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槐荫区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学历案课时课题 “学圣贤智慧,承君子之风”之单元导引 课时 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课型 单元导引课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学习任务要求,明确本单元学习方向。 2.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流利,体悟古代圣贤的君子之风。 3.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任务一:大声朗读23、24、25、26课两遍。不会读的字词红笔标注。 任务二:查阅字典,借助注释,解决任务一中的朗读障碍,并注音。 任务三:通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五篇文言文,把握语速、语调,并用“/”在教材上划分停顿。 学习知识卡片: 文言文的停顿原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可以根据句意划分;示例:“以天下之所顺”,其正确的停顿是“以/天下/之所顺”,原因是“以”译为“凭借”; (2)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及其成分划分: ①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动宾之间可停顿;示例:劳/其筋骨 ③句中转折连词之间可停顿;示例:然而/不胜者 ④前面有“夫、其、故”等词语引领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示例:夫/环而攻之 ⑤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示例: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任务四:学贵有疑:写下你预习中不理解的疑惑。 (二)课中学习 任务一:【明确单元任务】(对应目标1,约5分钟) 1.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并工整地记录下来。 任务二:【初读课文 读好文言】(对应目标2,约15分钟) 根据课前划分停顿,进行订正,再读课文,读出文章的节奏。 学习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1:郭预衡先生说“《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罕有艰深之辞、生涩之句。”谭家健先生则认为,孟子喜欢用运用排偶的句式和反复重叠的句型使文章与长江大河,浪头一个接着一个,造成浑灏流转,滔滔不绝的壮观。 知识卡片2:排比句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增强语句气势的作用。 对举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组成的相互衬托、对照、并举,在结构上平行和依存,且小句的字数大致相等,在语义表达上相反、相似或相称的句式,突出事物的不同。 知识卡片3:诵读标记:↑声调上扬,↓声调下沉,/ 停顿,“·”着重号。 排比句示例: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对举句示例: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任务三:【再读课文 感受君子之风】(对应目标2,约15分钟) 1.我读到了孟子的哪些思想? 2.我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愚公? 3.我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真将军”? 4.《饮酒》和《渔家傲》作者的人生处境有什么相似之处? 5.《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同属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任务四:【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对应目标3,约10分钟) 任务五:【课堂评价反思】1.完成评价任务:学习行为评价与反思。 学习行为学习维度及水平描述达成 情况自我评价与反思1.课前 自主学习项目一:多遍阅读文章,查阅字典,解决生词障碍项目二:划分停顿,反复诵读,达到准确流利2.课中 合作交流项目一:能够大声洪亮地朗读文章,读得准确流利项目二:品析关键句子,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项目三:能积极参与合作,认真倾听别人意见、表达自己见解3.课后 学习反思水平一:能基本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准确率达60%以上水平二:能完成本节课大部分学习目标,准确率达80%以上水平三:能全部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准确率达95%以上(三)课后巩固 任务一:基础性作业 摘抄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任务二:发展性作业 朗读并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感受文章非凡的气势 任务三:拓展性作业 回顾本堂课所学,生成并提交一份朗读作品(可配乐、配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