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B.消费者都是肉食性动物
C.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分解者
2.“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油菜花可以通过( )吸引蜂蝶
A.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B.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C.物理信息 D.行为信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就完成了能量流动
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D.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蜣螂得到的是大象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4.为助力乡村振兴,某地推行“稻虾共作”模式,虾以杂草、碎叶及农田害虫为食,虾粪可以肥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有效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稻虾共作”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稻虾共作”模式能够减少稻田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体现了循环原理
C.“稻虾共作”模式调整了能量流动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出
D.不同种生物占有特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5.某海域上发生了大规模石油泄漏,大量石油泄露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下列不属于该危害的是( )
A.遗传多样性遭到破坏 B.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
C.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 D.生命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
6.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动物,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下列不属于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雪豹繁育中心
C.禁止开发和利用与雪豹相关的所有资源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
7.传统发酵过程中,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可制作果酒,且可再利用果酒进一步制作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时,可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ATP等
B.果酒发酵时,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 pH上升
C.果醋发酵时,酒精为醋酸菌发酵提供碳源、氮源和能量
D.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多于果酒发酵的
8.使用过的口罩没有经过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某科研团队欲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为聚丙烯纤维)的细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用培养基应以聚丙烯纤维为唯一碳源,还需加入水等
B.共将1g土壤稀释了106倍,该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图中接种方法还能用于计数,得到的结果较实际值往往偏小
D.接种后若有些平板上未长出菌落,则可将这些平板直接丢弃
9.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从某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多种细菌,经分离筛选获得具有高效降低COD能力的菌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B.挑取单菌落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为了扩大培养该菌
C.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菌液中的细菌数目,确定接种时菌液的最佳稀释倍数
D.在上述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对涂布器灼烧灭菌一次
10.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自产生以来迅速得到广泛利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时,需要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环境中
B.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第一次筛选时能在特定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是融合细胞
C.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最后一般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脾脏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D.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1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用于商业化生产,其过程一般为: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培养物增殖→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及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利于诱导生根
B.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可防止外界杂菌侵入并且不影响瓶内外的气体交换
C.该技术运用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灭菌处理后才可接种培养
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动物细胞和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均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现象
②灭活的病毒失去了其抗原结构,但保留其感染能力,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③现阶段,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率非常低,而且绝大多数动物存在健康问题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条,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条,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DNA分子数为80个
⑤动植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
⑥动物细胞培养材料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或细胞具有更高的全能性
A.4项 B.5项 C.6项 D.2项
13.下图是“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几个重要操作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需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便于DNA的析出
B.图①的原理是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
C.实验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
D.图④操作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振荡,可观察颜色变蓝
14.下表是4种限制酶识别的DNA序列和切割位点(用↓表示切割位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名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名称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酶1 CAG↓CTG 酶2 CTGC↓AG
酶3 G↓GTACC 酶4 C↓GTACG
A.限制酶3和限制酶4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能被DNA连接酶连接
B.T4DNA连接酶不能连接酶1切割产生的2个DNA片段
C.某基因的1个位点被限制酶3切割,能断开4个磷酸二酯键
D.限制酶2和限制酶4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的碱基数相同
15.PCR引物的3′端有结合模板DNA的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点等序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两条子链合成一定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
B.图示表示复性阶段,该过程的温度与引物的长短有关
C.用图示引物扩增5次后,可以产生22个目标产物
D.PCR每次循环都消耗引物和原料,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
二、多选题
16.表是某生态系统中A~F各个种群能量数值(单位:102kJ/m2·a),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已知F为分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E F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数值 66.2 2.1 408.5 0.8 1.9 21.1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数值 74.6 9.7 554.3 1.6 9.5 211.0
A.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1.1392×105kJ/m2·a
B.B与E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D属于三级消费者,位于第四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4.6%
17.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利用
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真正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球协作
C.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加大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取食、消化等活动可以促进物质循环
18.家庭制作果酒一般使用天然菌种,而菌种差异、杂菌情况不明和发酵过程控制缺乏标准等,往往会造成果酒的风味不一。在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进行过滤、调节,最后分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的胚并进行灭菌
B.糖浆经蒸煮、冷却后需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
C.发酵是啤酒酵母菌将糖转化为酒精和CO 过程
D.果酒和啤酒生产都需要为发酵菌种繁殖提供一定的有氧环境
19.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另一远缘植物乙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欲将乙细胞质中的抗性基因引入甲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过程中生物材料、培养基、培养环境都要严格灭菌
B.过程a中取顶芽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有利于获得脱毒苗
C.过程b中可以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过程c中只有活性部位互补的融合细胞才可以正常生长
20.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重组DNA技术常用的工具酶,限制酶通常将DNA分子切割成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而DNA连接酶可缝合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三个黏性末端可由两种或三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
B.图示中共有三种黏性末端,其中甲与乙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
C.a处和b处的核苷酸之间均需要DNA连接酶连接
D.催化甲形成的限制酶有可能不识别由甲、乙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三、解答题
21.处于生态平衡的某海洋生物群落中的主要生物类群及其营养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海星主要捕食贻贝,球海胆和贻贝还可以从有机碎屑中获得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 还可以作为分解者。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并结合题意判断,该海洋生物群落的球海胆、贻贝和石鳖这三个物种中,个体数量多的是 ,依据是 。
(3)某种捕食者(物种)的消失,会改变群落中被捕食者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这种捕食者为关键捕食者。研究发现,大量捕杀海星后,贻贝很快成为优势种,最终石鳖和球海胆都从该海洋生物群落中消失,据题分析,该生物群落的关键捕食者是 。
(4)调查贻贝的数量采用样方法,推测贻贝的活动特点是 。
22.作为“中国方竹笋之乡”的桐梓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方竹资源,该地区以方竹为中心,发展方竹生态产业,如图所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回答下列问题:

(1)打造种植挖笋、特色养殖、产品加工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方竹生态产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这很好地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该生态产业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拉动了农民的就业,提高了生活水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竹林林下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料有利于方竹的生长,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为保证家禽、方竹的正常生长,仍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的投入,原因是 。
(3)竹蝗是方竹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方竹和竹蝗之间能量以 的形式传递,竹蝗摄入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和 两方面。为降低方竹林中竹蝗的危害,可在一些粗大的竹竿上设置鸟巢,吸引更多的鸟类捕食竹蝗,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23.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具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要的酶是 ,用相同的酶处理甲、乙的时间有差异,原因可能是 。
(2)需要向原生质体培养液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过程②可用物理法和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物理法包括 。
(3)过程③筛选杂种细胞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的细胞有 存在时,可作为初步筛选的标志。过程④是脱分化,脱分化是指 。
(4)为探究6-BA(细胞分裂素)和IAA(生长素)对愈伤组织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培养后统计愈伤组织再生丛芽的比例(m),以及愈伤组织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基编号 浓度/(mg·L-1) m/% n/个
6-BA IAA
1 0.5 0 76.7 3.1
2 0.1 77.4 6.1
3 0.2 66.7 5.3
4 0.5 60.0 5.0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多的是 号培养基,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值 (填“低”或“高”)时,再生丛芽成功率较高。若要诱导生根,则应保持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值 (填“低”或“高”)。
24.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从家蚕细胞中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的DNA分子上获取干扰素基因时,要用到限制酶。图1是该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EcoRV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 末端,其位点切割的化学键是 ,该化学键是存在于 。
A.G碱基与A碱基之间的键 B.G碱基与C碱基之间的键
C.A碱基与T碱基之间的键 D.两个核苷酸之间的键
(2)在此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的核心步骤是 。启动子位于干扰素基因的 ,是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人的干扰素基因一般来自cDNA文库,cDNA克隆技术是通过 将mRNA转化为互补DNA(cDNA),并将其重组至载体中进行复制筛选的技术。
(4)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PCR技术的原理是 。用Taq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如图1载体P1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的 脱氧核苷酸,形成P2;P2和目的基因片段在 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P3。
四、实验题
25.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甲、乙是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和实验结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微生物培养时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 、 和渗透压等条件。图中乙是利用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对图甲乙中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的方法是 。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
(3)假设用图乙所示方法接种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D
6.C
7.A
8.D
9.D
10.D
11.D
12.B
13.D
14.A
15.D
16.CD
17.BCD
18.BCD
19.BCD
20.ABC
21.(1) 9 球海胆和贻贝
(2) 贻贝 海星主要捕食贻贝,依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
(3)海星
(4)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2.(1) 直接 整体
(2) 有机肥料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可为方竹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生的无机盐有利于方竹根系的生长 竹笋、家禽等产品的输出会带走该生态系统中的大量物质
(3)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通过竹蝗的粪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或竹蝗的未同化量) 竹蝗同化的能量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3.(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细胞壁的结构有差异
(2) 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 电融合法、离心法
(3) 叶绿体 已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未分化的细胞
(4) 2 高 低
24.(1) 平 磷酸二酯键 D
(2)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上游 RNA 聚合酶
(3)部分基因
(4)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胸腺嘧啶(T) DNA连接
25.(1) 温度 酸碱度 稀释涂布平板 灼烧灭菌、酒精消毒
(2)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