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物体的颜色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物体的颜色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物体的颜色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材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李春密)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三棱镜制作彩虹实验,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了解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混色 光,从而建立对白光和色散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不同物体在不同色光下表现的观察,了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 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形成对物体颜色成因的认知。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实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实验,知道色光可以混合,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4.通过学习物理学史,懂得尊重科学历史、尊重知识传承;通过农膜、 电视机等实例, 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激励学生以史为鉴,秉着敢于质疑、不断创新 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以及白光的组成。 2.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难点: 能运用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光的三原色等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1.追光之旅:色散现象的历史溯源 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我国古代科学家孔颖达、张志和、方以智以及西方的科学家们亚里 士多德、笛卡儿、牛顿对色散现象的研究。 2.任务一:制作彩虹,探秘色散 (1)彩虹出现条件归纳 提出任务:像张志和、牛顿等科学家一样制作彩虹。
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如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天晴、喷泉处、洒水车 洒水时等情形),归纳出彩虹出现需要天晴、水滴两个条件。 (2)实验探究色散现象 讲解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三棱镜模拟水滴,为了让彩虹更清晰,在相对较暗 的环境进行实验。 学生暂停视频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白光被分散形成一条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讲解色散现象的原理:不同色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不同,所以经过棱镜后被分散开来, 进而得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结论。 (3)物理与生活——雨后出现彩虹的原理 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雨后天晴出现彩虹的原因:阳光进入小水滴时发生一次折射、反射后, 回到空气中又发生第二次折射, 由于不同色光折射角不同而被分开形成彩虹。 3.任务二:探秘牛顿色盘 (1)牛顿色盘实验现象观察 播放牛顿色盘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圆盘由彩色变成了白色。 (2)透明物体颜色的探究 问题:透明的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多种颜色呢? 学生实验:在暗室中,用白光照射红、绿、蓝三色透光板或玻璃纸,并投在光屏上,观
察透过的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红色透光板只能透过红光,眼睛接收到红光,所以认为它 是红色的;同理,绿色透光板透过绿光呈现绿色,蓝色透光板透过蓝光呈现蓝色。从而总结 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 拓展问题:如果将蓝光照射红色透光板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实验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蓝光照射红色透光板,光屏上形成黑色区域,说明蓝光几 乎不能透过红色透光板,红色透光板只能透过红光,其余颜色的光都会被吸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无色透明物体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得出无色透明物体透过所有色光的 结论。 (3)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爱心在红光和白光下的颜色。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在红光下,蓝 色和绿色爱心近乎黑色,红色爱心呈现红色,放置爱心的白色纸张也呈现红色。
教师讲解原因并归纳总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 白色物体反射 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4)物理与生活——多彩农膜 介绍农膜的概念,指出农用地膜和棚膜统称农膜。 举例说明不同颜色农膜的作用:无色透明棚膜透光率高,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绿 色地膜可抑制杂草生长,因为 “绿色光 ” 是生物无效光,很少被植物吸收利用;黑色地膜 透光率低,有抑制杂草生长、保水保肥等作用。颜色不仅是视觉上的绚丽景象,还能应用于 实际生产生活中,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应用知识。
(5)再解牛顿色盘 提出问题:静止的色盘呈现多种颜色,转动后为什么看起来是白色?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静止时每个区域反射的色光颜色不同,所以呈现多种颜色;转动 后看起来是白色是因为人眼的“视觉暂留 ”现象,当一个画面消失后,视觉效果仍能持续一 段时间,大脑将迅速变化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静止的白色的像,这也进一步说明白光 是复色光。 4.光的三原色 (1)色光混合实验 学生实验做色光混合实验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一定比例的红光和绿光混 合呈现黄光,红光和蓝光混合呈现品红,绿光和蓝光混合呈现青光,一定比例的红绿蓝三色 混合形成白光。 教师讲解:科学家发现绝大多数彩色光都能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且红、绿、 蓝三种色光具有独立性,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光合成,所以红绿蓝色光被称为光的 三原色。 (2)物理与生活——电视机里的微小世界 视频展示手机镜头观察电视里面的微小世界,因为液晶电视机显示屏的每个基本单元只 含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就可以展示出丰富的色彩。 5.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从物理学史出发,制作并解释彩虹,探寻牛顿色盘奥秘,学习了色散 现象及其原理,知道了白光不是单色光,掌握了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了解了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6.布置课后作业
(1)基础性作业:完成学生资源中的练习。 (2)拓展性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颜色的农膜及其作用。在晴朗的早晨或下午,背 对着太阳向空气中喷洒水雾,尝试制造 “人造彩虹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