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八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好相关信息。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运用(21分)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无意苦争春,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窈窕淑女,______。(《诗经·关雎》)
(4)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6)在“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中,小语做了一个分门别类辑古诗的表格,请你补充完善。
情感 诗句 篇目
心系苍生、大爱无疆之情 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衣服单薄,却盼天寒的矛盾之情 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翻开语文课本,仿佛打开了如诗一般的画卷。在民俗画卷中,我们跟随迅哥儿的脚步,回到piān pì的平桥村,听潺潺的流水,看向往已久的社戏,品尝让人回味一生的蚕豆;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huā xiāng niǎo yǔ的春天;与销声匿迹的昆虫迎接风餐露宿的冬天;与定期qiān xǐ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在游记散文中,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跟随它经历奇幻的生命之旅。……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piān pì( )(2)huā xiāng niǎo yǔ( )(3)qiān xǐ( )
3. 下面是小文同学的语文学习感悟,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学期的语文课本包罗万象,让我在阅读与思考中不断成长。
B. 《桃花源记》一文让我感受到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心驰神往。
C. 《大自然的语言》让我学会用一览无余的眼光观察世界。
D. 《壶口瀑布》一文中描绘的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4.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游记散文中,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跟随我们经历奇幻的生命之旅。
B. 在游记散文中,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使它经历奇幻的生命之旅。
C. 在游记散文中,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我们跟随它经历奇幻的生命之旅。
D. 在游记散文中,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跟随它走过奇幻生命之旅。
5. 我校八年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宣传低碳生活】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劝说低碳生活】小冀的父母没有随手关灯的习惯,家里所有灯总是开着,小冀提醒父母要低碳环保,节约用电,小冀爸爸却笑着说:“我们小家小户开个灯不至于影响全人类!再说电费也不贵,没必要!”如果你是小冀,你会怎样应对?请你写下来,做到有礼且有说服力。
二、阅读(49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释】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世。
【丙】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③。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④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⑤欢游诣。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注释】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②菽稷:泛指粮食作物。③艺:种植。④靡:无。⑤班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6. 积累文言词语,完成下列表格。
文言语句 常用方法提示 词语解释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词多义法:①类;②同“嘱”,嘱咐;③撰写。 (1)______
善属文 (2)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课文迁移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______
麾而去之 课文迁移法: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______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8.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颖 脱 不 群 任 真 自 得 家 贫 亲 老 起 为 州 祭 酒
9. 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归隐的原因。
10. 请结合甲、丙两文,说一说“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____
陈明梅
①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将90多名4岁左右的被试者依次单独留在房间内,房间里的桌上放了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被试者自己有事情要离开一会儿:“如果你现在吃桌上的棉花糖,那么你只能得到这一颗;如果你能等我回来再吃,就还可以得到一颗作为奖励。”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到了最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持续关注被试者的成长变化,结果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第二颗棉花糖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被试者,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被试者成绩更优异,获得更高学位,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好。“棉花糖实验”揭示了一个道理:意志力和我们的学业是否优异、事业是否成功有着非常高的关联性。
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学习时心不在焉,容易胡思乱想,没有效率;手机在手,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明知道吃垃圾食品、熬夜对身体没有好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些都是意志力缺乏的表现。其实,意志力和我们身上的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归纳起来,增强意志力有“吉祥三宝”。
③设定目标是增强意志力的关键。目标的设定需要清晰、具体、明确,更重要的是目标不能脱离自身实际,要“量力而行”。与此同时,目标也要稍稍高于自己的原有水平,理想的标准为“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当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之后,自信心自然就会被激发,自尊水平不断上升,人的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④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计划是保障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有些同学计划制订得很细,具体到每一天每个时段,其实计划不宜过细。科学研究发现,制订月计划学生的成绩要远远高于制订日计划学生的成绩,因为生活很少能完全按照计划来执行,日计划缺乏灵活性,如果哪天计划赶不上变化,士气就会遭到打击;而制订月计划,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不但能有更多的参与感,也更有助于培养我们放眼未来的“远视”能力。
⑤养成自动学习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习惯要如常,每天都一样,就会变成一个自动的反应模式。好的学习习惯一定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我们不妨给自己立一些规矩,比如:周末晚饭后休息1小时就要开始晚自修;学习的空间里,不能有食物和娱乐产品的存在;在学习的时间里,只专注学习,不做其他事。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寒暑假,都要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使之变成一个本能反应。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惜时如金等好习惯用白纸黑字写下来,放在或贴在显眼处,提醒自己坚决执行,绝不怠慢。
⑥积极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意义不言而喻。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锻炼的过程还磨砺我们的毅力,增强我们的韧性和耐心。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就说:“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坚持运动,除了对意志力的锻炼,我们还会发现自己从身体到情绪的改善,变得更积极、更开朗,去迎接成长中的挑战。
(选自《科学24小时》2024年03期,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的“棉花糖实验”既充分地说明意志力的作用,也很好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意志力可通过训练习得,我们不必担心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C. 要养成自动学习的习惯,需要给自己立规矩,然后不断坚持,使其变成本能反应。
D. 坚持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力,让我们以更加积极开朗的心态迎接挑战。
12. 下列哪个更适合作选文的标题?请阐述理由。
①锻炼意志力的“吉祥三宝”
②如何锻炼我们的意志力
13. 小语制订的学习目标计划表有不妥之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提出修改建议。
目标 每次考试都满分!
日计划 (周末) 上午 7:30~8:00 口语练习 下午和晚上 14:30~15:00 语文课外阅读
8:30~9:20 阅读练习 15:10~16:00 英语阅读训练
9:30~10:20 数学计算 16:10~17:00 物理训练
10:30~11:30 审题训练 19:00~21:00 整理笔记
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锦书谁寄来
向迅
①父亲曾给我写过许多信。
②那些信寄自乌鲁木齐,贵州某县,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我据此知道父亲正在哪里谋生。每每有他的信被邮差送来,我都会怀着隐秘的喜悦,躲到无人打扰的角落,逐字逐句地读。
③父亲在字里行间流露出陌生的一面。这个父亲,就像是换了一副嗓子,换了一副面孔,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了许多平日里听不到的话,甚至还有点啰唆——在他嘘寒问暖的时候。而且每封信的开头,他总是模仿古人的笔调:吾儿向迅,近来可好?当时读着这样的句子,总觉得怪怪的,令我忍俊不禁。实际上,父亲识字不多,写字时常常会蹦出错字、别字,乃至他自己造出来的字。只是那时,我从未设身处地地想过一个问题:他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信之前,是否有过片刻的犹疑?
④我想象过父亲给我写信时的样子:父亲从枕头下翻找出页面边缘卷曲的笔记簿和圆珠笔,然后正襟危坐于床沿,把笔记簿摊开在沾着泥浆的双膝上,深吸一口气,开始提笔写信。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父亲而言,要把那些散落于记忆深处的汉字搬到信纸上,就跟在没有门窗的羊圈里摸黑逮羊一样困难。他需要凭借顽强的毅力,才能把那些奔跑跳跃在无尽黑暗中的汉字一个个捕捉到,再使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它们穿连在一起,费力地赶上坑坑洼洼的道路。
⑤终于写完了,父亲抬起头舒了一口气,把信从头至尾默读一遍,最后庄重落款——“父亲某年某月某日”。当天下午或次日早晨;父亲搭乘摩托车或卡车从喧嚣的工地出发,翻越一座座山冈和绵延不绝的山丘、庄稼地,最终到达镇上的邮局,郑重地投进邮筒。
⑥信中的父亲与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恰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也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亲。这个父亲,有幸被我看见了,读到了,感受到了。
⑦我们所熟悉的那位父亲,是一个出了名直性子和暴脾气,说话从来都直来直去,更不会虚与委蛇,与人理论,八成会擦枪走火。在母亲面前,他极少表现作为丈夫的温柔;在我们兄妹面前,他也极少表现出一位父亲应该具备的耐心,而在信中,父亲真的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我不仅感动于他发自肺腑的关心与爱意,还隐约感受到了他为试图敞开心扉与我沟通而做出的巨大努力。
⑧我曾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一摞信件视为珍稀之物。我把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它们跟着我挤公交,搭乘长途巴士,乘着绿皮火车。我把它们从江汉平原带到珠江三角洲,又从珠江三角洲带到湘江之滨。
⑨正是在湘江之滨,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某一日,我因为与父亲争吵,把父亲写给我的那些信件和其他一些比较私密的信件,悉数销毁。我把它们撕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冷静下来,又后悔莫及。
⑩后来,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果那些信件还被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每一封信的时候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亲。然而,我现在只能通过回忆了。我一次一次忆起那个艰难写下“吾儿向迅,近来可好”的父亲,心中总是五味杂陈。因此,我开始书写父亲,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父亲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我要通过书写的方式,让父亲活着,让他逐渐模糊的形象重新变得清晰起来。这既是我理解父亲的方式,也是我怀念父亲的方式。
【梳理事件识人物】
14. 本文围绕“父亲的信”展开,请参考下面的图表,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赏人物】
15. 散文的语言优美灵动,寥寥数语就可以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信中的父亲与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恰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也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亲。(从修辞的角度)
【言行反差塑人物】
16. 反差指将人的相反性状进行对比,最后显示出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章中相关内容,找出父亲言行的反差之处,并体会其作用。
【拓展迁移悟情感】
17. 文中父亲形象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你的家人是否也有这样“矛盾”的特质?你如何看待这种复杂性?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四)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18. 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你根据目录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向以下同学提出自己的推荐意见。
(1)小明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
(2)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
(3)小兰对先秦帝王将相非常感兴趣,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
19. 《经典常谈》内容涉及面较广,可根据兴趣进行组合阅读。《〈诗经〉第四》可以与目录中的哪篇联读呢?请从中选择一篇,说说理由。
我选择《_______》,理由:_______
三、作文(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寻求改变与突破。这或许是一次挫折后的顿悟,或许是一次邂逅带来的启示,又或许是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审视……改变的意义,在于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在于换个视角看世界,更在于迎接一个全新的自我。
请以“我变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海内存知己 ②. 一任群芳妒 ③. 只有香如故 ④. 君子好逑 ⑤. 潭中鱼可百许头 ⑥. 影布石上 ⑦. 浮云游子意 ⑧. 落日故人情 ⑨.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⑩.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答案】2. ①. 偏僻 ②. 花香鸟语 ③. 迁徙 3. C 4. C
5.【答案】(1)示例:践行低碳生活,拥抱绿水蓝天。
(2)爸爸,低碳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影响不大,那么环境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这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您说对吧?
【答案】6. ①. 类 ②. 撰写 ③. 率领 ④. 离开
7.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现在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时代,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呢?
8. 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
9. 原因:①对官场的厌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②生性率真,喜欢自由随性的生活;③社会动荡,官场黑暗,他想避世归隐。
10. 吸引人之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人们生活富足;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没有战乱,社会安宁。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和平安宁、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答案】11. B 12. 示例:选①更合适。“吉祥三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增强意志力的方法比作“吉祥三宝”,生动形象,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且文章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增强意志力的三种方法,“锻炼意志力的‘吉祥三宝’”作为标题更契合文章内容。选②则过于直白。
13. ①. 不妥之处:①目标不切实际,每次考试都满分很难实现;②计划过细,都日计划,缺乏灵活性。 ②. 建议:①修改目标,如设定每次考试进步一定分数;②将日计划改为月计划,如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各类学习训练,具体日期可灵活调整。
【答案】14. ①. 父亲给“我”写信,“我”怀着喜悦读信; ②. “我”因与父亲争吵,将信件销毁。
15.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信中的父亲和现实生活中的父亲比作地球的南北两极、硬币的两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信中父亲与现实中父亲性格的巨大差异,突出父亲形象的复杂性,也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全新认识。
16. 反差之处:现实中父亲直性子、暴脾气,说话直来直去,缺乏耐心;信中的父亲和颜悦色、嘘寒问暖,努力与“我”沟通。作用:通过这种反差,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我”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也表现出父亲为了与“我”沟通所做出的努力。
17. 示例:我的妈妈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严厉,一旦发现我作业不认真就会批评我;但在生活中,她却非常温柔细心,会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这种复杂性让我明白,家人的严厉和温柔都是出于对我的爱。严厉是希望我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更好的未来;温柔则是在生活中给予我关怀和温暖,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答案】18. ①. 〈周易〉第二 ②. 〈说文解字〉第一 ③. 〈史记〉〈汉书〉第九
19. ①. 示例一:辞赋第十一 因为《〈诗经〉第四》专门介绍的《诗经》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中介绍的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两相比照,可以领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同魅力。 ②. 示例二:诗第十二 因为《〈诗经〉第四》介绍的《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两者组合,可以更完整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成果。
20.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