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显微镜的使用 教案(表格式)+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1个) 冀少版(2024) 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显微镜的使用 教案(表格式)+课件(共32张PPT+内嵌视频1个) 冀少版(2024) 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命观念)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科学探究)
3.通过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态度责任)
4.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 学生思考回答。 图片展示,加深印象。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显微镜。
环节二 讲授新课: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提出问题】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那么,显微镜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呢?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交流:阅读教材5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1-1-1,认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记忆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识图读图能力。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起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提示:我们在学习了解结构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记忆,防止遗漏结构,有助于记忆。 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在显微镜中,位于最上面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目镜,位于显微镜的最上方,是和眼睛接触的结构,在实验室中,目镜的种类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放大倍数,一般有5×、10×、16×,它属于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提出问题】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讲解,思考一下目镜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出问题】不同的放大倍数和它的作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强调】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而且目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螺纹。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目镜是和眼睛接触的结构,位于显微镜的最上方,那目镜安放在哪里?这个结构的名称又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讲解】镜筒不仅能安放目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镜筒的下方还连接有物镜。
【提出问题】那同学们来思考镜筒的作用是什么?
【强调】镜筒的作用是安放镜头,它属于显微镜中的机械部分。
【讲解】为了满足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观察,镜筒并不是直接和物镜相连的,而是需要放在转换器上。
【展示图片】转换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转换器的作用并判断它是属于显微镜的光学部分还是机械部分? 学生思考回答。 加深理解物镜的转换方法。为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做好铺垫。
【总结】物镜被安装在转换器上,所以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想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我们不能直接拨动物镜,而是用手转动转换器,防止物镜被拨松掉下破损。
【展示图片】那物镜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物镜有什么的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并回答。
【强调】物镜的特点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跟目镜正好是相反的。同时,物镜是有螺纹的。它的作用同样是放大物像。所以它也属于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通过对比目镜和物镜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能力。
【提出问题】物镜顾名思义是要和被观察的物体接触的镜头,那被观察的物体放在哪里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载物台属于显微镜的机械部分,在载物台的上下都有一些特殊的结构。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观察到的图片来说一说,你都观察到了载物台中的哪些结构?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思考作答。 培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结】在载物台上有两片压片夹用来固定玻片,在载物台的中间有通光孔,是光线的通路,在载物台的下面还有遮光器,是由不同的光圈组成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不同大小的光圈呢?那遮光器的作用又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强调】不同的光圈决定了光进入量的不同,所以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的强度。遮光器同样属于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讲解】除了遮光器能够调节光线之外,还有一个能够调节光线的结构就是反光镜。它由两个面组成,一个是平面镜,一个是凹面镜。
【提出问题】那请同学们思考,反光镜为什么有两个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 通过分析不同情况,加深对反光镜的理解。
【强调】在光线比较强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平面镜反射光线。如果光线比较弱,我们用凹面镜汇聚光线。所以反光镜在显微镜中属于光学部分。
【过渡】显微镜右侧从上到下的结构我们已经了解清楚,接下来我们看下左侧从上到下的结构。
【讲解】大家看到的这两个分别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二者均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强调】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二者的升降幅度是不同的,粗准焦螺旋的升降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的升降幅度较小。同时,同学们还要特别注意,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想上升镜筒,要逆时针旋转准焦螺旋,如果想下降镜筒,则要顺时针旋转准焦螺旋。 明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继续分析,我们旋转粗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的目的是什么?旋转细准焦螺旋小范围升降镜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分析。
【明确】旋转粗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物像,而旋转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进行微调,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讲解】除了准焦螺旋之外,左侧还有镜臂、镜柱、镜座这三个结构,它们的功能也比较筒单,分别起到了,提握镜身、支持镜身和稳定镜身的作用。它们都属于显微镜中的机械部分。 了解镜臂、镜柱、镜座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
【总结】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照我们刚才的讲解,梳理一下显微镜的所有结构。 归纳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环节三 讲授新课: 学习使用显微镜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通读教材P3-4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总结我们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几步? 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强调】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整焦距 观察及收放等。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了解使用显微镜每一步中的具体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操作】请同学们练习取镜的操作并把它摆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教师进行巡查、纠错和指导。 学生进行具体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把显微镜放在什么位置? 学生思考并检查,调整自己的摆放位置。
【强调】我们应该把它放在试验台上,位于身体偏左并且距离试验台边缘约10 cm左右的位置。
【讲解】安放好显微镜后我们就要对光了,对光是使用显微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 使视野均匀白亮。 学生思考并作答。 注重分析,引导实验,完成正确操作。
【强调】第一转:转动的是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不能用手直接扳动物镜,而是要转动转换器。
【讲解】第二转:转动的是遮光器,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提出问题】第三转:我们要转动什么结构呢? 学生思考作答。
【强调】我们在转动反光镜的同时要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对光成功的标志就是在视野中能够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操作】请同学们进行对光调光操作并找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教师进行巡查、纠错和指导。 学生进行自主操作。
【强调】对光调光成功之后,我们的显微镜就不能再随意移动位置,如果需要移动位置,则需要重新对光。
【讲解】对光调光完成后,我们来安放玻片。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写字的一面向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讲解】观察前要进行调整焦距。我们要遵循“先降后升”、“先粗后细”的原则来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能力。自主学习分析“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先降后升”、“先粗后细”分别指的是什么?
【讲解】在“先降后升”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和玻片标本接触碰撞。
【操作】请同学们观察“上”及“e”字玻片标本注意操作方法。教师进行巡查、纠错和指导。 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观察。
【提出问题】观察到图像后请同学们思考:显微镜中的物像被放大了多少倍?显微镜中的像和玻片标本的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强调】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即玻片标本中的像旋转180°。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视野中央的像移到视野的右上方,请同学们进行操作,然后找出如果我们想把不在视野中间的像移到视野中央,我们应该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学生进行操作,寻找答案。
【强调】若物像不正,那么物像在显微镜中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把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举例说明,学生重复练习进行确认。 举一反三、重复练习。
【提出问题】有的时候我们还会在视野中看到小黑点(污点)问题,请同学们分析如果在视野中看到小黑点的话,这个小黑点可能出现在哪里? 学生思考讨论以及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强调】小黑点(污点)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以及玻片标本上,我们可以逐一进行擦拭来进行排除。
【讲解】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我们已经能够用显微镜找到清晰的物像了,在使用完毕之后就要进行收镜装箱的操作,那么请同学们按照相应要求完成收镜装箱。
【操作】同学们进行收放操作。注意强调转换器的方向、物镜以及镜筒的位置。教师进行巡查、纠错和指导。 学生进行收镜装箱操作。
【总结】学生整理完毕后,一起总结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及过程,展示使用显微镜的口诀。 利用口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简化知识便于记忆。
【讲解】图文结合讲解显微镜的广泛用途。
环节四 拓展延伸 【拓展】多种多样的显微镜。 学生阅读观看。 知识拓展。
环节五 总结 【概念图】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及使用方法。 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框架。 总体把握知识框架,重点强调对光和观察,巩固认识。
环节六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三道课堂练习。 强调显微镜物像特点,移动方向以及污点问题,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共32张PPT)
——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细胞
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
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命观念)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科学探究)
3.通过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态度责任)
4.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态度责任)
——视频导入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除病毒外,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我们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细胞吗?要想探索生物中的奥妙,了解细胞的结构,我们应该怎么办?
情境导入
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那么,显微镜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呢?
虎克时代的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超高倍电子显微镜
导入新课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目镜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
通光孔
反光镜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目镜作用:放大物像。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光学部分
目镜特点:无螺纹。
目镜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镜筒作用:安放镜头。
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
镜筒
——镜筒
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转换器作用:
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
转换器
——转换器
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物镜作用:放大物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特点:有螺纹。
物镜
——物镜
光学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载物台作用:
安放玻片标本。
载物台
载物台上有两片压片夹固定玻片,中间有通光孔。
载物台下有遮光器,由不同光圈组成。
——载物台
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遮光器作用:
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可调节光线的强弱。
遮光器
大光圈增加进光量,
小光圈减少进光量。
光圈
——遮光器
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反光镜组成:
一面平面镜,一面凹面镜。
反光镜
平面反射光线,环境光线强时使用。
凹面聚集光线,环境光线弱时使用。
反光镜作用:反射光线。
——反光镜
光学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粗准焦螺旋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作用:升降镜筒。
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大;
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小。
细准焦螺旋
找到物像
微调使物像更清晰
——准焦螺旋
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镜柱(支持镜身)
镜座(稳定镜身)
——镜臂、镜柱、镜座
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镜臂(连接镜身)
——取镜和安放
安放位置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取镜动作
距离实验台边缘约10 cm处
练习使用显微镜
——对光
(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转动
二转动
练习使用显微镜
——对光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
三转动
对光成功的标志
通过目镜能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安放玻片
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写字的一面向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练习使用显微镜
——调整焦距、观察
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
先降后升
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先粗后细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移动玻片,将“上”字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观察
——收放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载玻片。
2.将显微镜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简缓慢降至最低处。
4.最后将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
使用显微镜口诀
练习使用显微镜
注意
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需要使用擦镜纸。
——练习


e
e
显微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放大多少倍?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看到的物像与标本实物完全相反
旋转180°
我是
倒像
练习使用显微镜

如何移动标本,才能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若物像不正,那么物像在显微镜中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把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为了将物像调正,应该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练习
练习使用显微镜

若视野中有污点,这个污点必然在目镜、物镜或标本三者之一上。
我是
谁?
我来自
哪里?
小黑点(污点)
目镜
物镜
玻片标本
——练习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生物学领域:在生物学中,显微镜是研究细胞、组织、微生物等的重要工具。
医学领域:在医学中,显微镜用于诊断和治疗。
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显微镜用于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
其他领域:显微镜还在考古学、地质学、纺织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用滴管吸取池塘水,滴一滴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中注意各种微小生物的形态。
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
按目镜数量分三种:单目、双目和体视双目显微镜。
显微镜按成像原理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按类型分: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偏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工具测量显微镜等。
电子显微镜按结构和用途分:透射式电子显
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反射式电子显微镜和发
射式电子显微镜等。
拓展延伸
——多种多样的显微镜
课堂小结
光学部分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机械部分
镜座
镜柱
镜臂
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镜筒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遮光器(光圈)
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目镜:
物镜:
5×、10×、16×
4×、10×、40×
支持部分
调节部分
光学部分
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和安放
对光
安放玻片
调整焦距
观察及收放
例1.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学习中使用的一种精密放大仪器。在操作显微镜时,如果物像不清晰,一般应该调节( )
A.反光镜
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D
——反射光线
——调节光亮度
——找到物像
——使物像更清晰
随堂练习
例2.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C
随堂练习
例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操作方式来判断污点的来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的是(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更换物镜
D.转动反光镜
D
小黑点
随堂练习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