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1.(★☆☆)下面是一幅悬挂在学校文化长廊上的书法作品,请将其内容用简体字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读 书答案读 思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 (凶险 凶恶),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查。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譬如( ) 国难( )(2)找出文中两个有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文中的横线处应选择的词语是 。pì nàn(2)来原 来源 视查 视察凶险3.读课文《怀疑与学问》,写出下列加点代词所指代的内容。(1)这是谁说的话 这: (2)做学问也是这样。这样: (3)我们信它,因为它“是”。它: 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视察。传说的话。解析 (1)根据课文“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可知,“这”指代的是前文的“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2)根据课文“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可知,“这样”指代的是前文的“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3)根据原文“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可知,“它”指代的是“传说的话”。4.阅读选文,完成问题。(20分)读书的三种姿势孙绍振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也是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坐着读”是求知的态度,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会不加思索,全盘吸收,但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性。“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是死人,二是还未生下的人”。书也是如此。坐着钻研的时候,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去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的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要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你的脸上会浮现出微笑。(有删改)(1)(★★☆)文中谈到了三种读书的姿势,作者对这三种姿势各持什么观点 请依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表格。(4分)三种读 书姿势 作者观点躺着读 是休闲的态度,可以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很难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坐着读 ① 站着读 ② 答案 ①是求知的态度,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容易不加思索地全盘吸收,思路被动。②是俯视的姿态,可以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反复思考,寻求真理。(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答: (3)(★★☆)文中“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三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3分)答: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坐着读”的关键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不可以。“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这三种阅读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呈现出逐层深入的逻辑顺序。(4)(新考法·关联教材)(★★★)结合《怀疑与学问》一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不少于100字)(10分)[链接材料]①怀疑是无限的探求。②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答: (示例)读书、做学问不能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精神。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钻研学问想要成功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并进行思考和辨别,不能盲从别人的观点。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进行了比萨斜塔的实验,通过计算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怀疑才会产生新学问,怀疑才有可能创造出新发明,怀疑精神难能可贵,我们应该秉持怀疑精神,求索真理。解析 (1)根据“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坐着读’是求知的态度,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因为坐着钻研,会不加思索,全盘吸收”“坐着钻研的时候,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可知,“坐着读”是求知的态度,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容易不加思索地全盘吸收,思路被动。根据“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要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可知,“站着读”是俯视的姿态,可以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反复思考,寻求真理。(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把心灵比作海绵,是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坐着读”的关键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易懂,具有说服力。(3)根据文章逻辑顺序做出判断、说明理由即可。(4)结合课文及链接材料内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读 写5.(微写作·体会精神)学完本文,请谈谈你对怀疑精神有哪些认识和体会,100字左右。答: (示例)顾颉刚先生提出大胆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是很有说服力的。人们因沿袭一些旧的陋习,常常循规蹈矩,缺少大胆质疑的精神。这种现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不利于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培养怀疑的精神是极有必要的。解析 结合文章内容谈认识和体会即可。观点要明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表达要得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