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死亡不是人的终点,遗忘才是!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对于一位时代巨人的离去,我们永远不可能遗忘!课堂导入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呼吸消失心脏停止跳动,这是生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在葬礼上,亲朋好友都来祭奠,跟他告别,这是社会上的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忘记他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再提起他,这是精神上的死亡,也是“终极死亡”。——《寻梦环游记》作者介绍恩格斯,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创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8月28日,恩格斯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和马克思相识。第一次见面,两个人相知恨晚,一拍即合,共同相处十多天,他们相互发现在“一切理论领域当中意见都完全一致。”“这两位历史的巨人结成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伟大的友谊两人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做学问思考认真严谨,但生活随性,有时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协助马克思工作并代笔部分文章。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陷于贫困的马克思,恩格斯回到英国,从事了他最讨厌的商业活动,来到他父亲经营的公司工作。在初期,恩格斯每年仅能从父亲那儿得到大约200英镑的交际和生活费用,所以每个月甚至是一个星期,只能每次寄给马克思1英镑、2英镑、5英镑。后来升职,月薪有了提高。从1860年以后,对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镑,还常常“另外”给些资助。二人信件往来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马克思(1852年)恩格斯: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马克思(1867年)恩格斯:据统计,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保存下来的通信,一共有一千多封。1869年(49岁),经商20年后,恩格斯终于决定离开公司,前往伦敦与马克思汇合。他在伦敦买了两套别墅,一套留给自己,一套送给了马克思。列宁:“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对恩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总是认为马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这两位历史的巨人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探寻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3月17日的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讲话,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作精要总结,并予以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恩格斯对挚友的沉痛悼念。文章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结,既表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也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要继续奋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文章结构紧凑,层次明晰,大量使用了长句,极具条理性,感情深沉含蓄,充分展示了恩格斯的语言艺术。探寻背景文体知识我国古代称悼词为“诔词”“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悼词的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况。述其哀——悼念: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赞其功——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慰逝者亲属,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与号召。颂其德——悼念: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7)第三部分(8--9)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为文章划分层次崇高的品质述其哀全文内容总结悼念 (1--2)伟人的逝世 评价(3-7)伟大的贡献悼念 (8-9)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 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论与实践歌其功颂其德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间交代十分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其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于恩格斯而言,以及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如此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陪伴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读第1-2段,恩格斯面对好友的去世,其悲痛可以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两点三刻:述其哀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的评价,可见其崇敬之意,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述其哀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这里使用了讳饰的修辞。切合马克思的身份,也暗含了他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述其哀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作者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述其哀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述其哀定义: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具有增强表达各种思想情感的作用。何谓讳饰手法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做讳饰,又叫避讳。作用:述其哀“停止思想”该回避的就避开本意不直说,不该回避的就照直说;同样一个本意,必须回避掩盖时,用什么话来代替,要力求恰当。是否恰当,与上下文有关。要与上下文所换代的实地情况相符,与上下文所流露的感情一致,才算用得恰当。“安静的睡着了”运用讳饰时要注意:述其哀常说,小悲则言,大悲则静。虽然本段文字朴实,叙述平静,背后是恩格斯难以抑制的巨大的悲痛。请看下面的补充资料:(一)马克思逝世后,很多新成长起来的革命者和年轻工人代表并不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在各种场合向新老朋友介绍马克思和他的事业、他的研究。即便已经成为当时唯一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任何场合也从来都坚称,这是马克思的事业,我是他的工作继承者。1890年11月28日,恩格斯70岁生日,他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贺寿信。生日过后,恩格斯写了一封公开的答谢信,发表在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多国的报纸上,恩格斯在答谢信里提的最多的还是马克思:生日贺信里的赞誉和尊敬大部分都不属于我,我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就让我用这些赞扬来纪念马克思吧,我只是他事业的继承者。答谢信里恩格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70岁的老人保持年轻心态的秘密和永远谦虚的美德:“我只是有幸来收获一位比我伟大的人——卡尔·马克思播种的光荣和荣誉”“我只有庄严地许约,要以自己的余生积极地为无产阶级服务,但愿今后尽可能不辜负给予我的荣誉”。——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二)“我一生所做的都是我预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演的只是配角——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 ——恩格斯读第3-7段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歌其功理论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研究的领域很多,并且发现独到,并非浅尝辄止 ;3.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分析文本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枝叶,找主干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③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分析文本去枝叶是为了鲜明地突出主干。理繁茂的枝叶,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生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抓主干,理枝叶①①是主干中的“发现”的状语,突出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状语提前,是对意义的伟大更进一步起强调作用。说明马克思这一发现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大飞跃,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无限广阔的前景。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③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分析文本准确、鲜明、生动地关键词语理解①“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通过比拟的方式修饰“简单的事实”,,表明这个规律广泛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和全人类的生活中,从而显示出重要性。“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掩盖”,说明其容易被遮蔽。“繁芜丛杂”即历来唯心史观的谎言邪说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掩盖”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物真相以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卑劣行径。这里用反动意识形态为剥削散布重重迷雾来反衬马克思从简单事实中揭示真理所经历的复杂斗争和所具有的伟大意义。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③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准确、鲜明、生动地关键词语理解①“经济发展阶段”之前,一连贯之以“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三个定语,限制非常严密,语言非常准确。明确阐述了“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经济发展”这一关系。分析文本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③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分析关联词看逻辑推理过程①冒号以后的内容,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关联词“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构成条件关系复句,表达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观点;第二层:关联词“所以”“从而”揭示“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了“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因果关系。第三层:“因而”因果推理,“......而......”表示对比联合复句阐述如何解释上层建筑的变化,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总论推论2,3依据2复杂严谨精密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文本读8-9段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2.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3.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4.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实践贡献:歌其功第8段歌颂了伟人的哪些品格?作者怎么表现的。(抓表现手法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理解。)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活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颂其德原文:使用了对比手法,与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以及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分析: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颂其德分析: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第8段歌颂了伟人的哪些品格?作者怎么表现的。(抓表现手法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理解。)原文:原文: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使用了对比手法。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分析:颂其德第8段歌颂了伟人的哪些品格?作者怎么表现的。(抓表现手法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理解。)一代伟人去了,但是他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永远令人高山仰止。和所有的悼词一样,在结尾部分,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但是,又和所有的悼词不一样,他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将。讨论:“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有何深意?颂其德讨论:“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有何深意?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颂其德(一)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有长达三十五年的时间没有国籍,并先后被法国,比利时和普鲁士多次驱逐。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他。他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由于经常遭受驱逐和迫害,他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主要依靠他极不稳定的稿费和恩格斯的援助艰难度日,有时甚至需要把床卖掉以便偿付药房和面包铺的欠款。但是马克思却创造了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二)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20年以来的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恩格斯的这个论断是极其精辟的,他所概括的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完全没有过时,它们同120年前一样,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背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背离了整个马克思主义。“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人虽去也,名垂千古;山岳遁形,江海无声。伟大的人格,与日月同辉。马克思积年累月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沉潜于工作之中。他在战斗!所以他经常四面受敌,但他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的人,深入到现实的本质;他深切地关心着人和人的命运,所以他没有私敌;他始终是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并且把生命的活力带进每一个他所涉猎的领域。这一切都是他的高尚的人生境界的体现。而我们唯有继承,发展他的思想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马克思哲理名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劳动创造世界。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推荐阅读关于马克思的书,更深入地“走进马克思”。课外阅读《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马克思的自白》 (瓦·奇金)《马克思秘史》 (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课堂结语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马克思在17岁,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认定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动起来才叫青春,我相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你们呢,一定也会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崇高追求,在最好的年纪,请以伟人为偶像,发现自己的使命,不负人生,不负光阴吧,做一个思考一切,行动一切的大写的人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