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包头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观察洋葱(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生物兴趣小组将不同时期的细胞标记为①~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中有染色单体和纺锤体B.细胞②中染色体的形态最稳定C.细胞③中核DNA数目加倍D.细胞④中央将会出现赤道板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都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B.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合成RIP3的基因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D.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3.二月兰的花为两性花,其宽叶对窄叶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要不断提高宽叶二月兰中纯合子的比例,可采取的方法是( )A.让宽叶二月兰不断测交 B.让宽叶二月兰不断杂交C.让宽叶二月兰不断自交 D.让宽叶二月兰随机传粉4.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由等位基因R/r控制。如图是研究小组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圆粒作父本或母本F1的表型均是圆粒B.产生F1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C.F2中①自交所得F3中皱粒占1/6D.F2中②自交所得F3不会出现圆粒5.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的自交过程。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中的过程(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6.某观赏鱼的尾鳍分为单尾鳍、双尾鳍两种类型。研究表明,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此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亲代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 单尾鳍雌性×双尾鳍雄性子代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雄性=4:3:1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1:1A.据表可知,控制该观赏鱼双尾鳍的基因为显性基因B.基因型为Dd的个体只有为雄性时才会出现单尾鳍C.若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双尾鳍个体所占比例为1/8D.若双尾鳍雄性与实验②中子代单尾鳍雌性杂交,后代中单尾鳍雌性占1/47.如图是某生物精巢中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B.该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C.该细胞中DNA复制还未结束D.该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相对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眼基因、朱红眼基因和截翅基因属于等位基因B.截翅基因和短硬毛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短硬毛基因可在雌性或雄性个体中表达D.白眼基因和截翅基因中的碱基种类不同9.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雄性Z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递给子代雌性B.红绿色盲男性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的概率为1/2C.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人类X、Y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10.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是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如图表示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图②中的甲表示R型细菌的数量变化曲线B.图②为体外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的数量变化曲线C.体内、体外转化实验中的S型菌都是R型菌转化来的D.要获得图②结果,需在S型菌的提取物中加入DNA酶11.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悬浮液和沉淀物中均可检测到放射性B.该实验可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可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标记T2噬菌体D.保温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比例越低1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双链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分子相连B.在双链DNA分子中磷酸与含氮碱基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不同双链DNA分子中(A+C)/(G+T)值相同D.所有DNA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13.某荧光蛋白基因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0%,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0%和20%。则另一条链中T 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10% B.20% C.30% D.40%14.某生物兴趣小组用15N充分标记大肠杆菌后,将其置于仅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若干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需要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和相关酶B.大肠杆菌连续增殖两代后,子代的DNA中含14N的占1/2C.DNA复制过程中氢键断裂、DNA双链解旋时,磷酸二酯键不会受影响D.若大肠杆菌的DNA含M个G,则复制n次消耗的C为M·(2n-1)个15.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修饰途径之一,这一修饰途径可能存在于所有高等生物中,它主要发生在DNA 分子中的胞嘧啶上。DNA甲基化可调控基因的活性,即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表达,非甲基化使基因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甲基化和染色体互换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B.DNA 甲基化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C.DNA甲基化和细胞分化都是不可逆转的D.神经细胞中的呼吸酶基因未发生甲基化二、多选题16.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剩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使肝脏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如图为肝脏细胞有丝分裂中某时期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体的复制与染色体的加倍发生在图乙时期B.图甲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图甲细胞中核DNA分子的数量与染色体的数量相等D.图乙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的遗传信息相同17.多潜能干细胞(CiP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几乎所有细胞类型能力的干细胞。科研人员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人成体细胞转变为CiPSC后,再使用定向诱导分化剂使之再分化为胰岛细胞,将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猴体内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CiPSC和胰岛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B.与胰岛细胞相比,CiPSC的分裂能力和分化程度都更高C.人成体细胞转变为CiPSC的过程中端粒DNA序列可能延长D.人体CiPSC诱导分化形成胰岛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未改变18.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男性患者的父亲或子女都正常C.母亲患病,女儿必患病,儿子可能患病D.人群中男性患该遗传病的概率大于女性19.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型,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表型,这两对相对性状受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研究小组将两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27∶9∶2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叶形中显性性状为窄叶,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C.只考虑花色的遗传,F2中的红花植株共有3种基因型D.F2红花宽叶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720.图1为研究小组从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2n=26)体内分离出的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模式图(只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研究小组测定的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1:2B.图1所示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AB或Ab或aB或abC.图2中a组细胞的染色体可能正在移向两极,b、c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D.图2中d组细胞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4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三、解答题21.图1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拍摄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图2为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像,其中①~⑤表示不同时期。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做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的原因是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处理根尖分生区,其目的是 。观察时发现绝大多数细胞处于 期,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2)核膜和核仁消失发生在图1中的 (填图中字母)时期,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应是图1中的 (填图中字母)时期。(3)细胞适度的生长发生在图2中的 (填“③”或“⑤”)时期。图1中的B时期处于图2中的 (填图中标号)时期,出现图2中④~⑤时期变化的原因是 。22.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是该动物某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细胞③内含有 个核DNA分子。图2曲线是细胞进行 分裂时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曲线 段对应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2)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是 ,该细胞处于图2曲线中的 段,de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3)形成图1中细胞②的卵原细胞经过这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23.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为 (填“显性”或“隐性”)。(2)若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Ⅱ3的基因型为 ,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3)若Ⅰ1携带致病基因,则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Ⅱ4的基因型为 。若Ⅱ1携带红绿色盲基因,Ⅱ2携带该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1患病的概率为 。24.凤仙花(2n=14)是一种自花传粉植物,其花瓣颜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发现,A、B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A或B基因单独存在时花色为紫色,无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已知a基因会导致部分花粉致死。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使用纯合亲本进行了图示两个实验。不考虑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讲,红色凤仙花的基因型有 种,实验一中亲本紫色凤仙花的基因型是 ,F2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含有a基因的花粉 (用分数表示)致死。若含a基因的花粉正常,则实验一F2的表型和比例为 。(2)实验二F1的基因型为 ,根据实验二F2的表型分析,实验二中F1红色凤仙花的A/a和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用文字说明),实验二中F2红色凤仙花与紫色凤仙花的表型之比是 。25.下图为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中催化mRNA合成的酶是 ,该酶在模板链上的移动方向是 (填“5'→3'”或“3'→5'”)。(2)图中的物质b是 (填氨基酸名称),决定该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氨基酸通常结合在tRNA的 (填“5'”或“3'”)端。(3)图中的结构a是 ,在其上消耗物质b时形成的化学键是 。(4)人的白化症状是由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酶无法合成引起的。患者由于无法合成酪氨酸酶而不能合成黑色素,导致皮肤、毛发变白。上述实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B A C B C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B B D ABC ACD BC ABC ABD21.(1) 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分裂间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 A C(3) ③ ⑤ 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2.(1) 有丝分裂中期 8 减数 ab(2) (第一)极体 ef 着丝粒分裂(3)aB或AB23.(1)隐性(2) X XbY 1/4(3) 常 BB或Bb 1/624.(1) 4/四 aaBB 3/4 红色凤仙花:紫色凤仙花=3:1(2) Aa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与b位于其中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染色上 1:125.(1) RNA聚合酶 3'→5'(2) 异亮氨酸 AUU 3'(3) 核糖体 肽键(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