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与妻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与妻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走近作者
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为黄花岗72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1905年
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
1887—1911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背景资料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 父亲大人
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又称《绝笔书》、《寄妻绝笔书》。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文体知识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
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朗读课文

初读正音
如晤(wù)
眷属(juàn)
双栖(qī )
使之肖我(xiào)
相和(hè )
一恸(tòng)
称心(chèn)
能彀(gòu)
婉解(wǎn)
不能禁(jīn)
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
本文的主旨句是那一句?其中饱含着林觉民怎样的情感?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和叙述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在书信中,林觉民将舍生取义、宁负一人不负天下人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书信字里行间表现的是夫妻情深,是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你觉得林觉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以及你所掌握的资料分析。
读出林觉民的双面形象。他不仅是个“伟丈夫”,同时还是个“小男人”。
英雄本色
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间一鬼。
这是信的开篇,表明作者在写这封信之前,就已经下定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决心。
英雄本色
②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没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几家能彀”,对黑暗现实的绝望。
“司马青衫”,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太上之忘情”,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腥云”:充满血腥的黑暗现实;“狼犬”:社会上的各种邪恶力量。
英雄本色
③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④林觉民坚贞不屈
为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视死如归。
起义失败后,身负重伤的林觉民不幸被捕。在刑讯时,他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浩然正气甚至感动了两广总督张鸣岐,他连连叹道:“惜哉,林觉民!”直至被处决。他仍从容就义、慷慨赴死。
儿女情长
①意映卿卿如晤。
寥寥几字,对妻子的满心爱恋跃然纸上。“卿卿”一词最早于情侣或夫妻间的甜言蜜语,是专属于夫妻间的爱称。“意映卿卿”这样的表达,使读者开篇即深感作者对妻子的满腔爱意。
儿女情长
②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一幅多么刺痛人心、催人泪下的景象!作者深知自己的离去会对爱妻造成怎样的伤害和痛苦,所以信中一再对妻表明心迹。林觉民告诉爱妻,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源于对她的深爱。世间最令人牵肠肚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明知将要和深爱的人永别,再坚强的人也会痛不欲生、肝肠寸林觉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面对和妻子儿女生离死别,任是铁石肠。也不禁痛哭流涕,情不自已。
儿女情长
③“三忆”:
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
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新婚的甜蜜生活场景
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眷恋之深,着想无所不至
对爱妻“真真不能忘”
自己的矛盾之感和锥心之痛
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将“小我”之情,即将对妻子的挚爱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论说“吾至爱汝”
儿女情长
④“三愿”:
九泉之下哭相和
一位不信鬼魂之说的革命志士此刻却“望其真有”“望其言是实”,皆因对妻子疼爱之深,离之不舍。
死后诚可化鬼魂
心电感应零傍妻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可是因为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
儿女情长
⑤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除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外,林觉民还对现在和未来生活呢喃不休,对自己不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而感到遗憾,这对一位父亲来说的确是很悲伤难过的事,变现出爱子之情,怜妻之意。
三忆、三愿
国家灾难 、人们命运
—— 为天下人谋永福
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融合
升华
勇于就死
“爱汝”之情
“就死”之理
形象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国家不负卿。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儿女情长,英雄志坚)
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全文写出了哪些情感?
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天下之大爱,阐发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革命需要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革命精神。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至暗时刻,正是因为有人用热血乃至生命为代价,才让后世拥有了前辈披荆斩棘换来的和平与幸福。请你选择一种“书写方式”,用文字来传递你的敬意和所汲取到的力量。
请你以陈意映的口吻,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
《与妻书》这封信在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深情散文。请选取部分文字尝试译成现代抒情散文并朗诵出来。
觉民君君如晤。妾闻此书,君以永逝,不认君成阴间一鬼,但愿君为天上一神。妾回此书,泪墨同下,思绪同飞,飞去落足之地,意为妾夫之心,末竟书而治笔,又恐妾为逐步时间之洪流,远闻君之身影,只闻妾之叹息。君为妾之骄傲,妾之血骨,妾之挂念于肚。断肠之人,君为故乡。司马青衫,妾亦不能断情也。妾亦随君,无情无义;妾亦替君赴死,无怨无悔;妾亦随君,望今后必有远行。??可回忆几洞房烛夜,觉醒后街晨,窗前淑梅竹月影,低低切切爱惜情。?妾为一生相守,守君君心,骨化石,天打雷惊,妾自不动;海枯石烂,妾不随俗。?宁可远岸赴君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宁可披巾亲上阵,不曾怨恨与君情!
意映书
意洞,吾念你甚深,你既已语如此,吾亦无怨言,而骄于你。你我夫妻多年,相爱相敬,感情至深,吾心甚不忍,却愿依你所愿。报国之志,吾等其人皆敬之。你且放心,吾将善待父母,教子有方,依新已大,吾定将你志授于他,其定当有志于你。意洞,意洞,你可知吾不舍之情有多深。如世上真有鬼神,你且定要寻我伴我;如真有来世,吾求与你再成夫妻。意洞,意洞,吾爱你甚深。意洞,意洞,你,放心去。从此,你长眠,吾常念。意洞,意洞......
意映书
材料一:秋瑾诗《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材料二:秋瑾词《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材料三: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选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1)《与妻书》中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表现了林觉民爱妻子,第2段中“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是爱国爱民。
(2)《对酒》中“洒去犹能化碧涛”表现了爱国之情。通过对买宝刀换美酒的叙写表现作者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
1.通过对文本中的字、词、句,品析你在每则材料里读到了哪些“爱”?
1.通过对文本中的字、词、句,品析你在每则材料里读到了哪些“爱”?
(3)《满江红》里“何处觅知音”有朋友之爱。通过对想要挣脱家庭束缚的抒写,表达作者寻觅知音、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4)《<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吾党菁华,付之一炬”是对革命战士的爱惜之情;“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是爱国之情。这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土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
2.比较整合,寻找“爱”的相同点以及家国情怀的内涵。
要爱国,要有责任,这是每个人的基本职责。
关键时刻,家国一体,敢为人先,铁肩担大义,热血铸忠诚。
这些革命者不是因为自己走投无路而革命,而是为了民众的福祉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舍“小爱”取“大爱”的意义所在,这才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家国情怀。
(1)“爱”的相同点:爱国--爱国是不一般的爱,是民族大爱是家国情怀。
(2)学生讨论家国情怀的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