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2022高二下·安徽期末)三星堆考古“上新”啦!2022年6月13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经过碳14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确立和贫富分化加剧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氏族大事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取代个体劳动, 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①错误;
②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②④正确;
③: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物,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社会成年人共同决定。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根据基础知识点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也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的是(  )
A.生产劳动中主要用石器工具 B.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生产劳动中主要用金属工具 D.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正确,生产劳动中主要用石器工具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之一;
B错误,奴隶社会生产劳动中主要用金属工具;
C错误,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的特点;
D错误,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的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基础知识,结合题干做出判断即可。
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2021年12月4日,央视播出的《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将我们带回到距今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共赴人类化石宝库——北京周口店遗址,揭开“北京人”的神秘面纱!下列选项还原了“北京人”神秘面纱后面“真容”的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②铁制工具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氏族长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央视播出的《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将我们带回到距今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体现的是原始社会。
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时期“北京人”神秘面纱后面“真容”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②不合题意,铁制工具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工具,而原始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
③符合题意,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不合题意,原始社会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因此氏族长不能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4.(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④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形态。
①符合题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错误,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部分劳动成果;
③错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④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5.(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古代社会的变革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性质的有(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③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④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不合题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并不涉及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符合题意,“朱门儿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残酷剥削,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
③不合题意,“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
④符合题意,“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残酷剥削,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是理解运用,不能死记硬背。
6.(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本意是红漆大门,借指富贵人家。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富贵人家酒肉多的都放臭了、放馊了,而门外的路上,却有因饥饿受冻而死的穷人无人收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君主专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等级制度 D.社会生产力水平
【答案】B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正确。
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阶级在政治上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C不符合题意;
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造成农民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7.(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伐檀》一诗出自《诗经》,诗歌写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封建社会制度下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形式多种多样
B.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不享有任何劳动成果
C.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D.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很高
【答案】C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不合题意,题干强调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体现封建社会制度下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形式多种多样;
B错误,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享有极少的任何劳动成果;
C正确,题干强调了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农民,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D错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8.(2022高二下·双鸭山期末)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有(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
【解析】【分析】①正确,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错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正确,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9.(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心性大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工具和制骨、植物遗存,还首次发现了中原地区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据此可推断,在当时(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共同劳动逐渐取代个体劳动
③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③正确,南阳黄山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②错误,在原始社会,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
④错误,在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10.(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列宁指出,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
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符合题意,“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调和,不涉及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符合题意,“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资“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1.(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恩格斯指出:“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灭亡
②社会程度往高水平发展会缓和资本尖锐矛盾
③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恩格斯的观点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这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灭亡;
②错误,社会程度往高水平发展会加剧资本尖锐矛盾;
③错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
④符合题意,恩格斯的话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
12.(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同步练习)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者和资本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劳动者:财富大多数是我们创造的,可是我们没有钱!钱都让你们拿走了!
资本家:不好意思,社会规则我们已经制定完了!你们帮个忙,帮我们把吃不完的苹果、橘子和喝不完的牛奶倒去海里。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推断(  )
①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统治
②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没有人身自由
③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
④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错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③正确,“社会规则我们已经制定完了!你们帮个忙,帮我们把吃不完的苹果、橘子和喝不完的牛奶倒去海里”,可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
④正确,“财富大多数是我们创造的,可是我们没有钱!钱都让你们拿走了”,说明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劳动群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电视机、电冰箱、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已经普及。工人居住条件有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下列对上述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加隐蔽
②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④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正确,“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 ”,说明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显得更加隐蔽;
②错误,这些新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正确,这些新变化一定程度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④不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4.(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据载,原始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语商和象形文字,这极大地促进了人的知识积累和扩大文化也随之发展,从而创造了最早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认识的限制,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原始的宗教。以下关于原始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正确,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正确,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③错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并非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错误,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5.(2022高三上·沈阳月考)《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说明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①④正确;
②: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②错误;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材料也未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考点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背诵有关内容,运用排除法进行排除理解材料的主体和主旨即可。
16.(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在封建社会,战乱使得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还要服劳役,战乱时被武装为私兵,终身依附地主,世代相袭。尽管如此,史学家普遍认为,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比奴隶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封建制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剥削方式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D.农民有了人身自由,能够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答案】B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错误,相对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位有所提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B正确,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的标准在于新的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建立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C错误,相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剥削方式有所进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D错误,封建社会,农民只是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占有小部分劳动成果。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1)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2)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3)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7.(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2008年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信贷危机、信用危机,早期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9日场面开始失控,并导致多个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1)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
【答案】(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表现、原因)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可联系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可联系主干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点评】(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2)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解答此类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身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答案不唯一,角度不唯一,契合主题,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8.(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2021年,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13年,但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发展,在继续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性的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2)经济危机爆发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变革措施以应对经济危机对本国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由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可以克服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个说法?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表现、原因)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可联系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可联系主干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点评】(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2)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解答此类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身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答案不唯一,角度不唯一,契合主题,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 / 1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2022高二下·安徽期末)三星堆考古“上新”啦!2022年6月13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经过碳14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确立和贫富分化加剧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氏族大事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也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的是(  )
A.生产劳动中主要用石器工具 B.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生产劳动中主要用金属工具 D.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2021年12月4日,央视播出的《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将我们带回到距今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共赴人类化石宝库——北京周口店遗址,揭开“北京人”的神秘面纱!下列选项还原了“北京人”神秘面纱后面“真容”的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②铁制工具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氏族长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④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古代社会的变革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性质的有(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③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④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本意是红漆大门,借指富贵人家。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富贵人家酒肉多的都放臭了、放馊了,而门外的路上,却有因饥饿受冻而死的穷人无人收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君主专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等级制度 D.社会生产力水平
7.(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伐檀》一诗出自《诗经》,诗歌写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封建社会制度下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形式多种多样
B.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不享有任何劳动成果
C.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D.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很高
8.(2022高二下·双鸭山期末)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有(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心性大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工具和制骨、植物遗存,还首次发现了中原地区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据此可推断,在当时(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共同劳动逐渐取代个体劳动
③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列宁指出,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
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恩格斯指出:“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灭亡
②社会程度往高水平发展会缓和资本尖锐矛盾
③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同步练习)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者和资本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劳动者:财富大多数是我们创造的,可是我们没有钱!钱都让你们拿走了!
资本家:不好意思,社会规则我们已经制定完了!你们帮个忙,帮我们把吃不完的苹果、橘子和喝不完的牛奶倒去海里。
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推断(  )
①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统治
②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没有人身自由
③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
④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劳动群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电视机、电冰箱、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已经普及。工人居住条件有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下列对上述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加隐蔽
②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④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据载,原始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语商和象形文字,这极大地促进了人的知识积累和扩大文化也随之发展,从而创造了最早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认识的限制,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原始的宗教。以下关于原始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2高三上·沈阳月考)《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②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在封建社会,战乱使得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还要服劳役,战乱时被武装为私兵,终身依附地主,世代相袭。尽管如此,史学家普遍认为,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比奴隶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封建制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剥削方式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D.农民有了人身自由,能够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17.(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2008年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信贷危机、信用危机,早期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9日场面开始失控,并导致多个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1)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
18.(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2021年,距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13年,但其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并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发展,在继续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性的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2)经济危机爆发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变革措施以应对经济危机对本国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由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可以克服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个说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取代个体劳动, 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①错误;
②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②④正确;
③: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物,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社会成年人共同决定。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根据基础知识点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正确,生产劳动中主要用石器工具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之一;
B错误,奴隶社会生产劳动中主要用金属工具;
C错误,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的特点;
D错误,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的特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基础知识,结合题干做出判断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央视播出的《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将我们带回到距今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体现的是原始社会。
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时期“北京人”神秘面纱后面“真容”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②不合题意,铁制工具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工具,而原始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
③符合题意,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不合题意,原始社会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因此氏族长不能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4.【答案】B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形态。
①符合题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错误,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部分劳动成果;
③错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④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不合题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并不涉及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符合题意,“朱门儿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残酷剥削,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
③不合题意,“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
④符合题意,“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残酷剥削,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是理解运用,不能死记硬背。
6.【答案】B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正确。
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压迫农民阶级在政治上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C不符合题意;
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造成农民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7.【答案】C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不合题意,题干强调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体现封建社会制度下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形式多种多样;
B错误,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享有极少的任何劳动成果;
C正确,题干强调了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农民,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D错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8.【答案】C
【知识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及主要矛盾
【解析】【分析】①正确,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错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正确,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③正确,南阳黄山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②错误,在原始社会,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
④错误,在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10.【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符合题意,“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调和,不涉及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符合题意,“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资“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1.【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恩格斯的观点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这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灭亡;
②错误,社会程度往高水平发展会加剧资本尖锐矛盾;
③错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
④符合题意,恩格斯的话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确率。
12.【答案】D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错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③正确,“社会规则我们已经制定完了!你们帮个忙,帮我们把吃不完的苹果、橘子和喝不完的牛奶倒去海里”,可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
④正确,“财富大多数是我们创造的,可是我们没有钱!钱都让你们拿走了”,说明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分析】①正确,“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 ”,说明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使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显得更加隐蔽;
②错误,这些新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正确,这些新变化一定程度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④不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4.【答案】A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①正确,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正确,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③错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并非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错误,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说明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①④正确;
②: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前提,②错误;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材料也未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的考点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背诵有关内容,运用排除法进行排除理解材料的主体和主旨即可。
16.【答案】B
【知识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解析】【分析】A错误,相对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位有所提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B正确,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的标准在于新的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建立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C错误,相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剥削方式有所进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D错误,封建社会,农民只是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占有小部分劳动成果。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1)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2)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3)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7.【答案】(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表现、原因)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可联系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可联系主干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点评】(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2)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解答此类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身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答案不唯一,角度不唯一,契合主题,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表现、原因)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可联系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对资本主义未来的认识”,可联系主干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点评】(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2)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解答此类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身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答案不唯一,角度不唯一,契合主题,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