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八章 相似形 单元检测培优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且面积比为,则与的周长比为( )A. B. C. D.2.如图,直线 // // ,若AB=6,BC=9,EF=6,则DE=( )A.4 B.6 C.7 D.93.如图,在中,,在内依次作,,,则等于( )A. B. C. D.4.如图,在四边形 中, ,对角线 、 交于点 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始终正确的有( )① ; ② ;③ ; ④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如图, 分别是 边 上的点, ,若 ,则 的长是( ).A.1 B.2 C.3 D.46.如图,如果,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确定的是( )A. B. C. D.7.若,且b是a,c的比例中项,则等于( )A.1∶3 B.1∶2 C.2:3 D.2∶18.如图是一个常见的铁夹的剖面图,,表示铁夹的剖面的两条边,点是转动轴的位置,,垂足为,,,,且铁夹的剖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则,两点间的距离为( )A. B. C. D.9.如图是用卡钳测量容器内径的示意图,已知卡钳的四个端点 , , , 到支点 的距离满足 ,且 .现在只要测得卡钳外端 , 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容器的内径 的大小。这种测量原理用到了( )A.图形的旋转 B.图形的平移C.图形的轴对称 D.图形的相似10.如图,在正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是边的中点,连接,,分别交,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下列结论:①;②;③若的面积为8,则正方形的面积为36;④.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那么 .12.某同学的身高为1.6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1.2米,与他相邻的一棵树的影长为3.6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米.13.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当△ACP∽△PDB时,∠APB= °.14.如图,中,,,.经过点A 的直线交边于点D,在这个图形中,如果以为一边的三角形与相似,那么的长为 .15.如图,在中,中线相交于点,如果的面积是4,那么四边形的面积是 16.如图,在正方形中,,点N,M分别在上,且,,P为对角线上一点.当时,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为⊙O,AD是⊙O的直径,过点B作⊙O的切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D,且∠E=∠DBC.(1)求证:DB平分∠ADC;(2)若CD=9,tan∠ABE= ,求⊙O的半径.18.如图,在中,,,点是边上的一点,且,联结,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2)如果,求的面积.19.已知:如图,在中,(1)求证(2)如果,求的长.20.已知:如图,点 、 在 边 上,点 在边 上,且 , .(1)求证: ;(2)如果 ,求 与 的周长比.21.小明和小亮同学想利用数学知识测量矗立在广场边上的旗杆的高度,如图,他们在广场上的处放置了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标杆,然后小明笔直地站在处,小亮在和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在点处放置了一面小镜子,此时小明恰好看到在镜子里点和点重合,已知,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测量,,,,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求旗杆的高度.22.在Rt△ABC中,∠B=90°,AB=8,CB=5,动点M从C点开始沿CB运动,动点N从B点开始沿BA运动,同时出发,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当M运动到B点即同时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1)AN= ;CM=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连接CN,AM交于点P.①当t为何值时,△CPM和△APN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②当t=3时,试求∠APN的度数.23.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ABC=∠ACD.(1)求证:△ABC∽△ACD;(2)若AD=2,AB=8,求AC的长.24.如图,在△ABC中,AB=8,AC=6.点D在边AB上,AD=4.5.△ABC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点F.(1)求证:△ACD∽△ABC;(2)求 的值.25.在△ABC中,AB=3,AC=4,BC=5,D是△ABC内部或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与B,C不重合),以D为顶点作△DEF,使△DEF∽△ABC(相似比k>1),EF∥BC.(1)求∠D的度数;(2)若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形状始终是四边形AGDH.①如图,连接GH,AD,当GH⊥AD时,请判断四边形AGDH的形状,并证明;②当四边形AGDH的面积最大时,过A作AP⊥EF于P,且AP=1.2,直接写出k的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八章 相似形 单元检测培优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且面积比为,则与的周长比为( )A. B. C. D.【答案】A2.如图,直线 // // ,若AB=6,BC=9,EF=6,则DE=( )A.4 B.6 C.7 D.9【答案】A【解析】【解答】解:∵ // // ,∴ ,∵AB=6,BC=9,EF=6,∴ ,∴DE=4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3.如图,在中,,在内依次作,,,则等于( )A. B. C. D.【答案】C【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C.【分析】易证△BCD∽△ABC、△CDE∽△BDC、△DEF∽△CDE,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4.如图,在四边形 中, ,对角线 、 交于点 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始终正确的有( )① ; ② ;③ ; ④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解析】【解答】解:∵AB∥CD,∴△AOB∽△COD,①符合题意;∵∠ADO不一定等于∠BCO,∴△AOD与△ACB不一定相似,②不符合题意;∴ ,③符合题意;∵△ABD与△ABC等高同底,∴ ,∵ ,∴ ,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判断即可.5.如图, 分别是 边 上的点, ,若 ,则 的长是( ).A.1 B.2 C.3 D.4【答案】C【解析】【解答】解:∵ ,∴ ,∴ ,即 ,解得,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证明三角形ADE∽三角形AC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AE的长度即可。6.如图,如果,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确定的是( )A. B. C. D.【答案】B7.若,且b是a,c的比例中项,则等于( )A.1∶3 B.1∶2 C.2:3 D.2∶1【答案】B8.如图是一个常见的铁夹的剖面图,,表示铁夹的剖面的两条边,点是转动轴的位置,,垂足为,,,,且铁夹的剖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则,两点间的距离为( )A. B. C. D.【答案】A【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延长交于,,在中,,∵铁夹的剖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即,解得:,∴,故答案为:A.【分析】连接,延长交于,由勾股定理得出,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根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比例式可得关于AH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H的值,然后轴对称的性质得AB=2AH计算即可求解.9.如图是用卡钳测量容器内径的示意图,已知卡钳的四个端点 , , , 到支点 的距离满足 ,且 .现在只要测得卡钳外端 , 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容器的内径 的大小。这种测量原理用到了( )A.图形的旋转 B.图形的平移C.图形的轴对称 D.图形的相似【答案】D【解析】【解答】如图,连接 , ,∵ , ,∴ ,∴∴只要测得卡钳外端 , 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容器的内径 的大小,∴这种测量原理用到了图形的相似,故答案为:D.【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求解出容器的内径 的大小.10.如图,在正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是边的中点,连接,,分别交,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下列结论:①;②;③若的面积为8,则正方形的面积为36;④.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那么 .【答案】3012.某同学的身高为1.6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1.2米,与他相邻的一棵树的影长为3.6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米.【答案】4.8【解析】【解答】解:设高度为h,因为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由相似三角形: ,得:h=4.8米,故答案为:4.8.【分析】在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正比,即在同一时刻的两个问题物体,影子,经过物体顶部的太阳光线三者构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3.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当△ACP∽△PDB时,∠APB= °.【答案】120【解析】【解答】解:∵△ACP∽△PDB,∴∠A=∠BPD,∵△PCD是等边三角形,∴∠PCD=∠CPD=60°,∴∠PCD=∠A+∠APC=60°,∴∠APC+∠BPD=60°,∴∠APB=∠APC+∠CPD+∠BPD=120°.故答案为120.【分析】先求出∠PCD=∠CPD=60°,再求出∠APC+∠BPD=60°,最后计算求解即可。14.如图,中,,,.经过点A 的直线交边于点D,在这个图形中,如果以为一边的三角形与相似,那么的长为 .【答案】 或【解析】【解答】解:当时,,,,;当时,,,,,,综上所述,的长为 或,故答案为: 或.【分析】分类讨论:①当时,②当时,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分析求解即可.15.如图,在中,中线相交于点,如果的面积是4,那么四边形的面积是 【答案】8【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DE,∵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中线,∴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ABO∽△DEO,△CDE∽△CBA,∴,∴,∴,∴,∴∵,∴,∵,∴,∴,故答案为:8.【分析】连接DE,先证明△ABO∽△DEO,△CDE∽△CBA,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结合,可求出,最后利用计算即可。16.如图,在正方形中,,点N,M分别在上,且,,P为对角线上一点.当时, .【答案】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为⊙O,AD是⊙O的直径,过点B作⊙O的切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D,且∠E=∠DBC.(1)求证:DB平分∠ADC;(2)若CD=9,tan∠ABE= ,求⊙O的半径.【答案】(1)证明:连接OB,∵BE为⊙O的切线,∴OB⊥BE,∴∠OBE=90°,∴∠ABE+∠OBA=90°,∵OA=OB,∴∠OBA=∠OAB,∴∠ABE+∠OAB=90°,∵AD是⊙O的直径,∴∠OAB+∠ADB=90°,∴∠ABE=∠ADB,∵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为⊙O,∴∠EAB=∠C,∵∠E=∠DBC,∴∠ABE=∠BDC,∴∠ADB=∠BDC,即DB平分∠ADC;(2)解:∵tan∠ABE= ,∴设AB=x,则BD=2x,AD= = x,∵∠E=∠E,∠ABE=∠BDE,∴△AEB∽△BED,∴BE2=AE DE,且 = = ,设AE=a,则BE=2a,∴4a2=a(a+ x),∴a= x,∵∠BAE=∠C,∠ABE=∠BDC,∴△AEB∽△CBD,∴ ,∴ = ,解得=3 ,∴AD= x=15,∴OA= .【解析】【分析】(1)连接 ,证明 ,可得 ,则 ;(2)证明 , ,则 ,可求出 ,则答案可求出.18.如图,在中,,,点是边上的一点,且,联结,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2)如果,求的面积.【答案】(1)证明:∵,,∴,,∵,∴,,∴,在与中,,∴,∴,∵,∴,∴.(2)解:∵,∴,设,,∵,在中,由勾股定理得,∴.∴,,∵,∴△CAD∽△CEB,.∴,∵,∴,.∴,,∴.【解析】【分析】(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CD=15,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19.已知:如图,在中,(1)求证(2)如果,求的长.【答案】(1)证明:∵DE∥BC,∴ ,∵,∴,∴ ,∵∠A=∠A,∴△AEF∽△ACD,∴∠AFE=∠ADC,∴EF∥CD;(2)解:∵△AEF∽△ACD,,∴ ,∵ ,∴AF=12,∴DF=AD-AF=3.【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再结合∠A=∠A,可得△AEF∽△ACD,得到∠AFE=∠ADC,即可证明EF//CD;(2)根据△AEF∽△ACD,,可得,再结合AD=15即可得到AF的长,最后利用DF=AD-AF计算即可。20.已知:如图,点 、 在 边 上,点 在边 上,且 , .(1)求证: ;(2)如果 ,求 与 的周长比.【答案】(1)证明: ,,,,,又∵∴∴(2)解:由(1)得 ,∴∵,,,,,.【解析】【分析】(1)先求出 , 再求出 ,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2)先求出 ,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21.小明和小亮同学想利用数学知识测量矗立在广场边上的旗杆的高度,如图,他们在广场上的处放置了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标杆,然后小明笔直地站在处,小亮在和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在点处放置了一面小镜子,此时小明恰好看到在镜子里点和点重合,已知,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测量,,,,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求旗杆的高度.【答案】米22.在Rt△ABC中,∠B=90°,AB=8,CB=5,动点M从C点开始沿CB运动,动点N从B点开始沿BA运动,同时出发,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当M运动到B点即同时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1)AN= ;CM=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连接CN,AM交于点P.①当t为何值时,△CPM和△APN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②当t=3时,试求∠APN的度数.【答案】(1)8﹣t;t(2)解:①若△CPM和△APN的面积相等 ∴S△CPM+S四边形BMPN=S△APN+S四边形BMPN,∴S△ABM=S△BNC,∴ , ∴8×(5﹣t)=5t∴t=∴当t= 时,△CPM和△APN的面积相等;②如图,过点P作PF⊥BC,PG⊥AB,过点A作AE⊥CN,交CN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P,∵PG⊥AB,PF⊥BC,∠B=90°,∴四边形PGBF是矩形,∴PF=BG,∵t=3,∴CM=3=BN, ∴BM=2,AN=5,∵S△ABM=S△ABP+S△BPM,∴∴16=8PG+2PF①∵S△BCN=S△BCP+S△BPN,∴ ×5×3=∴15=3PG+5PF②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PG= ,PF= ,∴BG=∴NG=BN﹣BG=3﹣ =在Rt△PGN中,PN= = ,在Rt△BCN中,CN= =∵∠B=∠E=90°,∠ANE=∠BNC∴△ANE∽△CNB∴∴∴AE= ,NE=∵PE=EN+PN∴PE= + =∴AE=PE,且AE⊥PE∴∠APN=45°【解析】【解答】解:(1)∵M,N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CM=BN=t,∴AN=8﹣t,故答案为:8﹣t,t;【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BN,CM的长,即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N的长;(2)①由题意可得S△ABM=S△BN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t的值;②过点P作PF⊥BC,PG⊥AB,过点A作AE⊥CN,交CN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P,可证四边形PGBF是矩形,可得PF=BG,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方程组,求出PG,P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求PN的长,通过证△ANE∽△CNB,可求AE,NE的长,即可求∠APN的度数.23.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ABC=∠ACD.(1)求证:△ABC∽△ACD;(2)若AD=2,AB=8,求AC的长.【答案】(1)证明:∵∠ABC=∠ACD,∠A=∠A,∴△ABC∽△ACD;(2)解:∵△ABC∽△ACD,∴,∵AD=2, AB=8,∴,∴AC= 4.【解析】【分析】(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即可;(2)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24.如图,在△ABC中,AB=8,AC=6.点D在边AB上,AD=4.5.△ABC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点F.(1)求证:△ACD∽△ABC;(2)求 的值.【答案】(1)证明:∵AB=8,AC=6,AD=4.5,∴ .又∵∠CAD=∠BAC,∴△ACD∽△ABC(2)解:∵△ACD∽△ABC,∴∠ACD=∠B.∵AE平分∠BAC,∴∠CAF=BAE,∴△ACF∽△BAE,∴【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线段的长度得出 ,又 ∠CAD=∠BAC, 从而根据有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 △ACD∽△ABC ;(2)根据系数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出 ∠ACD=∠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 ∠CAF=BAE, 从而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 △ACF∽△BAE,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25.在△ABC中,AB=3,AC=4,BC=5,D是△ABC内部或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与B,C不重合),以D为顶点作△DEF,使△DEF∽△ABC(相似比k>1),EF∥BC.(1)求∠D的度数;(2)若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形状始终是四边形AGDH.①如图,连接GH,AD,当GH⊥AD时,请判断四边形AGDH的形状,并证明;②当四边形AGDH的面积最大时,过A作AP⊥EF于P,且AP=1.2,直接写出k的值.【答案】(1)解:∵AB2+AC2=25,BC2=25,∴AB2+AC2=BC2,∴∠BAC=90°,∵△DEF∽△ABC,∴∠D=∠BAC=90°,(2)解:①四边形AGDH为正方形,证明:如图1,延长ED交BC于M,延长FD交BC于N,∵△DEF∽△ABC,∴∠B=∠E,∵EF∥BC,∴∠E=∠EMC,∴∠B=∠EMC,∴AB∥DE,同理:DF∥AC,∴四边形AGDH为平行四边形,∵ ∠GDH =90°,∴四边形AGDH为矩形,∵GH⊥AD,∴四边形AGDH为正方形;②k=【解析】【解答】解:(2)②由①可知,四边形AGDH一定是矩形,当点D在△ABC内部时,四边形AGDH的面积不可能最大,理由:如图2,点D在内部时延长GD交BC于N,过N作NM⊥AC于M,∴矩形GNMA面积大于矩形AGDH,∴点D在△ABC内部时,四边形AGDH的面积不可能最大,只有点D在BC边上时,面积才有可能最大,如图3,点D在BC上,延长PA,交BC于点Q,∵EF∥BC,QP⊥EF,∴QP⊥BC,∴PQ是EF,BC之间的距离,∴D到EF的距离为PQ的长,在△ABC中, AB×AC= BC×AQ∴AQ=2.4,PQ=1.2+2.4=3.6∵△DEF∽△ABC,∴k= .【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AB2+AC2=BC2,则∠BAC=90°,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2)①延长ED交BC于M,延长FD交BC于N,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EMC,推出∠B=∠EMC,得到AB∥DE,同理:DF∥AC,推出四边形AGDH为平行四边形,然后结合∠D=90°,GH⊥AD可推出四边形AGDH为正方形;②由①可知:四边形AGDH一定是矩形,当点D在BC边上时,面积才有可能最大,点D在BC上,延长PA,交BC于点Q,则D到EF的距离为PQ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Q,进而求出PQ,据此可得k的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八章 相似形 单元检测培优卷(原卷版).doc 第十八章 相似形 单元检测培优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