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只收答题纸。一、积累与运用(36分)学校要开展以“科技赋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科技节系列活动,进行科普宣传与体验,邀你一起参与。1. 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一份倡议书,以下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为加点字注音,并修改书写有误的字(写在答题纸的③④中)和画线的句子。“科技赋能,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时代①馈________赠的珍贵礼物。当人工智能助手精准响应每一个需求,当新能源汽车川梭于城市,勾②勒________绿色出行图景,当远程医疗让优质资源跨越山海守护健康……科技早已融入生活肌理。它是清晨自动烹煮早餐的智能厨具,是夜幕中自动调节亮度的智慧路灯,更是串联起便捷、高效、绿色生活的隐形钮带。⑤让平凡日子焕发科技之光,我们正以科技为笔,在人类文明的长卷上绘制“智启鸿蒙”。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 小语复习古诗文时,用DEEPSEEK对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按描写对象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助他补充对应的内容。描写对象 诗句 情感大鹏 水击三千里,①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壮志豪情茅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②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济世情怀卖炭翁 矛盾心理:③________,④________。(《卖炭翁》) 同情百姓梅花 ⑤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孤高傲世马 马之千里者,⑥________。(《马说》) 不平则鸣3. 小语体验用kimi整理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并抄写下来,请帮他找出誊抄错误的一项( )A. 说明文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例本身的特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B. 《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C.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教学相长”“选贤与能”“富贵不能淫”均出自该书。D. 撰写演讲稿,要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4. 下表是某研究小组针对“AI技术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的部分数据。请阅读表格,分别用一句话概括AI技术在中学生生活中的利与弊。影响方面 积极影响(认同比例) 消极影响(担忧比例)学习效率 82% 15%知识广度 78% 22%动手实践 35% 65%独立思考 28% 72%近视/用眼 10% 90%信息真实性 25% 75%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校刊编辑部计划为荣获“实用科技——特斯拉奖”的刘同学制作专题报道。作为编辑助理,请你阅读采访摘要并完成以下任务:采访摘要获奖项目 家用电器能耗监测系统(可实时显示用电量,自动切断待机电源)研发初衷 发现家中电器待机耗电严重,想帮普通家庭节约电费技术突破 攻克了微型电流传感器的精度问题获奖感言 “希望技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节能变得更简单”任务:(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该技术对普通家庭的核心价值(不超过20字)。(2)请你以编辑身份向刘同学提两条具体建议,帮助他实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望。6. 学校广播站的“科技速递”栏目报道了最新科技动态“机器人马拉松”的相关内容,小语向你传达时颠倒了顺序,请你找出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①“人机共跑”对主办方、参赛队选手和观众来说都是首次,比赛期间出现了各种“小插曲”。②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马在北京亦庄举行。③根据赛制,参赛机器人应具备人形外观,可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不能是轮式结构),比赛中可通过“换电”或更换机器人接力。④“人机共跑”指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跑者同步报名、同时起跑、同跑一条路线。⑤但无论如何,机器人的一小步,将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大步。A. ②④③①⑤ B. ②③①④⑤ C. ④⑤③①② D. ④⑤①③②7. 名著阅读交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对“钢铁”的象征意义,理解最为准确、深刻的一项是( )A. 象征着革命斗争中对敌人进行坚决打击的暴力手段和强大力量。B. 象征着以保尔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战士所掌握的相关技术的专业能力。C. 象征着在追求个人成长、爱情与幸福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执着与韧性。D. 象征着在特殊环境中锻造出来的不可摧毁的革命意志、坚定信念和顽强生命力。(2)朱赫来在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请结合小说中保尔与朱赫来交往的具体情节(至少举出一例),分析朱赫来对保尔的思想成长和精神塑造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二、阅读与鉴赏(54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①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④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②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抱怨不可能按自己的理想生活。③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④縠(hú)纹:绉纱似的皱纹。常比喻水的波纹。8.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事件与环境,“醒复醉”三字不仅写出饮酒之多、时间之长,更暗示了词人借酒遣怀、欲醉忘忧的复杂心境。B.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两句,以夸张手法描写家童熟睡之沉,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巧妙衬托出词人深夜归来无人应门的孤寂处境。C. 上阕末句,词人凝神倾听江涛之声,这“江声”象征着宦海风波或人生无常,词人悲从中来,抒发了要远离尘世,消极避世的情怀。D. 全词语言质朴晓畅,意境深远,将日常琐事与深沉的人生感慨融为一体,体现了苏轼词“以诗为词”、言志抒怀的特点。9. 请结合本词和作者的经历,谈谈你对“夜阑风静 纹平”中“静”的含义的理解。(二)(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梁武起兵围建邺,家贫无以爨④,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惟有一鹿床为精舍,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憨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节选自《梁书·阮孝绪传》,有删改)【注释】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琅邪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颠覆:这里指政治垮台。④爨(cuàn):烧火做饭。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闻者咸叹异之”中的“咸”与《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意义相同。B. “云是王家所得”与《北冥有鱼》中“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云”,词性和意义都相同。C.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为”的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前者译为“被”,后者译为“因为”。D.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与《虽有嘉肴》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句式相同。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先介绍了阮孝绪的籍贯,再以时间为线索记录其事迹,表现其品质,这也是人物传记通常的写法。B. “闻者咸叹异之”中“闻者”叹异的是胤之母周氏的遗财竟然有“百余万”之多。C. 选文借御史中丞的言论侧面展现阮孝绪的高尚品德,为名流所钦尚。D. 古代男子二十岁才行加冠礼,阮孝绪“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说明他少有大志。1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天监初A御史中丞B任昉寻其兄C履之D欲造E而不敢F望而叹曰1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14. 《大道之行也》中提到大道施行必须选举社会管理者,选举的标准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文中的阮孝绪符合这个标准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三)(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小议“舒适区”刘根生①研究者通过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②走出舒适区,是指离开舒适而熟悉的环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舒适区”强调的是心理上自我的安全空间。比如有人沉湎于过往成就的舒适区,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就如同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很多张照片,似新实旧。再比如有人陷入“工作怪圈”,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敢干,假装忙碌以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最终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甲】”,长期处于舒适区会降低学习潜能,让人逐渐失去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方可获得应对变化的能力,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③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④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中国高飞集团的高级钣工王伟,用手中的饭金锤敲击出C919大飞机舱门下部的一道特殊弧线,这道舱体与工装之间的缝隙,让9丝(1毫米的百分之九)的量尺都无法通过,用超越极限的技术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职业航天员的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增强对超重的耐受能力,训练强度接近极限时,受训人员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训练,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超越极限也是超越自我,每一个极限中都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⑤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深秋的夜晚,西安一所高校的路灯下,十多个学生簇拥成团,用英语对话和讨论。这种自愿参加的“室外夜读”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为什么有教室不用,要到路灯底下学习呢?同学说,教室环境太舒适,人容易生出惰性,冷一点,人反倒精神。这般自讨苦吃,是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更是走出舒适区的行动力量。⑥走出舒适区必然会感到些许“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陷入恐慌,当我们主动去适应变化、接受挑战,确立合理的目标,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这种“不适”便会消散。高原之上有更高的山峰,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15. 请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引出论点:①________→分层论证: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②________→得出结论:③________16. 联系上下文,【甲】处添加一句名言,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不日新者必日退C.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 退步原来是向前17.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从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研究入手,提出问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中①段中加点的词语“相同情况下”,删掉后也不影响句意的表达。C. 文中②段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论述舒适区带给人的危害。D. 全文按照“总—分—总”结构形式展开论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述有力。18. 文中第⑤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四)(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山村上空是航线刘恩友①每年,我总要从嘉峪关出发,驱车穿越河西走廊,途经八百里秦川,回到秦岭深处的商州寨沟的老瓦房里小住些时日。当树木在山风的吹动中哗哗作响,我常坐在小屋旁那磨盘台子上,看对面山梁如何被晨雾揉成淡青色的剪影。②大山渐渐被新绿染得发亮,每天都有飞机从远处山头钻出来,又消失在另一座山的背后。和我一起回来的二哥也来到我身边,看我仰头用手机拍摄拖着长长白色尾迹的飞机,他带点诗意地说:“从东边来的准带着上海的湿气,西边来的沾着祁连山的雪粒。”话音未落,又一架银翼已掠过门前那座名叫擂鼓台的高高山顶,尾迹在天际洇开一痕淡乳。③其实,飞机不仅从一个方向穿越而来,有时是正北正南,有时呈网状交错。细心的二哥看着手表说:“早高峰时5分钟一趟,间隔最久时半小时也有一趟。你听——”随之传来的飞机轰鸣声由远及近,与树上的布谷鸟、花喜鹊的啼鸣交织在一起,在山间形成奇妙的和声。这些飞机在蓝蓝的天幕上飞过后,都会洇开一道道美丽的白雾。它们有时像仙人挥毫的长撇,有时化作牧羊人的羊群,最妙的是银燕穿云而过留下的长长尾巴有时竟被染成淡紫、橙红、靛蓝,不知是哪位仙人打翻了调色盘,给青山系上五彩绸带。④到了晚上,当暮色给群山披上黛青色斗篷,大伙儿就坐在石磨子旁的栗子树下乘凉聊天。伴着毛茸茸的栗子和明亮的月光,总能看到一架架飞机闪烁的灯光。一架飞机还未飞远,另一架飞机的声音就传入耳鼓,循着声音,大伙儿在满天星光中寻找。红蓝光点像夜明珠掠过,给本就星光灿烂的秦岭深山增加了几分扑朔迷离的浪漫。80多岁的堂哥说:“都说天堑变通途,飞机每天飞行的航线密得像蛛网,咱这小山村上空如今成了天上的十字路口。”⑤是啊,秦岭深处寨沟这个偏僻小村,“天堑”早已化为“通途”:既有便捷通往商州城里的柏油路,开车半小时就能驶入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也能乘坐抵达西安的城际列车,还有与远方大都市的霓虹遥相呼应的航线。⑥老村支书看着飞机掠过山区小院上空,他说起祖祖辈辈乡亲们沿着羊肠小道徒步出山的往事:“天不亮就担着山货出门,走30里山路,卖完后又买上家里和种地需要的物资进山,脚底磨出血泡,从县城回来时月亮都升起来了。”⑦望着航灯掠过的方向,他说:“前几天孙子娃娃在视频里给我说,他从飞机的窗户能看见咱村的核桃林和白墙青瓦。”⑧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感觉这深山里有与时代的和鸣。这些穿越云端的银燕,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国家在崇山峻岭间写下的壮美诗行。(《人民日报》2025年06月18日第20版)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描写了作者回到秦岭深处老家小住的情景,展现了山村宁静的自然环境。B. 二哥对飞机尾迹的想象(如“上海的湿气”“祁连山的雪粒”)体现了山村人对山外世界的浪漫联想。C. 文中多次描写飞机尾迹的形态和颜色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天气变化的无常。D. 老村支书回忆祖辈徒步出山的艰辛往事,与今日飞机航线密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时代变迁。20. 文章通过哪些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小山村与时代的“和鸣”?请简要概括。21. 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最妙的是银燕穿云而过留下的长长尾巴有时竟被染成淡紫、橙红、靛蓝,不知是哪位仙人打翻了调色盘,给青山系上五彩绸带。”22. 文章结尾写道:“这些穿越云端的银燕,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国家在崇山峻岭间写下的壮美诗行。”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将飞机航线称为“壮美诗行”。三、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终将铺成通往梦想的路。②别急着要生活给出答案,有些回报需要时间沉淀,就像春种秋收需要完整的四季轮回。读了上面两段话,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第二学期期末学情抽测初三语文样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只收答题纸。一、积累与运用(36分)学校要开展以“科技赋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科技节系列活动,进行科普宣传与体验,邀你一起参与。【1题答案】【答案】 ①. kuì ②. lè ③. 川——穿 ④. 钮——纽 ⑤. 在“智启鸿蒙”后加“的新篇章”【2题答案】【答案】 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④.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⑥. 一食或尽粟一石【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 ①. 能提升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 ②. 抑制动手能力,影响独立思考,引发健康与信息隐患。【5题答案】【答案】(1)精准监控电器耗电,有效降低家庭电费支出。(2)①免费安装试点:在10户家庭安装系统并收集用电数据;②制作数据对比图:用省电效果吸引媒体报道。【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1)D (2)朱赫来躲避追捕时借住在保尔家中,期间他向保尔讲解阶级斗争、革命真理和布尔什维克的信仰(或:保尔冒险从押送兵手中解救被捕的朱赫来)。影响分析:革命思想的启蒙者,为保尔奠定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基础;精神信念的奠基人,朱赫来身先士卒的坚毅形象深刻塑造了保尔面对苦难永不低头的顽强品格;人生道路的引路人,保尔在重伤瘫痪后仍坚持写作,正是朱赫来“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念在其生命中的延续。二、阅读与鉴赏(54分)(一)(7分)【8~9题答案】【答案】8. C 9. ①指自然界中夜静、风静、江水静;②指词人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内心的沉寂;③词人虽遭遇贬谪,但在痛苦的逆境中,仍追求宁静安谧、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旷达胸襟。(二)(17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A 11. B12. ADF 13. 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竟然获得赦免。14. 符合。理由:①不慕富贵(不贪财)。把应得的遗产给了胤之的姐姐;②有远见。预见到外兄王晏会闯祸,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来往;③洁身自好。宁拆屋做饭也不偷用邻居家的柴火;④生活节俭。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⑤正气凛然。当他的亲戚都因怕牵连而害怕时,孝绪凛然应对,终获赦免。由此看出阮孝绪品德高尚,有远见卓识,才能出众,与家人、邻居等社会成员间和谐相处,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符合“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标准。(三)(13分)【15~18题答案】【答案】15. ①. 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 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 ③. 我们主动打破走出舒适区的“不适”,一定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16. B 17. B18. 举例论证。列举“杨善洲卸任地委书记后扎进荒山造林”的事例,具体证明了分论点“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增强了说服力。(四)(17分)【19~22题答案】【答案】19. C 20. 视觉景象:密集的飞机航线、美丽的尾迹、闪烁的航灯成为山村日常可见的风景,打破了山村的闭塞感;听觉感受:飞机的轰鸣声与山间的鸟鸣声交织,形成奇妙的“和声”;交通便利:柏油路、高速公路、城际列车(陆路交通)与空中航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通途”);村民认知与情感:村民(如二哥、堂哥、老支书)关注、谈论飞机航线,并为之欣喜、自豪;孙子能从飞机上看到家乡,体现了山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紧密。21. 示例1:运用比喻,将飞机比作“银燕”,突出其轻盈、矫健的姿态和在阳光下闪耀的银白色光泽。将绚丽的飞机尾迹比作“五彩绸带”,形象地描绘出其色彩斑斓、飘逸柔美的形态。示例2:运用“淡紫、橙红、靛蓝”等具体、明丽的色彩词,精准描绘出飞机尾迹在特定光线下呈现出的缤纷色彩,营造出鲜明、绚烂的视觉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示例3:动词精当,富有动感与情意,“染”字写出了色彩仿佛是被自然之力浸透、晕染上去的柔和渐变过程。“系”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意,生动传达出尾迹如绸带般轻柔环绕、装点青山的和谐美感,体现了人工航迹与自然山水的完美交融,也暗含了作者的赞叹之情。22. ①象征发展成就,航线是现代化交通网络的缩影,代表国家克服秦岭天险、联通偏远山村的伟大工程成就;②承载情感联结,航线让村民直观感受时代变迁(如孙子从飞机上看见家乡),成为山村人与外界情感共鸣的纽带;③体现精神价值,“诗行”喻指航线蕴含开拓精神,彰显人类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壮丽情怀。三、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例文:窗台上的栀子花我家窗台的栀子花又开了。看着那些洁白的花瓣沾着晨露,我总会想起去年那个焦灼的春天。那时这株栀子还是根半死不活的小苗。爸爸从花市买回来时,它的叶子黄得像皱巴巴的旧纸,枝条细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断。“这能开花?”我撇着嘴,觉得爸爸准是被骗了。爸爸却蹲在窗台边,用剪刀仔细剪掉枯叶:“你妈喜欢栀子香,咱们慢慢养。”从那天起,他每天早上都蹲在窗台前,用小喷壶给叶子喷水,周末还会找来松针铺在土里。我总觉得这是白费力气,好几次看到那株苗还是蔫蔫的,忍不住说:“扔了吧,根本活不了。”爸爸只是笑笑:“急什么?植物有自己的节奏。”真正让我改观是那个周末。我被一道数学题困住,烦躁地把笔摔在桌上。客厅里传来爸爸的声音:“你来看。”我气冲冲走到窗台,竟看到那株栀子的枝条顶端,冒出了个米粒大的绿芽。“看到没?”爸爸指着嫩芽,“它不是没长,是在土里扎根呢。”那天之后,我学着爸爸样子观察它。原来它每天都在悄悄变化:新叶慢慢舒展,颜色从浅绿变成深绿,枝干也悄悄粗了一圈。就像我做数学题,一开始总在原地打转,但每天整理错题、请教老师,某个清晨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题型,竟然变得简单了。初夏的一个傍晚,我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淡淡的香。窗台那株栀子,顶着三个雪白雪白的花苞,其中一朵已经轻轻绽开。爸爸站在窗边,手里还拿着喷壶:“你看,它没辜负咱们的耐心。”现在每次看到这株栀子,我都想起爸爸的话。原来成长就像养花,既要像照顾花苞那样,每天付出一点努力,也得像等待花开那样,给时间一点时间。那些看起来“没用”的坚持,其实都是在扎根;那些急着要结果的日子,其实都是在酝酿。风从窗外吹进来,栀子花的香漫了一屋子。我知道,所有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会突然出现,它们都藏在日复一日的等待和坚持里。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