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3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好节假日”的重要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节假日的特点与意义,培养积极生活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本课聚焦中秋节,通过“这样过中秋”和“中秋节,团圆夜”两个板块,介绍中秋由来、各地习俗以及团圆内涵。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秋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大多有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经历,但对中秋由来、文化内涵了解有限。在学习能力上,能在老师引导下参与课堂,表达简单想法,但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能力有待提高。他们渴望在有趣活动中获取知识,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各地不同的习俗,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氛围,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各地不同的习俗。
难点:理解中秋节团圆的意义,感受家庭团聚的温暖。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3分钟) 1.播放视频 2.提问:“同学们,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特别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感受一下热闹的节日气氛,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二) 这样过中秋 1.引入:同学们都对中秋有一些了解,那你们知道这么重要的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不同的地方又有哪些特别的过中秋方式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 2.展示详细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图片并讲解, 3.观看视频《中秋节的传说》 4.展示一些常见的庆祝形式 5.小组讨论:大家看看这些图片,不同地方过中秋的方式一样吗?你们还知道哪些特别的中秋习俗? 6.代表分享: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7.教师总结:原来中秋节有这么多有趣的由来和传说,不同地方的习俗也各不相同,真有意思。这些都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秋丰富历史文化,感受各地习俗差异,拓宽知识面,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 (三)中秋节,团圆夜 1.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中秋的由来和习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中秋节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被称为团圆节吗?让我们一起跟着王晓来看一看他是怎么过中秋的 2.说一说,为什么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呢? 3.教师总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家人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感受家庭的温暖。 4.小组讨论:你们和家人是怎么过中秋的?有没有特别难忘的回忆? 5.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观点。 6.教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棒,中秋节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温馨和幸福。不管用什么方式过节,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和亲身经历分享,让学生深刻体会中秋团圆内涵,感受家庭温暖和亲情珍贵,培养珍惜亲情意识。 (四)古诗词中的月 1.古诗词中有很多咏月思亲的佳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3.教师总结:古诗词中的月亮,往往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中秋佳节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同时,也能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感受亲情的珍贵。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加深学生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理解,体会古人对团圆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将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会感恩和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五)总结 1.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说一说中秋节的由来和你印象最深的习俗?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和庆祝形式,感受了不同地方的中秋习俗,体会了中秋团圆的内涵,还欣赏了古诗词中咏月思亲的佳句。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2.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今天学到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让他们也了解中秋节的意义。 3.观看视频《中秋节嫦娥和兔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神话传说的了解。故事中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情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秋节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这个故事,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共同感受中秋节的乐趣和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的由来
各地习俗
团圆的意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导入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教师节由来和意义时,学生能认真听讲,但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在体验老师工作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辛苦,但分享感受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但个别小组讨论效率较低,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引导。后续教学可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和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内容参考
政治认同: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华民族对团圆的追求,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期盼祖国统一的情感。 道德素养:在感受中秋团圆氛围中,懂得关爱家人、珍惜亲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人的爱与关心,传承重视家庭、亲情的传统美德。 法治观念:遵守公共规则,感受“秩序”的意义,爱护传统习俗中的“共同财物”,安全过节,理解“保护自己”的法律意义 健全人格:感受亲情温暖,培养爱的能力,理解分享意义,培养包容心态,体验传统习俗,增强心理归属感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中秋由来、习俗等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积极参与中秋庆祝活动,传播中秋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