点。
【例题】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前有《山海情》,后有《觉醒年代》,都在年轻人当中“圈粉”无数。事实证明,主旋律可以“叫好又叫座”,真诚的创作,总是会有回报。
【题目】“流行语”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不乏“中西合璧”的词语,文中的“圈粉”一词是如何体现“中西合璧”这一特点的?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①“圈”是动词,有“画环形”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设定和扩大范围的动作;“粉”,是“粉丝”的简称,而“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将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②内容上,这个流行语形象地表达出吸引、扩大粉丝群体的过程;形式上,简洁通俗,具有时代特色。
考点四 句子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句子有倒装句、长短句、整句、散句等多种句式,在分析句子效果时,需要从句式角度、修辞角度、词语角度、语体风格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需要重点学习,构建出整体的句子表达效果分析框架。
【句子比较分析的角度(句式角度)】
1.倒装句
①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重点分析它突出强调什么。
②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2.长短句
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情感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长句的效果: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精确、细致。长短句结合的效果: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3.整散句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
【句子比较分析的角度(修辞角度)】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首先找准修辞手法,在分析修辞手法的时候,要注意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达效果,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句子比较分析的角度(词语与语体风格角度)】
从词语角度分析,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及其表达效果。
从语体风格角度分析,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例题1】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改成“听鸟们那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的多语种的话语”,表达效果为什么比不上原句?
【答案】①原句更有强调效果,六个形容词单列后置,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喜爱之情;②原句更契合语境,六个形容词,独词成句,读来语气舒缓,与作者逃离城市的安逸恬静的心理状态相适。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轻地撒上了山去。
【题目】文中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答案】①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中“叮咚的”“呜呜噜噜的”“得得的”“仿佛一路轻轻地”,这些修饰词语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凿石声、说话、马蹄声的特点;②从句式看,原句长短句结合,表情达意更加随性舒缓,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③从语体角度看,原句“靠左边一点”“呜呜噜噜”“稍偏右边”,表述偏口语化,平白如话,更加亲切动人。
【例题3】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树、草、野花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句强调了树、草、野花的茎和叶呈现出的不同绿色,体现了“绿”的层次性;②原句“浓浓”“淡淡”等叠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绿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③原句使用短句,语言活泼,节奏灵活,与原文风格一致;④原句使用排比的手法,结构整齐,增强了语势,突出了“绿是山谷的主旋律”;⑤原句承接上文“绿是山谷的主旋律”,与上文叙述对象一致。
(2024·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题目】(T19) 文中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
(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题目】(T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答案】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2023·全国乙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题目】(T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原句四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一起”共出现四次,更能突出俩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改句没有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
③原句使用“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让描写更细腻,更有画面感;改句只用“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5讲 语句的表达效果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考点一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考查 4
考点二 叠词表达效果考查 8
考点三 多义词表达效果考查 10
考点四 句子表达效果考查 11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3
考情解码:语句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叠词、多义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命题预警:
①从考查题型来看,词语、句子表达效果主要以主观题型为主。
②从考查重点来看,句子的表达效果题考查频率最高。
③从考查考点来看,语句表达效果题会与其他考点(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结合。
解题方法1: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调用基础知识,明确分析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作用范围
结合题目语境材料的类型(文学性、论述性),从规定的人称角度分析。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解题方法2:叠词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考查词语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词性特点
通读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和词性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解题方法3:多义词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考查词语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词性特点
从语段性质(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文、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解题方法4:句子表达效果解题方法
第一步:多角度赏析
从句式效果、修辞角度、词语角度、语境角度、结构角度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句子的位置和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进行分析。
第二步:把握表达效果
从句式、句子成分位置、语序、用词、修辞、标点、与语境的协调性七个方面找不同,把握准上下文所要表达的对象、内容和情感。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综合分析内容,将答案分条陈述,规范写出答案。
考点一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人称代词表达效果的考查是语句的表达效果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我们了解各类人称代词的用法、特殊用法以及各类代词优缺点。下面是关于人称代词的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建构人称代词的知识框架。
【人称代词“他”的用法】
【用法详解】
(1)形容词,别的,另外的。【举例】别无他物、他山之石。
(2)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举例】爱情是排他的。
(3)代词,第三人称,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举例】这段时间,他很辛苦。
(4)泛指,任何一个人。【举例】谁来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 是你,是我,是他。
(5)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举例】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人称代词“你”的用法】
【用法详解】
(1)称对方。【举例】你好。
(2)表示领属,如同“你的”“你们的”,用在单位之间。【举例】你班、你校、你厂。
(3)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举例】要想成绩好,那你就得努力。
(4)泛指,跟“我”或“他”配合使用,表示“这个”或“那个”。【举例】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人称代词“我”的用法】
【用法详解】
(1)称自己。【举例】小明和我是同班同学。
(2)泛指自己一方。【举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3)我们的(作定语)。【举例】我国。
(4)跟“你”连用,表示泛指。【举例】你一言,我一语。
【人称代词“我们”的用法】
【用法详解】
(1)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举例】台湾,是我们的。
(2)指“我”。①含有亲昵色彩,用于口语。【举例】我们那口子(我丈夫或我妻子)
②含有委婉语气,多用于报告或论文中。【举例】这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3)指“你”“你们”,含亲切意味。【举例】(情境:小明长得很胖,长辈对小明说)小明呀,我们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
【人称代词“你们、他们”的用法】
【用法详解】
(你们)(1)代词,称不止一个人的对方或包含对方在内的若干人。【举例】你们是看我的面子讲和了。
(2)表示领属,相当于“你们的”。【举例】我是你们天真队伍中一个落伍者。
(他们)“他们”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
【人称代词“某”的用法】
【用法详解】
(1)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举例】某机关;张某。
(2)不定的不说明的人或事物。【举例】生在某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
(3)自称之词。指代“我”。【举例】这件事,X某一定帮忙。
【人称代词“那”的用法】
【用法详解】
(1)指示代词,(作定语),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举例】那双球鞋是我的。
(2)代替较远的人或事物,常作主语或宾语。【举例】那是我们班长。
(3)连词,连着上文,说明结果。【举例】既然来了,那就多待两天。
【人称代词“这”的用法】
【用法详解】
(1)指示代词,常搭配量词,作定语,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举例】这种情况很少遇见。
(2)代替较近的人或事物,常作主语或宾语。【举例】家离这不远。
(3)相当“这个”,表示夸张或训斥。【举例】下雨啦!老三这高兴。
(4)代替“这时候”,加强语气。【举例】您别生气,我这就给你拿清凉油来。
(5)跟“那”对举,表示不确指。【举例】问这问那。
(6)助词,表示语塞。【举例】“这这这,你的单子怎么比粟米还小。”
【人称代词“这样”的用法】
【用法详解】
(1)指代性质、状态、程度、方式等。作状语、补语。
【举例】这样大的雪(“这样”作状语)。别这样贪玩。(“这样”修饰“贪玩”)
(2)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举例】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3)如同“这类”,作定语。【举例】沈从文《丈夫》:这样丈夫在黄庄多着!
【人称代词“那样、大家”的用法】
【用法详解】
(那样)(1)指代性质、状态、程度、方式等。作状语、补语。【举例】不能那样对她。
(2)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举例】那样很不好。
(大家)(1)众人,大伙。【举例】这件事要靠大家出力。
(2)有名望的专家。【举例】书法大家
(3)有名望的家族。【举例】名门大家
【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1)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你们”。
【举例】我厂王建同志前往你处联系工作,请协助。
(2)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我”。
【举例】上周我们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3)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人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
【举例】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4)“你”“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人。
【举例】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5)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用法可使语言简练生动。
【举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各种人称代词的比较】
第一人称
【优点】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缺点】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
【优点】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缺点】有环境限制,需要明确的倾诉对象。
第三人称
【优点】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缺点】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例题1】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白鹤舞金沙,再惊世界殊!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想、设计和建设终于大功告成,全面投产。它成为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宏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啊,你让高山低头,给河水赋能,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
【题目】文中对白鹤滩水电站的称呼由“它”到“你”,人称的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考点二 叠词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叠词是词和词连起来用,以词的形式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叠词的主要形态】
【叠词的表达效果】
【象征性】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举例】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举例】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词和词常常可以叠起来用,
【举例】干干净净、收拾收拾、白花花等,这样的词用在文句中很有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例题】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题目】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考点三 多义词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词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类型,具有丰富语言内涵、体现情感态度、适应语境变化等多种表达效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和分析,对不同的词语有一个基本认知,从而对多义词的表达效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多义词表达效果】
【丰富语言内涵】
1.增加表意层次:多义词具有多个义项,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灵活。
【举例】“像”字,在“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中,“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而在“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中,“像似的”是打比方,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2.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多义词的多种含义可以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举例】“打笔仗”源自“打仗”,“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与“打仗”相似,都是观点或立场对立的双方或多方,以战胜对方为目的,凭借武器互相攻击,通过多义词的这种关联,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体现情感态度】
1.表达亲疏关系:在一些人称代词的使用中,多义词可以体现说话者与所指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
【举例】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中,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而是反复说“祖父”,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留恋。
2.传达特定情感: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举例】“恢复疲劳”一词,在“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中,从字面意义和科普文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角度来讲,“恢复疲劳”不合逻辑,因为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但也可以理解为通过高质量的睡眠,让人疲劳的状态“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状态,恢复有康复、修复的意思,表达的就是消除疲劳,让人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意思,这种理解更能体现作者对睡眠质量重要性的强调。
【适应语境变化】
1.根据上下文确定含义:多义词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
【举例】2023年新高考Ⅰ卷中,“像……似的”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表意,这就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从而更好地分析其表达效果。
2.使语言更加自然流畅:多义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自然流畅,避免了因使用单一词汇而导致的语言生硬和单调。
【举例】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中,多义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符合口语表达的特点。
【例题】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前有《山海情》,后有《觉醒年代》,都在年轻人当中“圈粉”无数。事实证明,主旋律可以“叫好又叫座”,真诚的创作,总是会有回报。
【题目】“流行语”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不乏“中西合璧”的词语,文中的“圈粉”一词是如何体现“中西合璧”这一特点的?表达效果如何?
考点四 句子表达效果考查
【建构知识体系】
句子有倒装句、长短句、整句、散句等多种句式,在分析句子效果时,需要从句式角度、修辞角度、词语角度、语体风格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需要重点学习,构建出整体的句子表达效果分析框架。
【句子比较分析的角度(句式角度)】
1.倒装句
①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重点分析它突出强调什么。
②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2.长短句
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情感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长句的效果: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精确、细致。长短句结合的效果: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3.整散句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
【句子比较分析的角度(修辞角度)】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首先找准修辞手法,在分析修辞手法的时候,要注意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达效果,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句子比较分析的角度(词语与语体风格角度)】
从词语角度分析,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及其表达效果。
从语体风格角度分析,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例题1】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改成“听鸟们那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的多语种的话语”,表达效果为什么比不上原句?
【例题2】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轻地撒上了山去。
【题目】文中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例题3】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
【题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树、草、野花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题目】(T19) 文中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题目】(T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023·全国乙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题目】(T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