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1.已知集合M={(x,y)|x,y∈N*,x+y<3},则M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C.3 D.02.集合{x∈N*|x-4<1}用列举法表示为( )A.{0,1,2,3,4} B.{1,2,3,4}C.{0,1,2,3,4,5,} D.{1,2,3,4,5}3.方程x2-1=0的解集可表示为( )A.{x2-1=0}B.{x|x=1,或x=-1}C.{-1,1}D.{x=1,x=-1}4.(多选)已知集合A={x|x=2m-1,m∈Z},B={x|x=2n,n∈Z},且x1,x2∈A,x3∈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x2∈A B.x2·x3∈BC.x1+x2∈B D.x1+x2+x3∈A5.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6.若a,b,x∈R且a,b≠0,集合B=,则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7.集合A={x|kx2-8x+16=0},若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k的值组成的集合.8.定义新集合运算A B={x|x=x1·x2,x1∈A,x2∈B},若A={1,3,4},B={2,3},则A B所有元素之和为( )A.48 B.54C.40 D.369.已知方程x2+ax+b=0的解集为{2,-1},则方程ax+b=0的解集为 .10.已知关于x的方程mx+4=3x-n(m,n∈R).(1)求方程的解集A;(2)若n=4,关于上述方程仅有正整数解,求m的所有取值组成的集合B.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1.A 集合M={(x,y)|x,y∈N*,x+y<3}={(1,1)},所以M中只有1个元素.故选A.2.B ∵x-4<1,∴x<5.又x∈N*,∴{x∈N*|x-4<1}={1,2,3,4}.故选B.3.C 因为x2-1=0,所以x=±1,故方程x2-1=0的解集可表示为{-1,1},故选C.4.ABC ∵集合A表示奇数集,集合B表示偶数集,∴x1,x2是奇数,x3是偶数,∴x1+x2+x3应为偶数,即D是错误的.易知A、B、C均正确.5. 解析:由题意知,要使有意义,则x-2≥0,得x≥2.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6.{-2,0,2} 解析:当a<0,b<0时,x=+=-1-1=-2,当a<0,b>0时,x=+=-1+1=0,当a>0,b<0时,x=+=1-1=0,当a>0,b>0时,x=+=1+1=2,所以用列举法可表示为{-2,0,2}.7.解:(1)当k=0时,方程kx2-8x+16=0变为-8x+16=0,解得x=2,满足题意;(2)当k≠0时,要使集合A={x|kx2-8x+16=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kx2-8x+1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Δ=64-64k=0,解得k=1,此时集合A={4},满足题意.综上所述,k=0或k=1,故实数k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1}.8.C 由题意,A B={2,3,6,9,8,12},则所有元素和为:2+3+6+9+8+12=40.故选C.9.{-2} 解析:因为方程x2+ax+b=0的解集为{2,-1},所以解得所以方程ax+b=0即为-x-2=0,所以x=-2,即所求方程的解集为{-2}.10.解:(1)由题意,可得(3-m)x=4+n,①当m≠3时,解集为A=;②当m=3,n=-4时,解集为A=R;③当m=3,n≠-4时,解集为A= .(2)由题意及(1)问结论知,m≠3,且x=∈N*,所以3-m=1或2或4或8,所以B={2,1,-1,-5}.1 / 1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同样的祝福又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简体中文中的“生日快乐”,用繁体中文为“生日快樂”,英文为“Happy Birthday”……【问题】 对于一个集合,有哪些不同的表示方法呢? 知识点一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 分隔),并写在 内,以此来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提醒 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四个注意点:①元素间用“,”分隔开,其一般形式为{a1,a2,…,an};②元素不重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无顺序,满足元素的无序性;④对于含有有限个元素且个数较少的集合,采取该方法较合适;若元素个数较多或有无限个且集合中的元素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举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知识点二 描述法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 ,简称为描述法.【想一想】集合A={x|x-1=0}与集合B={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知识点三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1.区间定义及表示设a,b是两个实数,而且a<b.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x|a≤x≤b} 闭区间 [a,b]{x|a<x<b} 开区间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的概念及无穷区间的表示定义 R {x|x≥a} {x|x>a} {x|x≤a} {x|x<a}符号 (-∞,+∞) (-∞,a)【想一想】1.区间是数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那么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吗?2.“∞”是数吗?以“-∞”或“+∞”作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可以是中括号吗?1.方程组的解集是( )A.{(1,-1),(-1,1)}B.{(1,1),(-1,1)}C.{(1,-1),(-1,-1)}D. 2.集合{x∈N|x-2<3}用列举法表示是( )A.{1,2,3,4} B.{1,2,3,4,5}C.{0,1,2,3,4,5} D.{0,1,2,3,4}3.若[0,3a-1]为一确定区间,则a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一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1】 (链接教科书第9页练习A组3题)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3=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3)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尝试解答通性通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3个步骤(1)求出集合的元素;(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3)用花括号括起来.提醒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要求元素不重复、不遗漏、不计次序,且元素与元素间用“,”隔开.【跟踪训练】 (多选)下列集合中,可以表示为{2,3}的是( )A.方程x2+5x+6=0的解集B.最小的两个质数C.大于1小于4的整数D.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题型二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例2】 (链接教科书第9页练习A组4题)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3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2)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点的集合;(3)大于4的所有偶数.尝试解答通性通法1.描述法表示集合的2个步骤2.选用列举法或描述法的原则要根据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展现集合的元素,通常用于表示元素较少的集合,当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无限时,就不宜采用列举法;描述法的特点是形式简单、应用方便,通常用于表示元素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集合,当元素共同特征不易寻找或元素的限制条件较多时,就不宜采用描述法.【跟踪训练】1.集合A={x∈N|xy=16,y∈N}的元素个数为( )A.3 B.4C.5 D.62.用描述法表示被4除余3的自然数全体组成的集合A= .题型三 区间及其表示【例3】 (链接教科书第9页练习A组5题)将下列集合用区间及数轴表示出来:(1){x|x<2};(2){x|x≥3};(3){x|-1≤x<5}.尝试解答通性通法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和方法(1)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①数集是连续的;②左小右大;③区间的开闭不能弄错;(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①区间符号里面的两个数字(或字母)之间用“,”隔开;②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跟踪训练】1.不等式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表示成区间是( )A.[2,+∞] B.[2,+∞)C.(-∞,2) D.(-∞,2]2.已知△ABC的两边长AB=2,BC=3,则第三边AC的长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题型四 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例4】 (1)若集合A={x∈R|ax2+2x+1=0,a∈R}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A.1 B.2C.0 D.0或1(2)设∈,则集合x|x2-x-a=0中所有元素之积为 .尝试解答【母题探究】(变条件)若本例(1)中“只有一个元素”变为“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通性通法集合与方程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1)对于一些已知某个集合(此集合中涉及方程)中的元素个数,求参数的问题,常把集合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如对于方程ax2+bx+c=0,当a=0,b≠0时,方程有一个解;当a≠0时,若Δ=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Δ<0,则方程无解;若Δ>0,则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一般要求对方程中最高次项的系数(含参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确定方程实数根的情况,进而求得结果.需特别注意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个数的讨论中的作用.【跟踪训练】 已知集合A={x|mx2-3x+2=0}.(1)若A是单元素集,求m的值及集合A;(2)求集合P={m|m使得A至少含有一个元素}.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集合问题幼升小不仅是对孩子的考察,更是对家长的一次考验.每年,家有即将幼升小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家的娃能否进入心心念念的学校,所在区的招生是更看中户口还是房子?入学顺位如何呢?某市东城区今年率先发布了幼升小入学政策:(1)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凡年满6周岁(201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具有东城区常住户口及东城区房屋产权证(监护人持有)的适龄儿童均需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登记入学.(2)非东城区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东城区工作、居住,符合在东城区同一地址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东城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本市非东城区户籍无房家庭适龄子女,需要在东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参加信息采集,通过五证审核后,通过电脑派位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入学.该市东城区2024年的入学顺位可以参考2023年公布的入学顺位说明:第一顺序:“本片区户口+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第二顺序:“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本市户口”;第三顺序:“本片区户口+‘四老’房屋产权”;第四顺序:“本片区集体户口+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第五顺序:“七类人+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第六顺序:“本片区户口+军产房或部队证明及住房”;第七顺序:“本片户口+‘(外)曾祖父’房屋产权”.【问题探究】1.若在东城区满足入学条件的儿童作为一个集合A,某儿童a具有该市户口(非本区),a是集合A的元素吗?提示:a不一定是A中的元素,由于a不是东城区户口,还需满足房屋产权所有人为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2.某儿童b的父母在东城区有房屋产权,则b是集合A中的元素吗?提示:b不一定是A中的元素,因为b不一定具有本片区户口.【迁移应用】 给定数集A,若对于任意a,b∈A,有a+b∈A,且a-b∈A,则称集合A为闭集合.判断集合A={-4,-2,0,2,4},B={x|x=3k,k∈Z}是不是闭集合,并给出证明.1.集合{(x,y)|y=2x-1}表示( )A.方程y=2x-1B.点(x,y)C.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2.集合A=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A.{3,6} B.{1,2}C.{0,1,2} D.{-2,-1,0,1,2}3.用描述法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是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基础知识·重落实】知识点一 一一列举 逗号 大括号知识点二 符号 竖线 特征性质 特征性质描述法想一想 提示:A={x|x-1=0}={1}与集合B表示同一个集合.知识点三1.(a,b) [a,b) (a,b] 2.[a,+∞) (a,+∞) (-∞,a]想一想1.提示:不是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如集合{0}就不能用区间表示.2.提示:“∞”读作“无穷大”,是一个符号,不是数.所以“-∞”或“+∞”作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自我诊断1.A 由可得:或所以方程组的解集是{(1,-1),(-1,1)}.故选A.2.D 由题知{x∈N|x-2<3}={x∈N|x<5}={0,1,2,3,4}.故选D.3. 解析:根据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原则可知,3a-1>0,解得:a>,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典型例题·精研析】【例1】 解:(1)因为不大于10是指小于或等于10,非负是大于或等于0的意思,所以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是{0,2,4,6,8,10}.(2)方程x3=x的解是x=0或x=1或x=-1,所以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为{0,1,-1}.(3)将x=0代入y=2x+1,得y=1,即交点是(0,1),故交点组成的集合是{(0,1)}.跟踪训练 BCD 对于A,方程x2+5x+6=0的解集为{-2,-3},不符合;对于B,最小的两个质数组成的集合为{2,3},符合;对于C,大于1小于4的整数组成的集合为{2,3},符合;对于D,由可得即1<x<,故整数解集为{2,3},符合.故选B、C、D.【例2】 解:(1)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知此集合表示为{x|x=3n+1,n∈N}.(2)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大于零,故此集合可表示为{(x,y)|x>0,y>0}.(3)偶数可表示为2n,n∈Z,又因为大于4,故n≥3,从而用描述法表示此集合为{x|x=2n,n∈Z且n≥3}.跟踪训练1.C 因为x∈N,y∈N,xy=16,所以x,y是16的因数,所以x的取值有:1,2,4,8,16,共5个元素,故选C.2.{n|n=4k+3,k∈N} 解析:被4除余3的自然数即为4的整数倍加3,因此A={n|n=4k+3,k∈N}.【例3】 解:(1){x|x<2}用区间表示为(-∞,2),用数轴表示如下:(2){x|x≥3}用区间表示为[3,+∞),用数轴表示如下:(3){x|-1≤x<5}用区间表示为[-1,5),用数轴表示如下:跟踪训练1.B 不等式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x|x≥2},表示成区间为[2,+∞).2.(1,5) 解析:因为△ABC的两边长AB=2,BC=3,所以BC-AB<AC<AB+BC,即1<AC<5.【例4】 (1)D (2) 解析:(1)当a=0时,原方程变为2x+1=0,此时x=-,符合题意;当a≠0时,方程ax2+2x+1=0为一元二次方程,Δ=4-4a=0,即a=1,原方程的解为x=-1,符合题意.故当a=0或a=1时,原方程只有一个解,此时A中只有一个元素.(2)因为∈,所以-a-=0,解得a=-,当a=-时,方程x2-x+=0的判别式Δ=-4×=>0,由x2-x+=0,解得x1=,x2=9,所以=,故集合的所有元素的积为×9=.母题探究解: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即A中有一个或两个元素.由例题解析可知,当a=0或a=1时,A中有一个元素;当A中有两个元素时,Δ=4-4a>0,即a<1且a≠0.所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时,a的取值范围为.跟踪训练 解:(1)当m=0时,方程-3x+2=0,有一个解x=,符合题意,故A=;当m≠0,A只有一个元素,则二次方程mx2-3x+2=0只有一个根,所以Δ=0,得m=,得A=.(2)A至少含有一个元素,则m=0或有.拓视野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集合问题迁移应用 解:因为4∈A,4+4=8 A,所以A不是闭集合;任取a,b∈B,设a=3m,b=3n,m,n∈Z,则a+b=3m+3n=3(m+n),且m+n∈Z,所以a+b∈B,同理,a-b∈B,故B为闭集合.随堂检测1.D 本题中的集合是点集,其表示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故选D.2.B 因为∈N*,所以3-x=1,2,3,6,可得x=2,1,0,-3,因为x∈N*,所以x=1,2,集合A={1,2},故选B.3.{(x,y)|0≤x≤2,0≤y≤1} 解析:可以用{(x,y)|0≤x≤2,0≤y≤1}来表示图中阴影部分.5 / 5(共63张PPT)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目录基础知识·重落实01典型例题·精研析02知能演练·扣课标03基础知识·重落实01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同样的祝福又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简体中文中的“生日快乐”,用繁体中文为“生日快樂”,英文为“Happy Birthday”……【问题】 对于一个集合,有哪些不同的表示方法呢? 知识点一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 分隔),并写在 内,以此来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一一列举 逗号 大括号 提醒 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四个注意点:①元素间用“,”分隔开,其一般形式为{ a1, a2,…, an };②元素不重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无顺序,满足元素的无序性;④对于含有有限个元素且个数较少的集合,采取该方法较合适;若元素个数较多或有无限个且集合中的元素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举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知识点二 描述法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 ,简称为描述法.特征性质描述法 【想一想】集合 A ={ x | x -1=0}与集合 B ={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提示: A ={ x | x -1=0}={1}与集合 B 表示同一个集合.知识点三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1. 区间定义及表示设 a , b 是两个实数,而且 a < b .( a , b )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 | a ≤ x≤ b } 闭区间 [ a , b ]{ x | a < x< b } 开区间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 | a ≤ x< b } 半开半闭区间 { x | a < x≤ b } 半开半闭区间 [ a , b ) ( a , b ] 2. 无穷的概念及无穷区间的表示定义 R { x | x ≥a } { x | x >a } { x | x ≤a } { x | x <a }符号 (-∞,+∞) (-∞,a )[ a ,+∞) ( a ,+∞) (-∞, a ] 【想一想】1. 区间是数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那么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吗?提示:不是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如集合{0}就不能用区间表示.2. “∞”是数吗?以“-∞”或“+∞”作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可以是中括号吗?提示:“∞”读作“无穷大”,是一个符号,不是数.所以“-∞”或“+∞”作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1. 方程组的解集是( )A. {(1,-1),(-1,1)}B. {(1,1),(-1,1)}C. {(1,-1),(-1,-1)}D. 解析: 由的解集是{(1,-1),(-1,1)}.故选A.2. 集合{ x ∈N| x -2<3}用列举法表示是( )A. {1,2,3,4} B. {1,2,3,4,5}C. {0,1,2,3,4,5} D. {0,1,2,3,4}解析: 由题知{ x ∈N| x -2<3}={ x ∈N| x <5}={0,1,2,3,4}.故选D.3. 若[0,3 a -1]为一确定区间,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根据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原则可知,3 a -1>0,解得: a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 . 典型例题·精研析02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题型一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1】 (链接教科书第9页练习A组3题)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解:因为不大于10是指小于或等于10,非负是大于或等于0的意思,所以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是{0,2,4,6,8,10}.(2)方程 x3= x 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解:方程 x3= x 的解是 x =0或 x =1或 x =-1,所以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为{0,1,-1}.(3)直线 y =2 x +1与 y 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解:将 x =0代入 y =2 x +1,得 y =1,即交点是(0,1),故交点组成的集合是{(0,1)}.通性通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3个步骤(1)求出集合的元素;(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3)用花括号括起来.提醒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要求元素不重复、不遗漏、不计次序,且元素与元素间用“,”隔开.【跟踪训练】(多选)下列集合中,可以表示为{2,3}的是( )A. 方程 x2+5 x +6=0的解集B. 最小的两个质数C. 大于1小于4的整数D. 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解析: 对于A,方程 x2+5 x +6=0的解集为{-2,-3},不符合;对于B,最小的两个质数组成的集合为{2,3},符合;对于C,大于1小于4的整数组成的集合为{2,3},符合;对于D,由即1< x < ,故整数解集为{2,3},符合.故选B、C、D.题型二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例2】 (链接教科书第9页练习A组4题)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3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解: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知此集合表示为{ x | x =3 n +1, n ∈N}.(2)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点的集合;解: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大于零,故此集合可表示为{( x , y )| x >0, y >0}.(3)大于4的所有偶数.解:偶数可表示为2 n , n ∈Z,又因为大于4,故 n ≥3,从而用描述法表示此集合为{ x | x =2 n , n ∈Z且 n ≥3}.通性通法1.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2个步骤2. 选用列举法或描述法的原则要根据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展现集合的元素,通常用于表示元素较少的集合,当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无限时,就不宜采用列举法;描述法的特点是形式简单、应用方便,通常用于表示元素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集合,当元素共同特征不易寻找或元素的限制条件较多时,就不宜采用描述法.【跟踪训练】1. 集合 A ={ x ∈N| xy =16, y ∈N}的元素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解析: 因为 x ∈N, y ∈N, xy =16,所以 x , y 是16的因数,所以 x 的取值有:1,2,4,8,16,共5个元素,故选C.2. 用描述法表示被4除余3的自然数全体组成的集合 A = .解析:被4除余3的自然数即为4的整数倍加3,因此 A ={ n | n =4 k+3, k ∈N}.{ n | n =4 k+3, k ∈N} 题型三 区间及其表示【例3】 (链接教科书第9页练习A组5题)将下列集合用区间及数轴表示出来:(1){ x | x <2};解: { x | x <2}用区间表示为(-∞,2),用数轴表示如下:(2){ x | x ≥3};解: { x | x ≥3}用区间表示为[3,+∞),用数轴表示如下:(3){ x |-1≤ x <5}.解: { x |-1≤ x <5}用区间表示为[-1,5),用数轴表示如下:通性通法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和方法(1)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①数集是连续的;②左小右大;③区间的开闭不能弄错;(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①区间符号里面的两个数字(或字母)之间用“,”隔开;②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跟踪训练】1. 不等式 x -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表示成区间是( )A. [2,+∞] B. [2,+∞)C. (-∞,2) D. (-∞,2]解析: 不等式 x -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为{ x | x ≥2},表示成区间为[2,+∞).2. 已知△ ABC 的两边长 AB =2, BC =3,则第三边 AC 的长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解析:因为△ ABC 的两边长 AB =2, BC =3,所以 BC - AB < AC < AB + BC ,即1< AC <5.(1,5)题型四 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例4】 (1)若集合 A ={ x ∈R| ax2+2 x +1=0, a ∈R}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D )A. 1 B. 2C. 0 D. 0或1解析:当 a =0时,原方程变为2 x +1=0,此时 x =- ,符合题意;当 a ≠0时,方程 ax2+2 x +1=0为一元二次方程,Δ=4-4 a =0,即 a =1,原方程的解为 x =-1,符合题意.故当 a =0或 a =1时,原方程只有一个解,此时 A 中只有一个元素.(2)设 ∈ ,则集合 x | x2- x - a =0 中所有元素之积为 . 解析:因为 ∈ ,所以 - a - =0,解得 a =- ,当 a =- 时,方程 x2- x + =0的判别式Δ= -4×= >0,由 x2- x + =0,解得 x1= , x2=9,所以= ,故集合 ×9= .【母题探究】(变条件)若本例(1)中“只有一个元素”变为“至少有一个元素”,求 a 的取值范围.解: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即 A 中有一个或两个元素.由例题解析可知,当 a =0或 a =1时, A 中有一个元素;当 A 中有两个元素时,Δ=4-4 a >0,即 a <1且 a ≠0.所以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时, a 的取值范围为 .通性通法集合与方程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1)对于一些已知某个集合(此集合中涉及方程)中的元素个数,求参数的问题,常把集合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如对于方程 ax2+ bx + c =0,当 a =0, b ≠0时,方程有一个解;当 a≠0时,若Δ=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Δ<0,则方程无解;若Δ>0,则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一般要求对方程中最高次项的系数(含参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确定方程实数根的情况,进而求得结果.需特别注意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个数的讨论中的作用.【跟踪训练】 已知集合 A ={ x | mx2-3 x +2=0}.(1)若 A 是单元素集,求 m 的值及集合 A ;解:当 m =0时,方程-3 x +2=0,有一个解 x = ,符合题意,故 A = ;当 m ≠0, A 只有一个元素,则二次方程 mx2-3 x +2=0只有一个根,所以Δ=0,得 m = ,得 A = .(2)求集合 P ={ m | m 使得 A 至少含有一个元素}.解:A 至少含有一个元素,则 m =0或.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集合问题幼升小不仅是对孩子的考察,更是对家长的一次考验.每年,家有即将幼升小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家的娃能否进入心心念念的学校,所在区的招生是更看中户口还是房子?入学顺位如何呢?某市东城区今年率先发布了幼升小入学政策:(1)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凡年满6周岁(201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具有东城区常住户口及东城区房屋产权证(监护人持有)的适龄儿童均需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登记入学.(2)非东城区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东城区工作、居住,符合在东城区同一地址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东城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本市非东城区户籍无房家庭适龄子女,需要在东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参加信息采集,通过五证审核后,通过电脑派位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入学.该市东城区2024年的入学顺位可以参考2023年公布的入学顺位说明:第一顺序:“本片区户口+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第二顺序:“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本市户口”;第三顺序:“本片区户口+‘四老’房屋产权”;第四顺序:“本片区集体户口+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第五顺序:“七类人+房屋产权所有人是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第六顺序:“本片区户口+军产房或部队证明及住房”;第七顺序:“本片户口+‘(外)曾祖父’房屋产权”.1. 若在东城区满足入学条件的儿童作为一个集合 A ,某儿童 a 具有该市户口(非本区),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吗?提示: a 不一定是 A 中的元素,由于 a 不是东城区户口,还需满足房屋产权所有人为儿童本人或其父或母.【问题探究】2. 某儿童 b 的父母在东城区有房屋产权,则 b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吗?提示: b 不一定是 A 中的元素,因为 b 不一定具有本片区户口.【迁移应用】给定数集 A ,若对于任意 a , b ∈ A ,有 a + b ∈ A ,且 a - b ∈A ,则称集合 A 为闭集合.判断集合 A ={-4,-2,0,2,4}, B ={ x | x =3 k , k ∈Z}是不是闭集合,并给出证明.解:因为4∈ A ,4+4=8 A ,所以 A 不是闭集合;任取 a , b ∈ B ,设 a =3 m , b =3 n , m , n ∈Z,则 a + b =3 m +3 n =3( m + n ),且 m + n ∈Z,所以 a + b ∈ B ,同理, a - b ∈ B ,故 B 为闭集合.1. 集合{( x , y )| y =2 x -1}表示( )A. 方程 y =2 x -1B. 点( x , y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 一次函数 y =2 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解析: 本题中的集合是点集,其表示一次函数 y =2 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故选D.2. 集合 A =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A. {3,6} B. {1,2}C. {0,1,2} D. {-2,-1,0,1,2}解析: 因为 ∈N*,所以3- x =1,2,3,6,可得 x =2,1,0,-3,因为 x ∈N*,所以 x =1,2,集合 A ={1,2},故选B.3. 用描述法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是 .解析:可以用{( x , y )|0≤ x ≤2,0≤ y ≤1}来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x , y )|0≤ x ≤2,0≤ y ≤1} 知能演练·扣课标03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1. 已知集合 M ={( x , y )| x , y ∈N*, x + y <3},则 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0解析: 集合 M ={( x , y )| x , y ∈N*, x + y <3}={(1,1)},所以 M 中只有1个元素.故选A.123456789102. 集合{ x ∈N*| x -4<1}用列举法表示为( )A. {0,1,2,3,4} B. {1,2,3,4}C. {0,1,2,3,4,5,} D. {1,2,3,4,5}解析: ∵ x -4<1,∴ x <5.又 x ∈N*,∴{ x ∈N*| x -4<1}={1,2,3,4}.故选B.123456789103. 方程 x2-1=0的解集可表示为( )A. { x2-1=0} B. { x | x =1,或 x =-1}C. {-1,1} D. { x =1, x =-1}解析: 因为 x2-1=0,所以 x =±1,故方程 x2-1=0的解集可表示为{-1,1},故选C.123456789104. (多选)已知集合 A ={ x | x =2 m -1, m ∈Z}, B ={ x | x =2n , n ∈Z},且 x1, x2∈ A , x3∈ B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1· x2∈ A B. x2· x3∈ BC. x1+ x2∈ B D. x1+ x2+ x3∈ A解析: ∵集合 A 表示奇数集,集合 B 表示偶数集,∴ x1, x2是奇数, x3是偶数,∴ x1+ x2+ x3应为偶数,即D是错误的.易知A、B、C均正确.123456789105. 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解析:由题意知,要使 有意义,则 x -2≥0,得 x ≥2.所以 x的取值范围为 . 123456789106. 若 a , b , x ∈R且 a , b ≠0,集合 B ={ x | x = + },则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2,0,2} 12345678910解析:当 a <0, b <0时, x = + =-1-1=-2,当 a <0, b >0时, x = + =-1+1=0,当 a >0, b <0时, x = + =1-1=0,当 a >0, b >0时, x = + =1+1=2,所以用列举法可表示为{-2,0,2}.123456789107. 集合 A ={ x | kx2-8 x +16=0},若集合 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 k 的值组成的集合.解:(1)当 k =0时,方程 kx2-8 x +16=0变为-8 x +16=0,解得 x =2,满足题意;(2)当 k ≠0时,要使集合 A ={ x | kx2-8 x +16=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 kx2-8 x +1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Δ=64-64 k=0,解得 k =1,此时集合 A ={4},满足题意.综上所述, k =0或 k =1,故实数 k 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1}.123456789108. 定义新集合运算 A B ={ x | x = x1· x2, x1∈ A , x2∈ B },若 A ={1,3,4}, B ={2,3},则 A B 所有元素之和为( )A. 48 B. 54C. 40 D. 36解析: 由题意, A B ={2,3,6,9,8,12},则所有元素和为:2+3+6+9+8+12=40.故选C.123456789109. 已知方程 x2+ ax + b =0的解集为{2,-1},则方程 ax + b =0的解集为 .解析:因为方程 x2+ ax + b =0的解集为{2,-1},所以所以方程 ax + b =0即为- x -2=0,所以 x =-2,即所求方程的解集为{-2}.{-2} 1234567891010.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mx +4=3 x - n ( m , n ∈R).(1)求方程的解集 A ;解:由题意,可得(3- m ) x =4+ n ,①当 m ≠3时,解集为 A = ;②当 m =3, n =-4时,解集为 A =R;③当 m =3, n ≠-4时,解集为 A = .12345678910(2)若 n =4,关于上述方程仅有正整数解,求 m 的所有取值组成的集合 B .解:由题意及(1)问结论知, m ≠3,且 x = ∈N*,所以3- m =1或2或4或8,所以 B ={2,1,-1,-5}.12345678910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docx 1.1.1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pptx 1.1.1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及区间(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