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三单元12 醉翁亭记读 书1.(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下面选项中对以下两幅苏东坡书法作品的赏析,恰当的是 ( )A.《寒食帖》字体为草书,笔断章连,自由飘逸。B.《寒食帖》字体为行书,疏密得体,行云流水。BC.《醉翁亭记》字体为楷书,笔画连绵,稳重遒劲。D.《醉翁亭记》字体为隶书,形体方正,端庄严谨。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寒食帖》为行书,疏密得体,行云流水;《醉翁亭记》为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稳重遒劲。故选B。2.根据提示默写。(1)《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季美景的句子是: , , , 。(2)《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 ,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读 思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苍颜(cāng) 野蔌(shù) 蔚然(wèi)B.伛偻(lǚ) 辄醉(zhé) 林壑(hè)C.酒洌(liè) 酿泉(niàng) 觥筹(guāng)D.提携(xié) 喧哗(xuān) 颓然(tú)B解析 A.蔌 sù。C.觥 gōng。D.颓 tuí。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就)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放)C.觥筹交错(酒杯)D.树林阴翳(遮盖)B解析 开:散开。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B解析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6.班级举办“善学精思”古诗文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12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鼓乐齐鸣 B.安贫乐道B(2)(★★☆)明其义·理解内容:翻译句子。(3分)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 , ,是太守啊。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思其情·丰富情感:请从下面这首诗中摘抄与《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感相同的诗句,并批注诗句表达的情感。(3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句: 批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4)(★★★)取其精·学以致用:《岳阳楼记》中有不少句子富含哲理,请你选出其中适合作为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答: (示例)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由:体现了心怀家国的远大抱负与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具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解析 (1)题干句中加点的“乐”的读音和词义:lè,以……为快乐。A.鼓乐齐鸣:击鼓声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的景象。其中的“乐”读yuè,指奏乐声。B.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其中的“乐”读lè,意思是“乐于”,即“以……为快乐”。故选B。(2)①以:用。“述以文”即“以文述”。②微:如果没有。斯:这。(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甘于奉献自我的情感,从本诗中摘抄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并做批注即可。(4)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富含哲理的句子作为毕业赠言,并说明理由。注意体现所选句子的教育意义或勉励作用,言之成理即可。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掇:拾取,这里指摘取。②本:按照,根据。(1)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标2处)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2)(新考法·对比阅读)选文与《醉翁亭记》都紧扣“乐”字来写。选文写了哪几种乐 答: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①身在滁州的宁静闲适、事务清简之乐。②百姓因谷物丰收而高兴,愿与作者同游之乐。③教化百姓感念天下太平之乐。④宣扬皇上恩德,与人民相处融洽,尽地方长官职责之乐。解析 (1)句意: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享快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根据句意断句即可。(2)选文中用了四个“乐”字,找出这四个“乐”字,再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内容即可。[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偏僻宁静,而且政事简明,又爱它风俗安恬闲适。既然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高大的绿树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新秀美,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遇到这里的百姓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我)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说这里风俗的淳朴美好,让百姓知道之所以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活在这太平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享快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把这座亭子命名为“丰乐亭”。读 写8.请结合《醉翁亭记》相关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右面这枚“醉翁亭”特种邮票。 写作提示:①邮票以重重山峦和浓密绿树为背景;②不少于80字。答: (示例)画面上,设计者采用重重山峦和浓密绿树为背景,生动地表现出醉翁亭“环滁皆山”的地理环境。在亭子的造型上,设计者采用了俯视的透视法,以疏密有致的树枝和流动的白云突出展现了醉翁亭的形象,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9.(微写作·景物描写)《醉翁亭记》中,作者抓住了各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来写景。请你也描写一处景物,注意突出某一季节的特点。100字以内。答: (示例)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远远飘着几丝白云。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的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树叶掩住它们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风吹来,剥下了它们单薄的衣裳,它们只好光秃秃地站在那里。解析 写景时,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恰当使用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季节特点。注意字数要求。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