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3团团圆圆过中秋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第二课时是对第一课时的延伸与拓展,继续围绕秋天的节日展开。在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基础上,介绍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通过对重阳节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介绍农民丰收节,使学生了解农业重要性,感受丰收喜悦,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教材内容丰富,以故事、图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深化对秋天节日认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对中秋节有较深入了解,对秋天的节日充满好奇。二年级学生善良纯真,有一定关爱他人意识,但对重阳节敬老内涵理解不深。他们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农民丰收节能激发其探索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和对农民的尊重,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难点:理解重阳节敬老的意义,感受农民丰收节的喜悦。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3分钟)
1.播放视频 2.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特别的场景?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中秋节,今天老师带大家了解另外两个特别的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二)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重阳节 引入:同学们,在秋天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重阳节。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吗?为什么在这个节日我们要特别尊敬老人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观看视频《重阳节》 3.为什么重阳节要敬老呢? 4.老人有丰富人生经验,为家庭和社会付出很多,我们要尊敬他们。 5.小镜头《重阳节》 6.观察并分析,小明的做法对吗? 7.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爱呢? 8.代表分享: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9.教师总结:原来重阳节有这么多的故事和习俗,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心老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秋丰富历史文化,感受各地习俗差异,拓宽知识面,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 (三)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农民丰收节 1.同学们,除了重阳节,秋天还有一个充满喜悦的节日——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伯伯们是怎么庆祝丰收的,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 2.展示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图片,如农产品展销、文艺表演、农事体验等,介绍农民丰收节设立时间和意义,强调这是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体现国家对农业重视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 3.同学们,看到农民伯伯丰收的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 4.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5.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观点。 6.教师总结: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食物。同时,也要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是他们让我们有了丰富的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和亲身经历分享,加深学生对农民丰收节的认识,培养他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学会感恩和分享。 (四)总结
1.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两个节日?它们分别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重阳节让我们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农民丰收节则让我们了解了农业的重要性,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这两个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同学们,节日不仅仅是吃喝玩乐,更是我们传承文化、弘扬美德、表达情感的重要时刻。希望你们在了解这些节日的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美好的品质和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懂得感恩和分享的人。 2.布置作业:回家后,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表达一下对他们的敬爱之情,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成长。 观看视频《丰收之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神话传说的了解。故事中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情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秋节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这个故事,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共同感受中秋节的乐趣和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板书设计
秋天里的其他节日
重阳节的由来与习俗
为什么重阳节敬老
农民丰收节的由来与习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教师介绍、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敬老意识和对农民的尊重。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日的意义。
核心素养内容参考
政治认同:了解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的意义,体会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和对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的尊重,增强对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道德素养:培养尊敬老人、关爱长辈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老行为;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习惯。 文化自信:感受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的独特文化魅力,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健全人格:通过参与重阳节和农民丰收节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关爱他人、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任意识:明确关爱老人、珍惜粮食是每个人的责任,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