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曹刿论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曹刿论战

资源简介

(共5张PPT)
(1)文言词语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C
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 又何间焉/黑白相间
B.可以一战/悉以咨之 公将鼓之/旗鼓相当
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 视其辙乱/重蹈覆辙
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 肉食者鄙/鄙夷不屑
(2)句子翻译与理解依据上下文,对文中两处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B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乡人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
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
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
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3)形象分析“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
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召公、汉文帝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4分)
【链接材料】
召公奭 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
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 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
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
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 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
以示敦朴,为天下先……自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 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 尽满,而府库余财。
(取材于《汉书》)
注:①召公奭(shì):姓姬名奭,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
称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②侯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第二等称侯,第三等称伯。此处泛指
贵族。③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④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⑤亡:通“无”。⑥都
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⑦廪庾:粮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鲁庄公认为要诚心对待百姓的事,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召公到乡村城镇去巡察,在棠梨树下决断官司,处理政事,从贵族到平民都得到了适当的
安置,受到人们的爱戴;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