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思明拾光”系列短视频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开启全新的阅读视角.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下列四副代表“立春”、“立夏”、“芒种”、“白露”的作品,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4÷a3=a B.3a3 2a2=6a6
C.(﹣2a)3=﹣6a3 D.3a+2a=5a2
3.(3分)下列语句所描述的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一岁一枯荣 B.黄河入海流
C.明月松间照 D.白发三千丈
4.(3分)在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能直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a﹣b)(a+b) B.(a﹣b)(a+b)
C.(2a+b)(a﹣2b) D.(a﹣b)(b﹣a)
5.(3分)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则圆周长C与r的关系式为C=2πr.在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  )
A.2 B.半径r C.π D.周长C
6.(3分)如图,地面上有三个洞口A、B、C,老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跑出,猫为能同时最省力地顾及到三个洞口(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尽快抓到老鼠,应该蹲守在(  )
A.△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ABC三条中线的交点
7.(3分)如图,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
A.∠E=∠B B.ED=BC C.AB=EF D.AF=CD
8.(3分)近几年中学生近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保护视力,读书,写字、看书姿势要端正,一般人正常的阅读角度为俯角40°,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25°至40°,其几何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B∥ED,∠ABC=40°,∠CDE=35°,则视线BC和书本所在平面CD所成的角度∠BCD是(  )
A.55° B.65° C.75° D.85°
9.(3分)如图,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哪个图象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  )
A. B.
C. D.
10.(3分)如图,△ABC的面积为2,分别延长BC至点D,使CD=BC,延长CA至点E,使AE=AC,延长AB至点F,使BF=AB,依次连接DE,EF,FD,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3 B.6 C.9 D.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在汉语拼音wuhua中任意选一个字母,选出的字母为“u”的概率为     .
12.(3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13.(3分)如图,△ABC中,∠B=90°,∠BAC=60°,AE平分∠BAC,过点E作ED⊥AC,若AB=5cm,则AC的长度为     cm.
14.(3分)将4个数a、b、c、d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若=14,则x=     .
15.(3分)折纸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几何中可以得到新的解读,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DA′交AB于点P,若A′D∥BC且∠B﹣∠A=10°,则∠AED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6.(7分)计算:.
17.(7分)周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了一道练习题:选择一组x,y的值,求式子(x﹣y)2+x(2y﹣x)﹣(y3÷y)+2025的值.数数和学学展开了如下讨论:
数数说:“如果x,y取值不同,则原式的值就不同.”
学学说:“无论x,y取何值,原式的值都不变.”
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8.(7分)如图:
(1)请用直尺和圆规在直线MN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射线OA和OB的距离相等.(不用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若MN∥OA,且∠MCB=150°,求∠POA的度数.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9.(9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
(1)画出△ABC关于直线MN轴对称的△A′B′C′;
(2)求△ABC的面积;
(3)在直线MN上找出点P,使得PA+PC最小.
20.(9分)“珍重生命,注意安全!”同学们在上下学途中一定要注意骑车安全,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间,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
(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     米,一共用了     分钟.
(4)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钟就超越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请说明理由.这个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
21.(9分)已知四边形ABCD中,连接对角线BD,且BD的垂直平分线恰好经过点C,交BD于点O,交AB于点E,连接DE.
(1)如图1,若DC∥BE,说明:DB平分∠CDE;
(2)如图2,连接AC,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求∠CED的大小.
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共27分.
22.(13分)【概念学习】
现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商的运算叫做除方,比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写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3)÷(﹣3)÷(﹣3)÷(﹣3)写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a≠0)写作a ,读作“a的圈n次方”.
【初步探究】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    ,(﹣)④=    ;
(2)下列关于除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
B:对于任何正整数n,1 =1
C:3④=4③
D: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结果是正数
【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3)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把下列除方运算直接写成幂的形式:(﹣3)⑤=    ,()⑥=    .
(4)想一想:请把有理数a(a≠0)的圈n(n≥3)次方写成幂的形式为a =    .
(5)算一算:=    .
23.(14分)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法.
【问题解决】
(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且AB>AC,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可证得△ADC≌△EDB,其中判定全等的依据为:    .
【问题应用】
(2)如图2,AD是△ABC的中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C平分∠DAE,∠E=∠BAD,试探究线段AE与AD的数量关系.
【拓展延伸】
(3)如图3,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BAE=∠FAC=90°,试探究线段AD与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B B A D C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
12.100°.
13.10.
14.8.
15.95.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6.解:原式=9+1×(﹣5)﹣3
=9﹣5﹣3
=1.
17.解:我同意学学同学的观点,理由如下:
(x﹣y)2+x(2y﹣x)﹣(y3÷y)+2025
=x2﹣2xy+y2+2xy﹣x2﹣y2+2025
=2025,
则原式的值与x,y的取值没有关系,
即无论x,y取何值,原式的值都不变,
那么学学同学的观点正确.
18.解:(1)如图,即为所求作;
(2)∵∠MCB=150°,
∴∠BCN=180°﹣∠MCB=30°,
∵MN∥OA,
∴∠AOB=∠BCN=3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OP为∠AOB的角平分线,
∴.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9.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
(2)△ABC的面积=3×6﹣1×6﹣2×3﹣3×3=7.5;
(3)如图,点P即为所求.
20.解:(1)图中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离家距离,
故答案为:时间,离家距离;
(2)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故答案为:1500;
(3)一共行驶的总路程=1200+(1200﹣600)+(1500﹣600)=1200+600+900=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
故答案为:2700,14;
(4)由图象可知:0~6分钟时,平均速度=1200÷6=200米/分,
6~8分钟时,平均速度=(1200﹣600)÷(8﹣6)=300米/分,
12~14分钟时,平均速度=(1500﹣600)÷(14﹣12)=450米/分,
所以12~14分钟时速度最快,不在安全限度内.
21.(1)证明:∵CE是BD的垂直平分线,
∴CD=CB,EB=ED,
∴∠CBD=∠CDB,∠EBD=∠EDB,
又∵DC∥AB,
∴∠CDB=∠EBD,
∴∠EDB=∠CDB,
即BD平分∠CDE;
(2)解:∵CE是BD的垂直平分线,∴EB=ED,
∴∠BEC=∠DEC,
∵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EC=EA,∴∠AED=∠DEC,
∴∠BEC=∠DEC=∠AED,
又∵∠BEC+∠DEC+∠AED=180°,
∴=60°.
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共27分.
22.解:(1)2③=2÷2÷2=1÷2=,
(﹣)④=(﹣)÷(﹣)÷(﹣)÷(﹣)=1×2×2=4;
故答案为:,4;
(2)∵3④=3÷3÷3÷3=,4③=4÷4÷4=,
∴3④≠4③.
故选:C.
(3)(﹣3)⑤=(﹣3)÷(﹣3)÷(﹣3)÷(﹣3)÷(﹣3)=1×(﹣)×(﹣)×(﹣)=(﹣)3,
()⑥=()÷()÷()÷()÷()÷()=1×5×5×5×5=54;
故答案为:(﹣)3,54;
(4)(4)a÷a÷a÷…÷a=a×××…×=()n﹣2.
故答案为:()n﹣2.
(5)原式==122÷32×()4﹣34÷33
=24×32÷32×()4﹣3
=1﹣3
=﹣2.
故答案为:﹣2.
23.解:(1)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如图1所示: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DC和△EDB中,

∴△ADC≌△EDB(SAS),
故答案为:SAS;
(2)线段AE与AD的数量关系是:AD=AE,理由如下:
延长AD到F,使FD=AD,连接CF,如图2所示:
则AF=FD+AD=2AD,
同(1)证明:△CDF≌△BDA(SAS),
∴∠F=∠BAD,
∵∠E=∠BAD,
∴∠F=∠BAD,
∵AC平分∠DAE,
∴∠DAC=∠EAC,
在△ACF和△ACE中,

∴△ACF≌△ACE(AAS),
∴AF=AE,
∴2AD=AE,
∴AD=AE;
(3)线段AD与EF的数量关系是:AD=EF,位置关系是:EF⊥AD,证明如下:
过点C作CH⊥AE于点H,如图3所示:
∴∠CHA=90°,
∵∠BAE=90°,
∴∠CHA=∠BAE=90°,
∵AD是△ABC的中线,
∴CD=BD,
在△CDH和△BDA中,

∴△CDH≌△BDA(AAS),
∴DH=AD,CH=AB,
∴AH=DH+AD=2AD,
∵AB=AE,
∴CH=AB=AE,
∵∠CHA=90°,∠FAC=90°,
∴∠ACH+∠CAH=90°,∠FAE+∠CAH=90°,
∴∠ACH=∠FAE,
在△ACH和△FAE中,

∴△ACH≌△FAE(SAS),
∴AH=EF,∠CHA=∠AEF=90°,
∴2AD=EF,EF⊥AE,
∴AD=EF,EF⊥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