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自主学习导学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自主学习导学单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第6课《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自主学习单
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3日/新闻评论)
学习目标:
1.语言运用:积累关键词(如“惨绝人寰”“矢志捍卫”“永矢弗谖”),体会议论文严谨性与抒情性结合的表达效果。
2.思维能力:梳理“历史真相—公祭意义—和平呼吁”的逻辑链,分析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
3.审美创造:感受文中理性与悲悯交织的情感力量,尝试设计和平主题标语。
4.文化自信:理解以史为鉴的中华智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学习建议:朗读重点段落,圈画观点句与警示句;查阅“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背景资料。
【开头语:点燃兴趣,明确方向】
亲爱的同学: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课文,是一扇通往民族记忆与人类文明的窗口。学习语文,不仅要读懂文字,更要理解历史赋予的责任。这份导学单将带你穿越时空,在铭记中思考和平的真谛——请带着敬畏之心,开启这场关乎人性与未来的探索!
【导学主体: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一、预学·初探
1.扫清障碍
(1)生字词注音、释义
①缅(miǎn)怀:________
②篡(cuàn)改:________
③振聋发聩(kuì):________
(2)关键句/精彩/难句
①“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为何强调这点?)
②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比喻的深意?)
2.整体感知
一句话概括:阐释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历史意义,呼吁守护世界和平。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揭示真相(痛陈历史惨案,批驳歪曲史实行径)。
第二部分:公祭意义(铭记历史、捍卫正义、唤醒和平共识)。
第三部分:人类愿景(呼吁共建命运共同体)。
3. 初感疑惑
问题:在和平年代重提历史悲剧有何现实意义?
文化贴士: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设立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
二、共学·深究
1.聚焦语言·品味赏析
选句:“三十万亡灵的冤屈,人类文明的耻辱,需要永远铭记!”
赏析:“冤屈”“耻辱” 直击历史之痛,“永远铭记”以短句收束,掷地有声,体现警示历史的坚定立场与悲悯情怀。
2.探究思维·理解内涵
核心问题:通过公祭事件,传铭记历史教训、捍卫人类正义、共创世界和平的核心价值观。
深入思考:文中批判日本右翼势力“污浊的谎言”,反映哪些现实挑战?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和平的威胁,捍卫真相是维护和平的基石。
3.思维火花·尝试创造
(1)仿写:模仿“和平像阳光……像雨露……”,写一句关于“友谊”的比喻。
示例:友谊如清泉涤荡心灵,如灯塔照亮迷途。
(2)标语设计:为校园“和平教育周”设计一则海报标语。
示例:以史为镜,以心为灯,照亮和平之路。
4.文化浸润·拓展认知
文化链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以和为贵”(儒家思想)、“天下大同”(传统理想)。
我的看法:这些智慧启示我们:和平需以历史清醒为根基,以开放包容为路径。
三、延学·拓展
1.梳理巩固
思维导图核心分支:①历史真相;②公祭价值;③和平理念。
好词佳句:惨绝人寰、矢志捍卫、永矢弗谖、命运与共
2.联系生活
启发:校园欺凌事件→领悟“漠视伤痛将滋生新暴力”,从小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
3. 跨学科联结(选做)
历史(二战史实)、道德与法治(人权教育)、国际关系(联合国维和行动)。
【结束语:鼓励反思,展望未来】
完成探索后请自问:是否理解“公祭”超越民族的意义?是否读懂“命运共同体”的格局?标语创作与历史反思,哪个任务更引发你的共鸣?此刻是否更懂“守望和平”的重量?
寄语:
语文是思想的火炬,今日点燃的理性与良知之光,终将照亮人类前行的漫漫长路。请整理好思考,期待课堂聆听你的和平之声!
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