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科技、环保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高效异构化转化为果糖的反应原子利用率为B.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所用的煤油主要由煤的干馏制得C.宇树智能机器狗使用的关键材料(聚醚醚酮)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D.甘油被用作全息投影设备的冷却剂,主要利用其良好的导热性和高比热容2.手机、电脑、电视屏幕使用的都是含铟元素的导电玻璃,和一样,最外层电子数是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与互为同位素C.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D.的中子数为493.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其常见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醛与环氧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乙烷与环氧乙烷互为同系物C.乙烷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D.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B.短周期是指第、、周期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位于族D.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 B.NaOH C.CaCl2 D.CO2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卤族元素从到,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减弱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D.铝原子在反应中比钠原子失电子多。所以铝的还原性比钠强7.乙酸松油酯可由乙酸与松油醇反应生成,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酸松油酯能与发生加成反应B.乙酸松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乙酸松油酯能在加热条件下与溶液反应D.松油醇的分子式为8.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 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非金属性:B 光洁的螺旋状铜丝灼烧后,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 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乙醇具有还原性C 将石蜡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紫红色褪去 石蜡分解产生了乙烯D 将硫酸酸化的溶液滴入溶液中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酸性条件)A.A B.B C.C D.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己烷中6个碳原子共平面B.的一溴代物有4种C.等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消耗的量:苯乙烯已烷D.分子式为且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的醇有4种10.将转化为有机燃料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使碳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催化加氢合成的反应为:,下列不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B.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充入C.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11.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水煤气变换反应是目前获得氢气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是吸热反应B.可用作燃料,因此断裂中的化学键释放能量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相等D.相同温度下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最终的能量变化值相同12.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含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浓度可能为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压缩容器体积,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将减小二、未知13.下列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的推测不合理的是选项 事实 推测A 是半导体材料,也是半导体材料 是半导体材料B 与水反应缓慢,与水反应较快 与水反应更快C 分解,分解 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 是强酸,也是强酸 是强酸A.A B.B C.C D.D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蚕丝和人造丝 将二者分别灼烧后闻气味B 检验一氯甲烷中的氯元素 将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C 验证与反应是否存在限度 取溶液和溶液充分反应,再加入几滴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D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滴加适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A.A B.B C.C D.D15.某研究小组研制的钠—空气电池结构如图所示,该电池的离子导体只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时的总反应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水溶液作为离子导体B.放电时,电流由多孔金电极流向用电器C.钠电极电极反应为:D.电路中通过电子,正极增重16.、、、、、、、是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所示:元素代号原子半径 0.160 0.102 0.143 0.099 0.074 0.186 0.075 0.077主要化合价 、 、 、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与按原子个数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两种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a.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b.常温下的单质呈固态,的单质呈气态c.分别与和单质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的化合价:(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化合物与水反应得到两种碱性物质,化学方程式为 。17.甲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熔点,沸点,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到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1)实验室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再逐滴滴入甲酸。①挑选所需的仪器,补充图中虚线方框中缺少的发生装置: (选填字母)(必要的塞子、玻璃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已省略),其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处于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 。(2)实验室用甲酸、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甲酸乙酯:①写出制备甲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②加热有利于提高甲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甲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③饱和溶液的作用有溶解乙醇、 。④相比装置,用装置制备甲酸乙酯的优点有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氯酸钾与亚硫酸氢钾的反应(已知:),设计了如下实验:Ⅰ.向锥形瓶中加入氯酸钾溶液,打开电磁搅拌器,然后迅速加入亚硫酸氢钾溶液,用离子浓度传感器和电脑软件记录数据,绘制出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下。(1)该反应在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分析图像,发现该反应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为探究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猜想并进行验证,下列是部分猜想和验证方法:猜想 验证方法猜想一:______ 向锥形瓶中加入氯酸钾溶液,打开电磁搅拌器,然后迅速加入亚硫酸氢钾溶液,用温度传感器和电脑软件记录数据,并与上图进行比对。猜想二;反应生成的氯离子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向锥形瓶中加入氯酸钾溶液和少量______固体,打开电磁搅拌器,固体溶解后迅速加入亚硫酸氢钾溶液,用离子浓度传感器和电脑软件记录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数据,并与上图进行比对。猜想三;反应生成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向锥形瓶中加入氯酸钾溶液和稀硫酸,打开电磁搅拌器,然后迅速加入亚硫酸氢钾溶液,用离子浓度传感器和电脑软件记录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数据,并与上图进行比对。猜想四;反应过程中溶液酸性增强,使反应速率增大 ……①猜想一是 。②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操作中,所加固体是 (写化学式)。③某同学仔细分析后认为猜想三的验证方法不严谨,理由是 。Ⅱ.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3)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4)若反应最终完全进行,且电子均通过导线,则电路中最多转移 电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a.Ⅰ中最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降低b.根据Ⅰ中10分钟后氯离子浓度不再变化,能判断该反应是可逆的c.Ⅱ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Ⅱ中盐桥内的移动方向由烧杯甲移向烧杯乙19.以软锰矿(,含少量,,)和辉铜矿(,含少量,)为原料制取胆矾和硫酸锰晶体,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有较强氧化性,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转化为硫单质;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见下表:金属离子开始沉淀时()的 2.7 9.6 8.3 4.7完全沉淀时()的 3.7 11.1 9.8 6.2③有机萃取剂萃取的反应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容量瓶、玻璃棒、量筒、烧杯以外还需要 。(2)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一点)。酸浸时浸出液中主要含有、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调节滤液1的作用是 。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 。(4)“反萃取”步骤中加入的“试剂”为 (填化学式)。(5)有关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由溶液获得晶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洗涤、干燥。(6)称取样品,加蒸馏水配成溶液,取出加入足量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沉淀,则此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20.亮菌甲素()是一种新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可用于减轻或消除胆道的疼痛和炎症,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Ⅰ.代表苯基Ⅱ.回答下列问题:(1)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①能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②分子中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3)的结构简式为 ,的反应试剂中的作用为 。(4)的化学方程式为 。(5)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设计如下:的结构简式为 ,的结构简式为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B B C A B D B题号 11 12答案 D C13.AD14.AC15.BC16.(1) 第二(2)周期族(2)(3) (或) (或)(4)(浓)(5)或者17.(1) 、、 液面以下(但不接触烧瓶底部) 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而流入蒸馏烧瓶中(2) 甲酸、乙醇均易挥发,温度过高导致甲酸和乙醇大量挥发使产率降低或仅答温度过高甲酸分解也可(或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 反应(中和)甲酸,减少甲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受热均匀 原料损失较少(或便于控制温度)18.(1)0.04(2)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使反应速率增大(或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加入硫酸使溶液酸性增强,也可能会使反应速率增大(3)(4)0.012(5)19.(1)胶头滴管(2) 粉碎矿石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搅拌或适当提高硫酸浓度(3) 使转化为沉淀除去(4)(5)(以上)趁热过滤(6)81.1220.(1)羟基、羧基(2)或(3) 消耗反应产生的,提高转化率(或产率)(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