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6讲文言文翻译(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06讲文言文翻译(复习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06讲 文言文翻译(讲义)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知识储备: 翻译六字诀 3
考点一 重点实词译 7
考点二 关键虚词译 9
考点四 句式结构译 11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2
年份 卷别 考查句子 内容侧重
2025 全国一卷 (1)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 (2)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 (1)含有重要实词、虚词的句子; (2)含有固定结构的句子; (3)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4)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5)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句意的句子
全国二卷 (1)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2)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
2024 新课标Ⅰ卷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新课标Ⅱ卷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2023 新课标Ⅰ卷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新课标Ⅱ卷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考情解码: 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命题预警: 文言文翻译分值是8分,所选句子一般在字词、句式方面会有相应赋分。
知识储备 翻译六字诀
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类 型 例 句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译文: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保留“劳苦功高”)
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做太守。(保留“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
2.删:就是略去文言文中某些词语。
类 型 例 句
文言语句中某些句首语气词、音节助词,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可删去不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可以删去)
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与文言助词对应时,可以删去不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某些语气词可以删去不译。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也”表判断语气,可不译)
3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类 型 例 句
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译文:率领疲惫的士兵,指挥几百人的队伍,调转过来攻打秦朝。(替换的词语:“率”“疲弊”“卒”“将”“众”“转”“攻”)
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渔樵”“侣”“友”是活用词语,需要替换为活用后的词语)
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博学”是古今异义词,需要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距、内”皆为通假字,需要替换为“拒、纳”的意思)
4.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
类 型 例 句
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要补充出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译文:军中没有什么可用来助兴的,请让我用舞剑来助兴吧。(“剑舞”后省略宾语“为乐”)
省略的介词“于”要补充出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文中省略的两个“于”在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判断句要补充判断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生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者,……也”类型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补出判断词“是”)
5.调:就是调整语序。
类 型 例 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译文: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需要调整语序)
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译文:有一个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唱和。(“客有吹洞箫者”需要调整语序)
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不聪明到了极点!(两个分句需要调整语序)
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鸿门宴》) 译文: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而今安在哉”需要调整语序)
6.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类 型 例 句
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译文:自认为关中的险要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是子子孙孙称帝为王的万代基业了。(“金城千里”,可译为“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
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即可。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译文: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前来告辞。(“杯杓”代指“饮酒”)
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即可。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文:(我)到了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愿再嫁了。(“夺母志”是母亲再嫁的委婉说法)
考点一 重点实词译
重点实词译是指待翻译的句子,实词居多。所谓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翻译实词的方法:
保留原词
古文中留传至今的同形同义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均可保留原貌,不必翻译。
替换词语
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去替换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的,或者所表达的意思与古代汉语说法不一样的词语。。
改变说法
有些词语从古代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或扩大缩小,或发生转移,或感彩变化,翻译时要避今义而取古义。
【例题1】(2024·新课标Ⅱ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答案】我找你们好几年,你们躲着不见我,现在你们为什么来跟我儿子交往呢?
【解析】①重要实词:岁、辟、从;②重要句式:何……乎?
参考译文: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谦恭,驾着(用四匹马拉的)安车,趁机派能言善辩之士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大帮助。”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发想更换太子。等到宴饮的时候,设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上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道义,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来。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地好好调教保护太子吧。”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起身离去,一直到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例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光宗即位,差(陆九渊)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1)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2)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1)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
(2)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
【答案】
(1)其间有涉及人伦关系的,(陆九渊)就让他们自己撤销诉状,以使社会道德风尚淳厚。只有对那些不可教导的人,才(按照)法律处置。
(2)(陆九渊)派人把他们逮捕回来,一经审讯他们就服罪了,并没收了他们偷盗来的物品归还给起诉的人,还宽宥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改过自新。
【解析】
(1)此句应侧重译出实词:其(第一个)、涉、毁、厚、训、置
(2)此句应侧重译出实词:捕、讯、伏辜、宥、自新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后,派遣(陆九渊)管理荆门军事。只要有老百姓诉讼,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上诉者亲自持状子追索被告,为他们立下期限,大家都能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其间有涉及人伦关系的,(陆九渊)就让他们自己撤销诉状,以使社会道德风尚淳厚。只有对那些不可教导的人,才(按照)法律处置。对自己境内官吏的贪污或廉洁,民俗风尚的好坏,(陆九渊)一向了如指掌。有人控告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说:“不至于如此。”等到追查清楚,那人的儿子果然无恙。有人控告遭窃但不知何人所为,陆九渊列出两个人的名字,派人把他们逮捕回来,一经审讯他们就服罪了,并没收了他们偷盗来的物品归还给起诉的人,还宽宥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改过自新。(陆九渊)对一属吏说,某人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有人控诉说遭遇抢劫,劫者即为(陆九渊)所说之人,于是加以追查处置。那个属吏十分惊异,郡人也把(陆九渊)视为神人。(陆九渊)还申令严格遵守保伍之法,盗贼有时生事,抓住他们不漏掉一人,群盗因而消失。
考点二 关键虚词译
 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这两类需要译出。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不必译出。
【例题3】(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答案】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
【解析】与(介词,和、与)、而(连词,表修饰,不译)、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岸边摆好阵势,与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您率大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这是不想速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
【例题4】(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答案】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解析】关键虚词:者、是以
参考译文:
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懂得正确行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的道理。善于赏罚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立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尚且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不善于惩罚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谋事有功才应该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襄子却奖赏他,这是不善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
考点三 句式结构译
句式结构译,是指待翻译的文句以句式结构为侧重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其中:①判断句:应加上“是”“就是”等词语。②被动句:应加上“被”字。③倒装句:应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④省略句:应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例题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节选自《广清碑传集》,有删改)
(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答案】
(1)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2)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解析】
(1)替换词语:第二个“生”、喜、习、好、声利
关键句式:“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补充出省略的介词“于”
(2)替换词语:出、誓、以、污
关键句式:“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不以一钱污自”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先生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例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选自《名实说》)
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答案】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
【解析】本题“指摘”这一动词沿用至今,比较容易翻译,“世”也相应地译为能实施批评行为的“世人”。而得分点“身”容易被误译为“身体”,这是对句间对称关注不够。“身之便安”和“世之指摘”对称,“身”和“世”都应指人,与“世人”相对的便是“自身”。
参考译文:
世人称颂的名声,有谨慎笃厚、端正平和、谦逊礼让。这三者都是最美的名声,却不知道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不是人们所说的高尚的行为。行为高尚的职分,在于治理国家,安定天下,有刚毅的节操,被国君敬畏;有深远的谋略,替天下长远考虑;君臣相处融洽就留下共事,不融洽就遵循道义离开。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
1.(2025·全国一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二:
郗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将死,出一箱付门生,曰:“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伤为毙。我死后,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愔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以指呈之,则悉与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复哭矣。若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碏②比。然超谓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人物》)
[注]①石碏:春秋时卫国人,能大义灭亲。
【答案】
如果父亲因悲痛而饮食睡眠大受影响,就把这箱文书给他看,否则就烧掉。
【析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若”,如果;“大”,表程度深,很;“不尔”,不如此,不然。
参考译文:
材料二:
郗超虽为桓温的心腹,但他的父亲郗愔忠于晋室,对此毫不知情(指郗愔不知儿子参与桓温的谋反计划)。郗超临终前,将一箱文书交给门生,说:“原本想烧掉这些东西,但担心父亲年事已高,必定会因过度哀伤而危及生命。我死后,如果父亲因悲痛而饮食睡眠大受影响,就把这箱文书给他看;否则就烧掉。”后来郗愔果然因哀悼成病,门生便按照他的意图将箱子呈上,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往来的密信。郗愔大怒道:“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于是不再哭泣。像郗愔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忠臣了,应当与春秋时期大义灭亲的石碏相提并论。然而说郗超的行为是“不孝”,可以吗?如果郗超懂得君子的孝道,就不会追随桓温了。东坡先生说:郗超的孝,是小人之孝啊。
2.(2023·全国甲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答案】
(1)(周尧卿)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我想尽心竭力(侍奉母亲),还能有机会吗?”
(2)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是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
【解析】①重要实词:涕(眼泪)②重要实词:察(考察、访查)
 
参考译文:
(周尧卿)为母亲守孝时,他在墓旁修筑草庐居住了三年。把柴草当作席子,把土块当作枕头,即使生病了也不喝酒吃肉。有人用礼制劝勉他,他说:“《礼记》上说‘老人、病人不需要停止喝酒吃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亲之痛罢了。我虽然病了但还没有年老,能忍心像这样做吗?”安葬母亲之前,他亲自背土筑坟。有人告诉他说:“古代贫穷无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许会这样做,现在你何必自苦呢?”(周尧卿)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我想尽心竭力(侍奉母亲),还能有机会吗?”……他曾在汀州宁化县任知县,提点刑狱杨纮刚进入境内,暗中观察刺史行为的优劣,他看到身戴刑具却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杨纮就靠近并询问原因。那个人回答说:“我因为家贫贪利,给别人作假证,(知县)为人正直不折,法令不可违反而我却违反了,我又有什么理由怨恨呢?”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是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庆历年间,范仲淹举荐周尧卿为可作为学习榜样的老师,可惜周尧卿还没有得到起用就去世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6讲 文言文翻译(讲义)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知识储备: 翻译六字诀 3
考点一 重点实词译 7
考点二 关键虚词译 8
考点四 句式结构译 9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0
年份 卷别 考查句子 内容侧重
2025 全国一卷 (1)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 (2)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 (1)含有重要实词、虚词的句子; (2)含有固定结构的句子; (3)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4)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5)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句意的句子
全国二卷 (1)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 (2)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
2024 新课标Ⅰ卷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新课标Ⅱ卷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2023 新课标Ⅰ卷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新课标Ⅱ卷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考情解码: 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命题预警: 文言文翻译分值是8分,所选句子一般在字词、句式方面会有相应赋分。
知识储备 翻译六字诀
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类 型 例 句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译文: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保留“劳苦功高”)
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做太守。(保留“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
2.删:就是略去文言文中某些词语。
类 型 例 句
文言语句中某些句首语气词、音节助词,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可删去不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可以删去)
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与文言助词对应时,可以删去不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删去不译)
某些语气词可以删去不译。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也”表判断语气,可不译)
3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类 型 例 句
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译文:率领疲惫的士兵,指挥几百人的队伍,调转过来攻打秦朝。(替换的词语:“率”“疲弊”“卒”“将”“众”“转”“攻”)
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渔樵”“侣”“友”是活用词语,需要替换为活用后的词语)
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博学”是古今异义词,需要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距、内”皆为通假字,需要替换为“拒、纳”的意思)
4.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
类 型 例 句
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要补充出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译文:军中没有什么可用来助兴的,请让我用舞剑来助兴吧。(“剑舞”后省略宾语“为乐”)
省略的介词“于”要补充出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文中省略的两个“于”在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判断句要补充判断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生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者,……也”类型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补出判断词“是”)
5.调:就是调整语序。
类 型 例 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译文: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需要调整语序)
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译文:有一个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唱和。(“客有吹洞箫者”需要调整语序)
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不聪明到了极点!(两个分句需要调整语序)
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鸿门宴》) 译文: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而今安在哉”需要调整语序)
6.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类 型 例 句
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译文:自认为关中的险要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是子子孙孙称帝为王的万代基业了。(“金城千里”,可译为“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
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即可。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译文: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前来告辞。(“杯杓”代指“饮酒”)
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即可。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文:(我)到了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愿再嫁了。(“夺母志”是母亲再嫁的委婉说法)
考点一 重点实词译
重点实词译是指待翻译的句子,实词居多。所谓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翻译实词的方法:
保留原词
古文中留传至今的同形同义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均可保留原貌,不必翻译。
替换词语
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去替换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的,或者所表达的意思与古代汉语说法不一样的词语。。
改变说法
有些词语从古代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或扩大缩小,或发生转移,或感彩变化,翻译时要避今义而取古义。
【例题1】(2024·新课标Ⅱ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例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光宗即位,差(陆九渊)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1)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2)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1)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
(2)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
考点二 关键虚词译
 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这两类需要译出。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不必译出。
【例题3】(2023·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例题4】(2023·新课标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考点三 句式结构译
句式结构译,是指待翻译的文句以句式结构为侧重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其中:①判断句:应加上“是”“就是”等词语。②被动句:应加上“被”字。③倒装句:应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④省略句:应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例题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节选自《广清碑传集》,有删改)
(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例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选自《名实说》)
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1.(2025·全国一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二:
郗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将死,出一箱付门生,曰:“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伤为毙。我死后,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愔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以指呈之,则悉与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复哭矣。若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碏②比。然超谓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人物》)
[注]①石碏:春秋时卫国人,能大义灭亲。
2.(2023·全国甲卷,节选)将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