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第 1 课时)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关于古代哲学家和近代科学家研究成果的 AI 动画,了解科学发展过程及科 学家思想来源,观看近代科学仪器和某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 观粒子构成的。 2. 通过计算、观看我国科学家拍摄的水分子图片以及实验探究,初步感知微观粒子的运 动特征。 3. 通过分析实验和生活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了解在分子机器方面 的诺贝尔化学奖和观看我国哈工大制作的分子机器工作原理视频,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 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梳理科学家思想,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求学、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 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宏观物质是由对应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2. 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 微粒观的建立。 2. 能够利用微观粒子特征解释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引 入 【情境】播放我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在 嫦娥五号月壤发现分子水的视频。 【问题】若这是在月壤中提取出的一 杯水,如果将这杯水不停地分,分到不能 前沿问题引出本节课学 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 发对微观粒子的思考。再分为止,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是 什么? 【活动】学生思考构成水的最小粒子。环节二: 宏观物 质由微观粒子构 成 【展示】以 AI 动画形式展示古代国内 外哲学家墨子和德谟克利特有关物质本原 的猜想假说和近代科学家道尔顿、盖-吕萨 克和阿伏伽德罗的推理。 【活动 1】学生观察和聆听, 了解科 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科学思维。 【活动 2】学生观看现代仪器以及通 过先进仪器间接或直接看到的原子和分子 图像,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是 真实存在的。 【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 粒子构成的,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 3】展示我国科学家拍出的水 分子照片。了解给水分子拍照很困难,世 界上最早拍到水分子的图片是中国江颖团 队。 通过科学史的介绍,让学 生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智 慧,形成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用仪器真实拍 到的分子和原子图片,发展学 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环节三:探究微 观粒子的基本特 征 【活动 1】通过计算体会水分子的小。 结合一滴从月壤提取的水的质量和一 个水分子的质量,学生计算一滴水中水分 子的数目,结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一滴 水中水分子的数目,学生体会微观粒子的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总结 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活动2】实验证明分子的运动。 1.对比称量放置一段时间从月壤提取 结合真实的数据,计算体 会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的水,学生从称量数据发现放置一段时间 后的月壤水质量减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 运动。 2.实验探究氨水和酚酞溶液反应。 观看实验视频,学生知道了氨水可以 使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与 酚酞溶液接触后,使酚酞溶液变红。 【总结 2】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 【活动 3】探究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 ——温度。 因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通过改 进实验,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让 学生体会,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 大,运动更快。 【总结 3】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 量增大,运动更快。 【活动4】实验验证分子之间有间隔。 1.再次观看我国科学家拍摄的水分子 照片,直观看到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2.通过压缩注射器内的空气实验,让 学生体会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结 4】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活动 5】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 子间隔。 信息:18mL 的水加热到 100℃ , 变成 30600mL 的水蒸气,体积扩大约 1700 倍。 通过信息理解到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 态、液态和气态时的体积不同,表明其分 子间的间隔不同。通过微观模型,理解一 结合水减少的真实实验 数据和氨水和酚酞溶液反应 的实验,证明微观粒子在不断 运动。 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 会分子运动除了受分子种类 的影响,还受外界因素温度的 影响。 通过图片和实验直观体 会分子之间有间隔。 通过信息和模型,理解相 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不同状 态下分子间隔不同。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 子间的间隔,大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环节四: 用微观 粒子特征来解释 实验和生活中的 现象 【活动 1】观看品红扩散实验。 学生通过观看品红扩散实验,用微观 粒子特征来解释实验现象。 【活动2】学生通过观看“未见花开 先闻花香 ”、“打气筒给轮胎打气 ”、“热 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 ”等生活现象。 用微观粒子特征解释以上现象。 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 及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回 答,达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 识的掌握情况。环节五:整理与 提升 【活动 1】讲解“分子机器的设计与 合成 ”在 2016 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学生仔细聆听,了解科学前沿。 【活动2】观看视频,我国哈尔滨工 业大学的前沿研究“毒液微型机器人 ”的 工作原理。 学生观看,了解我国科学前沿问题。 了解科学前沿,厚植爱国 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认 同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