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过关单(学案,无答案)(8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文言文过关单(学案,无答案)(8份打包)

资源简介

【三】八年级上册
10.三峡
郦道元
(满分100分,减去总扣分即为所得分)
一、解词(每错一空扣1分)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略无:
(阙:
)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自非亭午夜分(自:
)(亭午:
4.不见曦月(
)
5.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幟多生怪柏。
5.夏水襄陵(襄:
)(陵:
6.沿溯阻绝(沿:
)(潮: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6.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疾:)
8.素湍绿潭(素:
)(湍:
9.回清倒影(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0.绝谳多生怪柏(
(绝:)
8.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1.飞漱其间(
12.清荣峻茂(
13.良多趣味(
三、简答(每错一题扣5分)
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
(霜旦:
季的水”的特点。
15.林寒涧肃(
16.属引凄异(属引:
)(属:
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
(引:
)(凄异:
)
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这样
17.空谷传响()
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18.哀转久绝(哀转:
(绝:
二、重点句翻译(画线句为书下注释的重点句,
3.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
波浪线句是常考句)(每错一句扣2分)】
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中考精编小测题》学生卷第19页《愚公移山》归纳探究拓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始一反焉( ) 汝之不惠( )
无陇断焉( )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方七百里 ( ) 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方向
惩山北之塞 ( ) 处罚;警戒
达于汉阴 ( ) 泛指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北山愚公长息曰 ( ) 呼吸时进出的气;休息
惧其不已也 ( ) 已经
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 ) 其 其妻献疑曰( )
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 其如土石何( )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 惧其不已也( )
焉 且焉置土石( ) 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始一反焉( ) 聚室而谋曰( )
有子存焉( ) 而山不加增( )
何 如太行、王屋何( ) 以 以君之力(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且 年且九十( ) 之 本在冀州之南( )
且焉置土石( ) 汝心之固( )
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跳往助之( )
告之于帝( ) 告之于帝( )
(4)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 名词用作动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
告之于帝( )
被动句 帝感其诚( )
省略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周亚夫军细柳》归纳探究拓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
例句 古义 今义
天子先驱至 ( ) 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
军中闻将军令 ( ) 用鼻子嗅
持节诏将军 ( ) 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段落;节日等
吾欲入劳军 ( ) 劳动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 辗转流传的话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 墙
将军约 ( ) 大概,表估计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 军人;军队
使人称谢 ( ) 道谢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 动词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 介胄之士不拜(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改容式车(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锐兵刃( )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之 已而之细柳军( )
乃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称善者久之( )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 何陋之有(《陋室铭》)( )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 )
省略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被动句 天子为动( )《愚公移山》归纳探究拓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方七百里 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方向
惩山北之塞 苦于 处罚;警戒
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泛指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草木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叹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休息
惧其不已也 停止 已经
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动词,铲除) 其 其妻献疑曰(代词,愚公的)
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形容词,平整的,和······一样高的) 其如土石何(副词,用在“如······ 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形容词,平稳) 惧其不已也(第三人称代词,他)
焉 且焉置土石(兼词,往哪里、在哪里) 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连词,表修饰)
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 聚室而谋曰(连词,表顺承)
有子存焉(语气词,呢)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何 如太行、王屋何(疑问代词,怎么样) 以 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何苦而不平(疑问代词,怎么)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且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之 本在冀州之南(助词,的)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汝心之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跳往助之(代词,愚公)
告之于帝(介词,向) 告之于帝(代词,指代愚公移山这件事)
(4)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用作动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帝告之”)
被动句 帝感其诚(“感”是“被······感动”的意思)
省略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句首省略主语“愚公”)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介词“于”,应为“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周亚夫军细柳》归纳探究拓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古今异义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动词,居住)一词多义 之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乃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 称善者久之(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副词,一词多义竟然,居然) 何陋之有(《陋室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 古义 今义
天子先驱至 先行引导的人员 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
军中闻将军令 听从 用鼻子嗅
持节诏将军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段落;节日等
吾欲入劳军 慰劳 劳动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传令 辗转流传的话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营垒 墙
将军约 规定 大概,表估计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兵器 军人;军队
使人称谢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道谢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 动词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驻军、驻扎) 介胄之士不拜(披甲戴盔)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下诏,下命令) 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指扶轼)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锐兵刃(使······锋利)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省略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乃”前面省略主语“朝廷”)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文意过关单
《愚公移山》
1.文章主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也说明了( )的道理
2.“子又生孙······子又有孙”运用( )的修辞手法,充分说明了子孙繁衍,生生不息,只要( )的道理;“何苦而不平”运用( )的修辞手法,加强了( ),进一步表现了愚公( )的精神,使其反驳更加有力。
3.不同人物态度对愚公的形象起( )作用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的妻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之孀妻弱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形象:( )
智叟形象:( )
愚公精神写3点:( )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真将军”形象特点:( )
汉文帝的形象特点:( )
细柳军的“五奇”具体指:
一奇,( );
二奇,( );
三奇,( );
四奇,( );
五奇,( )。
“群臣皆惊”,惊的含义有哪些?( )
5.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情势上的对比:
性格上的对比:
结果上的对比:
侧面描写(举两个例子):
作用:《孟子三章》归纳知识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七里之郭 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姓氏
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池塘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军人;军队
委而去之 放弃 委任
亲戚畔之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 系亲属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心意)真实
安居而天下熄 停息 熄灭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 判断动词
子未学礼乎 你 儿子
丈夫之冠也 男子 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父命之 教导、训诲 命令;生命,性命
以顺为正者 常法 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得志,与民由之 遵从 缘由
富贵不能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放纵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送出,交付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选拔、任用 往上托,往上伸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捣土用的杵 建筑,修建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军人
征于色 征验、表现 征用;征求
而后喻 了解、明白 比方
例句 古义 今义
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 进来或进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 从里面到外面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对的国家
(3)一词多义
道 得道多助(名词,仁政、正道) 过 人恒过(动词,犯错误)
妾妇之道也(名词,规则)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动词,经过)
独行其道(名词,道路)
利 天时不如地利(名词,有利形势) 有约不来过夜半(《约客》)(动词,超过)
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锋利、锐利) 国 国恒亡(名词,国家)
戒 戒之曰(动词,告诫) 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名词,国都)
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居 安居而天下熄(动词,居住)
正 以顺为正者(名词,常法) 居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
立天下之正位(形容词,最正确的)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拂 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 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
入则无法家拂士(动词,同“弼”,辅佐) 士 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
生于忧患(介词,在) 得志(动词,实现)
之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连词,表顺承)
父命之(代词,指“丈夫”) 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第二个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并列)
往送之门(动词,往,到)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 动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形容词用 作名词 以顺为正者(常法)
丈夫之冠也(行冠礼) 形容词用 作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人恒过(犯错误)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
动词的使 用法 贫贱不能移(使……动摇)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使……劳累)
威武不能屈(使……屈服) 饿其体肤(使……饥饿)
所以动心忍性(使……受到震撼) 空乏其身(使……财资缺乏)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使……迷惑) 所以动心忍性(使……坚忍起来)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也”表判断)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困于心,衡于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心困,于虑衡”)
省略句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省略主语“大丈夫”)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省略主语“一个国家”)
被动句 百里奚举于市(“举”是被任用的意思)【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满分100分,减去总扣分即为所得分)
一、重点解词(每错一处扣1分)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
)于畎亩(
)之
中,傅说举(
)于版筑(
)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
三、重点简答题(每错一处扣5分)》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
1.本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
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
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其心志,劳(
)其筋
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
)其
2.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所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
心,衡(
)于虑,而后作(
);
征(
)于色,发(
)于声,而
四、重点选择题(每错一处扣5分)
后喻(
)。入(
)则无法家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拂(
)土,出(
)则无敌
()
(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
患而死于安乐也。
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二、重点句翻译(每错一处扣2分)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
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
2.行拂乱其所为。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生于忧患”;后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国,主要体现“死于安乐”。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B.一个国家要避免“亡”,必须具备内有“法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家拂士”和外有“敌国外患”两个条件。
C.文章运用排比举例和对比的论说方法说
理,行文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
恒亡”这一句从正面论述了治国要有忧患
意识的道理。
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
10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的句子是: , 。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君主要多行仁政的句子是: , ; , 。
富贵不能淫《孟子》
(1)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富贵不能淫》中的“ ,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富贵不能淫》中表明“大丈夫”的优良品质是“ , , ”。
(3)一名“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正如《富贵不能淫》所言:“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必先苦其心志, , , , ”,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直接证明“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 ,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 , , ; , ; 。
愚公移山《列子》
(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 , 。
(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 ,
(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 ,
(4)用小孩子也积极帮助移山一事来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孟子三章》归纳过关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亲戚畔之( ) 衡于虑( )
往之女家( ) 人则无法家拂士( )
曾益其所不能( )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七里之郭 姓氏
池非不深也 池塘
兵革非不坚利也 军人;军队
委而去之 委任
亲戚畔之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心意)真实
安居而天下熄 熄灭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判断动词
子未学礼乎 儿子
丈夫之冠也 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父命之 命令;生命,性命
以顺为正者 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得志,与民由之 缘由
富贵不能淫 放纵
舜发于畎亩之中 送出,交付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往上托,往上伸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建筑,修建
管夷吾举于士 军人
征于色 征用;征求
而后喻 比方
例句 古义 今义
入则无法家拂士 进来或进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从里面到外面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对的国家
(3)一词多义
道 得道多助( ) 过 人恒过( )
妾妇之道也( )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独行其道( )
利 天时不如地利( ) 有约不来过夜半(《约客》)(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国 国恒亡丈夫之冠也( )
戒 戒之曰( ) 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 )
必敬必戒( ) 居 安居而天下熄( )
正 以顺为正者( ) 居天下之广居( )
立天下之正位( )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
拂 行拂乱其所为( ) 发于声丈夫之冠也(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士 管夷吾举于士( )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生于忧患( ) 得志丈夫之冠也( )
之 居天下之广居( ) 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父命之(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丈夫之冠也(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往送之门丈夫之冠也( )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 动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丈夫之冠也( ) 形容词用 作名词 以顺为正者丈夫之冠也( )
丈夫之冠也丈夫之冠也( ) 形容词用 作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丈夫之冠也( )
人恒过丈夫之冠也(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丈夫之冠也( )
动词的使 用法 贫贱不能移丈夫之冠也(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丈夫之冠也( )
威武不能屈丈夫之冠也( ) 饿其体肤丈夫之冠也( )
所以动心忍性丈夫之冠也( ) 空乏其身丈夫之冠也( )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丈夫之冠也( ) 所以动心忍性丈夫之冠也( )
必先苦其心志丈夫之冠也( )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丈夫之冠也(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丈夫之冠也( )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丈夫之冠也( )
困于心,衡于虑丈夫之冠也( )
省略句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丈夫之冠也(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丈夫之冠也( )
被动句 百里奚举于市丈夫之冠也(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