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化学 年级 九 学期 秋季课题 跨学科实践活动 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制定保护北极熊行动计划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中的转化关系。 2.能从物质的性质于转化角度认识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辩证看待二氧化碳的利弊。 3.认识全球变暖这一重大环境问题,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从物质的性质与转化角度认识二氧化碳吸收。 教学难点: 设计、评价低碳行动方案,实现碳中和目标,践行低碳生活。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引导】最近新闻上都在讨论“双碳 ”,同学们知道“双碳 ”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思考“双碳 ”指的是什么碳。 【教师讲解】双碳目标指的是碳达峰和碳中和,解释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 【问题引导】为什么要提出“双碳 ” 目标呢? 【学生活动】思考“双碳 ” 目标提出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活动的 展开。 环节二:寻找证据,深入探究 任务一:为何低碳——理解碳中和 【创设情境 1-1】播放北极熊栖息地缩小的视频?【学生活动 1-1】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 【教师引导 1-1】学生很快想到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想到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其实二 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还有甲烷、臭氧等,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产生温室效应导 致全球变暖。 【创设情境 1-2】介绍助手 AR 小清 【学生活动 1-2】AR 小人小清:提出问题: 1.为什么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会使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 2. 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环,为什么还会产生温室效应? 【探究活动 1-1】探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教师活动 1-1】接下来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 呢?请同学们根据任务单上提供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 1-3】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1-2】 同学们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了吗? 【视频】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对比感知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教师活动 1-3】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探究小清的第 2 个问题,为什么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环, 还会产生温室效应呢? 【学生活动 1-4】梳理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中的图示。 【教师活动 1-4】展示碳循环过程。 【创设情境 1-4】展示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燃烧 和土地利用、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温室效应加剧。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取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 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的核心素养。任务二:如何低碳——实现碳中和 【教师活动2-1】那我们该如何实现碳中和呢? 【学生活动2-1】思考 【AR 小人活动2-1】既然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能不能从减少碳排放 和增加碳吸收来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呢? 【教师活动2-2】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 【学生活动2-2】思考并完成任务单上问题。 【教师总结 2-1】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清洁能源;倡导“低碳 ”生活。 【教师活动2-3】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学生活动 2-3】思考。 【教师总结 2-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主要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等 环节来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教师活动2-4】如何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呢? 【学生活动2-4】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总结 2-3】光合作用;海洋吸收;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2-1】为什么工业上常选择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呢? 【学生活动2-5】思考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2-2】探究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学生活动2-6】学生观看视频,得出结论。相同情况下,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更好。 【教师引导2-3】工艺流程图中除了吸收了二氧化碳,我们还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封存起来,这 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2-7】回忆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引导2-4】灭火、制作饮料、化工原料、人工降雨等 【情境创设 2-1】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教师引导2-5】介绍 CCUS 技术: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 【情境创设 2-2】播放视频 CCUS 技术 【学生活动2-8】观看视频,深入了解 CCUS 技术。【情境创设 2-3】碳捕集悬赏令,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吸收二氧化碳吗?2021 年特斯拉 创始人马斯克发布一亿美金碳捕集悬赏令,寻找每年从大气或海洋中吸收 1000 吨二氧化碳的 可行方案,为期 4 年,截至 2025 年的世界地球日,期待同学们的参与。 【学生活动2-9】聆听并思考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 设计意图:知道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道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的方法, 同时了解 CCUS 和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任务三:怎样低碳——助力碳中和 【教师引导 3-1】我明确提出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碳中和,那我们能为践行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 3-1】思考,完成任务单。 【教师总结 3-1】减少过度服饰消费、提倡衣物回收利用;减少食物浪费、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减少电梯使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无纸化办公、纸 张双面打印。 设计意图:树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生理解践行低碳生活,需要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 环节三:课堂小结,布置任务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