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力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并能够识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能够用示意图表示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够应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难点 (1)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其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能够准确表示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3)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并能通过实验或实例分析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直观法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 “力” 这个词。比如,同学们在上课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部队要提高战斗力等。那么,请大家想想,在哪些其他场合也经常提到力呢?物理学中的力又有着怎样的定义和特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常常提到力量;搬东西时会用到力;科学实验中也需要用力等)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力 多媒体展示动图及文字,引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概念。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多媒体视频,展示一个小孩推箱子的情景。提问:在这个过程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生:施力物体是小孩,受力物体是箱子) 教师活动:结合视频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开放讨论:单独一个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 (生: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两个静止的书本放在一起) 直接讲解力的表示符号和单位。 教师活动:详细介绍力的表示符号 F及其单位牛顿(N)。 (生:记下力的表示符号和单位)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文字,感受生活中的力。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力的例子,如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汽车刹车减速等。 (生:通过观看图片,进一步理解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二、力的作用效果 多媒体展示动图及文字,让学生小结得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橡皮筋被拉伸的过程。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观察并总结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为大家演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这一原理。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橡皮筋或弹簧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生:亲自操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并向全班同学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演示实验:小铁球受到磁体的作用。 教师活动: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将一个小铁球靠近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状态变化。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多媒体展示动图及文字,加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视频,如足球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提问:你们看到力对足球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文字,让学生小结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弹簧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程度。提问:力的大小对弹簧的伸长有什么影响? (生:总结出力的大小会影响其作用效果)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文字,让学生小结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方向的力作用在滑块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滑块的运动方向。提问:力的方向如何影响滑块的运动? (生:总结出力的方向会影响其作用效果)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文字,让学生小结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作用点的力作用在杠杆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杠杆的倾斜程度。提问:力的作用点如何影响杠杆的倾斜程度? (生:总结出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其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力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简单、方便地表示这个力呢?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由此引出力的示意图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一张桌子受到向下的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单表示这个力。提问:如何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力? (生:思考并讨论) 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讲解小结得出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在受力物体上画一个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相等的力线段一样长。)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箭头处标出力的表示字母及大小。 (生:跟随老师的示范,逐步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演示: 教师活动:准备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每个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让学生松手后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发现两辆小车都发生了移动) 教师活动:让一位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这位同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发现同学也会向相反方向移动)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小结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 (生:总结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多媒体展示动图,找出施力物体,感知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展示火箭发射、船桨划水等动图,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实际中的应用。 (生:通过观看动图,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将一个弹簧测力计固定,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已固定的测力计,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进行该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生:观察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小结得出: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 N,表示字母是 F。 力的作用效果:①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一画点;二画线段;三画箭头;四标字母(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班上交流。 (生:依次回答上述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总结,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1)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绘制两个不同情境下的力的示意图,并标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实验报告: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力对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改变的效果,写出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