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部分
/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
考 点 突 破
中 考 典 例
类型一 文体知识
必备知识 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
分类 特点 示例
事物性说明文 解说具体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点等。 《中国石拱桥》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
事理性说明文 阐释抽象事理的本质、关系、规律等。 《被压扁的沙子》阐释了恐龙灭绝的原因。
考点
1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方法思路
1.辨析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必备知识
1.说明顺序
说明 顺序 具体说明 分类 示例
时间 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等。 《蝉》介绍蝉从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
考点
2
分析结构顺序
说明 顺序 具体说明 分类 示例
空间 顺序 按照空间位置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南西北等。 《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
逻辑 顺序 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和功用,解释事理本质等。 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 《中国石拱桥》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小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等。
续表
2.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
结构 形式 具体说明 举例
总分 式 具体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苏州园林》采用“总—分”式。先总体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语言。
递进 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后边内容是对前边内容的进一步说明。递进式结构多见于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中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就是典型的由现象到本质的递进式结构。
结构 形式 具体说明 举例
并列 式 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等的层次。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苏州园林》一文,从总体来看是“总—分”式结构,但是分写的部分“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呈现并列式结构。
连贯 式 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蝉》介绍蝉从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
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各个阶段呈
现连贯式结构。
续表
必备知识 说明方法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 标志 示例
举例子 特点:通过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作用:具体真实地说明……,便于读者认识和理解。 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中国石拱桥》)
考点
3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 标志 示例
分类别 特点: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 作用:能使人了解事物的概貌,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使说明更有条理。 一类(种)……,另一(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大自然的语言》)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列数字 特点: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需要注意,表示年月日的内容不属于列数字。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极具说服力,令读者更信服。 约数、小数、分 数、百分数、倍数等。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中国石拱桥》)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作比较 特点:将两种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加以比较。作比较有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对比是为了说明不同点。 作用: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更鲜明地说明事物,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相当于、较等。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大自然的语言》)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下定义 特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规定性的说明。常用于科技说明文、产品说明书等。 作用:能够科学、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一般不属于下定义)。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摹状貌 特点: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形象、更具体。 描写性词语。 ——
作诠释 特点:对说明对象的性质、特征、成因等进行简要的解说。 作用:揭示概念,便于理解。 —— ——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打比方 特点: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 作用:可将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 像、仿佛、如、似的等。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引用 特点:引用名人著述、公式定律、谚语、传说、新闻等,充实说明内容,或作为说明依据。 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趣味性。 名言诗文、新闻 报道、逸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续表
说明 方法 特点及作用 常见标志 示例
画图表 特点: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作用:直观明了地说明……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
续表
必备知识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语言 特点 分类及标志词 准确 严密 表推测 可能、大概、也许……
表程度 更、非常、最、比较……
表范围 仅仅、只有、当时、目前、大部分、自古以来……
表频率 常用、往往、常常、经常、偶尔、通常、一般、总是、有时……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表信息来源 据试验、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资料表明……
生动 形象 主要分为说明方法(如打比方、摹状貌等)的使用,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的使用,描写的使用等。 考点
4
品味说明文语言
方法思路
类型二 材料解读
方法思路
1.内容辨析(客观题)
考点
5
内容辨析与概括
2.内容概括(主观题)
方法思路
考点
6
分析句段作用
方法思路
1.材料探究
2.提出措施或建议
考点
7
拓展延伸
[2022淮安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刘先觉
①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
分,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
筑的整体之美。
②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
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例如,天坛祈年殿就有三层台基,总高达6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
玉圆台,衬托着上部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殿宇,使之更显壮丽恢弘。
③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为木结构梁架组成,木质结构通常由榫卯联
结,榫卯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保证房屋的坚固。外墙与隔墙只不过是起围护作用,
因此中国俗语中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为承重构件是木柱和梁架,而不是墙,这和
现代结构中的框架原理颇为相似。建筑正面所排列的柱子形成一些“开间”,两侧的柱子
排列则组成了建筑的“进深”,它的大小与数量根据正面开间来定。开间通常是单数,而
进深为双数。艺术上为了强调中轴线与中心部位,中间的开间往往较两侧略宽,从而使单
调的开间排列显出细微的变化。柱身与柱础也通过油漆与雕刻加以修饰,使建筑更加精致
与美观。
⑤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顶、
悬山顶、拱顶、庑殿顶、歇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杂
多变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
⑥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既
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微微地向两侧
升高,屋角部分明显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峰。
④大型古典建筑柱顶上通常有“斗拱”,这些斗拱都是由一块块木构件组合而成,目
的是支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
⑦江南与华南一带私家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与北方官式古典建筑大有区别,它们不
像北方那样严谨庄重,而是比较轻巧精致、色调淡雅。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分外灵动与
秀丽。
(节选自《建筑艺术的语言》,有改动)
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檐庑殿顶则是最高级别。屋顶上部一般都设有正脊,脊的端部大多做有脊兽或其他装饰。因此,古典建筑的屋顶不仅在艺术上没有沉重庞大的感觉,而且还成为表现建筑艺术的重要部位。你如果登上北京的景山,从北向南俯瞰故宫全景,那些高低起伏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组合,真会使你如入仙境。
1.分析句段作用 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
作用,又有衬托效果(或答“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2分),
②进一步说明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艺术)之美(2分)。
2.品味说明文语言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1分)。“通常”指“一般情况”,说明屋身的木质结构一般由榫卯联结,但也有例外(1分)。删去后过于绝对化(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内容辨析与概括 阅读第⑤—⑦段,说说“屋顶”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屋顶形式多种多样;②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③翘角飞檐呈现意境美;④屋顶的色彩美;⑤屋脊装饰美;⑥南北屋顶风格异趣美。
评分标准 每点1分,得满为止。意对即可。
4.分析句段作用 同学们研读全文后,对第④段是否需要删去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观点及
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删去”“不删去”皆可。如回答需要删去,可以从第④段的主要
内容与文章主要内容的关联性方面进行分析;如回答不需要删去,则需要分析第④段在内容、
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示例1)需要删去。理由是:①中国古典建筑外观上明显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
部分,并不包括斗拱,前后不对应;②斗拱这部分内容与本文的说明重点关系不大。所以需要
删去。
(示例2)不需要删去。理由是:①从内容看,斗拱本身也是屋身的一部分,斗拱的目的是支
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
(或答“斗拱是屋身和屋顶的重要衔接部分,更能体现‘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
②从结构看,本段上承屋身部分,下启屋顶部分,衔接自然,结构严谨。所以不能删去。
评分标准 观点1分,理由3分。理由每方面2分,得满为止。
5.拓展设问 分析结构顺序、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内容辨析与概括 下面表述不符合文
意的一项是(2分)( )
B
A.文章按照空间顺序,分别从台基之美、屋身之美、屋顶之美三个角度介绍中国古典建筑
之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台基有防潮的作用,为达到最好的防潮效果,有的建筑的台基会修筑好几层。
C.木柱和梁架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承重构件。
D.“斗拱”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位于柱顶,有平衡内外、连接上下的作用。
解析:根据第②段“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可知,修筑好几层是为
了更加雄伟壮丽,达到衬托效果,与防潮无关。
6.拓展设问 拓展延伸 如何能让古老的中国建筑焕发新生机?请根据文章及链接材料提出
你的建议。(4分)
【链接材料一】1981年,法国宣布扩建并改造卢浮宫的计划,总统密特朗直接拍板中国建
筑师贝聿铭操刀整个项目。面对外界质疑,贝聿铭顶住压力,完成了令全世界都惊叹的作
品。这座玻璃金字塔,也让世界见识了中国人在建筑上的非凡才华。
山西应县木塔曾登上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三季节目,但至今这座世界现存最古
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却鲜有人知;而同样是中国人操刀建造的卢浮宫,光2022年,就
约有780万人次参观。
卢浮宫
应县木塔
【链接材料二】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是相当严肃的,可这种自带的严肃属性
也束缚住了很多地方文创开发、文博推广的手脚。但不久前由甘肃省博物馆研创设计的一
款“丑萌”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却火遍网络,不仅铜奔马周边文创备受追捧,更多的馆
藏文物亦跟着出圈。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一马难求”的盛况,不少网友甚至发出了尽快落
实“一户一马”的呼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吸引有志青年积极参与,为古老的中国建筑注入新活力;②不断创新,关注
市场需求,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拉近与受众的距离;③要符合时代趋势,借助新
媒体平台,加强对古典建筑的宣传。(任答2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