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认识自己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认识自己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2.1认识自己 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规划
(一)主题名称:新生活中的成长
(二)主题概述:
1.本单元以“新生活中的成长”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孕育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的萌芽,是各单元内容设计的基础。围绕“新生活中的成长”这一主题,引领学生踏上成长的节拍,体会角色变化的意味,了解初中阶段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生活确立崭新的目标,并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引导学生关注发展中的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励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带领学生走进学习新天地,建立学习新概念,拓展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激发生命成长的原动力,学会学习。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
3.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在重点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参照课程标准,并结合生活价值提取出“热爱生活,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单元大概念。在大概念的引领下,立足“新生活中的成长”主题,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新生活—新自我—新梦想”为主线,构建筑梦篇、发现篇、学习篇的三个切入完整成长链条,构成了以生活逻辑为线索的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立足单元主题,统筹单元活动,实现了单元内容的整体性。每课时都以议题的形式呈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力求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体现情境化、建构性、活动型的议题式教学特征。
(三)主题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2.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基本的问题,开始注重自我形象,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中学阶段,学习的难度和知识的深度、广度都有大幅度提升,为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学生就需要及早了解初中学习与小学的不同,改变或优化自己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即兴采访、角色扮演、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意义,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情境材料分析、亲身经历分享等形式认识梦想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梦想。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学会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通过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感知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明确做更好的自己能够落实的行动。
(六)单元评价建议:
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
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
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理解初中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知道合理规划初中生活。
2.了解认识自己的内容和途径,明确做更好的自己能够落实的行动。
3.知道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和终身学习的意义,理解学习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
学习能力 1.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会把握机遇,促进自我发展能力。
2.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掌握改正缺点、激发潜能的方法。
3.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价值观念 1.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理性地面对他人的评价,能以积极的态度接纳、欣赏自己。
3.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热爱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素养达成 政治认同 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热爱中学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健全人格 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我改进,不断完善自我,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真诚、友善,具有同理心,相互支撑,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责任意识 合理规划初中生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培养担当精神。
二、具体课时设计:
2.1 认识自己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
“课程内容”中“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评价。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更客观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别人怎样看待我?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但由于心理、生理不成熟,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有限,社会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难以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这是造成学生行为上出现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5.核心素养目标:
1.健全人格:通过参与“我的i/e特质画像”情境讨论,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具备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
2.责任意识:通过了解鲁迅、马云等名人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激发自身潜能,履行社会责任;
3.道德修养:通过参与“同伴盲盒中的我”议学活动,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养成自强自律、相互尊重的道德品质。
6.设计意图
本课件设计以I人E人话题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兴趣,结合鲁迅、马云案例阐释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助力学生形成责任意识。设置“我的 i/e 特质画像”“同伴盲盒里的我” 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自我分析、他人评价、生活实践多维度认识自己,培养健全人格。最后以《我的成长护照》让学生践行认知,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实现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发展自己” 的逻辑闭环,贴合核心素养目标与知识点。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i人e人吗?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教师播放《全网都在讨论的i人e人到底是什么意思?》视频
教师:1.观看视频,你觉得自己更像i人还是e人?举手表决!
2.这个标签能100%代表你吗?
学生1:我觉得自己像i人,因为人多时我会紧张。
学生2:我更像e人,朋友说我总爱组织活动。
学生3:这个标签不能完全代表我,我在熟人面前很活泼,但遇到陌生人就变i了。
教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 I/E 特质有不同的感受,标签确实能帮我们快速了解自己的一些特点,但它是否就是全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认识自己”的课堂,探寻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I人E人相关视频,结合学生熟悉的网络热点话题,快速激发课堂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 “举手表决” 和 “标签能否 100% 代表自己” 的提问,引导学生初步思考性格标签与真实自我的关系,为后续探讨 “认识自己” 奠定基础,同时呼应核心素养中 “健全人格” 的培养目标。)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11,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3.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3)新课讲授
环节一:I/E 特质里,为何要自知?
教师:鲁迅先生是典型的i人,偏爱安静思考。他精准把握自身善于观察、思考深刻且文笔犀利的禀赋,以文字为刃,写下众多揭露社会现实、唤醒民众的文章。
马云是典型的e人,性格外向。他清晰认知自己出色的沟通能力、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强大的领导力,通过演讲凝聚团队,打造庞大商业帝国,既实现自我发展,又带动多人就业。
议一议:从鲁迅和马云的案例中,你能看出正确认识自己有哪些重要意义?
学生1:鲁迅认识自己的思考力,用文字改变社会。
学生2:马云发挥沟通优势,既成功创业又帮助他人。
教师小结: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P10
①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
②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③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鲁迅(I 人)、马云(E 人)的名人案例,将抽象的 “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具象化,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性格特质者如何通过认清自我实现价值,既呼应 “责任意识” 的核心素养(激发潜能、履行社会责任),又为学生理解 “增强自信、促进交往、处理社会关系” 提供真实范例)
过渡语:既然认识自己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透过 I/E 特质的表象,真正看清自己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索认识自己的方法。
环节二:观I察E间,怎样识自我?
议学活动1:我的i/e特质画像
议学任务:1.请勾选符合你的特质(可多选)。
2.由表可知我们可以从哪些维度来认识自己?
学生:(结合勾选结果)我们可以从生理状况(比如演讲时的反应)、心理特征(比如喜欢独自思考还是小组讨论)、社会角色(比如在班级是倾听者还是组织者)这几个维度认识自己。
教师小结: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P10
(1)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我们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从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关系来认识自己。
议学活动2:同伴盲盒里的我
活动流程:
1.每组发放便签纸,匿名写下对同组每位同学的评价:“1个与i/e相关的优点+1个小建议,2 分钟完成。
2.组长收集便签后打乱分发,阅读“盲盒评价”,2分钟内记录:“哪条评价让你意外?”
3.每组邀请2名学生分享:“他人眼中的你,和你在特质清单中的‘画像’有何不同?”
议一议:如果他人评价与自我认知有差异,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有同学说我 “虽然安静,但总能记住细节”,这和我自己认为的 “只是不爱说话” 不太一样,挺意外的;我觉得不能只信自己或只信他人,应该结合起来看,比如别人说的优点我可以保持,建议可以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教师小结: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P11
(3)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3.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P11
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要用心聆听、注重沟通、勇于面对、理性应对。
教师:七年级(3)班筹备研学活动,i人小宇负责手册设计,独自完成的初稿虽详实却漏了同学心仪地点;e人小哲牵头游戏策划,因讨论匆忙导致规则混乱。协调会上,两人都坚持己见,拒绝调整,最终策划未通过,活动停滞。
议一议:这次研学筹备活动启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学生:小宇没意识到自己独处时会忽略别人的需求,小哲没发现自己太急会漏掉细节,这说明光靠自己想或听别人说还不够,得在做事(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不足。
教师小结: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P11
(3)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 i/e 特质画像”活动,引导学生从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关系三个维度梳理自身I/E 相关特质,落实“通过自我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知识点,呼应课件中对认识自己维度的阐述。“同伴盲盒里的我” 活动以匿名评价形式,让学生在接收与自身 I/E 特质相关的反馈中,理解“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镜子”,学会客观对待评价,培养相互尊重的道德修养,贴合“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的内容。七年级(3)班研学活动的情境讨论,则结合I 人小宇和 E 人小哲的实践失误,让学生体会 “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的重要性,呼应课件中 “生活实践能让我们更准确认识自己” 的知识点,整体通过多样活动覆盖认识自己的三种方式,助力学生形成对自我的立体认知。)
过渡语:小宇没意识到自己独处时会忽略别人的需求,小哲没发现自己太急会漏掉细节,这说明光靠自己想或听别人说还不够,得在做事(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不足。
环节三:明I晓E后,如何践于行
议学延伸:《我的成长护照》
1.我的当前特质:______(结合自我分析和他人评价,写出 1~2个主要的i/e相关特质)
2.我想突破的:______(如i人尝试在班级晨会上公开演讲、e人尝试独立完成一次复杂的学习任务等)
3.实践计划:加入______社团(如演讲社团、手工社团等);承担______任务(如组织一次小组讨论、独立完成一次班级板报设计等)
议学参考:1.我的当前特质:既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也能安静完成独立作业;但在面对陌生同学时,主动交流的勇气不足。
2.我想突破的:在新的社交场景中(如跨班活动)主动介绍自己,拓展交往圈。
3.实践计划:加入“校园广播站”,尝试采访其他班级的同学;承担“班级联谊活动联络员”任务,负责与联谊班级对接活动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成长护照》活动,让学生将对 I/E 特质的认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 “认识自己” 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呼应 “健全人格”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同时让核心素养目标(如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在行动中落地。)
8.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展开,通过 I 人 E 人话题切入,结合鲁迅、马云的案例,明确了正确认识自己能促进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及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意义。通过 “我的 i/e 特质画像”“同伴盲盒里的我” 及研学情境讨论,学习了从自我分析、他人评价、生活实践三个维度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我的成长护照》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助力大家在接纳 I/E 特质的同时实现成长。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借助I人E人热点话题,学生参与度较高,名人案例和实践活动能有效衔接知识点,但部分学生在“同伴盲盒评价”中对他人建议的反思不够深入,研学情境讨论时对 “实践认识自己”的理解稍显表面。
改进:增加“评价反思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比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的具体差异;在研学情境后补充 “实践反思卡”,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下类似的实践感悟,深化对 “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