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

资源简介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2025七下·昭平期末)亚洲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生长。小麦起源于两河流域,水稻最早在中国的长江流域种植,棉花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读亚洲三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同种类农作物能良好适应亚洲独特的气候条件,反映亚洲气候具有的特征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季风气候分布广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形成该气候特征的原因有(  )
①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 ②南北跨纬度大 ③多大江大河 ④地形复杂多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图中农业区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崎岖,排水良好
B.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C.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D.劳动力丰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2025七下·昭平期末)当地时间2025年1月21日,美国南部地区多地打破了有史以来最大降雪纪录。读北美洲气流示意图、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甲、乙两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北美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B.甲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C.乙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D.乙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美国南部地区纬度较低,但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产生降雪,原因是(  )
A.靠近冷空气源地,气温较低 B.中部为平原,冷空气畅行无阻
C.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 D.靠近五大湖地区,气候较冷湿
6.①气流仅能达到西部沿海地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5七下·昭平期末)2025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1周年,目前,秦岭站的新能源、科研、通讯、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室外管线等配套环保设施系统安装工作正按计划全面展开。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南极的科考站大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该时间段南极地区(  )
A.为热季,冰雪大量消融 B.为冬季,风力较小
C.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D.为旱季,降水较少
8.下图中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反映的问题是(  )
A.两极地区野生动物锐减 B.极地地区淡水资源短缺
C.全球海洋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9.为保护周边环境,秦岭考察站在建设过程中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淡水资源储备,直接排放污水
B.减少对当地淡水资源的依赖,避免污染周边海洋
C.仅为满足科研用水需求,不考虑环保
D.降低建设成本,随意处置污水
(2025七下·昭平期末)2025年4月6日-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对埃及展开国事访问,并签署涉及卫生、交通、水利等多领域合作协议。读图1埃及和图2法国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流为刚果河 B.法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埃及四面临海 D.乙山脉为阿尔卑斯山脉
11.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和经济文化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发达 B.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C.居民通用阿拉伯语 D.居民信奉基督教
(2025七下·昭平期末)俄罗斯与日本是两个在亚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虽隔海相望,但地理特征存在差异。读图1俄罗斯和图2日本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两国的共同点是(  )
A.矿产丰富,森林广布 B.位于北半球
C.地狭人稠,农业发达 D.地跨两大洲
13.两国城市与人口大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交通
(2025七下·昭平期末)亚马孙河流域一年中洪水时间最长可达200天之久,河面最高可上涨10—15米。每年洪水季,这里的部分森林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洪泛森林。读图1亚马孙洪泛森林分布示意图及相应气候资料图2,完成下面小题
14.图1中决定亚马孙河流域洪泛森林面积大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15.下列保护与开发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迁移居民,禁止开发 ③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2025七下·昭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多个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材料二: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的开通,有效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读图1中欧班列沿线示意图、图2丙地所在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图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造成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甲地位于   (地区),其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是   。
(2)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   大陆的运输大动脉。试分析开通中欧班列的意义。(写出1条即可)   。
(3)读图3可知,在国际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出口的产品是   ,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近些年来,图1中的丙地区人口增长迅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根据图2和材料信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为该区域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
17.(2025七下·昭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是一种在世界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
材料二: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材料三:图1为印度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图,图2为东南亚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图,图3为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粮食作物的选择和生长】
(1)根据图1和材料,印度主要粮食作物a是   、粮食作物b是   ;乞拉朋齐因地处盛行风A   (风向)季风的迎风坡,成为“世界雨极”,如果该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造成   灾害,对农业不利。
(2)读图2,分析中南半岛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是   。
(3)根据图3,俄罗斯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0℃的   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粮食作物的生产】
(4)人口的优势已成为印度和东南亚粮食生产的优势之一,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人口的优势是   。
【粮食作物的发展】
(5)粮食生产关乎世界粮食安全。请写出一条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
18.(2025七下·昭平期末)读图完成下题。
材料一:2024年5月5日习近平主席到达法国,对其进行国事访问。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小麦、玉米、葡萄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图1为法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法国葡萄和小麦种植区图。
(1)读图1,从纬度位置看,法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从图中分析可知,法国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
(2)简述图2中甲地对葡萄种植的有利影响:   。
材料二:美国的小麦区,包括冬小麦区和春小麦区。冬小麦秋播夏收(次年),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春小麦春播秋收,无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图3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图。
(3)结合图3和材料,判断图中①②区种植的是   (农作物),美国和法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均濒临   洋。
(4)简析美国乳畜区乳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
19.(2025七下·昭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低级煤,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对空气污染严重。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褐煤制氢”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日本在澳大利亚建厂,利用褐煤资源制氢,再将氢气输送到日本各个应用场景,基本实现零碳排放。目前对于“褐煤制氢”又有了新的研究。
材料二:图1为褐煤与氢使用对比图、图2为日本加氢站分布图和图3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图。
(1)图示两个国家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   (填写国家名称)。
(2)比较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海陆位置的异同点: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
(3)综合考虑交通、劳动力和资源情况,澳大利亚制氢厂的最佳选址应位于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图中的   (①/②/③)处,试分析原因   。
(4)分析两国开展“褐煤制氢”合作,对日本的有利影响: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3.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点评】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不同种类农作物能良好适应亚洲气候,说明亚洲有多种气候类型,能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气候复杂多样使得亚洲具备多样的水热组合,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A正确;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强调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与多种农作物适应关系不大,BC错误;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但这不是多种农作物能适应的主要原因,重点是气候类型的多样,D错误。
故答案为:A。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南北跨纬度大,热量差异大,形成多样温度带;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降水差异大,有多样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加剧气候复杂性。而多大江大河主要影响水文、流域生态等,和气候复杂多样成因关联小。所以①②④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图中农业区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黄河 - 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灌溉,B正确。地形崎岖不符合这些地区的地形特点,A错误;人口稀少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C错误;劳动力丰富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自然条件,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C
5.B
6.C
【知识点】美国概况
【解析】【点评】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由于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和从墨西哥湾北上的暖空气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无阻,即使在墨西哥湾沿海,冬季也会出现寒冷天气。
4.A、甲是白令海峡,它是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A 错误。
B、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B 错误。
C、乙是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C 正确。
D、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 错误。
故答案为:C。
5.美国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中部为广阔平原。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以顺着中部平原长驱直入,直达南部地区,使南部地区虽纬度较低,但冬季也易受冷空气影响产生降雪,B正确;美国南部地区远离冷空气源地,A错误;美国南部地区多平原,地势低平,C错误;美国南部地区远离五大湖,D错误。
故答案为:B。
6.①气流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受西部高大山脉(如落基山脉 )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只能影响西部沿海地区,所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C正确;纬度位置一般影响气候的整体分布规律,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A错误;海陆位置对气候有影响,但不是这种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B错误;人类活动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C
8.D
9.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和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最佳时间。
7.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2 月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此时气温相对较高,且白昼时间长,便于开展科考站建设等活动,C正确,B错误;南极地区终年寒冷,冰雪不会大量消融,A错误;南极地区降水稀少,降水以降雪形式为主,并没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D错误。
故答案为:C。
8.A、读图分析漫画内容,漫画中并没有体现出野生动物锐减的情况,没有关于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相关表述,A错误;
B、漫画没有提及极地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重点是冰的融化,而不是淡水资源短缺,B错误;
C、漫画中没有任何关于海洋污染的信息,没有体现出海洋中有污染物等情况,C错误;
D、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它们对话中提到 “冰化了很多”,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冰川融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9.A、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能直接排放污水,A错误;
B、秦岭考察站在南极,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可减少对当地冰川等淡水资源的依赖,污水处理能避免污水排放污染周边海洋环境,B正确;
C、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不仅仅为满足科研用水需求,还为了考虑环保,C错误;
D、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建设成本,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0.D
11.A
【知识点】埃及;法国
【解析】【点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首都开罗,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北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10.A、读图可知,甲为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A错误;
B、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错误;
C、埃及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并非四面临海,C错误;
D、乙山脉为阿尔卑斯山脉,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埃及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历史文化遗迹,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著名景点,两国旅游业都很发达,A正确;
B、埃及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等,法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不是两国主要粮食作物,B错误;
C、埃及居民语言主要为阿拉伯语,法国为法语,C错误;
D、埃及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法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C
【知识点】日本概况;俄罗斯自然地理概况;俄罗斯的人口、城市、民族和文化
【解析】【点评】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森林广布,地广人稀,重工业发达;日本矿产资源匮乏,工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2.A、俄罗斯矿产丰富、森林广布;日本矿产资源匮乏,A错误;
B、俄罗斯和日本都位于北半球,B正确;
C、俄罗斯地广人稀,农业有一定发展但受气候等限制;日本地狭人稠,农业因地形等因素规模有限,C错误;
D、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单一亚洲国家,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罗斯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日本北部气候相对南部更寒冷,南部气候相对温暖适宜,所以气候是两国城市与人口大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自然因素,C正确;水源、地形、交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C
【知识点】巴西概况;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巴西的亚马孙平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巴西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使其成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地区。
14.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从图 2 气候资料看,全年高温多雨。洪泛森林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森林,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变化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进而决定洪泛森林被淹没的面积大小,B正确;气温主要影响热量条件,对洪泛森林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小;地形、土壤也不是决定洪泛森林面积的主要因素,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关于亚马孙流域森林的保护与开发,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始,如雨林观光等,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C①③④⑤正确;迁移居民,禁止开发做法太极端,当地居民依赖雨林生存,完全禁止开发不现实,也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②错误,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6.【答案】(1)海陆位置;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2)亚欧;①推动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农矿产品
(4)引进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甲、乙、丙三地中,甲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雪较多,三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
(2)读图可知,中欧班列连接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横跨亚欧大陆;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它促进了沿线各国家之间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并且班列运营直接拉动物流、仓储、贸易等领域就业,间接促进服务业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3)从图 3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可知,该区域矿产资源(如黄金、金刚石等 )和农产品(如可可、咖啡等 )丰富,在国际贸易中,多出口农矿产品 ,但工业制成品制造能力弱,需进口,这种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丙位于中亚,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为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的措施:①引进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节水作物的比例,降低农业用水需求;③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非饮用水领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点评】中欧班列是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的铁路国际联运班列,有 “钢铁驼队” 之称。
(1)甲、乙、丙三地中,甲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雪较多,三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其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读图可知,中欧班列横贯亚欧大陆;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它促进了沿线各国家之间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并且班列运营直接拉动物流、仓储、贸易等领域就业,间接促进服务业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3)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因长期受殖民统治,现在仍难摆脱殖民统治阴影,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丙位于中亚,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为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的措施:①引进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节水作物的比例,降低农业用水需求;③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非饮用水领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17.【答案】水稻;小麦;西南;干旱;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灌溉水源充足(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欧;劳动力众多,且价格低廉;消费群体庞大,市场广阔。;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工程;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知识点】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俄罗斯的工农业;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1)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季风气候为主,结合材料一(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水稻喜温喜湿)和图 1,粮食作物 a 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符合水稻生长习性,所以 a 是水稻 ;粮食作物 b 分布在相对降水较少的区域,符合小麦生长特点,所以 b 是小麦。盛行风 A 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乞拉朋齐因地处其迎风坡,降水极多成为“世界雨极”。若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会大幅减少,容易造成干旱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3)从图 3 可知,俄罗斯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 0℃的区域,结合俄罗斯地形,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4)印度和东南亚人口众多,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庞大的人口形成广阔的消费市场,利于粮食的销售和生产规模的稳定与扩大。
(5)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改进农业生产技术,采用高产、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可以显著提高单产,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作物生长条件,减少资源浪费;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资金可以用于研发新的农业技术,改进种子和肥料,资金支持可以帮助农民购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资金还可以投资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扩大耕地面积,通过土地整理和开发,可以增加可用于种植的土地面积,但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垦导致土地退化;兴修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还可以减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播种、收割等环节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等等。
【点评】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18.【答案】北温;东南高,西北低;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利于糖分积累;灌溉水源充足;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对葡萄酒有独特情怀,市场需求量大等。;小麦;大西;地处温带,气候相对冷湿,水源充足,利于优质牧草生长;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发展乳畜业。
【知识点】美国概况;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法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法国大致位于42°-51°N,处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观察图1法国地形分布图,法国河流多自东南向西北流,水往低处流,因此可以判断其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
(2)图 2 中甲地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冬季温和多雨,利于葡萄树越冬;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适宜葡萄生长;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对葡萄酒有独特情怀,市场需求量大等。
(3)读图可知,图3中①②区是美国小麦区,结合材料二 “冬小麦秋播夏收(次年),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春小麦春播秋收,无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 ,可知①②区种植的是小麦;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法国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海等,两国均濒临大西洋。
(4)美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相对湿冷,美国乳畜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地区,水源充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处美国东北部,是人口和城市密集区,经济发达,对乳制品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点评】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临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机械化水平高,效率高,产量大。
19.【答案】(1)澳大利亚
(2)共同点:都临太平洋;不同点:日本不临印度洋,澳大利亚濒临印度洋(合理即可)
(3)①;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靠近褐煤产地,节省运输成本。
(4)减少大气污染;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知识点】七大洲;日本概况;日本的工业;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解析】【分析】(1)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岛屿组成的岛国,不独占大陆。
(2)共同点:从海陆位置看,日本东临太平洋,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 ,所以两国都临太平洋。
不同点: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四周临海,西临日本海等,不濒临印度洋;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读图可知,制氢厂最佳选址在①处,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劳动力丰富;且靠近褐煤的产地,能够节省运输成本,而且海陆交通便利。
(4)结合图1褐煤与氢使用对比可知,褐煤使用会排放焦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氢使用主要排放水,污染小 。对日本的有利影响是:日本能源资源匮乏,合作后可缓解能源紧张问题,获得稳定的氢气能源供应;褐煤制氢基本实现零碳排放,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环境。
【点评】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漫长,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
(1)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
(2)读图可知,日本是岛国,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两国都濒临海洋,其中日本濒临太平洋,澳大利亚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共同点是都临太平洋,不同点是日本不临印度洋,澳大利亚濒临印度洋。
(3)读图可知,制氢厂最佳选址在①处,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劳动力丰富;且靠近褐煤的产地,能够节省运输成本,而且海陆交通便利。
(4)结合材料可知,两国都是沿海国家,澳大利亚的液化氢通过海洋运输运往日本,两国开展“褐煤制氢”合作,对日本的有利影响是:日本能源资源匮乏,合作后可缓解能源紧张问题,获得稳定的氢气能源供应;褐煤制氢基本实现零碳排放,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环境。
1 / 1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2025七下·昭平期末)亚洲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生长。小麦起源于两河流域,水稻最早在中国的长江流域种植,棉花则起源于印度河流域。读亚洲三大文明发源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同种类农作物能良好适应亚洲独特的气候条件,反映亚洲气候具有的特征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季风气候分布广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形成该气候特征的原因有(  )
①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 ②南北跨纬度大 ③多大江大河 ④地形复杂多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图中农业区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崎岖,排水良好
B.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C.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D.劳动力丰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答案】1.A
2.D
3.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点评】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不同种类农作物能良好适应亚洲气候,说明亚洲有多种气候类型,能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气候复杂多样使得亚洲具备多样的水热组合,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A正确;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强调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与多种农作物适应关系不大,BC错误;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但这不是多种农作物能适应的主要原因,重点是气候类型的多样,D错误。
故答案为:A。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南北跨纬度大,热量差异大,形成多样温度带;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降水差异大,有多样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加剧气候复杂性。而多大江大河主要影响水文、流域生态等,和气候复杂多样成因关联小。所以①②④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图中农业区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黄河 - 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灌溉,B正确。地形崎岖不符合这些地区的地形特点,A错误;人口稀少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C错误;劳动力丰富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自然条件,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七下·昭平期末)当地时间2025年1月21日,美国南部地区多地打破了有史以来最大降雪纪录。读北美洲气流示意图、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甲、乙两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北美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B.甲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C.乙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D.乙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美国南部地区纬度较低,但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产生降雪,原因是(  )
A.靠近冷空气源地,气温较低 B.中部为平原,冷空气畅行无阻
C.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 D.靠近五大湖地区,气候较冷湿
6.①气流仅能达到西部沿海地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4.C
5.B
6.C
【知识点】美国概况
【解析】【点评】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由于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和从墨西哥湾北上的暖空气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无阻,即使在墨西哥湾沿海,冬季也会出现寒冷天气。
4.A、甲是白令海峡,它是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A 错误。
B、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B 错误。
C、乙是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C 正确。
D、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 错误。
故答案为:C。
5.美国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中部为广阔平原。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以顺着中部平原长驱直入,直达南部地区,使南部地区虽纬度较低,但冬季也易受冷空气影响产生降雪,B正确;美国南部地区远离冷空气源地,A错误;美国南部地区多平原,地势低平,C错误;美国南部地区远离五大湖,D错误。
故答案为:B。
6.①气流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受西部高大山脉(如落基山脉 )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只能影响西部沿海地区,所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C正确;纬度位置一般影响气候的整体分布规律,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A错误;海陆位置对气候有影响,但不是这种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B错误;人类活动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七下·昭平期末)2025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1周年,目前,秦岭站的新能源、科研、通讯、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室外管线等配套环保设施系统安装工作正按计划全面展开。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南极的科考站大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该时间段南极地区(  )
A.为热季,冰雪大量消融 B.为冬季,风力较小
C.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D.为旱季,降水较少
8.下图中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反映的问题是(  )
A.两极地区野生动物锐减 B.极地地区淡水资源短缺
C.全球海洋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9.为保护周边环境,秦岭考察站在建设过程中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淡水资源储备,直接排放污水
B.减少对当地淡水资源的依赖,避免污染周边海洋
C.仅为满足科研用水需求,不考虑环保
D.降低建设成本,随意处置污水
【答案】7.C
8.D
9.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和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最佳时间。
7.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2 月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此时气温相对较高,且白昼时间长,便于开展科考站建设等活动,C正确,B错误;南极地区终年寒冷,冰雪不会大量消融,A错误;南极地区降水稀少,降水以降雪形式为主,并没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D错误。
故答案为:C。
8.A、读图分析漫画内容,漫画中并没有体现出野生动物锐减的情况,没有关于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相关表述,A错误;
B、漫画没有提及极地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重点是冰的融化,而不是淡水资源短缺,B错误;
C、漫画中没有任何关于海洋污染的信息,没有体现出海洋中有污染物等情况,C错误;
D、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它们对话中提到 “冰化了很多”,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冰川融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9.A、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能直接排放污水,A错误;
B、秦岭考察站在南极,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可减少对当地冰川等淡水资源的依赖,污水处理能避免污水排放污染周边海洋环境,B正确;
C、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不仅仅为满足科研用水需求,还为了考虑环保,C错误;
D、安装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建设成本,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七下·昭平期末)2025年4月6日-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对埃及展开国事访问,并签署涉及卫生、交通、水利等多领域合作协议。读图1埃及和图2法国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流为刚果河 B.法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埃及四面临海 D.乙山脉为阿尔卑斯山脉
11.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和经济文化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发达 B.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C.居民通用阿拉伯语 D.居民信奉基督教
【答案】10.D
11.A
【知识点】埃及;法国
【解析】【点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首都开罗,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北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10.A、读图可知,甲为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A错误;
B、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错误;
C、埃及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并非四面临海,C错误;
D、乙山脉为阿尔卑斯山脉,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埃及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历史文化遗迹,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著名景点,两国旅游业都很发达,A正确;
B、埃及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等,法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不是两国主要粮食作物,B错误;
C、埃及居民语言主要为阿拉伯语,法国为法语,C错误;
D、埃及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法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七下·昭平期末)俄罗斯与日本是两个在亚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虽隔海相望,但地理特征存在差异。读图1俄罗斯和图2日本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两国的共同点是(  )
A.矿产丰富,森林广布 B.位于北半球
C.地狭人稠,农业发达 D.地跨两大洲
13.两国城市与人口大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交通
【答案】12.B
13.C
【知识点】日本概况;俄罗斯自然地理概况;俄罗斯的人口、城市、民族和文化
【解析】【点评】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森林广布,地广人稀,重工业发达;日本矿产资源匮乏,工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2.A、俄罗斯矿产丰富、森林广布;日本矿产资源匮乏,A错误;
B、俄罗斯和日本都位于北半球,B正确;
C、俄罗斯地广人稀,农业有一定发展但受气候等限制;日本地狭人稠,农业因地形等因素规模有限,C错误;
D、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单一亚洲国家,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罗斯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日本北部气候相对南部更寒冷,南部气候相对温暖适宜,所以气候是两国城市与人口大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主要自然因素,C正确;水源、地形、交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七下·昭平期末)亚马孙河流域一年中洪水时间最长可达200天之久,河面最高可上涨10—15米。每年洪水季,这里的部分森林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洪泛森林。读图1亚马孙洪泛森林分布示意图及相应气候资料图2,完成下面小题
14.图1中决定亚马孙河流域洪泛森林面积大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15.下列保护与开发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迁移居民,禁止开发 ③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④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14.B
15.C
【知识点】巴西概况;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巴西的亚马孙平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巴西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使其成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地区。
14.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从图 2 气候资料看,全年高温多雨。洪泛森林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森林,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变化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进而决定洪泛森林被淹没的面积大小,B正确;气温主要影响热量条件,对洪泛森林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小;地形、土壤也不是决定洪泛森林面积的主要因素,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5.关于亚马孙流域森林的保护与开发,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始,如雨林观光等,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C①③④⑤正确;迁移居民,禁止开发做法太极端,当地居民依赖雨林生存,完全禁止开发不现实,也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②错误,排除ABD。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2025七下·昭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多个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材料二: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的开通,有效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读图1中欧班列沿线示意图、图2丙地所在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图3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造成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甲地位于   (地区),其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是   。
(2)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   大陆的运输大动脉。试分析开通中欧班列的意义。(写出1条即可)   。
(3)读图3可知,在国际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出口的产品是   ,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近些年来,图1中的丙地区人口增长迅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根据图2和材料信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为该区域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
【答案】(1)海陆位置;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2)亚欧;①推动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农矿产品
(4)引进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甲、乙、丙三地中,甲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雪较多,三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
(2)读图可知,中欧班列连接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横跨亚欧大陆;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它促进了沿线各国家之间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并且班列运营直接拉动物流、仓储、贸易等领域就业,间接促进服务业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3)从图 3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可知,该区域矿产资源(如黄金、金刚石等 )和农产品(如可可、咖啡等 )丰富,在国际贸易中,多出口农矿产品 ,但工业制成品制造能力弱,需进口,这种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丙位于中亚,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为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的措施:①引进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节水作物的比例,降低农业用水需求;③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非饮用水领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点评】中欧班列是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的铁路国际联运班列,有 “钢铁驼队” 之称。
(1)甲、乙、丙三地中,甲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雪较多,三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其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读图可知,中欧班列横贯亚欧大陆;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它促进了沿线各国家之间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并且班列运营直接拉动物流、仓储、贸易等领域就业,间接促进服务业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3)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因长期受殖民统治,现在仍难摆脱殖民统治阴影,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丙位于中亚,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少,为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的措施:①引进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节水作物的比例,降低农业用水需求;③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非饮用水领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17.(2025七下·昭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是一种在世界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
材料二: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材料三:图1为印度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图,图2为东南亚粮食作物种植区分布图,图3为俄罗斯小麦主产区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粮食作物的选择和生长】
(1)根据图1和材料,印度主要粮食作物a是   、粮食作物b是   ;乞拉朋齐因地处盛行风A   (风向)季风的迎风坡,成为“世界雨极”,如果该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造成   灾害,对农业不利。
(2)读图2,分析中南半岛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是   。
(3)根据图3,俄罗斯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0℃的   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粮食作物的生产】
(4)人口的优势已成为印度和东南亚粮食生产的优势之一,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人口的优势是   。
【粮食作物的发展】
(5)粮食生产关乎世界粮食安全。请写出一条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水稻;小麦;西南;干旱;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灌溉水源充足(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欧;劳动力众多,且价格低廉;消费群体庞大,市场广阔。;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工程;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知识点】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俄罗斯的工农业;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分析】(1)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季风气候为主,结合材料一(小麦喜温凉、较耐旱;水稻喜温喜湿)和图 1,粮食作物 a 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符合水稻生长习性,所以 a 是水稻 ;粮食作物 b 分布在相对降水较少的区域,符合小麦生长特点,所以 b 是小麦。盛行风 A 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乞拉朋齐因地处其迎风坡,降水极多成为“世界雨极”。若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会大幅减少,容易造成干旱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3)从图 3 可知,俄罗斯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高于 0℃的区域,结合俄罗斯地形,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
(4)印度和东南亚人口众多,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庞大的人口形成广阔的消费市场,利于粮食的销售和生产规模的稳定与扩大。
(5)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化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改进农业生产技术,采用高产、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可以显著提高单产,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作物生长条件,减少资源浪费;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资金可以用于研发新的农业技术,改进种子和肥料,资金支持可以帮助农民购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资金还可以投资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扩大耕地面积,通过土地整理和开发,可以增加可用于种植的土地面积,但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垦导致土地退化;兴修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还可以减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可以大幅度提高播种、收割等环节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等等。
【点评】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18.(2025七下·昭平期末)读图完成下题。
材料一:2024年5月5日习近平主席到达法国,对其进行国事访问。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小麦、玉米、葡萄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图1为法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法国葡萄和小麦种植区图。
(1)读图1,从纬度位置看,法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从图中分析可知,法国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
(2)简述图2中甲地对葡萄种植的有利影响:   。
材料二:美国的小麦区,包括冬小麦区和春小麦区。冬小麦秋播夏收(次年),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春小麦春播秋收,无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图3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图。
(3)结合图3和材料,判断图中①②区种植的是   (农作物),美国和法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均濒临   洋。
(4)简析美国乳畜区乳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
【答案】北温;东南高,西北低;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利于糖分积累;灌溉水源充足;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对葡萄酒有独特情怀,市场需求量大等。;小麦;大西;地处温带,气候相对冷湿,水源充足,利于优质牧草生长;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发展乳畜业。
【知识点】美国概况;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法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法国大致位于42°-51°N,处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观察图1法国地形分布图,法国河流多自东南向西北流,水往低处流,因此可以判断其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
(2)图 2 中甲地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糖分;冬季温和多雨,利于葡萄树越冬;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适宜葡萄生长;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对葡萄酒有独特情怀,市场需求量大等。
(3)读图可知,图3中①②区是美国小麦区,结合材料二 “冬小麦秋播夏收(次年),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春小麦春播秋收,无需越冬,种植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 ,可知①②区种植的是小麦;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法国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海等,两国均濒临大西洋。
(4)美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相对湿冷,美国乳畜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地区,水源充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处美国东北部,是人口和城市密集区,经济发达,对乳制品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点评】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临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机械化水平高,效率高,产量大。
19.(2025七下·昭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低级煤,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对空气污染严重。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褐煤制氢”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日本在澳大利亚建厂,利用褐煤资源制氢,再将氢气输送到日本各个应用场景,基本实现零碳排放。目前对于“褐煤制氢”又有了新的研究。
材料二:图1为褐煤与氢使用对比图、图2为日本加氢站分布图和图3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图。
(1)图示两个国家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   (填写国家名称)。
(2)比较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海陆位置的异同点: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
(3)综合考虑交通、劳动力和资源情况,澳大利亚制氢厂的最佳选址应位于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分布图中的   (①/②/③)处,试分析原因   。
(4)分析两国开展“褐煤制氢”合作,对日本的有利影响:   (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澳大利亚
(2)共同点:都临太平洋;不同点:日本不临印度洋,澳大利亚濒临印度洋(合理即可)
(3)①;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靠近褐煤产地,节省运输成本。
(4)减少大气污染;提供能源(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知识点】七大洲;日本概况;日本的工业;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解析】【分析】(1)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岛屿组成的岛国,不独占大陆。
(2)共同点:从海陆位置看,日本东临太平洋,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 ,所以两国都临太平洋。
不同点: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四周临海,西临日本海等,不濒临印度洋;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读图可知,制氢厂最佳选址在①处,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劳动力丰富;且靠近褐煤的产地,能够节省运输成本,而且海陆交通便利。
(4)结合图1褐煤与氢使用对比可知,褐煤使用会排放焦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氢使用主要排放水,污染小 。对日本的有利影响是:日本能源资源匮乏,合作后可缓解能源紧张问题,获得稳定的氢气能源供应;褐煤制氢基本实现零碳排放,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环境。
【点评】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漫长,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
(1)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
(2)读图可知,日本是岛国,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两国都濒临海洋,其中日本濒临太平洋,澳大利亚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共同点是都临太平洋,不同点是日本不临印度洋,澳大利亚濒临印度洋。
(3)读图可知,制氢厂最佳选址在①处,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劳动力丰富;且靠近褐煤的产地,能够节省运输成本,而且海陆交通便利。
(4)结合材料可知,两国都是沿海国家,澳大利亚的液化氢通过海洋运输运往日本,两国开展“褐煤制氢”合作,对日本的有利影响是:日本能源资源匮乏,合作后可缓解能源紧张问题,获得稳定的氢气能源供应;褐煤制氢基本实现零碳排放,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环境。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