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试卷:集合与常用逻辑语言 解答题专项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试卷:集合与常用逻辑语言 解答题专项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试卷:集合与常用逻辑语言解答题专项练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本大题共1小题)
1.已知数列,,记集合的元素个数为.
(1)若为1,2,4,8,12,写出集合,并求的值;
(2)若为1,3,a,b,且,求和集合;
(3)若数列项数为,满足,求证:“”的充要条件是“为等比数列”.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本大题共14小题)
2.设集合.
(1)当时,求集合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2)若,求整数的所有可能取值.
3.已知集合,.
(1)分别求,.
(2)已知,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集合,.
(1)若,试求;
(2)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5.已知非空集合.
(1)求B;
(2)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6.设集合.
(1)当时,求集合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2)若,求整数的所有可能取值.
7.设集合.
(1)若,求;
(2)若,求的取值范围.
8.已知全集,集合,集合.
(1)求集合;
(2)设集合,若集合,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9.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10.已知集合.
(1)求,;
(2)若,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1.已知集合,集合.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2. 已知集合,.
当时,求,
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3. 已知集合,集合.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范围.
14.已知全集,集合,集合.
(1)若,求;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5.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
问题: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________,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本大题共11小题)
16.设集合,,求,.
17.已知集合,.
(1)求;
(2)定义,求.
18.集合.
(1)求;
(2)求.
19.设,函数,若的解集为A,,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已知全集,集合,.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已知集合,全集.
(1)当时,求;
(2)若,当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已知集合.
(1)若,求;
(2)若“”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23.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a,b满足的条件;
(2)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4.设集合或,.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5.已知集合或.
(1)当时,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6.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四、集合的综合应用(本大题共11小题)
27.对于集合A,,定义运算“”:{,两式恰有一式成立},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设,,在图1的韦恩图中填入集合A,,并求;
(2)设,,求;
(3)对于有限集合A,,,证明,并求当集合A,是确定集合时,使该式取等号的集合的数量(用含A,的式子表示).
28.设数集 满足:① ;② , 且 ,有 ,则称数集 具有性质 .
(1)判断集合 , 是否具有性质 ,并说明理由;
(2)证明:集合 具有性质 ;
(3)求满足性质 的所有三元素集 .
29.已知集合,其中,集合.定义运算,记|A|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若,求的值;
(2)若集合中的元素构成等差数列,且公差.
(i)当时,求的最小值;
(ii)当时,求的最小值.
30.对于集合 …, 和常数 ,定义: 为集合A相对 的“余弦方差”.
若集合 , ,求集合A相对 的“余弦方差”;
求证:集合 ,相对任何常数 的“余弦方差”是一个与 无关的定值,并求此定值;
若集合 , 集合A相对任何常数 的“余弦方差”是一个与 无关的定值,求出 、
31.非空有限集合由若干个正实数组成,集合的元素个数不少于个. 对于任意,,,若和中至少有一个属于,则称集合是“好集”;否则,称集合是“坏集”.
(1)判断和是“好集”还是“坏集”,并简单说明理由;
(2)题设的有限集合中,既有大于的元素,又有小于的元素,证明:集合是“坏集”;
(3)非空有限集合由若干个正实数组成,集合的元素个数不少于个. 对于任意,,若和都属于,则称集合为“超级好集”,求出所有的“超级好集”.
32.设,集合,且,称为的生成集,为的伴生集.用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定义.
(1)当时,求和;
(2)是否存在含有三个元素的正整数集合,使得和同时取最小值?若存在,给出一种集合;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时,求的最小值,并给出此时的集合.
33.若非空实数集A中存在最大元素和最小元素,则记,.
(1)已知,求和;
(2)已知,小明同学认为“”是“对任意,都有”的充要条件.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已知,为正整数,,若,求证:为奇数.
34.已知集合,对于,,定义.
(1)已知,求所有的,使得:
(2)已知,求证:为偶数;
(3)已知,对任意,均有,求的最大值.
35.已知集合S为平面中点的集合,n为正整数,若对任意的.且,总存在平面中的一条直线恰通过S中的k个不同的点 ,称集合S为n连续共线点集.
(1)若 判断S是否为3连续共线点集 是否为4连续共线点集
(2)已知集合S为n连续共线点集,记集合S的元素个数为.
(i)若,求n的最大值;
(ii)对给定的正整数n,求的最小值.
36.设正整数,,,这里. 若,且,则称具有性质.
(1)当时,若具有性质,且,,,令,写出的所有可能值;
(2)若具有性质:
①求证:;
②求的值.
37.已知集合(),S是集合A的子集,若存在不大于n的正整数m,使集合S中的任意一对元素,,都有,则称集合S具有性质P.
(1)当时,试判断集合和是否具有性质P?并说明理由;
(2)当时,若集合S具有性质P,那么集合是否具有性质P?并说明理由;
(3)当,时,若集合S具有性质P,求集合S中元素个数的最大值.
五、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本大题共11小题)
38.设,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B不是空集,设;,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范围.
39.已知集合,集合.
(1)存在,使成立,求集合;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命题,有,命题,使得成立.若命题为假命题,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0.已知,.
(1)若是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2)在(1)的条件下,集合,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1.已知非空集合,.
(1)当时,求,;
(2)若“”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42.设全集为,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43.(1)设,证明:的充要条件是.
(2)已知都是正实数,且,试比较与的大小,并证明.
44.已知或.
(1)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5.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
(1)若,且和都是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6.设,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47.已知集合,是否存在实数,使得是成立的______?
(1)把充分不必要条件补充在上面的问题中横线部分.若问题中的实数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问题中的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把必要不充分条件补充在上面的问题中横线部分.若问题中的实数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问题中的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8.已知集合.
(1)当时,求和;
(2)若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这样的实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六、全称量词、存在量词(本大题共3小题)
49.已知命题,使;命题,使.
(1)若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50.设命题: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命题:存在,使得不等式成立.
(1)若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有且只有一个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51.已知命题“,使得”.
(1)写出命题p的否定形式;
(2)若命题是一个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七、与基本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与能成立问题(本大题共1小题)
5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集合.
(1)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2)当时,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答案】(1),;
(2);
(3)见详解.
【详解】(1)集合,.
(2)由为1,3,,,当之一为2时,不妨令,则互不相等,
是集合中元素,又,则,,解得,不符合题意,
则必有,得,,互不相等,
则3,,都是集合中的元素,又,则,解得,,
因此为1,3,9,27,所以.
(3)充分性:若是递增的等比数列,设的公比为,
当时,,
所以,且,故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若是递增数列,且,则,
于是,且互不相等,又,
则,且互不相等,
因此,,
从而,所以为等比数列,故必要性成立,
综上,“”的充要条件是“为等比数列”.
2.【答案】(1)14
(2)1和2
【详解】(1)当时,,则,
所以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依题意,,由,得,解得,
所以整数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和2.
3.【答案】(1),
(2)
【详解】(1)由,解得,所以,
所以,
.
(2)因为,,
所以,解得,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4.【答案】(1)
(2)
【详解】(1)因为,
当时,,
所以.
(2)由,
因为方程的判别式,
所以当,即时,,符合题意;
当,即时,,不符合题意;
当,即时,有,则,无解,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5.【答案】(1)
(2)
【详解】(1)由,得,
所以,解得,
所以.
(2)因为,,
且,则,解得;
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
6.【答案】(1)14
(2)1和2.
【详解】(1)当时,,
故,其中含有4个元素,
故其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由题意可得,
由,
可得
解得,
故整数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和2.
7.【答案】(1)
(2)
【详解】(1),
所以,或,
若,,
所以.
(2)因为,所以,解得.
8.【答案】(1)
(2)
【详解】(1),
等价于,解得或,
故或,,
而,
所以.
(2)由(1)知,,
由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为的真子集,
又,
故,解得,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9.【答案】(1)
(2)
【详解】(1)由题意知,

当时,,所以,
所以.
(2),,
若,显然,
则或,
解得或,
即a的取值范围是.
10.【答案】(1),
(2).
【详解】(1)因为或,
所以
所以
(2)因
由,可得,则
所以,解得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1.【答案】(1),
(2)
【分析】(1)借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得到集合,再利用题意所给条件得到集合,即可结合并集定义得到,结合交集与补集定义得到;
(2)由可得,再分及进行讨论并计算即可得.
【详解】(1),
或,
,,


(2),,
若,则,可得;
若,则有,无解,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2.【答案】见详解
【详解】当时,,
或,
所以,
由得,,
当,即时,,满足,则
当时,,由,得或,
解,得无解
解,得,则,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3.【答案】(1)
(2)
【详解】(1)
由时,集合,

所以,
(2)
当,即时,集合,符合,
当时,由,有, 解得 ,
综上可知,若,则的范围是.
14.【答案】(1)
(2).
【详解】(1)由得,即,
所以集合.
又全集,所以,
当时,集合,
所以.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且.
所以或,解得.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5.【答案】(1)
(2)
【详解】(1)由不等式,解得或,可得或,
当时,可得,则,
所以.
(2)由集合或和,
若选择①:由或,可得,
要使得,则,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若选择②:由,即,可得,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若选择③:由,可得,可得,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6.【答案】答案见解析
【分析】首先化简集合B,然后根据集合、分类讨论a的取值,再根据交集和并集的定义求得答案.
【详解】解:因为
所以
又因为,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当且且时,所以,
17.【答案】(1)
(2)
【详解】(1)因为,
所以,
所以.
(2)因为,且,,
所以.
18.【答案】(1)
(2)
【详解】(1)由得,所以,
因为,所以.
(2)因为或,
所以.
19.【答案】或
【详解】,的解集为A,
当时,,所以,
此时,不满足题;
当时,令,解得其两根为,,
当时,,,则或,
因为,所以,即,
化简得,解得,
当时,,,则,
因为,所以,即,
化简得,解得,
综上,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为或.
20.【答案】(1)
(2)
【分析】(1)解分式方程可得集合,由可得集合,再利用补集与交集定义计算即可得解;
(2)由题意可得,再分及计算即可得.
【详解】(1)等价于,所以,
得,则,
若,则, ,
所以;
(2)若,则,
当时,有,则,
当时,则,解得,
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
21.【答案】(1)
(2)
【分析】(1)求出集合A的补集,根据交集运算可得答案;
(2)根据,,列出相应不等式组,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当时,,
则或,
故;
(2)若,当时,需满足,
解得,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2.【答案】(1)或
(2)
【详解】(1),
.
或,
或.
(2)“”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的真子集.
又.
等号不同时成立,即,解得,经检验“”满足题意.
的取值范围是.
23.【答案】(1),;(2).
【详解】解:(1);,
∴,;
(2),
∴分情况讨论①,即时得;
②若,即,中只有一个元素1符合题意;
③若,即时得,∴
∴综上.
24.【答案】(1)或
(2)或.
【详解】(1)由题意,得或.
又,,则.
结合数轴,可得或
解得或.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
(2)由,得.
当时,,即,满足.
当时,结合数轴,如图(1)(4),可得或
解得或.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
25.【答案】(1)
(2)
【详解】(1)当时,,
又因为或,所以;
(2)若,
当,即时,,满足;
当,即时,,
要满足,只需,
解得,又因为,所以.
综上可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6.【答案】(1)或;
(2)或
【详解】(1),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或;
(2),当时,,解得,
当时,或,
解得或,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或.
27.【答案】(1)韦恩图见解析,;
(2);
(3)证明见解析,集合的数量为个.
【详解】(1)如图1.
.
(2),,,
.
(3)画出韦恩图,如图2,将划分成7个集合,,,,

则,
,
,
故不等式成立,
当且仅当时,上式取等号.
等价于,等价于,
故当且仅当取等号.
故此时,如图3,集合,其中是确定的集合,
是的子集,所以满足要求的集合的数量为个.

28.【答案】(1)若 , ,则 ,故集合 不具有性质 ;
集合 中元素均为整数,满足①,且 , , ,满足②,
故集合 具有性质 .
(2)证明:① , ;
② 且 , ,则集合 具有性质 .
(3) , .
证明:对于三元素集 ,不妨设 ,
若 ,则 ,与三元素集矛盾,所以 .
若 ,则 ,与三元素集矛盾,所以 .
所以 , 只能取 中的两个不同数.
不妨设 , , :
对于 ,集合中元素均为整数,满足①,
, , ,满足②,
故集合 满足性质 .
对于 ,若 ,
则当 时, ;当 时, ,即 .
对于 ,若 ,
则当 时, ;当 时, ,即 .
综上,满足性质 的所有三元素集 , .
29.【答案】(1)
(2)(i)5;(ii)4050
【详解】(1)若,则,此时,,
,所以.
(2)(i)解法一:设,则有,

所以,为使最小,应尽量使A,B中相同元素最多,
而,故A,B中最多一个相同元素,令,即时,最小,
,此时.
解法二:由构成严格递增的等差数列可知,,则必有
又中最小元素为,则,则有,所以,
另一方面,当时,,此时,
综上,时,的最小值为5.
(ii)引理:当时,集合中的元素构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
引理的证明:对任意
当时,,当时,,
因此有;
另一方面,再证明可以取到满足的所有整数,
①取,当依次取时,可取到满足的所有整数;
②取,当依次取时,可取到满足的所有偶数;
③取,当依次取时,可取到满足或的所有奇数;
④取,此时,
由上述讨论可知,可以取到满足的所有整数,此时有
综上,引理得证.
故当时,,,
又,即,则有,
所以;
另一方面,当时,,,,
此时,
综上,当时,的最小值为2n,所以,当时,的最小值为4050.
30.【答案】见详解
【详解】 依题意得,
当集合 时,
集合 相对于常数 的“余弦方差”
此时“余弦方差”是一个常数,且常数为 ;
要使 是一个与 无关的定值,则
因为 ,
所以 与 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或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

则当 时,
当 时,
故 , 或 , 时,集合A相对任何常数 的“余弦方差”是一个与 无关的定值.
31.【答案】(1)集合是“坏集”, 集合是“好集”;理由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且
【详解】(1)对于集合,当时,,;所以集合是“坏集”;
对于集合,不妨令,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对于任意,,若和中至少有一个属于,则集合是“好集”.
(2)假设有限集合中的大于的最小元素为,最小元素为,则,,
因为,,所以,,所以有限集合是“坏集”.
(3)当且时,,,所以是“超级好集”;
下面证明:集合中不可能存在其他元素.
由(2)知:集合中不可能同时有大于和小于的元素,
若,且为中大于的元素中最大的元素,
此时,所以,所以不是“超级好集”;
若,且为中小于的元素中最大的元素,
此时,所以,所以不是“超级好集”;
所以中不可能存在其他元素.
所以满足题意的“超级好集”且.
32.【答案】(1);
所以.
(2)不存在,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这样的三元正整数集合满足条件,不妨设.
考虑:注意到,所以.
当时,,此时,
所以.
事实上,,
所以当取最小值时,一定有.
考虑:注意到,所以.
当时,,此时,
所以.
事实上,,
所以当取最小值时,一定有.
所以.
即,此时,矛盾.
所以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不存在.
(3)当时,不妨假设,
此时总有,所以.
对应的,考虑中元素个数最多的情况,
此时显然有互不相同,所以.
所以
下面证明当时,等号成立.
事实上,,且在和之间的所有整数值都取得到,所以此时.
此时若,其中.
则.由于,所以一定有,且.
所以必有,此时.
综上,当时,,
33.【答案】(1),;
(2)不正确,理由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详解】(1)此时,,故,.
(2)不正确,因为当,时,有,故,但.
所以“”不能推出“对任意,都有”.
(3)由定义知,故.
若,则,故.
此时,故,所以为奇数;
若,则,故的最大元素和最小元素同号,从而.
而,故,又因为,所以或.
而为正整数,所以,故,这就得到.
假设是偶数,则是奇数. 由于是偶数,所以和中必有一个偶数,再由是奇数,知是偶数.
设,则,,故.
由于,,故,即.
所以,得.
若,则,得,故为奇数,矛盾;
若,则显然为奇数,矛盾.
这表明假设不成立,所以为奇数.
34.【答案】(1)或或或
(2)证明过程见解析
(3)2
【详解】(1)由题意,若,使得,设,
则,注意到,
从而这四个数中的其中一个要么是0,要么是1,
结合,可知必有3个1和一个0,
所以我们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
(i),,解得,即此时;
(ii),,解得,即此时;
(iii),,解得,即此时;
(iv),,解得,即此时;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为或或或;
(2)若,设,,,
则,
由的定义可知, ,
不妨设中有个1,个0,
中有个1,个0,
中有个1,个0,
这意味着有组满足,组满足,
组满足,组满足,
组满足,组满足,
不失一般性,设,
则,
因为,
所以设,
注意到,
在这里,分三种情况讨论:
(i)若,则有,
即组满足,此时,
故是偶数,
(ii)若,则,

此时,
故是偶数;
(ii)若,则,

此时,
故是偶数;
综上所述,若,则为偶数;
(3)若,对任意,则可设,,
根据的定义可知,,从而,
若,则只能,
即,
这表明,
则所有可能的情况为:或;或;……;或;
下面证明所求的最大值是2,
一方面:当时,可取(取法不唯一),此时满足题意;
另一方面:当时,任取三个不同的,其中必有两个的第一个分量相等,
比如我们就让的第一个分量相等,
而这会导致,这就和矛盾,
故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的最大值是2.
35.【答案】(1)为3连续共线点集,不是4连续共线点集.
(2)(i);(ii).
【详解】(1)直线经过个点,直线经过个点,
直线经过1个点,所以为3连续共线点集.
没有直线经过中的4个点,所以不是4连续共线点集.
(2)(i)因为,即直线最多经过中的6个点,所以.
时,6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没有一条直线恰经过5个点,不满足.
时,5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则仅剩1个点,没有一条直线恰经过4个点,不满足.
又当时,
分别恰好经过中4,3,2,1个点,为4连续共线点集,所以.
(ii)设恰经过中的个点,
由于经过个点,恰经过个点,最多与交1个点,即最少需要多个点;
恰经过个点,最多分别与各交1个点,即最少需要多个点;
依次类推,恰经过个点,最多分别与各交1个点,
即最少需要多个点,
所以当是偶数时,最少需要个点,
当是奇数时,最少需要个点.
所以(为不超过的最小整数).
下面用归纳法构造个元素的点集,为连续共线点集,
①时,因为当时,最少需要1个点,而,结论成立,
当,最少需要2个点,而,结论成立;
②假设时,中有个点,直线恰经过中的个点,
作一条直线不经过原来的个点,且与均各有一个交点,
并在上取异于的两个点,
则各经过个点,然后任选一点,
过该点作不经过其余个点的直线,
则各经过个点,
则点集为连续共线点集,
此时.
所以.
36.【答案】(1)27或32
(2)①证明见解析 ②
【详解】(1)对集合,记其元素个数为. 先证明2个引理.
引理1:若具有性质,则.
引理1的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
不妨设,则正整数,但,
故一定属于某个,不妨设为.
则由知存在正整数,使得.
这意味着对正整数,有,
,但,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从而一定有,从而引理1获证.
引理2:若具有性质,则,且.
证明:取集合.
注意到关于正整数的不等式等价于,
而由引理1有,即.
结合是正整数,知对于正整数,当且仅当,
这意味着数列恰有项落入集合,即.
而两两之间没有公共元素,且并集为全体正整数,
故中的元素属于且仅属于某一个,故.
所以,
从而,这就证明了引理2的第一个结论;
再考虑集合中全体元素的和.
一方面,直接由知中全体元素的和为,即.
另一方面,的全部个元素可以排成一个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最后,再将这个集合的全部元素之和相加,
得到中全体元素的和为.
这就得到,所以有
.
即,从而,这就证明了引理2的第二个结论.
综上,引理2获证.
回到原题.
将从小到大排列为,则,
由引理2的第一个结论,有.
若,则,
所以每个不等号都取等,从而,故;
情况1:若,则,矛盾;
情况2:若,则,所以,得.
此时如果,则,矛盾;
如果,则,从而,故;
如果,由于,设,,则,.
故对于正整数对,有,
从而,这与矛盾.
综上,的取值只可能是或.
当时,;当时,.
所以的所有可能取值是和.
(2)①由引理1的结论,即知;
②由引理2的第二个结论,即知.
37.【答案】(1)集合不具有性质,集合具有性质,理由见解析
(2)具有性质,理由见解析
(3)
【详解】(1)集合不具有性质,集合具有性质,理由如下:
当时,,,

因为对于任意不大于10的,都可以找到该集合中的两个元素,
使得成立,
因为可取,对于该集合中的任意一对元素,,
都有,,
故集合不具有性质,集合具有性质;
(2)具有性质,理由如下:
当时,,
,任取,其中,
因为,所以,
从而,即,故,
因为集合具有性质,故存在不大于100的正整数,
使得对于中的任意一对元素,都有,
对于上述正整数,从中任取一对元素,
其中,则有,
故集合具有性质;
(3)由(2),若集合具有性质,则集合也具有性质.
若,则,则和至少有一个不超过,
则和中至少有一个集合,该集合至少有一半的元素不超过,
设集合中一共有个元素,不妨设中至少有个元素()不超过,
不妨设为均不超过,
因为若存在不大于的正整数,使集合中的任意一对元素,都有,
则称集合具有性质.
则均不在集合中,
所以集合至少有个元素不在集合中,则,
例如符合题意,
则.
38.【答案】(1);
(2)
【分析】(1)利用空集的概念计算即可;
(2)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转化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计算即可.
【详解】(1)若,由题意可知,即;
(2)结合(1)知,若B不是空集,则,
而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等价于B是A的真子集,
即(且等号不能同时取得),解得,
经验证时符合题意,综上.
39.【答案】(1)
(2)
(3)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系数与根的个数的关系,可求得,又,得到,代入集合,化简即可;
(2)由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且,故对于恒成立,再解含参的恒成立问题即可;
(3)先由命题为真命题,得,根据均值不等式求得,从而求得的范围,又为假命题,再求其补集即为的范围;
根据命题的否定,得,使得,再根据一元二次系数与根的关系进行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1)存在,使成立,
,解得,
又,
当时,集合,
此时.
(2)由题.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
即对于恒成立,

由一元二次函数性质可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即,解得,
的取值范围是.
(3)由(2)知,
命题,都有,则.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即,
若命题为真命题,则,命题为假命题,,
命题,使得为假命题,
命题,使得为真命题,
则恒成立,
恒成立,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40.【答案】(1)
(2)
【详解】(1)若是真命题,则,解得,
所以;
(2)因为“”是“”的充分条件,所以,
因为,所以,
解得,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41.【答案】(1),;
(2).
【详解】(1)当时,,
又,
,.
(2)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且
又∵,
则,,
经检验知,当时,,不合题意,
实数的取值范围.
42.【答案】(1)或
(2)
【详解】(1)当时,,
或,
又因为,
则或
(2)因为“”是“”成立的充分条件,则,
集合,,
当,即,即,符合题意;
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43.【答案】(1)证明见详解
(2),证明见详解
【分析】(1)分别证明充分性与必要性即可;
(2)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即可比较与的大小.
【详解】(1)证明:充分性:如果,
那么,

.
必要性:如果,
那么,

,,,
.
综上知,的充要条件是.
(2)证明:由

都是正实数,且,
即.
44.【答案】(1)或
(2)
【详解】(1)因为p:,所以p:,即,
因为p是q的充分条件,所以或,
解得或,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
(2)依题意,:,由(1)知p:,
又p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
解得,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45.【答案】(1);
(2).
【详解】(1)当时,不等式为,解得,即,
由,得,即,
由和都是真命题,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由,,得,即命题,由(1)知命题,
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因此或,解得或,即,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46.【答案】(1)
(2)
【详解】(1)由得,
当时,,
∴.
(2)∵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由得或,
当,即时,,不满足题意;
当,即时,,
∵ ,
∴,解得,
当,即时,,不满足 .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47.【答案】(1)
(2)
【详解】(1)因为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
又,,
所以,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2)因为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条件,所以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
若时,,解得,
若时,可得,解得,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48.【答案】(1)
(2)存在,
【详解】(1)得,故集合,
把代入得,解得,故集合,
故;
(2),且,得集合,
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
则有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49.【答案】(1)(2)
【详解】解:(1)由命题P为假命题可得:,
即,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为真命题,为假命题,则一真一假.
若为真命题,则有或,若为真命题,则有.
则当真假时,则有
当假真时,则有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50.【答案】(1);
(2)或.
【详解】(1)当时,的最小值为,
由为真命题,即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
得,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
(2)当时,,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由为真命题,即存在,使得不等式成立,
得,解得,即,由(1)知,
而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则当真假时,,解得;
当假真时,或,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或.
51.【答案】(1),使得
(2)
【分析】(1)根据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关系,准确改写,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转化为即不等式在上恒成立,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1)由命题“,使得”,
可得命题的否定为:“,使得”,
(2)因为命题是一个假命题,
则命题“,使得”为真命题,
即不等式在上恒成立,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满足题意;
当时,则满足,解得,
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52.【答案】(1)
(2)
【详解】(1)由题意知,1和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
得,解得,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是的真子集,而
,解得
故的取值范围为
(2)由(1)可得:,
所以,当且仅当时,
取得最小值为,此时.
依题意有,即,
整理得,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