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 = 2 4 + ( + 2) 为纯虚数,则实数 的值为( )
A. 2 B. 2 或 2 C. 2 D. 4
2.与向量 = (1, 3)垂直的单位向量是( )
A. ( 3 , 1 1 32 2 ) B. ( 2 , 2 )
C. ( 3 , 1 ) ( 32 2 和 2 ,
1
2 ) D. (
1
2 ,
3
2 )
1 3
和( 2 , 2 )
3.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 2,高为 3,则圆锥的全面积为( )
A. 5 B. 4 C. 3 D. 2
4.已知向量 = (4,2), = ( 1,3),则△ 的面积为( )
A. 5 2 B. 7 C. 10 D. 14
5.正方体中, , , ,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下列图形中 与 是异面直线,且所成的角为 60°的是
( )
A. B.
C. D.
6.设 , , , 是同一个半径为 2 的球的球面上四点,△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 3,则三棱锥
体积的最大值为( )
A. 9 B. 6 C. 92 D. 3
7.在△ 中, = 21, = 5, = 4, 为△ 的外心,则 的值为( )
A. 72 B.
7
2 C.
7 3 D. 7 32 2
第 1页,共 8页
8.已知向量 , 满足:| | = 1,| + 2 | = 3,则| | + | + |的最大值为( )
A. 3 B. 10 C. 4 D. 5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若复数 = 1 3 4 ( 为虚数单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数 1的虚部为25
B. | | = 25
C.复数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
D.复数 满足| | = 1 2,则| |的最大值为 5 + 1
10.一组样本有互不相等的 5 个数据,平均数记为 0,方差记为 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去掉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平均数等于 0
B.去掉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得到一组新数据,其方差小于 0
C.去掉样本数据中的最小值后得到一组新数据,其方差小于 0
D.去掉样本数据中的中位数后得到一组新数据,其方差小于 0
11.如图,四面体 中, 是棱 上的动点, 是棱 上的动点( 、 不
与四面体的顶点重合).记 与 所成的角为 , 与平面 的所成的角为
,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为 ,则 , , 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 )
(注:平面 与平面 相交形成的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 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
A. > > B. > > C. > > D. > >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我市某所高中共有学生 1800 人,其中一、二、三年级的人数比为 5:4:3,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
抽取一个容量为 240 的样本,则应抽取一年级的人数为______.
13.已知向量 , , 满足| | = 1,| | = 7,2 + + = 0.若 2 与 夹角是 3,则| | = ______.
14.设正方体 1 1 1 1的棱长为 1,点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满足 1 与平面 成 45°的
角,则点 轨迹的长度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复数 的共轭复数为 , 为虚数单位.
第 2页,共 8页
(1)若 1 + 是关于 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2 + + 1 = 0 的一根,求实数 , 的值.

(2)若 3 | | = 7 9 ,求复数 .
16.(本小题 15 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中, = 1 = 4, = 3, = 5.
(1)求证: 1 ⊥平面 1 ;
(2)求直线 1 1与平面 1 所成角的正弦值.
17.(本小题 15 分)
七彩联盟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知识竞赛活动,现从中抽取 500 名学生的竞赛成绩为样本,按照[30,50),[50,70),
[70,90),[90,110),[110,130),[130,150]分成 6 组,制作出如图所示数据不完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计

算出:成绩在[30,90)内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21 = 65 分,方差为 1 = 200;成绩在[90,150]内的学生的平均

成绩为 2 = 115 分,方差为 22 = 225;样本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 97 分.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的值;
(2)成绩位列前 60%的学生将获得优胜奖,以样本估计总体,估计获得优胜奖的成绩为多少分?(取整数分)
(3)求样本的方差 2.
18.(本小题 17 分)
在△ 中,角 ,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若△ 的面积 = 3 3, = 6 ,且有 3 + =
第 3页,共 8页
2 .
(1)求角 和角 ;
(2)若 = 2 ,求| |.
19.(本小题 17 分)
(1)如图 1,直线 与△ 的三边所在直线分别相交于 , , 三点.若 = , = , = ,
证明: = 1.
(2)四面体 中, , 分别为棱 , 的中点,经过 的平面 分别与棱 , 相交于点 , (不与顶
点重合),证明:
①若 // ,则 // (如图 2);
②平面 始终平分四面体 的体积.请仅就 与平面 相交于点 时(如图 3)证明此结论.
第 4页,共 8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00 人
13.32
14.2 2 + 2
15.(1)法一:由已知有方程 2 + + 1 = 0 的两根为 1 ± ,
= (1 + ) + (1 ) =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1
= (1 + )(1 ) = 2
∴ = 12 , = 1.
(1)法二:由 1 + 是方程的根,所以有 (1 + )2 + (1 + ) + 1 = 0,
( + 1) + (2 + ) + 1 = 0 =
1
整理得 ,根据复数相等 2 + = 0,解得 2 . = 1
∴ = 12 , = 1.

(2)设 = + ( , ∈ ),则 = ( , ∈ ),∵ 3 | | = 7 9 ,
2 2
∴ 3( ) 2 + 2 = 7 9 ,由复数的相等有 3 + = 7,
3 = 9
解得 = 4, = 3,故复数 = 4 + 3 .
16.(1)证明:在△ 中, = 4, = 3, = 5,
可得 2 + 2 = 2,即 ⊥ ,
在直三棱柱 1 1 1中, 1 ⊥平面 ,
第 5页,共 8页
因为 平面 ,所以 1 ⊥ ,
又因为 1 ∩ = ,
所以 ⊥平面 1 1 ,
又因为 1 平面 1 1 , ⊥ 1 ,
又知四边形 1 1 是正方形,所以 1 ⊥ 1,
又因为 ∩ 1 = ,
所以 1 ⊥平面 1 ;
(2)解:在直三棱柱 1 1 1中, 1 1// ,
所以 1 1与平面 1 所成的角等于 平面 1 所成的角,
设其大小为 ,
设 1 ∩ 1 = ,则 为 1 的中点,连接 ,
由(1)知, ⊥平面 1 ,
所以 与平面 1 所成的角为∠ ,
因为四边形 1 1 为矩形, = 4, 1 = 4,
故 1 = 21 + 2 = 4 2,
所以 = 12 1 = 2 2,
在 △ 中, = sin∠ = 2 2, = 5
因此直线 1 1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2
1 .5
17.(1)设成绩在[90,150]的频率为 ,则成绩在[30,90)的频率为 1 ,

因为成绩在[30,90)内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1 = 65,

成绩在[90,150]内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2 = 115,平均成绩为 = 97,
所以 × 115 + (1 ) × 65 = 97,解得 = 0.64.
则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有(0.014 + + 0.006) × 20 = 0.64,解得 = 0.012.
第 6页,共 8页
(2)设获得优胜奖的成绩为 分,易计算得频率分布直方图成绩在[90,110),[110,130),[130,150]的频率分
别为 0.28、0.24、0.12,
则优胜奖成绩 位于[90,110)中,
90 0.64 0.60 0.64 0.60 20
由此有110 90 = 0.014×20,解得 = 90 + 0.014 = 90 + 7 ≈ 93,
故以样本估计总体,估计获得优胜奖的成绩为 93 分.
(3)样本方差 2

= (1 0.64)[( )2 + 2] + 0.64[( )21 1 2 + 22],
即 2 = 0.36[(65 97)2 + 200] + 0.64[(115 97)2 + 225]
= 351.36 + 440.64 = 792,
则样本的方差 2 = 792.
1
18.(1) △ = 2 × × = 3 3由已知得 ,两式相除得 = 3,
= × = 6
又 0 < < ,∴ = 3;
又已知 3 + = 2


根据余弦定理有
2 2 2 2
3 × + + +
2 2 2 2 2
2 2 = 2 ×
+ 2 2
2 ,化简得 2 = 3 ,∴ 2 = 3
2
由正弦定理得, = 3 =
2
2 ,
又∵ 0 < < 2 3,∴ = 4;
(2) ∵ = 3 , =

4,∴ = =
5 ∴ = 3+112, = 2 ;
又由(1)得 = 12,∴ 2 = 12( 3 1),
∴ 2 = ( 3+1 )2,化简得 4 2 = ( 3 + 1)2 22 = 24( 3 + 1),即
2 = 6( 3 + 1),
∵ = 2 ,∴ 3 = 2 + ,
两边同时平方有 9| |2 = (2 + )2 = 4| |2 + 4 + | |2 = 4 2 + 4 × 6 + 2
= 24( 3 + 1) + 24 + 12( 3 1) = 36( 3 + 1),
化简得| | = 2 3 + 1.
19.证明:(1)因为 = = 1+ ,由 = ,可得 =
1
1+ ,
又 , , 三点共线,所以 = + (1 ) = + 1 1+ 1+ ①,
第 7页,共 8页
由 = ,可得 = 1 + 1+ 1+ ②,
= 1
因为 , 不共线,所以 1+ 1+ 1 ,
1+ = 1+
= 1+ = 1 (1+ ) 所以 (1+ ) 1+ ,
化简得 = 1.
(2)①因为 // ,平面 经过 且与平面 相交于 ,
所以 // ,又 为 的中点,所以 为 的中点,
因为 为 中点,所以 / / ,
因为 , ,所以 // .
②由已知有 , , 三线相交于点 ,
由(1) 有



= 1,
= 1,

因为 , 分别为 , 中点,所以 = ,

记 = = ,四面体 的体积为 ,多面体 的体积为 ′,

连接 , ,则有 四边形 = =
1 (1 △ 12 ) = (1
),
△ △ 2 2
= △ = 1 = ,△ 2 4

所以 = + = 1 2,
即平面 平分四面体 的体积.
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