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1.(2021·新高考Ⅱ卷2题)设集合U=,A=,B=,则A∩( UB)=(  )
A. B.
C. D.
2.已知全集U=R,集合A={1,2,3,4,5},B={x∈R|x>2},则下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0,1} B.{1}
C.{1,2} D.{0,1,2}
3.已知全集U={1,2,3,4,5,6,7},A={3,4,5},B={1,3,6},那么集合{2,7}是(  )
A.A∪B B.A∩B
C. U(A∩B) D. U(A∪B)
4.已知集合A={x|1<x<2},B={x|x>m},若A∩( RB)=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1] B.(-∞,1)
C.[1,+∞) D.(1,+∞)
5.(多选)设集合P={1,2,3},Q={x|2≤x≤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P Q B.(P∩Q)=P
C.(P∩Q) P D.( RQ)∩P≠
6.设全集U=R,集合A={x|0≤x≤2},B={y|1≤y≤3},则( UA)∪B=     .
7.国庆期间,高一某班31名学生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峰爆》这三部电影.其中有15人观看了《长津湖》,有14人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有11人观看了《峰爆》,没有人同时观看这三部电影,则仅观看了其中一部电影的共有    人.
8.设U=R,集合A={x|x2-3x+2=0},B={x|x2-(m+1)x+m=0},若( UA)∩B= ,则实数m=     .
9.设A={x|2x2+ax+2=0},B={x|x2+3x+2a=0},且A∩B={2}.
(1)求a的值及集合A,B;
(2)设全集U=A∪B,求( UA)∪( UB);
(3)写出( UA)∪( UB)的所有子集.
10.已知集合A中有10个元素,B中有6个元素,全集U有18个元素,A∩B≠ .设集合( UA)∩( UB)中有x个元素,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3≤x≤8,x∈N}
B.{x|2≤x≤8,x∈N}
C.{x|8≤x≤12,x∈N}
D.{x|10≤x≤15,x∈N}
11.已知全集U=Z,定义A☉B={x|a·b,a∈A,b∈B},若A={1,2,3},B={-1,0,1},则 U(A☉B)=    .
12.已知集合A={x|-4≤x≤-2},B={x|x+3≥0}.
(1)求A∩B;
(2)求A∪( RB);
(3)定义A-B={x|x∈A且x B},求A-B.
13.设全集U={1,2,3,4,5,6},且U的子集可表示由0,1组成的6位字符串,如:{2,4}表示的是自左向右的第2个字符为1,第4个字符为1,其余字符均为0的6位字符串010100,并规定空集表示的字符串为000000.已知A={1,3},B U,若集合A∪B表示的字符串为101001,则满足条件的集合B的个数为    .
14.在①B ( RA);②( RA)∪B=R;③A∩B=B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若问题中的实数a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问题中的实数a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集合A={x|1≤x≤4},B={x|a+1<x<2a-1},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1.B  UB=,A∩( UB)=,故选B.
2.C 根据题意,易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 UB)∩A={1,2}.故选C.
3.D ∵A={3,4,5},B={1,3,6},∴A∪B={1,3,4,5,6},又U={1,2,3,4,5,6,7},∴ U(A∪B)={2,7}.
4.A 由题知A∩( RB)= ,得A B,则m≤1,故选A.
5.CD 对A,集合P中1 Q,故A错误;
对B,P∩Q={2,3},故B错误;
对C,因为P∩Q={2,3},P={1,2,3},显然(P∩Q) P,故C正确;
对D, RQ={x|x<2或x>3},( RQ)∩P={1},故D正确.故选C、D.
6.{x|x<0,或x≥1} 解析:因为 UA={x|x>2,或x<0},B={y|1≤y≤3},所以( UA)∪B={x|x<0,或x≥1}.
7.22 解析:由题意得,观看两部电影的人数是15+14+11-31=9,故仅观看了其中一部电影的人数是31-9=22.
8.1或2 解析:由题得集合A={1,2},当m=1时,B={1};当m≠1时,B={1,m}.所以当m=1时,( UA)∩B= ,符合题意;当m≠1时,( UA)∩B= ,所以m=2.综合得m=1或m=2.
9.解:(1)由交集的概念易得2是方程2x2+ax+2=0和x2+3x+2a=0的公共解,则a=-5,此时A=,B={-5,2}.
(2)由并集的概念易得U=A∪B=.
由补集的概念易得 UA={-5}, UB=.
所以( UA)∪( UB)=.
(3)( UA)∪( UB)的所有子集即为集合的所有子集: ,,{-5},.
10.A 集合A中有10个元素,B中有6个元素,因为A∩B≠ ,A∩B至少有1个元素,至多有6个元素,所以A∪B至多有15个元素,至少有10个元素,集合( UA)∩( UB)= U(A∪B)中有x个元素,则3≤x≤8且x为正整数.即x的取值范围是{x|3≤x≤8,x∈N},故选A.
11.{x||x|≥4,x∈Z} 解析:全集U=Z,定义A☉B={x|a·b,a∈A,b∈B},A={1,2,3},B={-1,0,1},所以A☉B={-3,-2,-1,0,1,2,3},所以 U(A☉B)={x||x|≥4,x∈Z}.
12.解:(1)B={x|x+3≥0}={x|x≥-3},
故A∩B={x|-4≤x≤-2}∩{x|x≥-3}={x|-3≤x≤-2}.
(2)由B={x|x≥-3}得 RB={x|x<-3},
A∪( RB)={x|-4≤x≤-2}∪{x|x<-3}={x|x≤-2}.
(3)A-B={x|x∈A且x B}={x|x∈A且x∈ RB}=A∩( RB)={x|-4≤x≤-2}∩{x|x<-3}={x|-4≤x<-3}.
13.4 解析:由集合A∪B表示的字符串为101001,可知A∪B={1,3,6},而A={1,3},B U,则B可能为{6},{1,6},{3,6},{1,3,6},故满足条件的集合B的个数是4.
14.解:若选①:
由A={x|1≤x≤4},
得 RA={x|x<1或x>4},
由B ( RA)得,
当B= 时,a+1≥2a-1,解得a≤2;
当B≠ 时,或
解得a≥3,所以存在实数a,使得B ( RA),
且a的取值范围为(-∞,2]∪[3,+∞).
若选②:
由A={x|1≤x≤4},得
RA={x|x<1或x>4},
由( RA)∪B=R,得B≠ ,
即无解,
所以不存在实数a,使得( RA)∪B=R.
若选③:
由A∩B=B可知B A,
当B= 时,a+1≥2a-1,解得a≤2;
当B≠ 时,解得2<a≤.
所以,存在实数a,使得A∩B=B,且a的取值范围为.
2 / 2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伙食水平,丰富菜品花样, 学校食堂的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他们周一、周二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计划前两天买进的品种组成集合U 第一天买进的品种组成集合A 第一天未买进的计划品种组成集合B
冬瓜、黄瓜、鲫鱼、茄子、虾、猪肉、芹菜、土豆、毛豆 黄瓜、鲫鱼、茄子、猪肉、芹菜、土豆 冬瓜、虾、毛豆
【问题】 (1)集合A与集合U是什么关系?
(2)集合B与集合A是什么关系?
                      
                      
                      
知识点一 全集
1.定义: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    ,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
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   .
提醒 “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依据具体的问题来加以选择的.例如:我们常把实数集R看作全集,而当我们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时,就把整数集Z看作全集.
知识点二 补集
1.补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 如果集合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则由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在U中的补集,记作    ,读作“    中的补集”
符号语言 UA={x|x∈U,且x A}
图形语言
2.补集的性质
(1)A∪( UA)=   ;
(2)A∩( UA)=   ;
(3) UU=   , U =U, U( UA)=   ;
(4)( UA)∩( UB)= U(A∪B);
(5)( UA)∪( UB)= U(A∩B).
提醒 (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言的,它与全集不可分割.一方面,若没有定义全集,则不存在补集的说法;另一方面,补集的元素“逃”不出全集的范围;
(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为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
1.已知集合U={-3,-2,-1,0,1,2},A={-2,-1,0,1},则 UA=(  )
A.{-2,-1,0,1}
B.{-3}
C.{-3,2}
D.{0,1}
2.设集合A={x|x<0},B={x|x≥1},则( RA)∩B=(  )
A.         B.[0,1]
C.(0,+∞) D.[1,+∞)
3.已知全集U={0,1,2},且 UA={2},则A=    .
题型一 补集的简单运算
【例1】 (链接教科书第19页例4)(1)设集合U={1,2,3,4,5,6},M={1,2,4},则 UM=(  )
A.U        B.{1,3,5}
C.{3,5,6} D.{2,4,6}
(2)已知全集U=R,集合A={x|x<-2,或x>2},则 UA=    .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求集合补集的2种方法
(1)当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直接用定义或借助维恩图求解;
(2)当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连续数集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求解.
【跟踪训练】
1.已知全集为R,集合M={x|x>1},则 RM=(  )
A.R B.{x|x≥1}
C.{x|x<1} D.{x|x≤1}
2.设全集为U,M={0,2,4}, UM={6},则U=    .
题型二 集合的综合运算
【例2】 (1)(2023·天津高考1题)已知集合U={1,2,3,4,5},A={1,3},B={1,2,4},则( UB)∪A=(  )
A.{1,3,5} B.{1,3}
C.{1,2,4} D.{1,2,4,5}
(2)(2023·全国乙卷2题)设集合U=R,集合M={x|x<1},N={x|-1<x<2},则{x|x≥2}=(  )
A. U(M∪N) B.N∪ UM
C. U(M∩N) D.M∪ UN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解决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技巧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助于维恩图来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边界问题.
【跟踪训练】
1.设集合U={1,2,3,4,5,6,7},A={1,2,3},B={3,4,5,6},则( UA)∩B=(  )
A.{4,5,6} B.{3,4,5,6}
C.{3,4,5,6,7} D.{1,2,4,5,6,7}
2.若集合A={y|0≤y<2},B={x||x|>1},则A∩( RB)=(  )
A.{x|0≤x≤1} B.{x|1≤x≤2}
C.{x|-1<x≤0} D.{x|1<x<2}
题型三 与补集相关的参数值的求解
【例3】 设集合A={x|x+m≥0},B={x|-2<x<4},全集U=R,且( U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尝试解答
【母题探究】
1.(变条件)本例将条件“( UA)∩B= ”改为“( UA)∩B≠ ”,其他条件不变,则m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2.(变条件)本例将条件“( UA)∩B= ”改为“( UB)∪A=R”,其他条件不变,则m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通性通法
由集合的补集求解参数的方法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由补集求参数问题时,可利用补集的定义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与集合交、并、补运算有关的求参数问题时,一般利用数轴分析求解.
【跟踪训练】
(多选)已知全集U=R,集合A={x|-2≤x≤7},B={x|m+1≤x≤2m-1},则使A UB成立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A.{m|6<m≤10}   B.{m|-2<m<2}
C. D.{m|5<m≤8}
 集合运算中的新定义问题
我们知道,如果集合A S,那么S的子集A相对于全集S的补集为 SA,即 SA={x|x∈S,且x A}.类似地,对于集合A,B,我们把集合{x|x∈A,且x B}叫做集合A与B的差集,记作A-B.例如,A={1,2,3,4,5},B={4,5,6,7,8},则有A-B={1,2,3},B-A={6,7,8}.
【问题探究】
1.若S是高一(1)班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A是高一(1)班全体女同学组成的集合,求S-A及 SA.
提示:S-A={x|x∈S,且x A}= SA={高一(1)班全体男同学}.
2.在下列各图中用阴影表示集合A-B.
提示:A中去掉B的部分,得到下列图.
3.如果A-B= ,那么集合A与B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A-B= 说明集合{x|x∈A,且x B}中无元素,即A中的元素都在B中,所以A B.
4.现有三个集合A,B,C分别用圆表示,则集合C-(A-B)可用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为(  )
提示:A ∵A-B={x|x∈A,且x B},即A-B是集合A中的元素去掉A∩B中的元素,记作集合D.如图所示.
∴集合C-(A-B)就是C中的元素去掉集合C∩D中的元素.故选A.
【迁移应用】
 由无理数论引发的数字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直到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史称戴德金分割),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才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 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所谓戴德金分割,是指将有理数集Q划分为两个非空的子集M与N,且满足M∪N=Q,M∩N= ,M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小于N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称(M,N)为戴德金分割.试判断,对于任一戴德金分割(M,N),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填序号).
①M没有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
②M没有最大元素,N也没有最小元素;
③M有一个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
④M有一个最大元素,N没有最小元素.
1.已知U={1,2,3,4,5,6,7,8},A={1,3,5,7},B={2,4,5},则 U(A∪B)=(  )
A.{6,8}        B.{5,7}
C.{4,6,7} D.{1,3,5,6,8}
2.设全集U=R,集合A={x|0<x<9},B={x∈Z|-4<x<4},则集合( UA)∩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3.已知集合A,B均为全集U={1,2,3,4}的子集,且 U(A∪B)={4},B={1,2},则A∩( UB)等于(  )
A.{3} B.{4}
C.{3,4} D.
4.(多选)已知集合A={x|0<x<2},集合B={x|x≤0},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1∈A
B.A B
C.A ( UB)
D.A∪B={x|x<2}
5.已知集合A={0,1,2,3,4,5},集合B={1,3,5,7,9},则维恩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一
1.子集 2.U
知识点二
1.U中不属于A  UA A在U  2.(1)U (2)  (3)  A
自我诊断
1.C ∵集合U={-3,-2,-1,0,1,2},A={-2,-1,0,1},∴ UA={-3,2}.故选C.
2.D 由题设, RA={x|x≥0},∴( RA)∩B={x|x≥0}∩{x|x≥1}=[1,+∞).故选D.
3.{0,1} 解析:∵U={0,1,2}, UA={2},∴A={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1)C (2){x|-2≤x≤2} 解析:(1)因为U={1,2,3,4,5,6},M={1,2,4},由补集的定义,可知 UM={3,5,6}.
(2)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可知 UA={x|-2≤x≤2}.
跟踪训练
1.D ∵集合M={x|x>1},∴ RM={x|x≤1}.故选D.
2.{0,2,4,6} 解析:∵M={0,2,4}, UM={6},∴U={0,2,4,6}.
【例2】 (1)A (2)A 解析:(1)由U={1,2,3,4,5},B={1,2,4},得 UB={3,5}.又由A={1,3},得A∪( UB)={1,3,5}.故选A.
(2)因为M={x|x<1},N={x|-1<x<2},所以M∪N={x|x<2},所以 U(M∪N)={x|x≥2}.故选A.
跟踪训练
1.A 因为集合U={1,2,3,4,5,6,7},A={1,2,3},B={3,4,5,6},所以 UA={4,5,6,7},( UA)∩B={4,5,6}.故选A.
2.A 由集合B得B={x|x >1或x<-1} ,所以 RB={x|-1≤x≤1},故A∩( RB)={x|0≤x≤1},故选A.
【例3】 解:由已知得A={x|x≥-m},
所以 UA={x|x<-m},
因为B={x|-2<x<4},( UA)∩B= ,如图,
所以-m≤-2,即m≥2,
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2,+∞).
母题探究
1.解:由已知得A={x|x≥-m},
所以 UA={x|x<-m},
又( UA)∩B≠ ,
所以-m>-2,解得m<2.
故m的取值范围为(-∞,2).
2.解:由已知得A={x|x≥-m}, UB={x|x≤-2,或x≥4}.
又( UB)∪A=R,
所以-m≤-2,解得m≥2.
故m的取值范围为[2,+∞).
跟踪训练
ABC 当B= 时,m+1>2m-1,即m<2,此时 UB=R,符合题意,
当B≠ 时,m+1≤2m-1,即m≥2,
由B={x|m+1≤x≤2m-1},可得 UB={x|x<m+1或x>2m-1},
因为A UB,所以m+1>7或2m-1<-2,可得m>6或m<-,
因为m≥2,所以m>6,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2或m>6,
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不正确.故选A、B、C.
拓视野 集合运算中的新定义问题
迁移应用
 ①②④ 解析:若M={x∈Q|x<0},N={x∈Q|x≥0},则M没有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0,故①可能成立;
若M={x∈Q|x<},N={x∈Q|x≥},则M没有最大元素,N也没有最小元素,故②可能成立;
若M={x∈Q|x≤0},N={x∈Q|x>0},则M有一个最大元素,N没有最小元素,故④可能成立;
M有一个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不可能成立,因为这样就会至少有一个有理数不存在于M和N两个集合中,与M和N的并集是所有的有理数集矛盾,故③不可能成立.
随堂检测
1.A A∪B={1,2,3,4,5,7},则 U(A∪B)={6,8},选A.
2.B ∵U=R, A={x|0<x<9},∴ UA={x|x≤0,或x≥9},又∵B={x∈Z|-4<x<4},∴( UA)∩B={x∈Z|-4<x≤0}={-3,-2,-1,0}共4个元素.
3.A ∵U={1,2,3,4}, U(A∪B)={4},∴A∪B={1,2,3}.又∵B={1,2},∴{3} A {1,2,3}.又 UB={3,4},∴A∩ UB={3}.
4.ACD ∵A={x|0<x<2},B={x|x≤0},∴ UB={x|x>0}.∴1∈A,A正确,A∩B= ,B错误,A ( UB),C正确,A∪B={x|x<2},D正确.故选A、C、D.
5.3 解析:由维恩图及集合的运算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A∩B).又A={0,1,2,3,4,5},B={1,3,5,7,9},∴A∩B={1,3,5},∴ A(A∩B)={0,2,4},即维恩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3.
5 / 5(共63张PPT)
第二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伙食水平,丰富菜品花样, 学校食堂的
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他们周一、周二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计划前两天买进的品种
组成集合 U 第一天买进的品种
组成集合 A 第一天未买进的计划品
种组成集合 B
冬瓜、黄瓜、鲫鱼、茄
子、虾、猪肉、芹菜、
土豆、毛豆 黄瓜、鲫鱼、茄
子、猪肉、芹菜、
土豆 冬瓜、虾、毛豆
【问题】 (1)集合 A 与集合 U 是什么关系?
(2)集合 B 与集合 A 是什么关系?
                      
                      
                      
知识点一 全集
1. 定义: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
某一给定集合的 ,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
2. 记法:全集通常记作 .
提醒 “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依据
具体的问题来加以选择的.例如:我们常把实数集R看作全集,而当
我们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时,就把整数集Z看作全集.
子集 
U  
知识点二 补集
1. 补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 如果集合 A 是全集 U 的一个子集,则由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在 U 中的补集,记作 ,读作“ 中的补集”
符号语言 UA ={ x | x ∈ U ,且 x A }
图形语言
U 中不属于 A  
UA
A 在 U  
2. 补集的性质
(1) A ∪( UA )= ;
(2) A ∩( UA )= ;
(3) UU = , U = U , U ( UA )= ;
(4)( UA )∩( UB )= U ( A ∪ B );
(5)( UA )∪( UB )= U ( A ∩ B ).
U  
 
 
A  
提醒 
(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言的,它与全集不可分割.一方面,若没有定义全集,则不存在补集的说法;另一方面,补集的元素“逃”不出全集的范围;
(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
集合 A 的补集的前提是 A 为全集 U 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
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
1. 已知集合 U ={-3,-2,-1,0,1,2}, A ={-2,-1,0,
1},则 UA =(  )
A. {-2,-1,0,1} B. {-3}
C. {-3,2} D. {0,1}
解析: ∵集合 U ={-3,-2,-1,0,1,2}, A ={-2,-
1,0,1},∴ UA ={-3,2}.故选C.
2. 设集合 A ={ x | x <0}, B ={ x | x ≥1},则( R A )∩ B =
(  )
A. B. [0,1]
C. (0,+∞) D. [1,+∞)
解析: 由题设, R A ={ x | x ≥0},∴( R A )∩ B ={ x | x
≥0}∩{ x | x ≥1}=[1,+∞).故选D.
3. 已知全集 U ={0,1,2},且 UA ={2},则 A = .
解析:∵ U ={0,1,2}, UA ={2},∴ A ={0,1}.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补集的简单运算
【例1】 (链接教科书第19页例4)(1)设集合 U ={1,2,3,4,
5,6}, M ={1,2,4},则 UM =( C )
A. U B. {1,3,5}
C. {3,5,6} D. {2,4,6}
解析:因为 U ={1,2,3,4,5,6}, M ={1,2,4},由补集的定
义,可知 UM ={3,5,6}.
(2)已知全集 U =R,集合 A ={ x | x <-2,或 x >2},则 UA
= .
解析: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 A ,可
知 UA ={ x |-2≤ x ≤2}.
{ x |-2≤ x ≤2} 
通性通法
求集合补集的2种方法
(1)当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直接用定义或借助维恩图求解;
(2)当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的连续数集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
分析求解.
【跟踪训练】
1. 已知全集为R,集合 M ={ x | x >1},则 R M =(  )
A. R B. { x | x ≥1}
C. { x | x <1} D. { x | x ≤1}
解析: ∵集合 M ={ x | x >1},∴ R M ={ x | x ≤1}.故选D.
2. 设全集为 U , M ={0,2,4}, UM ={6},则 U = .
解析:∵ M ={0,2,4}, UM ={6},
∴ U ={0,2,4,6}.
{0,2,4,6} 
题型二 集合的综合运算
【例2】 (1)(2023·天津高考1题)已知集合 U ={1,2,3,4,
5}, A ={1,3}, B ={1,2,4},则( UB )∪ A =( A )
A. {1,3,5} B. {1,3}
C. {1,2,4} D. {1,2,4,5}
解析:由 U ={1,2,3,4,5}, B ={1,2,4},得 UB ={3,5}.又
由 A ={1,3},得 A ∪( UB )={1,3,5}.故选A.
(2)(2023·全国乙卷2题)设集合 U =R,集合 M ={ x | x <1}, N
={ x |-1< x <2},则{ x | x ≥2}=( A )
A. U ( M ∪ N ) B. N ∪ UM
C. U ( M ∩ N ) D. M ∪ UN
解析:因为 M ={ x | x <1}, N ={ x |-1< x <2},所以 M ∪
N ={ x | x <2},所以 U ( M ∪ N )={ x | x ≥2}.故选A.
通性通法
解决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技巧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则先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然后结合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借
助于维恩图来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则常借助数轴,把已知集合及全集分
别表示在数轴上,然后进行交、并、补集的运算.解答过程中要
注意边界问题.
【跟踪训练】
1. 设集合 U ={1,2,3,4,5,6,7}, A ={1,2,3}, B ={3,4,
5,6},则( UA )∩ B =(  )
A. {4,5,6} B. {3,4,5,6}
C. {3,4,5,6,7} D. {1,2,4,5,6,7}
解析: 因为集合 U ={1,2,3,4,5,6,7}, A ={1,2,
3}, B ={3,4,5,6},所以 UA ={4,5,6,7},( UA )∩ B =
{4,5,6}.故选A.
2. 若集合 A ={ y |0≤ y <2}, B ={ x || x |>1},则 A ∩( R B )
=(  )
A. { x |0≤ x ≤1} B. { x |1≤ x ≤2}
C. { x |-1< x ≤0} D. { x |1< x <2}
解析: 由集合 B 得 B ={ x | x >1或 x <-1},所以 R B ={ x |
-1≤ x ≤1},故 A ∩( R B )={ x |0≤ x ≤1},故选A.
题型三 与补集相关的参数值的求解
【例3】 设集合 A ={ x | x + m ≥0}, B ={ x |-2< x <4},全集 U
=R,且( UA )∩ B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得 A ={ x | x ≥- m },
所以 UA ={ x | x <- m },
因为 B ={ x |-2< x <4},( UA )∩ B = ,
如图,所以- m ≤-2,即 m ≥2,
所以 m 的取值范围是[2,+∞).
【母题探究】
1. (变条件)本例将条件“( UA )∩ B = ”改为“( UA )∩ B
≠ ”,其他条件不变,则 m 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解:由已知得 A ={ x | x ≥- m },所以 UA ={ x | x <- m },
又( UA )∩ B ≠ ,
所以- m >-2,解得 m <2.
故 m 的取值范围为(-∞,2).
2. (变条件)本例将条件“( UA )∩ B = ”改为“( UB )∪ A =
R”,其他条件不变,则 m 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解:由已知得 A ={ x | x ≥- m },
UB ={ x | x ≤-2,或 x ≥4}.
又( UB )∪ A =R,所以- m ≤-2,
解得 m ≥2.
故 m 的取值范围为[2,+∞).
通性通法
由集合的补集求解参数的方法
(1)如果所给集合是有限集,由补集求参数问题时,可利用补集的
定义求解;
(2)如果所给集合是无限集,与集合交、并、补运算有关的求参数
问题时,一般利用数轴分析求解.
【跟踪训练】
(多选)已知全集 U =R,集合 A ={ x |-2≤ x ≤7}, B ={ x | m +
1≤ x ≤2 m -1},则使 A UB 成立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  )
A. { m |6< m ≤10}
B. { m |-2< m <2}
C.
D. { m |5< m ≤8}
解析: 当 B = 时, m +1>2 m -1,即 m <2,此时 UB =R,
符合题意,
当 B ≠ 时, m +1≤2 m -1,即 m ≥2,
由 B ={ x | m +1≤ x ≤2 m -1},
可得 UB ={ x | x < m +1或 x >2 m -1},
因为 A UB ,所以 m +1>7或2 m -1<-2,
可得 m >6或 m <- ,
因为 m ≥2,所以 m >6,
所以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m <2或 m >6,
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不正确.
故选A、B、C.
 集合运算中的新定义问题
我们知道,如果集合 A S ,那么 S 的子集 A 相对于全集 S 的补集为
SA ,即 SA ={ x | x ∈ S ,且 x A }.类似地,对于集合 A , B ,我们把
集合{ x | x ∈ A ,且 x B }叫做集合 A 与 B 的差集,记作 A - B . 例如,
A ={1,2,3,4,5}, B ={4,5,6,7,8},则有 A - B ={1,2,
3}, B - A ={6,7,8}.
【问题探究】
1. 若 S 是高一(1)班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A 是高一(1)班全体女
同学组成的集合,求 S - A 及 SA .
提示: S - A ={ x | x ∈ S ,且 x A }= SA ={高一(1)班全体男
同学}.
2. 在下列各图中用阴影表示集合 A - B .
提示: A 中去掉 B 的部分,得到下列图.
3. 如果 A - B = ,那么集合 A 与 B 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A - B = 说明集合{ x | x ∈ A ,且 x B }中无元素,即 A 中
的元素都在 B 中,所以 A B .
4. 现有三个集合 A , B , C 分别用圆表示,则集合 C -( A - B )可用
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为(  )
提示: ∵ A - B ={ x | x ∈ A ,且 x B },即 A -
B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去掉 A ∩ B 中的元素,记作集合
D . 如图所示.
∴集合 C -( A - B )就是 C 中的元素去掉集合 C ∩ D 中的元素.故
选A.
【迁移应用】
 由无理数论引发的数字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直到1872年,德国
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
数(史称戴德金分割),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才
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 000多年的数学
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所谓戴德金分割,是指将有理数集Q划分为两个
非空的子集 M 与 N ,且满足 M ∪ N =Q, M ∩ N = , M 中的每一个
元素都小于 N 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称( M , N )为戴德金分割.试判
断,对于任一戴德金分割( M , N ),
① M 没有最大元素, N 有一个最小元素;
② M 没有最大元素, N 也没有最小元素;
③ M 有一个最大元素, N 有一个最小元素;
④ M 有一个最大元素, N 没有最小元素.
①②④
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填序号).
解析:若 M ={ x ∈Q| x <0}, N ={ x ∈Q| x ≥0},则 M 没有最大
元素, N 有一个最小元素0,故①可能成立;
若 M ={ x ∈Q| x < }, N ={ x ∈Q| x ≥ },则 M 没有最大元
素, N 也没有最小元素,故②可能成立;
若 M ={ x ∈Q| x ≤0}, N ={ x ∈Q| x >0},则 M 有一个最大元
素, N 没有最小元素,故④可能成立;
M 有一个最大元素, N 有一个最小元素不可能成立,因为这样就会至
少有一个有理数不存在于 M 和 N 两个集合中,与 M 和 N 的并集是所有
的有理数集矛盾,故③不可能成立.
1. 已知 U ={1,2,3,4,5,6,7,8}, A ={1,3,5,7}, B =
{2,4,5},则 U ( A ∪ B )=(  )
A. {6,8} B. {5,7}
C. {4,6,7} D. {1,3,5,6,8}
解析:  A ∪ B ={1,2,3,4,5,7},则 U ( A ∪ B )={6,
8},选A.
2. 设全集 U =R,集合 A ={ x |0< x <9}, B ={ x ∈Z|-4< x <
4},则集合( UA )∩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 U =R, A ={ x |0< x <9},∴ UA ={ x | x ≤0,或 x
≥9},又∵ B ={ x ∈Z|-4< x <4},∴( UA )∩ B ={ x ∈Z|
-4< x ≤0}={-3,-2,-1,0}共4个元素.
3. 已知集合 A , B 均为全集 U ={1,2,3,4}的子集,且 U ( A ∪
B )={4}, B ={1,2},则 A ∩( UB )等于(  )
A. {3} B. {4}
C. {3,4} D.
解析: ∵ U ={1,2,3,4}, U ( A ∪ B )={4},∴ A ∪ B =
{1,2,3}.又∵ B ={1,2},∴{3} A {1,2,3}.又 UB ={3,
4},∴ A ∩ UB ={3}.
4. (多选)已知集合 A ={ x |0< x <2},集合 B ={ x | x ≤0},则下
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1∈ A B. A B
C. A ( UB ) D. A ∪ B ={ x | x <2}
解析: ∵ A ={ x |0< x <2}, B ={ x | x ≤0},∴ UB =
{ x | x >0}.∴1∈ A ,A正确, A ∩ B = ,B错误, A ( UB ),
C正确, A ∪ B ={ x | x <2},D正确.故选A、C、D.
5. 已知集合 A ={0,1,2,3,4,5},集合 B ={1,3,5,7,9},则
维恩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
3
解析:由维恩图及集合的运算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 A
∩ B ).又 A ={0,1,2,3,4,5}, B ={1,3,5,7,9},∴ A ∩
B ={1,3,5},∴ A ( A ∩ B )={0,2,4},即维恩图中阴影部
分表示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3.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2021·新高考 Ⅱ 卷2题)设集合 U ={1,2,3,4,5,6}, A =
, B = ,则 A ∩( UB )=(  )
A. B.
C. D.
解析:  UB = , A ∩( UB )= ,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已知全集 U =R,集合 A ={1,2,3,4,5}, B ={ x ∈R| x >
2},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0,1} B. {1}
C. {1,2} D. {0,1,2}
解析: 根据题意,易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 UB )∩ A ={1,
2}.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已知全集 U ={1,2,3,4,5,6,7}, A ={3,4,5}, B ={1,
3,6},那么集合{2,7}是(  )
A. A ∪ B B. A ∩ B
C. U ( A ∩ B ) D. U ( A ∪ B )
解析: ∵ A ={3,4,5}, B ={1,3,6},∴ A ∪ B ={1,3,4,5,6},又 U ={1,2,3,4,5,6,7},∴ U ( A ∪ B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已知集合 A ={ x |1< x <2}, B ={ x | x > m },若 A ∩( R B )=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A. (-∞,1] B. (-∞,1)
C. [1,+∞) D. (1,+∞)
解析: 由题知 A ∩( R B )= ,得 A B ,则 m ≤1,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多选)设集合 P ={1,2,3}, Q ={ x |2≤ x ≤3},则下列结论
中正确的有(  )
A. P Q B. ( P ∩ Q )= P
C. ( P ∩ Q ) P D. ( R Q )∩ P ≠
解析: 对A,集合 P 中1 Q ,故A错误;对B, P ∩ Q ={2,
3},故B错误;对C,因为 P ∩ Q ={2,3}, P ={1,2,3},显然
( P ∩ Q ) P ,故C正确;对D, R Q ={ x | x <2或 x >3},( R
Q )∩ P ={1},故D正确.故选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设全集 U =R,集合 A ={ x |0≤ x ≤2}, B ={ y |1≤ y ≤3},则
( UA )∪ B = .
解析:因为 UA ={ x | x >2,或 x <0}, B ={ y |1≤ y ≤3},所以
( UA )∪ B ={ x | x <0,或 x ≥1}.
{ x | x <0,或 x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国庆期间,高一某班31名学生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我和我
的父辈》《峰爆》这三部电影.其中有15人观看了《长津湖》,有14
人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有11人观看了《峰爆》,没有人同时
观看这三部电影,则仅观看了其中一部电影的共有 人.
解析:由题意得,观看两部电影的人数是15+14+11-31=9,故
仅观看了其中一部电影的人数是31-9=22.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设 U =R,集合 A ={ x | x2-3 x +2=0}, B ={ x | x2-( m +1) x
+ m =0},若( UA )∩ B = ,则实数 m = .
解析:由题得集合 A ={1,2},当 m =1时, B ={1};当 m ≠1时,
B ={1, m }.所以当 m =1时,( UA )∩ B = ,符合题意;当 m
≠1时,( UA )∩ B = ,所以 m =2.综合得 m =1或 m =2.
1或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设 A ={ x |2 x2+ ax +2=0}, B ={ x | x2+3 x +2 a =0},且 A ∩ B
={2}.
(1)求 a 的值及集合 A , B ;
解:由交集的概念易得2是方程2 x2+ ax +2=0和 x2+3 x +2 a =0的公共解,则 a =-5,此时 A = , B ={-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设全集 U = A ∪ B ,求( UA )∪( UB );
解:由并集的概念易得 U = A ∪ B = .
由补集的概念易得 UA ={-5}, UB = .
所以( UA )∪( UB )= .
(3)写出( UA )∪( UB )的所有子集.
解:( UA )∪( UB )的所有子集即为集合
的所有子集: , ,{-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已知集合 A 中有10个元素, B 中有6个元素,全集 U 有18个元素,
A ∩ B ≠ .设集合( UA )∩( UB )中有 x 个元素,则 x 的取值范
围是(  )
A. { x |3≤ x ≤8, x ∈N}
B. { x |2≤ x ≤8, x ∈N}
C. { x |8≤ x ≤12, x ∈N}
D. { x |10≤ x ≤15, x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集合 A 中有10个元素, B 中有6个元素,因为 A ∩ B
≠ , A ∩ B 至少有1个元素,至多有6个元素,所以 A ∪ B 至多有
15个元素,至少有10个元素,集合( UA )∩( UB )= U ( A ∪
B )中有 x 个元素,则3≤ x ≤8且 x 为正整数.即 x 的取值范围是
{ x |3≤ x ≤8, x ∈N},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已知全集 U =Z,定义 A ☉ B ={ x | a · b , a ∈ A , b ∈ B },若 A =
{1,2,3}, B ={-1,0,1},则 U ( A ☉ B )=
.
解析:全集 U =Z,定义 A ☉ B ={ x | a · b , a ∈ A , b ∈ B }, A =
{1,2,3}, B ={-1,0,1},所以 A ☉ B ={-3,-2,-1,
0,1,2,3},所以 U ( A ☉ B )={ x || x |≥4, x ∈Z}.
{ x || x |
≥4, x ∈Z}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已知集合 A ={ x |-4≤ x ≤-2}, B ={ x | x +3≥0}.
(1)求 A ∩ B ;
解:B ={ x | x +3≥0}={ x | x ≥-3},故 A ∩ B ={ x |-4≤ x ≤-2}∩{ x | x ≥-3}={ x |-3≤ x ≤-2}.
(2)求 A ∪( R B );
解:由 B ={ x | x ≥-3}得 R B ={ x | x <-3}, A ∪( R B )={ x |-4≤ x ≤-2}∪{ x | x <-3}={ x | x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定义 A - B ={ x | x ∈ A 且 x B },求 A - B .
解:A - B ={ x | x ∈ A 且 x B }={ x | x ∈ A 且 x ∈ R B }= A ∩( R B )={ x |-4≤ x ≤-2}∩{ x | x <-3}={ x |-4≤ x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设全集 U ={1,2,3,4,5,6},且 U 的子集可表示由0,1组成
的6位字符串,如:{2,4}表示的是自左向右的第2个字符为1,第
4个字符为1,其余字符均为0的6位字符串010100,并规定空集表
示的字符串为000000.已知 A ={1,3}, B U ,若集合 A ∪ B 表示
的字符串为101001,则满足条件的集合 B 的个数为 .
解析:由集合 A ∪ B 表示的字符串为101001,可知 A ∪ B ={1,
3,6},而 A ={1,3}, B U ,则 B 可能为{6},{1,6},{3,
6},{1,3,6},故满足条件的集合 B 的个数是4.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在① B ( R A );②( R A )∪ B =R;③ A ∩ B = B 这三个条件
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若问题中的实数 a 存在,求出 a
的取值范围;若问题中的实数 a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集合 A ={ x |1≤ x ≤4}, B ={ x | a +1< x <2 a -1},是否
存在实数 a ,使得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若选①:
由 A ={ x |1≤ x ≤4},得 R A ={ x | x <1或 x >4},
由 B ( R A )得,当 B = 时, a +1≥2 a -1,解得 a ≤2;
当 B ≠ 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得 a ≥3,所以存在实数 a ,使得 B ( R A ),
且 a 的取值范围为(-∞,2]∪[3,+∞).
若选②:
由 A ={ x |1≤ x ≤4},得 R A ={ x | x <1或 x >4},
由( R A )∪ B =R,得 B ≠ ,即无解,所以不存
在实数 a ,使得( R A )∪ B =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若选③:
由 A ∩ B = B 可知 B A ,当 B = 时, a +1≥2 a -1,解得 a
≤2;当 B ≠ 时,解得2< a ≤ .
所以,存在实数 a ,使得 A ∩ B = B ,且 a 的取值范围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