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6.3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教学设计---2025 - 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
教材 简析 本课题是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矿物的冶炼之后,安排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对金属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应用,通过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方法,加深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生锈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而总结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废金属回收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本课题内容注重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文内容对应课标学段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应认识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了解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本课题的内容,教学重点应放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上,难点在于理解铁生锈的实质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内容指向学习任务群 本课题的内容主要指向科学探究与实践学习任务群。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本课题也涉及到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任务群。学生要了解金属腐蚀和废金属回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认识化学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参与讨论、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 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金属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接触到了一些金属生锈的现象,但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方法可能并不清楚。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学习本课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理解铁生锈的复杂过程和影响因素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另外,在设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案时,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经验,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 目标 1. 化学观念 - 认识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形成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 - 理解废金属回收的意义,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化学观念。 2. 科学思维 - 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 能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科学探究与实践 - 能进行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通过了解金属腐蚀和废金属回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难 点及 突破 策略 重点: - 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止措施,保护金属资源。 - 废金属回收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废金属回收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难点: - 理解铁生锈的实质和影响因素。铁生锈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案。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突破策略: -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实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铁生锈的过程和条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水的关系。 -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铁生锈的实质和影响因素。在设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案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出合理的方案。
初案初案(备课过程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二次备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展示生活中金属生锈的图片,如生锈的铁门、自行车链条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 提出问题:金属为什么会生锈?如何防止金属生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活动二: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提出问题:铁生锈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 - 作出假设:学生可能会提出铁生锈与氧气、水、空气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学生的假设进行总结和整理。 - 设计实验方案: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准备四支洁净的试管,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 试管1:将铁钉放入干燥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隔绝空气。 - 试管2:将铁钉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上面滴一层植物油,隔绝氧气。 - 试管3:将铁钉一半浸在蒸馏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 试管4:将铁钉放在潮湿的棉花上,暴露在空气中。 -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 -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和规范。 - 分析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试管中铁钉的生锈情况。 - 试管1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 试管2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 试管3和试管4中的铁钉生锈了,且试管3中生锈更严重,进一步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 得出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速率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温度、酸碱度等,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活动三: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 提出问题: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金属生锈?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隔绝氧气和水的角度思考。 -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 - 涂油、刷漆: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或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金属生锈。例如,自行车链条涂油、汽车外壳刷漆等。 - 镀其他金属: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镀锌、镀铬等。如白铁皮就是在铁表面镀锌。 - 制成合金: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制成耐腐蚀的合金。例如,不锈钢就是在铁中加入铬、镍等元素制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 实验验证: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经过不同处理的金属样品,如涂油的铁钉、镀锌的铁片等,让学生观察这些金属在相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验证防止金属腐蚀方法的有效性。 活动四:了解废金属回收的意义 - 提出问题:废金属随意丢弃会带来哪些危害?回收废金属有什么意义? -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 废金属随意丢弃的危害:占用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和水源、浪费金属资源等。 - 回收废金属的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例如,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得好钢0.9吨,比用铁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同时还可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废金属回收的实例和先进技术,如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电子垃圾中金属的回收等,让学生了解废金属回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练习 -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铁生锈的条件、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和废金属回收的意义。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突出重点和难点。 -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设计 - 必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 选做:调查当地废金属回收的情况,了解回收的流程和方法,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板 书 设 计 6.3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一、铁生锈的条件 -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 涂油、刷漆 - 镀其他金属 - 制成合金 三、废金属回收的意义 - 节约资源 - 保护环境 - 降低成本
课 后 反 思 亮点: -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铁生锈的过程和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结合生活实际,展示了大量金属生锈和废金属回收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不足: -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参与到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 在讲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时,对于一些复杂的方法,如电化学保护法,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可能理解不够透彻。 -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组织,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 改进措施: -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如播放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 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明确小组讨论的任务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