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事件概述
自2025年5月10日开赛以来,迅速成为全国舆论场的焦点。
“苏超联赛”爆火出圈
事件概述
“足协搅黄‘村超’”“指导‘苏超’”等无据谣言近期在网络流传,获得不小关注度。面对这些毫无根据却搅乱舆论的谣言,“村超”“苏超”已先后辟谣。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在谣言中保持清醒,共同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3.2 营造清朗空间
总议题:如何营造清朗空间?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19-2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通过了解苏超被造谣案例,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自由有界,守法是底线”的观念。
道德修养:通过议学延伸的探究,将道德规范内化为网络行为准则,养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投身公益行动,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环节一
网络利弊如何辨?
环节一:网络利弊如何辨?
13支队伍总体实力差距不大,但积分榜竞争异常胶着,这种“猜不透的赛果”让赛事充满了悬念和观赏性。
议一议:暑假,小苏也想去看一场苏超,请你谈谈小苏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苏超信息。
知识小结
1.网络是把双刃剑 P19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与算法操控;网络暴力,群体对立与极端化;虚假信息泛滥;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疏离等等。
网络衍生的社会问题:
环节二
理性上网如何行?
环节二:理性上网如何行?
小苏打算用一个小时做一份去看苏超的规划,打开浏览器,被推荐的篮球赛吸引,不知不觉看了一个半小时,结果规划也没做成。等晚上爸爸用电脑的时候,自动弹出许多关于篮球赛的信息。
议一议:小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弹出许多篮球赛的信息?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做?
议学提示:自控能力不足。是信息茧房。不在无关的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知识小结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20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①原因: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②要求:a.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的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b.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知识拓展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环节二:理性上网如何行?
小苏在网上查找苏超信息的时候,看到了右图这样的信息:
他认为:这是在黑苏超,蹭流量。
但也有网友认为: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议一议:孰是孰非,你怎么看?小组合作,派代表发言。
议学提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知识小结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21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①原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②要求: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方法技能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①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②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夸大其词的内容往往不可靠。
⑤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救。
环节二:理性上网如何行?
小苏认为网络是自由的,谁想说啥就说啥。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知识小结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21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原因:a.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b.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②要求: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环节二:理性上网如何行?
议一议: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小苏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小苏起初被网络上的不实赛况误导,后来学会甄别信息,只从官方渠道获取赛事动态。他看到赛事中球员拼搏的正能量画面,便剪辑下来分享到社交平台,吸引众多网友点赞,营造积极网络氛围。
他还留意到赛事周边社区的公益需求,在网络平台发起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足球装备的倡议,联合网友筹集物资,借助网络力量让赛事与公益相连。面对网络上的地域黑等不良言论,他主动反驳,呼吁大家文明观赛。
议学提示: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知识小结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22
(4)传播网络正能量。
要求:
①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③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④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环节三
网络担当怎彰显?
环节三:网络担当怎彰显?
议学延伸:请同学们结合右侧《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课堂小结
全面认识网络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合理使用网络
营造清朗空间
随堂练习
1.(20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小张收到一条短信:“恭喜你中奖了!只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就可领大奖。”小张按要求填写信息后,发现银行卡里被人转走4000元,于是立刻报警。这警示我们( )
A.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
B.网络处处有“陷阱”,我们应远离网络
C.网络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D.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沉迷于网络
A
“远离网络”说法过于绝对。
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普通用户”也可以防范网络诈骗。
与题意不相符。
2.(20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对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捐赠、用户打赏,获取流量变现、广告分成等经济收益的“自媒体”,要堵住其“问题流量”和牟利途径;对借此吸粉的账号,要清除粉丝量,坚决遏制“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我们可以( )
①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
③坚持言论自由,随意大胆发言
④学会选择信息,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C
普通公民无权直接打击。
言论自由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
3.(20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在信息技术教室里,同学们解密小游戏的简单代码原理,感受科技的独特魅力;在VR游戏中,学生们“穿越”至《清明上河图》,置身于北宋的都城之中,船只缓缓驶过河流,车马在街道上穿梭,行人络绎不绝……学校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旨在( )
A.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B.提高学生的游戏技能
C.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
D.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A
材料未提及网络安全防护或人身安全相关内容。
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网络素养。
活动中未涉及法律知识或规则教育。
4.(20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模仿人类思考、回答人们的问题。这项技术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泄露、学术造假等风险。为此,我们( )
①为了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远离人工智能
②必须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③注重AI的积极作用,不必在意AI存在的风险
④时刻遵守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规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说法错误。
注重AI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AI的弊端。
5.(2025·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2024年,针对中学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多样化、隐蔽化趋势,网信部门依托“清朗”专项行动,清理涉未成年人违法信息430万余条,处置账号13万余个,关闭违规平台2000余个,并通过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强化法律保障。司法机关也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相关案件起诉量同比上升66.9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姚明提出“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旨在让青少年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对此,有不少同学认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很有意义,只要远离网络,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护青少年。”
(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的观点进行点评。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5.(1)观点错误。网络生活有利也有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虚假、不良信息会给社会和大众带来危害,沉迷于网络,也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该行动倡导有利于减少屏幕依赖,鼓励青少年参与运动和亲近自然,有助于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促进了人际交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社会进步。远离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要保护未成年人,需要青少年提高自律能力,合理利用网络,同时,需要家长加强监督、引导,需要学校学习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需要政府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等。
(2)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于网络。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