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世说新语二则之】作者: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有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长河中,到了一个渡口,他已经拥有了“金钱”“”美貌“”才学“荣誉”“幸福”“智慧”“诚信”七个背囊,小船一路驶来,风平浪静,可到了河中央,忽然风起浪涌,险象迭生。善良的船夫建议年轻人丢掉其中一个背囊,以求平安渡河,年轻人犹豫了一会儿,把诚信扔下了河。把诚信扔下河的年轻人能平安渡过人生之河吗?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寻找答案吧。02通读课文视频赏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朗读的停顿以及语气、语调的把握。fǒu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加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调整倒装句语序调文言文翻译方法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文章译读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约定,相约同行正午时分才离开。丢下(他)而离开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蹇(shí)的长子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译文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同“否”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译文文章译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信用拉,牵拉回头看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译文文章译读03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友人为什么“怒”?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整体感知2、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无信”,二为“无礼”。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整体感知3.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陈太丘整体感知4.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守信用坚持原则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有真性情整体感知5.课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君 在不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君 与 家 君04文言知识尊君在不?通假字文言知识不:通否(fǒu),表否定的含义词类活用友人惭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文言知识古今异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委古义:丢 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引古义:拉。今义:引用。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文言知识文言句式(省略句)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06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背诵课文,并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