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实验操作,能达成所述目标的是(  )
A.苹果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溶液即呈砖红色
B.探究绿叶中的色素种类的实验中,常采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
C.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不同特征
D.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时,通过观察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来区分14N和15N的DNA
2.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面列出了若干确定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设计是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②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完全培养液”
③不用基质,只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④不用基质,只用完全培养液
⑤不用基质,只用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
A.以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 B.以③为实验组,④为对照组
C.以③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D.以④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3.某药物会抑制兴奋的传递。刺激某一个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用该药物处理后,再刺激同一神经元,检测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下列对于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预期实验结果 预期实验结论
A 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神经递质的量相等 药物可能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B 处理前的神经递质的量少于处理后的 药物可能破坏了神经递质受体
C 处理前的神经递质的量多于处理后的 药物可能抑制了神经递质的分解
D 处理前的神经递质的量少于处理后的 药物可能促进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A.A B.B C.C D.D
4.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相同且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5.卡尔文将14C标记的CO2通入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小球藻培养液中,然后在培养后不同时间(0.5s、3s、10s等)将培养液迅速倾入热乙醇中以杀死细胞,最后利用层析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热乙醇处理的目的是停止光合作用的进行
B.推测暗反应的初产物可能是3-磷酸甘油酸
C.可依据放射性的强弱推测出暗反应的过程
D.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6.下列关于生物中科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胚芽鞘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研究DNA分子的结构
C.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7.CL31是一种新型减肥药,为了研究该药物作用机制,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脂肪细胞进行了实验,各组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生理盐水 + + + +
肾上腺素 - + - -
CL31 - - + +
肾上腺素受体抗体 - - - +
(注:“+”代表加入,“-”代表不加入)
A.本实验中,组1和组2都是对照组,组3和组4是实验组
B.CL31减肥的原理是促进脂肪细胞中脂肪的氧化分解达到减肥目的
C.CL31通过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于脂肪细胞
D.肾上腺素受体抗体能与CL31结合,使CL31不能起作用
8.浆水是西北人熟知的夏季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它是用芹菜,卷心菜等蔬菜为原料发酵制成的,口感微酸,消暑解渴营养丰富。兰州大学近日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从浆水中分离出有益菌--发酵乳酸杆菌JL-3,发现浆水可通过降解动物体内的尿酸来控制尿酸的积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浆水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器皿和原料用开水烫干净,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发酵乳酸杆菌JL-3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浆水的食用消暑解渴和控制尿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浆水制作过程需要保持适宜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
9.“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古诗里说的红豆又叫相思豆,相思子毒素是从相思豆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它能影响核糖体的功能,导致细胞死亡。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形成后通过高尔基体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熟并储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毒素能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
B.相思子毒素与消化酶、性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
C.囊泡与液泡膜的融合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该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阻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
10.2023年以来,多地出现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感染引发肺炎的病例。已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感染也能引发肺炎,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具有杀菌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化学组成只有核酸和蛋白质
B.肺炎链球菌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临床上可用一定剂量的青霉素来治疗肺炎支原体引发的肺炎
D.以上三种病原体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11.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中学教材中也有很多探究实验。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实验组土壤需要经高温灭菌处理
B.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可以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反应底物
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可看到交换过程
D.高倍镜下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的细胞质流动方向相反
12.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
B.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C.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聚集在内质网腔
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可能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
13.磷脂分子由头部和两条脂肪酸链构成的尾部组成;胆固醇分子比磷脂小,由极性的头部、非极性的环状结构和非极性的尾部三部分构成。胆固醇若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就会阻碍这些链相互紧密规则排列;若插到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就会限制这些链的活动性。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双层排列方式是对水环境的一种适应
B.磷脂分子尾部的疏水性导致水溶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C.胆固醇的头部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尾部埋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中央
D.胆固醇插到磷脂的饱和脂肪酸链中间可以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
14.清代才子李调元在游富乐山时作诗一首:“但觉林峦密,不知烟雾重。缓步入修竹,夹道吟长松。细鳞漾深涧,矫鹤盘苍穹。遥指精舍好,遂登最高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竹”与“矫鹤”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层次
B.“烟雾”与“深涧”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组成成分
C.诗句描述的最大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生态系统
D.“长松”“苍穹”都属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层次
15.分析表中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下列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元素 O Si C N H
地壳 48.6 26.3 0.087 0.03 0.76
细胞鲜重 65 极少 18 3 10
细胞干重 14.62 极少 55.99 9.33 7.46
A.细胞与地壳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表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B.C、H、O、N四种元素在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都很高,这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C.细胞干重中C含量最多的原因是细胞中的有机物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
D.地壳和细胞中氧含量都最多,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1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蛋白质的结构由核糖体的RNA决定
B.只有某些蛋白质才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高温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一定相同
17.农业生产中,适时、适量地灌溉和追施各种肥料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保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料中的无机盐在农作物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磷脂等
C.农作物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
D.氮元素被农作物吸收参与构成蛋白质后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氨基上
18.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下列有关胰岛B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具有单层膜结构的中心体与胰岛B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与其功能相适应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被破坏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
19.硒代半胱氨酸是已发现的能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21种氨基酸,存在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少数酶中。硒代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在结构上的差异在于以硒原子取代了硫原子。硒代半胱氨酸可以在人体中合成。吡咯赖氨酸是目前发现的第22种氨基酸,只存在于产甲烷细菌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中都含有C、H、O、N
B.硒代半胱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吡咯赖氨酸是人体中非必需氨基酸
C.人体细胞、产甲烷细菌利用氨基酸合成肽链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D.人体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形成组织,同种产甲烷细菌的细胞组成种群
20.已知蚯蚓能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对番茄茎叶脱落酸(ABA)水平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低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来缓解干旱胁迫
B.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番茄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高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能促进番茄植株合成ABA来对抗干旱胁迫
D.高干旱胁迫下番茄植株ABA含量增加,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促进生根
二、解答题
21.超重的乙同学为了减肥,在购买饮料时挑选了标有“0脂肪”字样的含蔗糖饮料,但连续饮用一个月后,体重反而增加了,通过翻查资料发现,糖类和脂质的代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其联系的示意图如下(编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物质),请分析:
(1)④过程中大部分化学能转化成 ,对于人体来说,这部分能量转化的生物学意义是 。
(2)当摄入葡萄糖等有机物过多时,A (填名称)会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再通过反应合成脂肪,从而使甲同学体重增加。
(3)脂肪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如果细胞中含有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 。
(4)除了注意合理膳食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主要以有氧呼吸提供运动中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也能减肥,请据图分析,进行有氧运动有助减肥的科学原理(原因)是有氧运动消耗能量增多,因而可 ,最终导致合成脂肪较少。
22.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当线粒体受损时,细胞通过清理受损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科研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科学家分离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方法是 。
(2)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反应会生成大量ATP,这些ATP被用于细胞内多种 (选填“吸能”或“放能”)反应。
(3)科研人员推测受损线粒体可通过进入迁移体(细胞在迁移中形成的一种囊泡结构)而被释放到细胞外,即“线粒体胞吐”。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绿色荧光标记迁移体,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用药物C处理细胞使线粒体受损,若观察到 ,则可初步验证上述推测。
(4)为研究受损线粒体进入迁移体的机制,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
①真核细胞内的 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与细胞器在细胞内的运输有关。
②为研究D蛋白和K蛋白在线粒体胞吐中的作用,对红色荧光标记了线粒体的细胞进行相应操作,检测迁移体中的红色荧光,操作及结果如图1和2。

图1结果表明,K蛋白 。图2结果表明, 。
23.细胞可维持正确折叠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从而实现蛋白质稳态。维持蛋白质稳态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错误折叠的异常蛋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我国科学家发明一种小分子绑定化合物ATTEC,这种“小分子胶水”(ATTEC)能将自噬标记物LC3和错误折叠的异常蛋白黏在一起,形成黏附物,进而将黏附物包裹形成自噬体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过程如图1所示。
(1)ATTEC与异常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 ,溶酶体膜和自噬体膜能相互转化的原因是 。
(2)研究发现,在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的大脑中,突变后的mHTT 蛋白会使得纹状体神经退行,造成神经元的大量死亡,最终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研究表明,ATTEC 可有效治疗HD,试分析其作用机制: ,形成黏附物后被包裹形成自噬体最终被降解。
(3)网织红细胞是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存在大量血红蛋白,若某些血红蛋白出现错误折叠形成不正常的空间结构,则它们会被一种特殊的途径所降解。科研人员检测了该细胞在不同条件下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率,结果如图2。据图2结果分析:ATP 能够 (填“促进”或“抑制”)蛋白质的降解;你认为参与蛋白质降解的酶是不是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并说明理由。 (是/不是)。理由是 。
24.DNA标记是DNA(或基因)中一些稳定的特征性碱基序列。通过选择相应的DNA标记进行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可进行遗传病的基因定位。下图1为1号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包含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定位电泳图,图2为2号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甲乙两病中只有一种为显性遗传病。甲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为A、a,乙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为B、b,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
(2)1号家庭和2号家庭中,儿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1号家庭中儿子的精原细胞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若1号家庭中父亲患有乙种遗传病则其儿子 (填“患”或“不患”)该种遗传病。
(4)若要判断1号家庭中父亲是否患有甲种遗传病,根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如下表,请完善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I.选择 ,对其甲种遗传病有关的DNA标记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
II.将其电泳图与1号家庭父亲的电泳图进行比较
结果分析 若二者 (相同/不同),则说明1号家庭父亲患有甲种遗传病,反之则其不患该病
三、实验题
25.粮油及其制品在储运和加工过程中,易出现蛋白质氧化现象。科研人员对摄食此类氧化蛋白质对人类肠道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种子)作为粮油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中富含脂肪,该物质在相关酶的 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游离的脂肪酸会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来修饰氨基酸的侧链基团,造成蛋白质氧化,最终改变了蛋白质的 ,从而使其丧失原有功能。
(2)科研人员用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配制饲料饲养小鼠,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肠道内与炎症反应有关的两种细菌的数量,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实验组 利用氧化大豆饲料饲养小鼠,其余条件适宜 大肠杆菌+++
乳酸菌+
对照组   大肠杆菌++
乳酸菌++
注:乳酸菌对炎症有抑制效果,“+”的多少代表菌体数量的多少。
①对照组的实验处理为 。
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小鼠更易患肠道炎,可推测大肠杆菌的作用为 。
(3)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豆中的氧化蛋白质无法被肠道中的相关酶降解,但为致病菌的增殖提供了营养。同时致病菌诱导小肠上皮细胞产生更多的活性氧(ROS),其过强的氧化性导致小肠上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以及蛋白质被氧化,从而造成细胞膜的通透性 ,致病菌的有害代谢废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进而导致肠道炎症。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C
7.D
8.B
9.D
10.B
11.A
12.C
13.D
14.C
15.D
16.C
17.D
18.A
19.B
20.B
21.(1) 热能 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2)丙酮酸
(3) 储能 橘黄色
(4)促进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进而减少其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途径
22.(1)差速离心法
(2)吸能
(3)红绿荧光(在迁移体中)重叠
(4) 细胞骨架 在线粒体受损时促进线粒体胞吐 D蛋白抑制了K蛋白对受损线粒体进入迁移体的促进作用
23.(1) 专一性 两种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2)ATTEC将大脑神经元细胞中突变后的mHTT蛋白与LC3黏在一起
(3) 促进 不是 降解反应的最适pH为8.0 ,呈碱性
24.(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2) AaXBY或AaXbY aaXbY
(3) 100% 不患
(4) 2号家庭中儿子 相同
25.(1) 催化 空间结构
(2) 利用正常大豆饲料饲养小鼠,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引发小鼠肠道炎
(3) 磷脂 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